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指老师提供数量充足、种类多样、材料丰富、与幼儿发展相适宜的游戏区域,让幼儿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从而掌握更多知识,是幼儿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对幼儿来讲,游戏是一种享受,能给他们带来欢乐。在游戏中,幼儿以不断重复的方式,自娱自乐,乐此不疲。他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不受日常生活的约束,是轻松的、自由的和快乐的。教师要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指导,解决游戏中的困难与问题。要做到这些,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会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发现幼儿的需要,有效指导幼儿的区域游戏。
关键词: 区域游戏 幼儿 观察能力
幼儿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区域游戏更是小朋友最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它是幼儿在一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教师要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指导,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要做到这些,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会观察。
观察幼儿的游戏是为了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其发展特点、能力与需要,了解其个别差异,使教育目标的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分析,才能使教师在指导游戏时从客观实际出发,强化指导效果。
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目的地观察投放了新材料或在近期发现了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处理时运用的,使观察更具针对性。教师应随时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只有细致观察游戏中的每个环节,才能促进幼儿良好发展。那么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具体应观察些什么呢?
一、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调整引导策略
兴趣,即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只有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加以引导,才能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升游戏水平。
一天,小朋友在“小小建构区”里搭建公园。考虑到搭建主题的需要,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小树作为辅助材料,想让小朋友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公园的特点。游戏开始后,几幢房子很快拔地而起,小朋友还给这些房子很好地“分了工”:这是表演用的戏台;这间是休息的亭子;这边是厕所,眼看着一个公园有点模样了。而一心想让搭建更完美的我,想引导小朋友注意到那些小树,可是任我怎样引导,孩子们对小树没有兴趣。于是,我便站在旁边观察,想一探究竟。我发现:孩子搭得不亦乐乎,玩得热火朝天。有的小朋友搭建了一辆汽车,说是公园里的游览车;有的幼儿搭出了荡秋千和滑滑梯,说那里可以让小朋友在那里玩游戏。我终于明白:孩子们感兴趣的还在于搭建本身,他们喜欢搭建,而不在乎自己搭建的是不是老师眼里的“逼真”,他们并不想玩什么辅助材料。是我不了解孩子们的兴趣,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引导他们玩辅助材料,他们当然不愿意接受了。于是,我立即调整了指导方法,不要求小朋友们一定要使用辅助材料,而是让小朋友们根据搭建主题,任意地发挥想象,搭出各种东西,充实丰富建构主题。
二、运用观察,检验目标的合理性,及时修正教育目标
从前面的例子看,孩子们的兴趣点与我想的不同。事后我也做了反思,最终发现我的目标制定是有问题的。我制定的目标是:搭完积木后能正确地运用辅助材料。辅助材料原本应该在建构活动中起点缀作用,但我想将利用辅助材料强加给孩子,让公园搭建得更加“逼真”。这看似没有错误的目标,实际上偏离了轨道。建构游戏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呢?是搭建,是通过搭建的过程,使孩子们学会搭高、围拢、延长、对称等搭建技能,培养合作意识等。他们的兴趣点在搭建上,他们的快乐也是在搭建过程中产生的。
三、巧用观察,审视材料的合理性,及时更换游戏材料
如今,我们特别提倡利用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自制玩具,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只要认真观察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便知材料投放是否合理。检验材料投放是否合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1.是否给幼儿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些材料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不喜欢。如小班幼儿玩拼图的练习,由于老师没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给幼儿投放相对较简单,拼图总块数为6块以内的图案拼图,而是给小朋友提供了内容较复杂,色彩对比不明显的12块的拼图。小朋友们虽对拼图游戏十分感兴趣,但是这些12块的拼图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时间长了,孩子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就会将拼图丢弃一旁。所以,玩具本身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老师没有根据操作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拼图,从而也就激发不起小朋友操作的兴趣了。
