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信拨动教师的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88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去年开学任教九年级数学的班级是中途接手的新班,按照惯例首先了解学生在八年级阶段数学学习的情况,就是所谓的摸底,也根据这个“底”把学生的学习能力事先有了个划分。漆巧巧因八年级成绩不够理想,自然被划分为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一类中,通过一个月的接触,发现该生上课不举手发言,作业完成质量不高,但乖巧、听话,是那种在班级中极易被忽略的一位学生。但一个月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看到了这位女孩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以及对进步的渴望。那是街上的偶然一次巧遇,她并没有主动向我问好、打招呼,我发现了她刻意地躲避,也就没有吱声,毕竟中学生了,偶然在外面碰到老师,不愿打招呼的也不是没有,我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第二天一早进入办公室,我在办公桌上看到了一个漂亮的信封,写着“蔡老师亲启”,打开一看,里面的内容让我心潮澎湃。信中的内容是这样的:“蔡老师,您好!很对不起,我错了!昨天在路上偶遇,我没能鼓起勇气主动向您问好,因为妈妈就在身边,我怕让她知道您是我的数学老师,因为我没有班上李文同学的成绩优秀,值得您夸奖,也没有王鑫同学的多才多艺,值得你欣赏。学习上我很想努力,可是不管怎么努力,也努力不上去,我没有什么值得得老师您称赞的地方,可在老师眼里至少我还应该是个懂礼貌的学生,可昨天,我连这一点都没有做到,我很惭愧,老师,对不起,请原谅。您的学生:漆巧巧。”
  该说惭愧的不是她,该说原谅的也不是她,是我这个做老师的,因为我以一个“底”忽略了她,忽略了她内心对进步的殷切渴望。从信中我读出了一个女孩因为老师的忽略而引发的自卑,是这种自卑使她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对自己的评价过低。其实她是校田径队的一名成员,前不久刚在中学生运动会上为校争光,在班上表现很乖巧、听话。在我眼中从未将她界定为一个不值得称赞的学生,而她显然是个敏感、在意老师评价,并且急需得到老师肯定和称赞的学生。看到信后,我中午跟她进行了一次长谈,交谈中,我肯定了她的优点,不出意外地看到了她惊喜的目光、充满笑意的脸庞。而后,我又出了几道数学题共同研究解决,树立她在学习上的信心。自从这次接触后,明显我们之间的互动多了起来,她上课开始举手发言了,课后也时不时会过来找我谈谈,问问问题,第一学期期末,成绩取得了明显进步。
  和她的接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开始留意起教学中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小细节,关注起学生不经意地说出的话语。“自己没做过的事,都要尝试下才知道行不行!”这是我在出于安全考虑阻止学生在生态园活动中骑马时,苏静,一个平时有点文弱的女生跑过来跟我申请时说的一句话,从中我体会到了学生想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和胆识。新的角度、新的视野,关注起学生,走近他们,倾听他们,我猛然发现,原来每个学生都是那么的可爱,仅关注升学、关注成绩,让我们忽略了多少啊!
  在班上类似这样被忽略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到了九年级,面临升学压力,教者往往把目光放在了那些有升学能力的学生身上,常常忽略了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对进步的渴望,人为的把他们归为学习能力不强、底子薄、难以提升的一类。然而正是这种忽略却造成了孩子心理上一个长久的自卑,扼杀了学生渴望进步、渴望肯定、渴望成功的期盼,造就了孩子的敏感内向以及寡言少语。培根说过:“性格决定人生。良好的性格是成材的基础、成功的保证。”中学阶段是人生性格塑造成型阶段,作为一名教育者有责任也有义务抓住这个关键期,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帮助塑造积极良好的心理品质,呵护他们渴望进步的心声,给予这些渴望进步的孩子以鼓励、激赏,帮助他们搭建进步的平台。
  新课标的教育理念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作为教育者,我们有没有去认真地倾听学生内心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把脉,促进学生们健全人格的发展,真正意义上为学生的人生规划作好奠基呢?海鸥倾听涛声,才会盘旋;雄鸡倾听黎明,才会唱晓;鲲鹏倾听九天,才会展翅。不要总让我们的学生听,划个“圈”让我们的学生在里面成长,我们要转变一个角度,转换一个思想,多和学生接触,注重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责无旁贷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就像魏书生老师说的那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都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以前总说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期都是处于叛逆期,不愿听从父母、师长的教诲,想想原来是我们自己人为地与学生之间筑造了一堵墙。其实走进学生的内心并不难,只要我们做他们忠实的朋友,为人师表,做一个值得尊重的老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能抽空与学生促膝交谈,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注重细节,用爱和智慧去做我们的教育事业。
其他文献
摘 要:互联网的普及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语文教学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我们必须正视并积极应对互联网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这是时代发展为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课题。本文在应用互联网进行语文教学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 语文教学 时代需求 开放课堂 探究式学习 教学误区    自从上世纪末互联网在中国普及以来,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小学语文教师所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着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广泛的运用也并不等同于滥用,如果不合实际地滥用,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在小
期刊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它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是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在学习中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互动,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因此,探讨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那么,在初中语
期刊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其次是教育体制的原因,其核心是高考制度与学校、教师评价制度;最后是教师方面的原因。人们一谈到减负,就会说取消高考问题就
期刊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
期刊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  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他们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和信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应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对于阅读评价着重强调:“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是从目前现实情况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究其原因,有社会及教育观念的客观因素,但学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及新课标的实行,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对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接受新课标的培训以来,我在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能否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创
期刊
音乐是美的教育。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热爱音乐,为培养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德﹑健康的审美观服务。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中学音乐教学呢?    一、构建先进的艺术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
期刊
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是信息交流的第一需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不但扩展了信息交流的时空,而且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人际互动方式的变化。无论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伙伴与团体活动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大大拓宽信息技术教育的范畴,把信息技术教育从单纯强调个体作为的个体活动中解放出来,融入到广阔的社会群(团)体活动中,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