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水上救生运动发展具有长远的历史,欧美许多国家在19世纪末就成立了相关的救生协会,大量的人员从事救生活动,我国则起步较晚。公安海警学院作为培养海上执法力量的专业类现役院校在水上救生技能训练开展相对不足,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我院水上救生现状,探讨我院开展救生技能训练的可行性。
关键词 游泳 救生
一、前言
水上救生是指人们在水上活动发生意外事故时所采取的救助活动,水上救生项目可分为静水救生和海浪救生两种,救生是一项“拯危救难”的高尚事业。游泳运动深受学生的青睐,随着游泳人数增加,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多,溺水事故不断增加,水上救生已经引起广泛重视,纷纷展开训练和研究。
二、国外部队水上救生现状
美国陆战队水上战斗生存游泳训练分为三级。三级水上战斗声讯训练要求队员携带轻型多用途装备包,穿着作战服和作战靴漂浮和游泳25米。二级水上战斗生存训练要求队员穿着防弹背心,并拖拽另一个穿着防弹背心的人游泳。一级水战斗生存训练前游泳者学会前两级以外,还要掌握俯游、仰游和侧游。陆战队员战斗水上救生训练最终目的是能在夜间通过波涛起伏的大海,横渡寒冷急湍的挪威海峡,涉过河流和湍急的小溪。
三、我院水上救生发展现状
我院作为公安边防系统唯一培养海警的现役部队,担负着向全国输送海上现役执法学员的光荣任务,学员不仅需要具备法律专业常识,还要具备游泳和救护技能。学会游泳技术,特别是掌握专业的游泳救生技术使其在海上执勤过程中必备的技能。我院现阶段开展游泳授课主要为蛙泳教学,授课为40课时,集中在10次课内进行,对于游泳救生教学不涉及。学员考核标准为3分钟游100米。100游距,也只能保证几分钟的生命,在茫茫的大海和湍急的水域中,实地的情况更为复杂,波浪、温度、海风、海水的浑浊度、水上生物等都产生实际威胁。为了保障海上安全,合理处置水域上的突发事件,迫切使学员掌握水上救生技能。
(一)游泳授课内容单一
我院开展游泳授课主要以蛙泳教学进行,没有开设游泳救护内容。在游泳课程教学中是没有救生员保护下进行的,一切的游泳教学与安全均由教员完成,教员既要承担救生员又要承担教练员的角色,授课存在安全隐患,这种情况在其他游泳馆是非常罕见的。例如,宁波市游泳运动训练中心常年聘用十几个救生员轮换职守;北仑电厂游泳馆也配备4名救生员,即便是寥寥无几的人在游泳馆里进行锻炼,救生员依旧坚守岗位,可见游泳场所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时刻不忽视。2012年11月,公安部边防管理局海警处组织舰艇人员开展游泳集训时,即使都是会游的人员参与,其游泳馆的救生人员也未做减少,全力保障训练安全。
(二)授课人数控制不严格
为节省课时开支,学院要求每两个区队配备3名授课教员或者3个区队配备4名教员的训练模式,每名教员至少要分配到28人以上的学员,有的班级人数甚至高达36人之多,授课人数属于超饱和状态。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学安全存在很大隐患。超负荷运作下的教员也只能保障训练安全无事故,不强调授课质量,致使授课效果大大降低。
(三)现有救生教员人数较少,救生技能现状较低
我院现参与过救生员培训的人数为5人,其中这4人都是多年前取得救生员技术资格认定,之后再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水上救生技能技术更新不及时。学院也从没有开展过类似的救生课程培训,救生教学与科研水平相对不高。
四、我院水上救生未能开展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水上救生意识淡薄
浙江省高校水上救生工作起步晚,我院更是没有开展过相关业务技能的培训,学生救生意识淡薄。通过对学生救生知识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水上救生知识和技术不清楚,对水上事故的隐患和预防认识不清,在游泳课是时,经常有一些学生违反安全条例擅自做游泳场所禁止的危险动作,如潜泳、打闹、嬉水等造成憋气过度头晕,头撞池壁、脚划伤等事故。
(二)学院相关部门重视不够
我校在水上救生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上缺乏专门机购和专人负责,在游泳教学中,教师既是游泳教员,又是救生员,职责不明,难以兼顾周全,这时造成事故隐患的重要原因。游泳馆尚无专职水上救生员队伍,无法满足游泳教学和游泳馆开放的需要,学员在水上救生专项经费支出、救生器材设备的投入上也十分有限。
