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新车驱动到旧车服务为主的核心消费需求升级也在推动着整个后市场的生产经营格局发生深度变革。
日前,来自雅森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趋势报告》中显示:除2013年外,2010年-2015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在20%-30% 左右;2015年销售额已达到8568亿元人民币,平均年增长速度24%。2016年,汽车后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态,销售额预计达到9675.6亿元人民币,但增长速度将会放缓,约为13%。
这一组数据,在传递着汽车后市场这块超级大蛋糕将给企业带来无限机遇的信息的同时,又似乎给后市场企业敲响了危机的警钟。
一方面是汽车后市场体量呈现增长态势,另一方面是其增速在减缓。如何应对这样的趋势将成为后市场企业的当务之急。
当从未有过的危机和从未有过的产业机遇同时到来,这样的改变和动荡将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一个怎样的全新时代?对于2016年来说,中国汽车后市场将以怎样的姿态出现?面对这样的变革,企业又该如何把握自身发展命脉?
新格局:服务连锁成趋势
回首2015年的汽车后市场,不难发现,2015年的汽车后市场并不好过:众多洗车行、快修店倒闭,4S店维持艰难,O2O做不下去的不在少数,资本不再“疯投”……这片曾被认为的蓝海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另一个行业现象:整车厂开始试水快修快保;BAT也不甘于围着电商、地图转了,而是找汽车电子硬件商合作系统各种占入口;持观望态度的资本实际上是在寻找一个更合理的开端进入这个市场……
可以看出,当下,消费需求的变革正驱动着整个汽车后市场的改变。消费需求是一个市场的根本驱动,对于后市场来说这个消费就是车的消费,从车出厂到车报废的所有环节。新购车和新搬家一样,会有规模化系列配套消费,消费额高需求还集中。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后市场一直重点在赚每年新车车主的钱。而目前市场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变化是,新车少了,而2亿的旧车还在并将持续增长。所以,未来依赖新车后市场消费会越来越少,而围绕旧车的周边消费会成为驱动整个后市场的关键。
旧车消费最大特点是产品类消费需求弱化,服务类需求变成了硬需求和持续消费核心。毕竟车只要开着就需要洗车、需要保养、需要维修、需要保险等系列服务。车主购买产品需要认品牌以信任产品质量,车主消费服务同样需要认品牌进而信赖服务质量。而提供服务的品牌,落地形态就是连锁。所以,旧车消费驱动时代,服务是未来经营支撑核心,而随之而来基于旧车服务的汽车服务类连锁必然是未来后市场核心。
所以,在2015年,很多资本风投追连锁、洗车美容养护要搞连锁、快修快保要搞连锁、4S店转型也要搞服务大连锁、甚至连大众等整车厂都也开起了快修连锁。
不难判断,旧车消费驱动时代来临,服务型连锁则成未来汽车后市场的核心。
新变革:渠道重构
新的消费形态下,汽车后市场行业又会迎来怎样的变革?
据了解,目前国内提供汽车周边服务的终端除4S店体系外主要包含40多万家维修企业和将近100万的洗车装饰养护类终端。洗车装饰养护类终端由于门槛较低店面数量曾经历爆发式增长,且收入来源中新车周边消费也占比很大。爆发的店面数量遇上新车消费需求下降,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店面经营维艰,开始在原有项目基础开发新的盈利项目以便提升顾客转化和店面利润,而工艺简单的快修类项目等自然成为首选。被分羹的维修终端不甘落后更不排斥盈利新增,纷纷增加美养装饰类项目。原本两种相对独立的汽车服务渠道在2015年的服务趋同初露端倪。
而未来的服务连锁则同样是包含养护、服务、车品销售的一站式模式更受追捧,所以养护、维修类终端的底层融合吞噬会相当惨烈,而终端的融合直接带来的是其上层从各级产品生产到产品供应的全链条重构。
对此,有专家分析道:“如果说前些年电商的冲击、4S店截流、整车前装增加等,都属于在原有渠道体系外的升级新增,而现在来自市场体量最大的底层终端的融合才是对后市场渠道的深度重构。何况还有在新车下滑的压力下4S店的售后深度转型、整车厂的售后布局。”
由此可见,2016年注定是整个汽车后市场渠道重构的一年。
唯变不变:从消费者出发
深层次的经济环境和消费需求的变革驱动着整个汽车后市场的改变。目前,汽车后市场从新车驱动到旧车服务为主的核心消费需求升级在推动着整个后市场的生产经营格局深度变革,接下来将会有新的思维、新的资本带着新的模式冲破传统后市场模式,以从未有过的方式和速度汹涌而来。
对此,著名汽车专家陈光祖表示,在当前的环境下,车企、4S店、BAT互联网巨头、新生创业O2O、服务类连锁、资本巨头等新兴势力的角逐将以全新的形态出现。而这些新晋势力的进入需要探索的过程,探索之后就是发力。每一个死去的探索者都会带给后来者和旁观者更多经验教训和思考。
随着车企、4S店、BAT互联网巨头、新生创业O2O、服务类连锁、资本巨头等新兴势力的逐步深入,2016年汽车后市场全新生态已经正式开启。
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企业来说,生意不好做了,是因为客户变了、对手变了、合作伙伴也变了。而在这个时候,整个行业需要的是更多的融合和思考,也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倒下去的会留给整个行业宝贵的经验教训,以此推动行业进步。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汽车后市场生态圈无论如何变化都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正确分析车主消费行为,探究车主消费偏好,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的要求,方能走远。
总而言之,这样的大环境对整个行业来说最难熬的时候,也是机会最多的时候。这种环境下,唯变不变,没有哪条路绝对正确,也没有哪种模式一定成功,但魅力也正在于此。而正确分析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趋势则是把握市场命脉,赢得市场先机的制胜法宝。
日前,来自雅森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趋势报告》中显示:除2013年外,2010年-2015年我国汽车后市场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在20%-30% 左右;2015年销售额已达到8568亿元人民币,平均年增长速度24%。2016年,汽车后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势态,销售额预计达到9675.6亿元人民币,但增长速度将会放缓,约为13%。
这一组数据,在传递着汽车后市场这块超级大蛋糕将给企业带来无限机遇的信息的同时,又似乎给后市场企业敲响了危机的警钟。
一方面是汽车后市场体量呈现增长态势,另一方面是其增速在减缓。如何应对这样的趋势将成为后市场企业的当务之急。
当从未有过的危机和从未有过的产业机遇同时到来,这样的改变和动荡将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一个怎样的全新时代?对于2016年来说,中国汽车后市场将以怎样的姿态出现?面对这样的变革,企业又该如何把握自身发展命脉?
