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新课标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整合,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十条教学理念以来,笔者作为一名基层音乐教师,努力领会、积极实践,探索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更新教学观念,“美”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改进教学模式、革新授课,把讲堂转变为乐堂。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扮演主持人并与学生结成合作伙伴,到学生中间去努力将自己融入课堂中和学生一起活动,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鼓励学生创造自由探索的音乐空间。要在诱发和培养学生好奇、求知的内在动力方面下功夫。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故事、游戏、律动等,将教学的难点分散在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教与玩的结合中获益;在课堂上敢于想象,敢于打破常规,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感受到音乐课的快乐,让创造贯穿整个教学中。例如:笔者在一年级校本课程(视唱练耳)教学中,通过说外形、看图示、听辨音的长短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和区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整合音乐教材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师生采用对答歌唱的形式,请学生在两拍内有节奏的说出自己的名字。这时,请学生自由结成合作伙伴寻找编创生活中、游戏中出现的几种节奏型的各种声响、词语,让孩子们在玩中相互听、相互辨、相互演示学习。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在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中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组合。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应努力把音乐学习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已有生活知识经验的回忆,对类似生活情境的联想,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观念,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教师要多扮演“设计师”和“合作伙伴”的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师的“好伙伴”,成为音乐的爱好者。让他们在自己的兴趣体验里获得知识与能力。如《火车开了》一课,在火车鸣笛的声响中引入课堂教学,学生在有兴趣的模仿中体会音高、感受节奏,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就从孩子熟悉的生活中开始了。
二、教学过程“新”“巧”“奇”,得到“美”
每节课都要有一个主题,大家围绕这一主题表现、欣赏、学习音乐知识。教学过程要以环环相扣、节奏紧凑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避免学生出现迟钝和厌倦的情况,改变课堂情绪低沉的局面。防止学生分散注意力,要让学生感到课堂是在不断变化中进行着的,总是有新的事情要参与。例如在学唱歌曲《大树妈妈》时,教师可以结合诗歌利用电脑课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播放春景幻灯片,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在学生谈论的过程中,感受到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最后再教唱此歌,学生能很快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当学生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演唱《小树快长高》时,看到教师在黑板绘画出小树长高,长出了茂密的树叶,变成了一颗参天大树。此时,全体同学情不自禁地齐声和道:“哇,小树长高了!”在欢乐的气氛中,体现了音画情景交融,歌入画境,令人神往。再通过“小树”与“大树”节奏、旋律的对比学习,使学生理解旋律变化,进而掌握歌曲。教师在教案设计时,同一类内容要避免单调的重复,选择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到整节课的过程一直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始终有新鲜感。总之,教学过程要做到“新”——内容新颖;“奇”——导入奇特、奇异;“巧”——环环相连,方法灵活、巧妙。
三、在动静交替中的创新学习的“美”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好表现,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习的效率,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增强愉快学习的情感体验,都是很有益处的。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情感最好的外在表现,更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在音乐学习中,教师通过学生个体体验、个体情感抒发,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课上音乐响起时,有很多学生就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如:教师选择适当的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在教室内任意创造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教师可以请学生维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动作静止,甚至可以做木偶、机器人的动作,做快动作、慢动作等,直到音乐再次响起时再继续创造新动作,或滑稽、或优美、或跳跃、或笨重,教室内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音乐的响响停停中,自然地跟随音乐节奏律动。这时,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好动的天性,把表演和欣赏音乐相结合,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内涵。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作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鉴赏力。
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创造力来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利于思维训练的活动,让学生大胆表演。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
有的音乐作品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歌词曲调都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深挖掘,培养学生的歌词创新能力以达到更好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在实践中掌握曲调特点和旋律特点,提高思维反应,学生的音乐表演自然流畅,富有激情,并且在创造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四、创设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巧妙运用激励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还要给学生提供自学、联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去创新,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空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这样,学生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有人教育家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作为教师时刻要告诉孩子“你真棒!你真行!”要意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教师的真情与爱心,正是孩子们充满无限童真童趣的美好世界,这里有阳光、博爱、勇敢、美丽、善良、理想、自信和内心的渴望。
