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心情开始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boy1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有一首民谣: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这是蝴蝶效应的一个形象解释。它在教育领域,也有着同样的意义。父母心情好,话语就动听,语气也温和;孩子听着舒服,情绪就不错,自然愿意合作;孩子愿意合作,父母管教更省心省力,心情也随之变得更好。
  所谓良性循环,就是这样。
  正与负,差别在哪
  孩子是否愿意合作,关键在于父母输出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
  强迫教育是最常见的负能量传统做法里,管教孩子无非责骂训斥,甚至暴力管教,目的就是让孩子感到羞辱、恐惧、失败。因为家长相信,孩子产生这些糟糕的感觉后,就会吸取教训,下不为例。
  可是实际上,这么做常常得不偿失,因为这种教育模式中充满了负能量。
  比如,孩子早晨赖床不起来,我们板着脸,催促、责骂、威胁,描绘迟到了会有怎样的后果等等,孩子最终虽然起床了,但我们的负能量也传递给了孩子,孩子会感觉很委屈和受伤害,一早上甚至一整天的心情都被破坏了。
  正能量不同,它带来的是快乐孩子不愿意起床?那就算了,干脆跟他玩个游戏。“我看见窗外的树枝跟你招手呢!”你可以这么开始,然后模仿树枝的语调跟孩子对话,跟他开玩笑。孩子会因为好奇,顿时就来了精神,开始跟“树枝”对起话来。等他玩得高兴后,你再来上一句“快起来找树枝玩吧”,基本上所有孩子都会乐颠颠地爬起身来。
  我们以前喜欢说“寓教于乐”,认为习惯的培养、行为的改善,一切学习和成长,都离不开寓教于乐。为什么?
  因为你越能让孩子感受到乐趣,孩子越愿意合作。抛开“引导”“教育”的念头,始终以好心情面对孩子,孩子更容易被你改变。
  由负而正的转换开关
  前些天,我家的保姆辞职了。
  因为暂时找不到合适的人,而我又已经习惯家里被收拾得整整齐齐,所以那些天,每次下班回家,我都不停地干活。
  很快我发现,我跟孩子的沟通开始变得困难。我也尽量努力表达我的爱,也抱她、亲她,抽空跟她互动,但是效果不明显,中间总感觉隔着什么东西,我使再大的劲,也难以真正够得到她。
  这是为什么呢?
  症结就在于:长长的工作表让人焦虑,理性阻扰了情绪释放。在单位里,我们处于工作状态,回到家,反倒变成了战斗状态。除了工作,还要应付孩子和各种家务,满脑子都是紧张议程:给他洗手准备吃饭、吃完饭后要看什么书、孩子看书的时候我要干哪些家务、9点前一定要睡觉、单位的活儿还没干完……
  这时的我们,不是一个感性的人,而是一个处理问题的机器。所有的事情都按程序运转。一旁的孩子,感受到的不是自然释放的爱,顶多是几句例行公事的敷衍,怎么会不怀疑你的诚意?而疑惧,正是亲子间常见的负能量之一。
  如果你把理性开关断掉一会儿,情况马上不同。回家后,当孩子走过来时,尽情投入,积极呼应。忘掉地上洒落的玩具,忘掉满篮子的脏衣服,甚至忘掉明天的工作。家里脏一点乱一点没关系,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孩子身上,去那个童话般可爱的世界里驻足一会儿。在那里,你的心会变软变暖,你的万千种感知触角会统统开启,你身体里的那个小孩会被唤醒。
  那时,你会发现,你和孩子的眼里闪着同样的光芒。里面除了温馨,喜爱,还有相互信赖。
  乐商是个关键词
  你是个有趣的人吗?还是一个闷蛋?
  看到一个破灯笼,你会拿下来往头上一戴,做个搞怪动作,博孩子一笑?还是根本就没有玩乐的念头,甚至孩子要戴,你也责骂和制止?
  孩子不小心泼了一点水在你身上,你是顺势泼回去,跟孩子玩打水仗,还是责备孩子不小心?
  优秀的父母都不是威严的人,而是好玩有趣的人。他们心态良好,天性乐观。不管在什么环境中,不管面对什么事情,都能从中找到乐趣,让身边的人感觉轻松和快乐。看起来,这跟管教孩子无关;实际上关联在于,有趣的家长更容易跟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互相信任。这是亲子沟通的基础,是父母施展影响力的前提。
  父母有趣,孩子也容易变得有趣。在充满欢笑声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能在日常生活和交流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乐资源,从而养成活泼、豁达、幽默等诸多高“乐商”的性格特征。所以,如果你我能拂去种种无足轻重的琐碎和烦恼,释放本性中的喜悦,孩子就会受到感染,最终也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有趣的孩子,比起一个闷声不响、面容阴郁,整天躲在角落里不理人的小独角兽,总是更好教育一些。
  倘若我不够积极,像别的妈妈那样回应孩子:“那你想玩什么?”