新格局:服务连锁成趋势
回首2015年的汽车后市场,不难发现,2015年的汽车后市场并不好过:众多洗车行、快修店倒闭,4S店维持艰难,O2O做不下去的不在少数,资本不再“疯投”……这片曾被认为的蓝海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另一个行业现象:整车厂开始试水快修快保;BAT也不甘于围着电商、地图转了,而是找汽车电子硬件商合作系统各种占入口;持观望态度的资本实际上是在寻找一个更合理的开端进入这个市场……
可以看出,当下,消费需求的变革正驱动着整个汽车后市场的改变。消费需求是一个市场的根本驱动,对于后市场来说这个消费就是车的消费,从车出厂到车报废的所有环节。新购车和新搬家一样,会有规模化系列配套消费,消费额高需求还集中。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后市场一直重点在赚每年新车车主的钱。而目前市场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变化是,新车少了,而2亿的旧车还在并将持续增长。所以,未来依赖新车后市场消费会越来越少,而围绕旧车的周边消费会成为驱动整个后市场的关键。
旧车消费最大特点是产品类消费需求弱化,服务类需求变成了硬需求和持续消费核心。毕竟车只要开着就需要洗车、需要保养、需要维修、需要保险等系列服务。车主购买产品需要认品牌以信任产品质量,车主消费服务同样需要认品牌进而信赖服务质量。而提供服务的品牌,落地形态就是连锁。所以,旧车消费驱动时代,服务是未来经营支撑核心,而随之而来基于旧车服务的汽车服务类连锁必然是未来后市场核心。
所以,在2015年,很多资本风投追连锁、洗车美容养护要搞连锁、快修快保要搞连锁、4S店转型也要搞服务大连锁、甚至连大众等整车厂都也开起了快修连锁。
不难判断,旧车消费驱动时代来临,服务型连锁则成未来汽车后市场的核心。
新变革:渠道重构
新的消费形态下,汽车后市场行业又会迎来怎样的变革?
据了解,目前国内提供汽车周边服务的终端除4S店体系外主要包含40多万家维修企业和将近100万的洗车装饰养护类终端。洗车装饰养护类终端由于门槛较低店面数量曾经历爆发式增长,且收入来源中新车周边消费也占比很大。爆发的店面数量遇上新车消费需求下降,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店面经营维艰,开始在原有项目基础开发新的盈利项目以便提升顾客转化和店面利润,而工艺简单的快修类项目等自然成为首选。被分羹的维修终端不甘落后更不排斥盈利新增,纷纷增加美养装饰类项目。原本两种相对独立的汽车服务渠道在2015年的服务趋同初露端倪。
而未来的服务连锁则同样是包含养护、服务、车品销售的一站式模式更受追捧,所以养护、维修类终端的底层融合吞噬会相当惨烈,而终端的融合直接带来的是其上层从各级产品生产到产品供应的全链条重构。
对此,有专家分析道:“如果说前些年电商的冲击、4S店截流、整车前装增加等,都属于在原有渠道体系外的升级新增,而现在来自市场体量最大的底层终端的融合才是对后市场渠道的深度重构。何况还有在新车下滑的压力下4S店的售后深度转型、整车厂的售后布局。”
由此可见,2016年注定是整个汽车后市场渠道重构的一年。
唯变不变:从消费者出发
深层次的经济环境和消费需求的变革驱动着整个汽车后市场的改变。目前,汽车后市场从新车驱动到旧车服务为主的核心消费需求升级在推动着整个后市场的生产经营格局深度变革,接下来将会有新的思维、新的资本带着新的模式冲破传统后市场模式,以从未有过的方式和速度汹涌而来。
对此,著名汽车专家陈光祖表示,在当前的环境下,车企、4S店、BAT互联网巨头、新生创业O2O、服务类连锁、资本巨头等新兴势力的角逐将以全新的形态出现。而这些新晋势力的进入需要探索的过程,探索之后就是发力。每一个死去的探索者都会带给后来者和旁观者更多经验教训和思考。
随着车企、4S店、BAT互联网巨头、新生创业O2O、服务类连锁、资本巨头等新兴势力的逐步深入,2016年汽车后市场全新生态已经正式开启。
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企业来说,生意不好做了,是因为客户变了、对手变了、合作伙伴也变了。而在这个时候,整个行业需要的是更多的融合和思考,也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倒下去的会留给整个行业宝贵的经验教训,以此推动行业进步。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汽车后市场生态圈无论如何变化都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够正确分析车主消费行为,探究车主消费偏好,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的要求,方能走远。
总而言之,这样的大环境对整个行业来说最难熬的时候,也是机会最多的时候。这种环境下,唯变不变,没有哪条路绝对正确,也没有哪种模式一定成功,但魅力也正在于此。而正确分析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趋势则是把握市场命脉,赢得市场先机的制胜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