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自生活,用于生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数学学习要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拓宽,恰到好处地摘取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之花,启迪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社会功能.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努力地探索着,在培养低年级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方面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传统的教法中很少涉及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向学生呈现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学生只是机械地根据几个必备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如此,学生只是在孤立地处理着信息和数据,无法领悟到数学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 我以为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学生学习数学的感觉会渐渐麻木.如我在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如果按传统的方法将三角形的特性直接告知学生自然会有牵强之感.我就从“红领巾、自行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并及时地应用这一特性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当教室里的椅子开始摇摇晃晃时,学生当然能想到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给椅子钉上一根木条子构成三角形,使得椅子变得牢固稳当起来.这样设计,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印象非常深刻,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既要帮助他们形成知识、技能,更要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二、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提炼数学问题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挖掘一下,引出数学知识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时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是水乳交融的.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的:先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圆形的物体.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面、1元钱硬币的面、光盘、车轮……这时我提问:“你们见过车轮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吗?”学生摇头,接着又问:“那么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学生认为车轮做成正方形或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会不平稳.这时,我又追问:“那么,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能平稳呢?”这一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作出科学、准确的表述.此时引入新课可谓是水到渠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圆的特征,到时,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一定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的心情是急切的,他们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动机迅速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像这样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体会到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的,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这样对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更有利,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知识到应用知识并不是一件简单、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事情,如果不去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就难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目标所在.如在学生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后,我利用课余的时间和学生们一起来到学校大操场,找了一块空地,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6平方米的花坛,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设计方案.面对这道题,学生们的兴致很高,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测量着,设计着,很是投入.最后拿出来的设计方案让我备感欣慰.有十多种图形优美的花坛,其中也不乏很有创意的.在这样的活动中,我把课堂教学嫁接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亲临现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于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
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生的生活,很多时间是与父母在一起的,而家居中的一切建设都离不开数学.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家庭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这工作需要家长朋友的大力支持.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做一个有心人,在家里了解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的开支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再将搜集到的数据加以整理,并从中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的开支共需多少?照这样计算的话,一个月的基本开支大约是多少?你家里父母的收入每月多少?家中每月能结余多少?这些问题情境非常的朴素,学生在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逐步养成,数学的应用意识得到强化,在应用中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创造的乐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我们就更有必要给他们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体会数学是有价值的,是生活的必需.因此,我们要尽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以典型事例为载体,把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应用数学更得心应手.
一、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传统的教法中很少涉及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即便是应用题教学,也只是向学生呈现事先编好的现成的题目,学生只是机械地根据几个必备的条件套用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如此,学生只是在孤立地处理着信息和数据,无法领悟到数学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所具有的独特意义. 我以为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学生学习数学的感觉会渐渐麻木.如我在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如果按传统的方法将三角形的特性直接告知学生自然会有牵强之感.我就从“红领巾、自行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并及时地应用这一特性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当教室里的椅子开始摇摇晃晃时,学生当然能想到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给椅子钉上一根木条子构成三角形,使得椅子变得牢固稳当起来.这样设计,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印象非常深刻,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既要帮助他们形成知识、技能,更要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二、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提炼数学问题
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挖掘一下,引出数学知识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时刻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是水乳交融的.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的:先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圆形的物体.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面、1元钱硬币的面、光盘、车轮……这时我提问:“你们见过车轮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吗?”学生摇头,接着又问:“那么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学生认为车轮做成正方形或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会不平稳.这时,我又追问:“那么,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能平稳呢?”这一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作出科学、准确的表述.此时引入新课可谓是水到渠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圆的特征,到时,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一定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的心情是急切的,他们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动机迅速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像这样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体会到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的,那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这样对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更有利,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知识到应用知识并不是一件简单、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事情,如果不去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就难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目标所在.如在学生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之后,我利用课余的时间和学生们一起来到学校大操场,找了一块空地,让学生在这块空地上设计一个面积是36平方米的花坛,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设计方案.面对这道题,学生们的兴致很高,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测量着,设计着,很是投入.最后拿出来的设计方案让我备感欣慰.有十多种图形优美的花坛,其中也不乏很有创意的.在这样的活动中,我把课堂教学嫁接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亲临现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于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
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生的生活,很多时间是与父母在一起的,而家居中的一切建设都离不开数学.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家庭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这工作需要家长朋友的大力支持.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做一个有心人,在家里了解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的开支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再将搜集到的数据加以整理,并从中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的开支共需多少?照这样计算的话,一个月的基本开支大约是多少?你家里父母的收入每月多少?家中每月能结余多少?这些问题情境非常的朴素,学生在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逐步养成,数学的应用意识得到强化,在应用中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创造的乐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我们就更有必要给他们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体会数学是有价值的,是生活的必需.因此,我们要尽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以典型事例为载体,把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应用数学更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