  孩子听了一定会失望透顶。
其他文献
“学会生存”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生命个体在灾难来临时采取最佳方案趋利避害,还包括在日常生活中自立、自主、反思、创新的能力,因此“生存教育”包涵了更为广泛的教育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生存教育”,我们将其分成自然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相关内涵的阐述:    自然生存能力  11岁的英国少女蒂莉·史密斯跟爸爸妈妈在泰国度假游玩时, 忽然发现远处的海水开始不平静起来。蒂莉注意到海水开始出现泡沫,
“上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简称,俗称感冒,春季气温乍暖还寒,病毒活跃,宝宝很容易遭受其害。一旦攀上“上感”,除了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感冒药物外,食疗亦可助一臂之力,年轻父母们不可不知。   中医学强调,首要之举是分清寒热,辨证使用食疗方。    风寒型上感——  宜多安排辛温发汗散寒之食品来调配药膳,如葱白、生姜、大蒜、豆腐等。另外,鸡汤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可以有效地增强宝宝抵抗力,并有助于
对于消化性溃疡病,许多家长往往以为是成人的专利,殊不知,近年医学研究表明:不仅儿童会患上消化性溃疡,甚至连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也会发生。儿童消化性溃疡究竟是如何导致的呢?  饮食不规律是一害  有的孩子吃饭不规律,常常边吃边玩;并且挑食、偏食的情况十分严重,不合胃口就不动筷子,而一旦有好吃的东西时又狼吞虎咽,还有的孩子自入学后日程安排过于紧密等等,都会造成儿童消化功能和消化液分泌紊乱。  精神刺激损
首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报告》出炉  7月2日, “2012?全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发布了我国首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报告》,对目前国内留守儿童的人格状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中国人民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段成荣表示,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具有轻度及其以上健康人格问题的得分率显著高于全国儿童的平均水平,留守儿童人格缺陷问题堪忧,突出表现在学习焦虑、与人沟通焦虑、处事敏感、易冲动等方面。 
“小贝!快点过来吃饭!”我喊道。小家伙两耳不闻,仍然在摆弄他的模型。我看他没马上过来,又冲他喊了一句:“再不吃,我就收掉啦。”听见我的“最后通牒”,孩子只好放下模型跑过来了,但表情却是十万个不愿意。平时看见孩子扔在地上的玩具,即使他已经表现出准备把它捡起的意愿,我也忍不住大声催促他:“你看,地上有东西也不知道捡起来吗?”又如他正准备关电视了,我还是忍不住补充一句:“怎么还不把电视关上?”结果孩子气
圆珠笔、荧光笔,甚至橡皮、铅笔盒、小本子,都带有各种香味,有水果味的,有花香味的,孩子很是喜欢,买了又买,还经常互相交流,闻闻哪个更香一点。但在芳香背后,隐藏着不少健康问题。    浓香背后是化工原料  现在使用的香料有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两大类,不管是哪种香料,只要质量合格、遵守标准,对人体就没有什么害处。但很多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会使用廉价的香料,这些香料常常含有甲苯、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甲苯
孩子的记忆力就像一块璞玉,而父母则是精巧的工匠,如果打磨得当,这块璞玉就会日渐完美,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孩子的记忆力好坏并非天生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提升。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通过特殊的训练,来提升孩子的记忆能力呢?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提升方法:    音乐辅助法  音乐不仅可以增强识记内容的趣味性,还能减轻孩子大脑的负担,让孩子记得牢固。在音乐中反复听或诵读, 有意识地
在多年的儿保门诊中,我发现孩子的喂养问题,常常源于家长内心的纠结:希望孩子多吃,担心孩子少吃;希望孩子长胖,担忧孩子偏瘦。  这其实是家长在喂养中最大的误区。有些孩子食量并不大,家长喜欢将他们与那些胃口好的孩子比,盲目希望他们也能多吃些,甚至出现强迫进食的情形:延长孩子进食的时间,增加饭量菜量,不吃完就要受惩罚等等。结果孩子吃下去的不是美食,而是恶心和害怕,直到厌食和拒食。  孩子多吃最起码有两样
新闻链接:近日,一名15岁的少年到派出所投案自首,声称由于分赃不均,自己杀害了一名男子并焚尸。经过警方调查,发现该少年系为假报案。原来,该少年由于在家中经常遭到父母打骂,失去尊严和温暖,所以才萌生了  想进监狱躲避父母的念头。最后,由于该少年未满18岁,警方对其进行教育后由家长带回。    棍棒教育,打出孝子还是逆子?  曾几何时,温馨的家庭港湾竟变成了比牢狱更加阴森恐怖的魔窟?一个花季年华的孩子
预拌粉 版本  材料:  玛芬蛋糕预拌粉400g,蓝莓酱适量,水200ml,植物油40ml,鸡蛋1个。  做法:  1.烤箱设定为200度,预热10分钟。2.将玛芬蛋糕预拌粉、水、植物油和鸡蛋加入盆中在一起搅拌成面糊。3.将面糊倒入蛋糕纸杯(或模具)中,每杯3/4满。4.把蓝莓酱注入面糊,用竹签呈漩涡型搅拌。5.放入预热好的烤箱烘焙15~20分钟(可根据烤箱调节时间)。  低筋面粉 版本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