(三)救生员管理体制和救生员培养滞后。
我院几乎没有开展和组织过相关游泳救生技能培训,也没有建立从事游泳救生的队伍。在救生队伍建设方面,属浙江省水上就省协会管理,我院几乎没有与其没有过任何接触,老师与学生无法参与救生员培训,严重滞后于现代游泳教学和游泳救生活动现状。
五、我院水上救生开展对策
水上救生需要掌握的专项技术有:蛙泳、抬头爬泳、反蛙泳、潜泳、踩水、侧泳、仰泳等。
(一)自救技术
自救技术主要有水上求生和肌肉痉挛自救法。水中求生可分为利用漂浮物求生和徒手漂浮求生;肌肉痉挛自救法是人在水中活动时,由于肌肉受到刺激而突然发生强直收缩,造成肌肉痉挛(也成肌肉抽筋)。发生肌肉痉挛常见部位是手指、手掌、脚趾、小腿、大腿和腹部等。其方法,都是及时采取拉长肌肉的方法进行解救。
(二)互救技术
互救技术可分为岸上赴救、水中赴救以及救人上岸后的现场急救。
1.岸上赴救
岸上赴救可分为肢体救援和利用救生器材救援(如救生圈、竹竿、绳子等),采用岸上赴救一般针对清醒者,肢体救援是救生员徒手对岸边1米内出现的清醒溺水者进行施救的技术,应及时俯卧伸手或者坐下伸脚的方法进行施救的技术;利用器材如救生圈救援(带绳)是救生员用救生圈对岸边至10米以内出现的清醒溺水者进行施救的技术,救生员应及时、准确的将救生圈抛给溺水者,待其抓住后,将其拖救上岸。 2.水中赴救
水中赴救是指救生员在无法使用救生器械或者溺水者处于昏迷状态下所采用的救生技术。水中赴救的技术最为复杂,且过程具体、有一定的危险性,是救生技能训练的主要部分。水中赴救技术主要包含入水、接近、解脱、拖带、肩背运送技术等。
入水技术有跨步式入水、蛙腿式入水、鱼跃浅跳式入水等技术。接近技术是救生人员及时靠近并有效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接近要快,途中游要注意保持方向和观察溺水者位置,距溺水者1至3米左右时急停,观察并迅速做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控制溺水者。一般有背面接近、正面接近、侧面接近技术;解脱技术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推击等;拖带技术是指救生员在水中控制溺水者后迅速将溺水者运送上岸的一项专门技术。有夹胸拖带、拖双腋拖带技术、拖下颚技术、以及二救一拖带技术等;肩背运送技术是指救生员将溺水者送至急救室的一项比较实用的技术,其作用在于“运送”、“控水”、“畅通呼吸道”和“挤压心胸区”有利于溺水者的心肺复苏。
3.现场急救
淹溺为急救呼吸衰竭,病程进展迅速,抢救应分秒必争。现场急救第一步是将溺水者救上岸,立即打开呼吸道。第二部是给呼吸停止的人进行人工呼吸。要求呼出量为800-1200毫升,频率为12次/分。第三步是针对心脏骤停的溺水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对成人,按压部位在胸骨中的1/3与下1/3交接,频率是100次/分,按压深度为4-5厘米。一般采用人工呼吸于胸外按压结合,按压与呼吸的比为15:2,连续做4遍或1分钟进行检查。
六、水上救生课程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增开游泳救生技能课程
在开设游泳课程的基础上增开游泳救生技能课程。游泳救生课程安排在游泳课程教学之后进行,保障学员有一定的游泳基础,再去学习救生技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组织培训相关教员
主动赴浙江省、宁波市开展相关的游泳教练员与救生员技能培训,使现有教员更加熟悉和掌握游泳技能和救生技能,同时培育年强教员,便于开展阶梯教学,便于游泳队伍的壮大与传承。
(三)参与救生相关技能比赛
借助浙江省将于办浙江省游泳强省的氛围,积极参加浙江省、宁一级的游泳与救生技能游泳救护竞赛,通过培训和竞赛了解水上救生领域前沿信息,以赛促练,以训提高水平。促进我院游泳救生项目开展。
(四)通过救生实践,培育学员整体救护能力
学院组织和开展相关救生技能授课训练,培养学员水上救生训练人员,担任下一届学员的游泳救生员,即确保了游泳安全又实践了学员的救护能力。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和老师的对救生训练认知程度,达到普及游泳救生的技能,更好的服务边海防的执勤执法需求。
参考文献:
[1] 方千华,梅雪雄.国外水上救生的发展与启示[J].体育科学研究.2005.3.
[2] 李海栋,杨青.论部队水上救生技能训练[J].军事进修学院.2007.10.