2.是否给幼儿提供操作性强,玩法多变的玩具材料。
教师每投放一种新的材料时,都应观察这种材料投放是否合适,能否激发幼儿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老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些可变性强的材料,比如,磁铁是比较常见的操作材料,但一般都投放在益智区或者科学区,在小猫钓鱼或者是开小车之类的游戏中运用。时间久了,孩子们就会失去兴趣。这次,我们将磁铁游戏变换一种新方式,找来许多废旧图书,将里面好看的图片剪下来,孩子们利用磁铁制作成一个个的磁铁人偶或者磁铁玩偶,再把这些材料投放到阅读区,边讲边演,给阅读区增加了新的活力。小朋友津津有味地讲故事,既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想象力。当然,动手制作的过程也很好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所以,我们要求操作玩具尽量一物多用、一物多玩,不断给幼儿的游戏增添新活力。
四、擅用观察,发现孩子们的需要,及时帮助解决困难
在开展活动区游戏时,教师应随时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帮助。当幼儿在活动中即将出现安全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并帮助。如小班幼儿刚学习使用剪刀时,边剪边往下撕,这样剪刀很容易挑到眼睛上,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幼儿学会使用剪刀的方法,避免事故发生。
老师要在恰当的时间,善于利用我们的观察,发现孩子的需要。一名幼儿在玩拼图,拼了很久,当教师看他时发现,这名幼儿正在用企盼的眼神望着教师,原来他在拼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帮他找出了原因。拼图完成了,幼儿通过活动收获了满足。
五、认真观察,洞察孩子们的表现,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在活动区游戏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处理,如果没有观察到事情的过程,就很难做出正确分析。记得有一次玩“巧手坊”游戏,艳艳不小心把另一个小朋友做好的小帽子弄坏了,正在他手足无措时,小乐对他说:“没关系,我奶奶会缝针,能帮你修好的。”于是她把小帽子放到了自己的抽屉柜里,想带回家修补好。其他小朋友看见了,纷纷告状,说小乐把幼儿园的玩具藏起来了。如果我没有看见,也不了解情况,可能就会冤枉了小乐。然而,这一幕正好被我看到了,我不但没有批评小乐,反而在全班面前表扬了小乐爱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由此看来,观察是多么的重要。只有通过教师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们才能了解到幼儿的兴趣,检视目标及材料投放的合理性,满足幼儿需要,使幼儿得到良好发展。由此看来,我们一定要懂观察,会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区域游戏指导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周全,尚玉芳,主编.幼儿游戏与指导[M].范大学出版社.
[2]王振宇主编.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詹姆斯·约翰森,等,著.马珂,译.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区域游戏 幼儿 观察能力
幼儿园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游戏是幼儿一日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区域游戏更是小朋友最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它是幼儿在一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教师要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指导,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要做到这些,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会观察。
观察幼儿的游戏是为了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其发展特点、能力与需要,了解其个别差异,使教育目标的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分析,才能使教师在指导游戏时从客观实际出发,强化指导效果。
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目的地观察投放了新材料或在近期发现了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处理时运用的,使观察更具针对性。教师应随时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只有细致观察游戏中的每个环节,才能促进幼儿良好发展。那么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具体应观察些什么呢?
一、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调整引导策略
兴趣,即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只有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加以引导,才能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提升游戏水平。