尊重是一种情操,教师要有勇气以平等的态度坐在孩子的身边,促膝谈心,要重视肯定孩子的可贵品质。教师的热情、真诚可以形成无可比拟的教育优势,要以孩子为友,采用平等对话方式对学生施教;要用和谐的态度、热情的语言、商量的口吻施教,尊重他们的建议,尊重学生的思想,赏识他们的建构创意。
赏识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土壤。“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学中,一句由衷的赞赏是孩子不懈努力的动力源泉;一次热切的目光接触会让孩子奋发进取,克服困难去取得成功;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让孩子在肯定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感,坚信自己只有经过努力,才会获得成功;一次亲切的交谈如春风沐面,化解了孩子心头的烦恼,又如涓涓暖流温暖孩子的心。
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关键。教学要有情感,要建立在民主、平等和充满信任、和睦关系的基础上,要把教师的奉献融入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就必须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想他们所想,学他们所学,与孩子们共享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
教师要学会活用教材,让学生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满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既要尊重自我,有要超越自我。音乐教材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要寻找一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现时代特点的教材,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学生的发展更广阔,让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做到寓教于乐,将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五、音乐知识技能应与情感相互渗透,感受美
重视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摆脱传统的机械学习与训练,将音乐知识与基本技能渗透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从兴趣出发,让学生产生创造与表现音乐的想象与愿望,在感性积累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如在视唱练耳综合课《不再麻烦好妈妈》一课中,讲授附点四分音符这一乐理知识时,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巧妙地把它与情感紧密联系起来。从歌词“妈妈妈妈您歇会儿吧”的“歇”字融入情感入手,从孩子对妈妈的爱入手,真正理解和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在这首歌谱中的时值为一拍半这一知识点。通过这一环节,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不同节奏,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通过情感的表达真正理解歌曲。
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的开拓创新,不断学习,要使自己具备超前的教育眼光、创造性的教育思维,巧用音乐理念,创设新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更轻松、更快乐,使音乐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朋友,使学生感受美、热爱美。
一、更新教学观念,“美”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改进教学模式、革新授课,把讲堂转变为乐堂。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扮演主持人并与学生结成合作伙伴,到学生中间去努力将自己融入课堂中和学生一起活动,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鼓励学生创造自由探索的音乐空间。要在诱发和培养学生好奇、求知的内在动力方面下功夫。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课程相关的故事、游戏、律动等,将教学的难点分散在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教与玩的结合中获益;在课堂上敢于想象,敢于打破常规,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感受到音乐课的快乐,让创造贯穿整个教学中。例如:笔者在一年级校本课程(视唱练耳)教学中,通过说外形、看图示、听辨音的长短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和区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整合音乐教材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师生采用对答歌唱的形式,请学生在两拍内有节奏的说出自己的名字。这时,请学生自由结成合作伙伴寻找编创生活中、游戏中出现的几种节奏型的各种声响、词语,让孩子们在玩中相互听、相互辨、相互演示学习。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在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中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组合。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应努力把音乐学习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已有生活知识经验的回忆,对类似生活情境的联想,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观念,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教师要多扮演“设计师”和“合作伙伴”的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师的“好伙伴”,成为音乐的爱好者。让他们在自己的兴趣体验里获得知识与能力。如《火车开了》一课,在火车鸣笛的声响中引入课堂教学,学生在有兴趣的模仿中体会音高、感受节奏,一堂生动的音乐课就从孩子熟悉的生活中开始了。
二、教学过程“新”“巧”“奇”,得到“美”
每节课都要有一个主题,大家围绕这一主题表现、欣赏、学习音乐知识。教学过程要以环环相扣、节奏紧凑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避免学生出现迟钝和厌倦的情况,改变课堂情绪低沉的局面。防止学生分散注意力,要让学生感到课堂是在不断变化中进行着的,总是有新的事情要参与。例如在学唱歌曲《大树妈妈》时,教师可以结合诗歌利用电脑课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播放春景幻灯片,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在学生谈论的过程中,感受到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最后再教唱此歌,学生能很快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当学生用优美动听的歌声,表演唱《小树快长高》时,看到教师在黑板绘画出小树长高,长出了茂密的树叶,变成了一颗参天大树。此时,全体同学情不自禁地齐声和道:“哇,小树长高了!”在欢乐的气氛中,体现了音画情景交融,歌入画境,令人神往。再通过“小树”与“大树”节奏、旋律的对比学习,使学生理解旋律变化,进而掌握歌曲。教师在教案设计时,同一类内容要避免单调的重复,选择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让学生感到整节课的过程一直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始终有新鲜感。总之,教学过程要做到“新”——内容新颖;“奇”——导入奇特、奇异;“巧”——环环相连,方法灵活、巧妙。