[3] 毛勇.浙江省高效水上救生现状与发展[J].浙江海洋学院.2008.12.
关键词 游泳 救生
一、前言
水上救生是指人们在水上活动发生意外事故时所采取的救助活动,水上救生项目可分为静水救生和海浪救生两种,救生是一项“拯危救难”的高尚事业。游泳运动深受学生的青睐,随着游泳人数增加,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多,溺水事故不断增加,水上救生已经引起广泛重视,纷纷展开训练和研究。
二、国外部队水上救生现状
美国陆战队水上战斗生存游泳训练分为三级。三级水上战斗声讯训练要求队员携带轻型多用途装备包,穿着作战服和作战靴漂浮和游泳25米。二级水上战斗生存训练要求队员穿着防弹背心,并拖拽另一个穿着防弹背心的人游泳。一级水战斗生存训练前游泳者学会前两级以外,还要掌握俯游、仰游和侧游。陆战队员战斗水上救生训练最终目的是能在夜间通过波涛起伏的大海,横渡寒冷急湍的挪威海峡,涉过河流和湍急的小溪。
三、我院水上救生发展现状
我院作为公安边防系统唯一培养海警的现役部队,担负着向全国输送海上现役执法学员的光荣任务,学员不仅需要具备法律专业常识,还要具备游泳和救护技能。学会游泳技术,特别是掌握专业的游泳救生技术使其在海上执勤过程中必备的技能。我院现阶段开展游泳授课主要为蛙泳教学,授课为40课时,集中在10次课内进行,对于游泳救生教学不涉及。学员考核标准为3分钟游100米。100游距,也只能保证几分钟的生命,在茫茫的大海和湍急的水域中,实地的情况更为复杂,波浪、温度、海风、海水的浑浊度、水上生物等都产生实际威胁。为了保障海上安全,合理处置水域上的突发事件,迫切使学员掌握水上救生技能。
(一)游泳授课内容单一
我院开展游泳授课主要以蛙泳教学进行,没有开设游泳救护内容。在游泳课程教学中是没有救生员保护下进行的,一切的游泳教学与安全均由教员完成,教员既要承担救生员又要承担教练员的角色,授课存在安全隐患,这种情况在其他游泳馆是非常罕见的。例如,宁波市游泳运动训练中心常年聘用十几个救生员轮换职守;北仑电厂游泳馆也配备4名救生员,即便是寥寥无几的人在游泳馆里进行锻炼,救生员依旧坚守岗位,可见游泳场所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时刻不忽视。2012年11月,公安部边防管理局海警处组织舰艇人员开展游泳集训时,即使都是会游的人员参与,其游泳馆的救生人员也未做减少,全力保障训练安全。
(二)授课人数控制不严格
为节省课时开支,学院要求每两个区队配备3名授课教员或者3个区队配备4名教员的训练模式,每名教员至少要分配到28人以上的学员,有的班级人数甚至高达36人之多,授课人数属于超饱和状态。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学安全存在很大隐患。超负荷运作下的教员也只能保障训练安全无事故,不强调授课质量,致使授课效果大大降低。
(三)现有救生教员人数较少,救生技能现状较低
我院现参与过救生员培训的人数为5人,其中这4人都是多年前取得救生员技术资格认定,之后再没有经过系统培训,水上救生技能技术更新不及时。学院也从没有开展过类似的救生课程培训,救生教学与科研水平相对不高。
四、我院水上救生未能开展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学生水上救生意识淡薄
浙江省高校水上救生工作起步晚,我院更是没有开展过相关业务技能的培训,学生救生意识淡薄。通过对学生救生知识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水上救生知识和技术不清楚,对水上事故的隐患和预防认识不清,在游泳课是时,经常有一些学生违反安全条例擅自做游泳场所禁止的危险动作,如潜泳、打闹、嬉水等造成憋气过度头晕,头撞池壁、脚划伤等事故。
(二)学院相关部门重视不够
我校在水上救生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上缺乏专门机购和专人负责,在游泳教学中,教师既是游泳教员,又是救生员,职责不明,难以兼顾周全,这时造成事故隐患的重要原因。游泳馆尚无专职水上救生员队伍,无法满足游泳教学和游泳馆开放的需要,学员在水上救生专项经费支出、救生器材设备的投入上也十分有限。
(三)救生员管理体制和救生员培养滞后。
我院几乎没有开展和组织过相关游泳救生技能培训,也没有建立从事游泳救生的队伍。在救生队伍建设方面,属浙江省水上就省协会管理,我院几乎没有与其没有过任何接触,老师与学生无法参与救生员培训,严重滞后于现代游泳教学和游泳救生活动现状。
五、我院水上救生开展对策
