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识过程;是人脑中旧经验重新组合,产生新事物的过程,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言渲染利用插图利用多媒体
人们想象有一对鸟儿的翅膀,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于是便有了飞机的发明;人们想象有飞天的本领,便创造嫦娥奔月的神话,又通过艰苦的探索,制造出了火箭、卫星、航天飞机 ……想象力是创造奇迹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对无穷奥秘的探索。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如何让山村的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呢?我认为想象是一个有效途径,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文教学的特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一、语言渲染,唤起想象力
言语的发展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小学生的想象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小学生的言语发展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的想象才可能从直观形象提高到词语描绘的水平,使想象变得更加广阔、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逻辑性。例如阅读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讲述,可以激起学生浮想联翩;系统生动的复述,或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这些都能使学生不同程度上进入角色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按情节发展所规定的情景,以及作者的心理状态去展开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事物,这对提高小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发展其想象力,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为他们表现想象力作出榜样。
二、利用教材插图,激发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画面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画面生动、色彩鲜艳的插图。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在古诗教学中,画面的启发作用更明显。教师可以通过画面让学生来感悟诗中的意境。如教《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教师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再依据"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诗想象故事。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不但能够很好地进入诗歌的意境,而且从中进行了有益的创造性思考,同时想象力自然就得到了培养。
三、利用电教多媒体,拓宽想象力。
多媒体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想象不是凭空的,它需要有所依托,需要不断地刺激。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顺利进入有效创新。我们知道,视觉对人的刺激远远深于听觉,但如果把视觉和听觉加起来,那么起到的效果就会更好,而多媒体的运用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充分发挥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电视等电教多媒体的优势,将声音、形象与讲授有机结合,形成立体教学氛围,可以大大丰富学生想象空间。由于小学生视野的的局限,在思维上无法认知一些视觉上不曾见到过的事物,利用电教多媒体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着教师直接用语言描述无法替代的作用。如《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如"华灯高照"、"光彩夺目"、 "绚丽多彩"、"金碧辉煌"等。老师在教学时如果能适时播放北京夜景的录象,那么学生就较容易把握这些词汇。学生头脑中因为存在北京夜景的表象,就可以引起其他相关的想象,进一步体会到北京夜景的美。
四、表演体验,丰富想象力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来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在情境中想象,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小学生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使课文的图景、情节在脑中映现出来,再让学生演一演,效果事半功倍。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让学生演一演维吾尔老乡请游客吃葡萄的情景。通过想象,学生添加了自己的语言、动作,把维吾尔老乡的热情好客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填补文本空间,训练想象力
语文教材许多地方有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只要教师多给他们提供想象的机会,允许学生自由地想象,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想象,他们的创新潜能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如《小熊住山洞》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小熊砍了树,盖了新房子会是什么结果?学生一定会说:"森林就没有这么美了!""春天没有绿叶、夏天没有鲜花、秋天没有果子,小鸟都没有家啦!"……接着还可以引导学生再想:小动物们会怎样做?学生一定会说:"小动物们就不会理小熊了,更不会感激他!" "小动物都恨死小熊啦!""可能小熊盖的房子很漂亮,但是再漂亮也没有客人去做客……"这样续编故事,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的设想不管对或错,都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有些课文言尽意未止,留有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丰富而奇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读了《坐井观天》,可设计拓展性题目《出井观天》。这种训练,以课文中原有的想象为基础,进而拓展延伸,不但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借鉴别人的想象,点燃自己创造思维的火花,引发想象,使原有事物更完善或赋予崭新的生命与价值,丰富课文的人文内涵。
总之,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正如一粒种子在发芽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气候、水分等条件一样。我们老师要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打开思维的闸门,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关键词】语言渲染利用插图利用多媒体