一天,小朋友在“小小建构区”里搭建公园。考虑到搭建主题的需要,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小树作为辅助材料,想让小朋友能够更好地表现出公园的特点。游戏开始后,几幢房子很快拔地而起,小朋友还给这些房子很好地“分了工”:这是表演用的戏台;这间是休息的亭子;这边是厕所,眼看着一个公园有点模样了。而一心想让搭建更完美的我,想引导小朋友注意到那些小树,可是任我怎样引导,孩子们对小树没有兴趣。于是,我便站在旁边观察,想一探究竟。我发现:孩子搭得不亦乐乎,玩得热火朝天。有的小朋友搭建了一辆汽车,说是公园里的游览车;有的幼儿搭出了荡秋千和滑滑梯,说那里可以让小朋友在那里玩游戏。我终于明白:孩子们感兴趣的还在于搭建本身,他们喜欢搭建,而不在乎自己搭建的是不是老师眼里的“逼真”,他们并不想玩什么辅助材料。是我不了解孩子们的兴趣,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引导他们玩辅助材料,他们当然不愿意接受了。于是,我立即调整了指导方法,不要求小朋友们一定要使用辅助材料,而是让小朋友们根据搭建主题,任意地发挥想象,搭出各种东西,充实丰富建构主题。
二、运用观察,检验目标的合理性,及时修正教育目标
从前面的例子看,孩子们的兴趣点与我想的不同。事后我也做了反思,最终发现我的目标制定是有问题的。我制定的目标是:搭完积木后能正确地运用辅助材料。辅助材料原本应该在建构活动中起点缀作用,但我想将利用辅助材料强加给孩子,让公园搭建得更加“逼真”。这看似没有错误的目标,实际上偏离了轨道。建构游戏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呢?是搭建,是通过搭建的过程,使孩子们学会搭高、围拢、延长、对称等搭建技能,培养合作意识等。他们的兴趣点在搭建上,他们的快乐也是在搭建过程中产生的。
三、巧用观察,审视材料的合理性,及时更换游戏材料
如今,我们特别提倡利用废旧物品和自然材料自制玩具,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只要认真观察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便知材料投放是否合理。检验材料投放是否合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1.是否给幼儿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材料。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些材料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幼儿不喜欢。如小班幼儿玩拼图的练习,由于老师没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给幼儿投放相对较简单,拼图总块数为6块以内的图案拼图,而是给小朋友提供了内容较复杂,色彩对比不明显的12块的拼图。小朋友们虽对拼图游戏十分感兴趣,但是这些12块的拼图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时间长了,孩子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就会将拼图丢弃一旁。所以,玩具本身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老师没有根据操作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拼图,从而也就激发不起小朋友操作的兴趣了。
2.是否给幼儿提供操作性强,玩法多变的玩具材料。
教师每投放一种新的材料时,都应观察这种材料投放是否合适,能否激发幼儿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老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些可变性强的材料,比如,磁铁是比较常见的操作材料,但一般都投放在益智区或者科学区,在小猫钓鱼或者是开小车之类的游戏中运用。时间久了,孩子们就会失去兴趣。这次,我们将磁铁游戏变换一种新方式,找来许多废旧图书,将里面好看的图片剪下来,孩子们利用磁铁制作成一个个的磁铁人偶或者磁铁玩偶,再把这些材料投放到阅读区,边讲边演,给阅读区增加了新的活力。小朋友津津有味地讲故事,既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想象力。当然,动手制作的过程也很好地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所以,我们要求操作玩具尽量一物多用、一物多玩,不断给幼儿的游戏增添新活力。
四、擅用观察,发现孩子们的需要,及时帮助解决困难
在开展活动区游戏时,教师应随时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并给予恰当的指导、帮助。当幼儿在活动中即将出现安全问题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并帮助。如小班幼儿刚学习使用剪刀时,边剪边往下撕,这样剪刀很容易挑到眼睛上,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幼儿学会使用剪刀的方法,避免事故发生。
老师要在恰当的时间,善于利用我们的观察,发现孩子的需要。一名幼儿在玩拼图,拼了很久,当教师看他时发现,这名幼儿正在用企盼的眼神望着教师,原来他在拼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帮他找出了原因。拼图完成了,幼儿通过活动收获了满足。
五、认真观察,洞察孩子们的表现,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在活动区游戏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处理,如果没有观察到事情的过程,就很难做出正确分析。记得有一次玩“巧手坊”游戏,艳艳不小心把另一个小朋友做好的小帽子弄坏了,正在他手足无措时,小乐对他说:“没关系,我奶奶会缝针,能帮你修好的。”于是她把小帽子放到了自己的抽屉柜里,想带回家修补好。其他小朋友看见了,纷纷告状,说小乐把幼儿园的玩具藏起来了。如果我没有看见,也不了解情况,可能就会冤枉了小乐。然而,这一幕正好被我看到了,我不但没有批评小乐,反而在全班面前表扬了小乐爱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由此看来,观察是多么的重要。只有通过教师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们才能了解到幼儿的兴趣,检视目标及材料投放的合理性,满足幼儿需要,使幼儿得到良好发展。由此看来,我们一定要懂观察,会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更好地发挥教师在区域游戏指导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周全,尚玉芳,主编.幼儿游戏与指导[M].范大学出版社.
[2]王振宇主编.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詹姆斯·约翰森,等,著.马珂,译.游戏、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