水上救生需要掌握的专项技术有:蛙泳、抬头爬泳、反蛙泳、潜泳、踩水、侧泳、仰泳等。
(一)自救技术
自救技术主要有水上求生和肌肉痉挛自救法。水中求生可分为利用漂浮物求生和徒手漂浮求生;肌肉痉挛自救法是人在水中活动时,由于肌肉受到刺激而突然发生强直收缩,造成肌肉痉挛(也成肌肉抽筋)。发生肌肉痉挛常见部位是手指、手掌、脚趾、小腿、大腿和腹部等。其方法,都是及时采取拉长肌肉的方法进行解救。
(二)互救技术
互救技术可分为岸上赴救、水中赴救以及救人上岸后的现场急救。
1.岸上赴救
岸上赴救可分为肢体救援和利用救生器材救援(如救生圈、竹竿、绳子等),采用岸上赴救一般针对清醒者,肢体救援是救生员徒手对岸边1米内出现的清醒溺水者进行施救的技术,应及时俯卧伸手或者坐下伸脚的方法进行施救的技术;利用器材如救生圈救援(带绳)是救生员用救生圈对岸边至10米以内出现的清醒溺水者进行施救的技术,救生员应及时、准确的将救生圈抛给溺水者,待其抓住后,将其拖救上岸。 2.水中赴救
水中赴救是指救生员在无法使用救生器械或者溺水者处于昏迷状态下所采用的救生技术。水中赴救的技术最为复杂,且过程具体、有一定的危险性,是救生技能训练的主要部分。水中赴救技术主要包含入水、接近、解脱、拖带、肩背运送技术等。
入水技术有跨步式入水、蛙腿式入水、鱼跃浅跳式入水等技术。接近技术是救生人员及时靠近并有效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接近要快,途中游要注意保持方向和观察溺水者位置,距溺水者1至3米左右时急停,观察并迅速做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控制溺水者。一般有背面接近、正面接近、侧面接近技术;解脱技术是指救生员采取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解除溺水者的抓抱,并有效地控制溺水者的一项专门技术,解脱方法主要有:转腕、扳手指、推击等;拖带技术是指救生员在水中控制溺水者后迅速将溺水者运送上岸的一项专门技术。有夹胸拖带、拖双腋拖带技术、拖下颚技术、以及二救一拖带技术等;肩背运送技术是指救生员将溺水者送至急救室的一项比较实用的技术,其作用在于“运送”、“控水”、“畅通呼吸道”和“挤压心胸区”有利于溺水者的心肺复苏。
3.现场急救
淹溺为急救呼吸衰竭,病程进展迅速,抢救应分秒必争。现场急救第一步是将溺水者救上岸,立即打开呼吸道。第二部是给呼吸停止的人进行人工呼吸。要求呼出量为800-1200毫升,频率为12次/分。第三步是针对心脏骤停的溺水者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对成人,按压部位在胸骨中的1/3与下1/3交接,频率是100次/分,按压深度为4-5厘米。一般采用人工呼吸于胸外按压结合,按压与呼吸的比为15:2,连续做4遍或1分钟进行检查。
六、水上救生课程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增开游泳救生技能课程
在开设游泳课程的基础上增开游泳救生技能课程。游泳救生课程安排在游泳课程教学之后进行,保障学员有一定的游泳基础,再去学习救生技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组织培训相关教员
主动赴浙江省、宁波市开展相关的游泳教练员与救生员技能培训,使现有教员更加熟悉和掌握游泳技能和救生技能,同时培育年强教员,便于开展阶梯教学,便于游泳队伍的壮大与传承。
(三)参与救生相关技能比赛
借助浙江省将于办浙江省游泳强省的氛围,积极参加浙江省、宁一级的游泳与救生技能游泳救护竞赛,通过培训和竞赛了解水上救生领域前沿信息,以赛促练,以训提高水平。促进我院游泳救生项目开展。
(四)通过救生实践,培育学员整体救护能力
学院组织和开展相关救生技能授课训练,培养学员水上救生训练人员,担任下一届学员的游泳救生员,即确保了游泳安全又实践了学员的救护能力。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和老师的对救生训练认知程度,达到普及游泳救生的技能,更好的服务边海防的执勤执法需求。
参考文献:
[1] 方千华,梅雪雄.国外水上救生的发展与启示[J].体育科学研究.2005.3.
[2] 李海栋,杨青.论部队水上救生技能训练[J].军事进修学院.2007.10.
[3] 毛勇.浙江省高效水上救生现状与发展[J].浙江海洋学院.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