三、在动静交替中的创新学习的“美”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好表现,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习的效率,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增强愉快学习的情感体验,都是很有益处的。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情感最好的外在表现,更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在音乐学习中,教师通过学生个体体验、个体情感抒发,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课上音乐响起时,有很多学生就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如:教师选择适当的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在教室内任意创造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教师可以请学生维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动作静止,甚至可以做木偶、机器人的动作,做快动作、慢动作等,直到音乐再次响起时再继续创造新动作,或滑稽、或优美、或跳跃、或笨重,教室内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音乐的响响停停中,自然地跟随音乐节奏律动。这时,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好动的天性,把表演和欣赏音乐相结合,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内涵。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作能力、音乐感受能力、鉴赏力。
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创造力来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有利于思维训练的活动,让学生大胆表演。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
有的音乐作品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歌词曲调都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深挖掘,培养学生的歌词创新能力以达到更好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在实践中掌握曲调特点和旋律特点,提高思维反应,学生的音乐表演自然流畅,富有激情,并且在创造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四、创设和谐愉悦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敢于发表意见。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巧妙运用激励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还要给学生提供自学、联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去创新,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空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这样,学生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有人教育家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作为教师时刻要告诉孩子“你真棒!你真行!”要意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教师的真情与爱心,正是孩子们充满无限童真童趣的美好世界,这里有阳光、博爱、勇敢、美丽、善良、理想、自信和内心的渴望。
尊重是一种情操,教师要有勇气以平等的态度坐在孩子的身边,促膝谈心,要重视肯定孩子的可贵品质。教师的热情、真诚可以形成无可比拟的教育优势,要以孩子为友,采用平等对话方式对学生施教;要用和谐的态度、热情的语言、商量的口吻施教,尊重他们的建议,尊重学生的思想,赏识他们的建构创意。
赏识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土壤。“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学中,一句由衷的赞赏是孩子不懈努力的动力源泉;一次热切的目光接触会让孩子奋发进取,克服困难去取得成功;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手势,让孩子在肯定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感,坚信自己只有经过努力,才会获得成功;一次亲切的交谈如春风沐面,化解了孩子心头的烦恼,又如涓涓暖流温暖孩子的心。
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关键。教学要有情感,要建立在民主、平等和充满信任、和睦关系的基础上,要把教师的奉献融入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就必须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想他们所想,学他们所学,与孩子们共享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
教师要学会活用教材,让学生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满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既要尊重自我,有要超越自我。音乐教材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要寻找一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现时代特点的教材,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把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学生的发展更广阔,让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做到寓教于乐,将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五、音乐知识技能应与情感相互渗透,感受美
重视音乐知识与技能教学,摆脱传统的机械学习与训练,将音乐知识与基本技能渗透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从兴趣出发,让学生产生创造与表现音乐的想象与愿望,在感性积累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如在视唱练耳综合课《不再麻烦好妈妈》一课中,讲授附点四分音符这一乐理知识时,教师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巧妙地把它与情感紧密联系起来。从歌词“妈妈妈妈您歇会儿吧”的“歇”字融入情感入手,从孩子对妈妈的爱入手,真正理解和掌握附点四分音符在这首歌谱中的时值为一拍半这一知识点。通过这一环节,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不同节奏,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感,通过情感的表达真正理解歌曲。
作为音乐教师,要不断的开拓创新,不断学习,要使自己具备超前的教育眼光、创造性的教育思维,巧用音乐理念,创设新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更轻松、更快乐,使音乐成为学生真正喜爱的朋友,使学生感受美、热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