人们想象有一对鸟儿的翅膀,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于是便有了飞机的发明;人们想象有飞天的本领,便创造嫦娥奔月的神话,又通过艰苦的探索,制造出了火箭、卫星、航天飞机 ……想象力是创造奇迹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对无穷奥秘的探索。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如何让山村的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呢?我认为想象是一个有效途径,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文教学的特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一、语言渲染,唤起想象力
言语的发展与想象的发展关系密切。小学生的想象是在言语的调节下进行的,并以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小学生的言语发展只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的想象才可能从直观形象提高到词语描绘的水平,使想象变得更加广阔、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逻辑性。例如阅读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讲述,可以激起学生浮想联翩;系统生动的复述,或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这些都能使学生不同程度上进入角色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按情节发展所规定的情景,以及作者的心理状态去展开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用丰富、优美、清晰、生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事物,这对提高小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发展其想象力,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为他们表现想象力作出榜样。
二、利用教材插图,激发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画面是对现实情境的直观显示,是帮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阶梯,也是启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的直接凭借。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画面生动、色彩鲜艳的插图。教师可根据这些课文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如在古诗教学中,画面的启发作用更明显。教师可以通过画面让学生来感悟诗中的意境。如教《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时,教师请学生仔细观看插图,再依据"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诗想象故事。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不但能够很好地进入诗歌的意境,而且从中进行了有益的创造性思考,同时想象力自然就得到了培养。
三、利用电教多媒体,拓宽想象力。
多媒体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想象不是凭空的,它需要有所依托,需要不断地刺激。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顺利进入有效创新。我们知道,视觉对人的刺激远远深于听觉,但如果把视觉和听觉加起来,那么起到的效果就会更好,而多媒体的运用的好处,就在于它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充分发挥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电视等电教多媒体的优势,将声音、形象与讲授有机结合,形成立体教学氛围,可以大大丰富学生想象空间。由于小学生视野的的局限,在思维上无法认知一些视觉上不曾见到过的事物,利用电教多媒体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着教师直接用语言描述无法替代的作用。如《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中有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如"华灯高照"、"光彩夺目"、 "绚丽多彩"、"金碧辉煌"等。老师在教学时如果能适时播放北京夜景的录象,那么学生就较容易把握这些词汇。学生头脑中因为存在北京夜景的表象,就可以引起其他相关的想象,进一步体会到北京夜景的美。
四、表演体验,丰富想象力
小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来创设想象思维的情境,在情境中想象,引导学生掌握想象思维的方法。小学生爱表演,在表演时能全身心投入,这时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感情能用心体会。教师应充分利用文本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使课文的图景、情节在脑中映现出来,再让学生演一演,效果事半功倍。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让学生演一演维吾尔老乡请游客吃葡萄的情景。通过想象,学生添加了自己的语言、动作,把维吾尔老乡的热情好客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填补文本空间,训练想象力
语文教材许多地方有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只要教师多给他们提供想象的机会,允许学生自由地想象,引导学生创造性的想象,他们的创新潜能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如《小熊住山洞》一课,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小熊砍了树,盖了新房子会是什么结果?学生一定会说:"森林就没有这么美了!""春天没有绿叶、夏天没有鲜花、秋天没有果子,小鸟都没有家啦!"……接着还可以引导学生再想:小动物们会怎样做?学生一定会说:"小动物们就不会理小熊了,更不会感激他!" "小动物都恨死小熊啦!""可能小熊盖的房子很漂亮,但是再漂亮也没有客人去做客……"这样续编故事,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他们的设想不管对或错,都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有些课文言尽意未止,留有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丰富而奇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读了《坐井观天》,可设计拓展性题目《出井观天》。这种训练,以课文中原有的想象为基础,进而拓展延伸,不但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借鉴别人的想象,点燃自己创造思维的火花,引发想象,使原有事物更完善或赋予崭新的生命与价值,丰富课文的人文内涵。
总之,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正如一粒种子在发芽生长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气候、水分等条件一样。我们老师要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打开思维的闸门,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