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时期,游戏对其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幼小衔接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的学习中,部分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把游戏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甚至不要的位置,到底在幼小衔接中,游戏和教学谁更加重要?
关键词:幼小衔接;游戏化;教学
面对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在家长中流行着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只是从小学开始,已经有很多家长把这种学习的压力放到了幼儿园大班小朋友的身上,每天的各种补习、兴趣班扑面而来,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并且这种压力也在改变着很多的幼儿园教师,为了迎合家长,放弃了专业理论的教学,已经不知道幼儿园孩子应该学习什么了。
当幼儿园教师被问道:“在幼儿园时期,你们认为更重视的是教学还是游戏?”大部分的教师会说游戏,但是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开展一个教育活动的时候,我们到底是应该重视教学还是游戏?
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的现状还是乃至整个国家教育现状让我们已经分不清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段到底应该学什么,应该重视什么了吗?
一、游戏对幼儿的作用不可替代
“游戏”一词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出现过很多次,3~6岁幼儿教学主要以游戏为主,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就是由不同的游戏构成的。早晨来到幼儿园,开始的是晨间游戏,之后便是各个区角游戏,之后又是户外游戏,而且在指南中明确规定,每天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得低于2个小时。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道德意识、情感,传授正确行为的关键时期,这些培养都可以从游戏中获得。在游戏中,幼儿能够学习到基本的生活技能、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从游戏的不同侧面了解社会,例如,进入游戏区,要有进区规则,游戏中需要去银行取钱,买东西需要付钱,付钱需要排队等等,都是社会规则,都是对正确行为的培养。另外,幼儿知识的获得大多数都是来自生活经验,在我们幼儿园有“医院”的区角,幼儿在这个区角里扮演各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收费员”,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医院,这样也能减少幼儿对医院的恐惧。在游戏中也能培养幼儿对当地文化的了解,比如,我们幼儿园里设置了“宜宾燃面馆”“酒都剧场”“五粮液小酒厂”等宜宾的特色建筑和特产的区角,幼儿在游戏中不只是玩耍,还了解了当地的文化。
二、幼儿园游戏化并非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和普遍适用
在社会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我们对幼儿教育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大部分的家长都知道幼儿需要游戏,但是到底需要多少游戏,游戏占有怎样的位置,大家又有不一样的看法。由于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基本满足,养育一个孩子我们不单只是要求穿好、吃好,现在更多的要求是教育。而一些家长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孩子在成长路上学习最重要,而这个学习单单只是指考试成绩,评价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是教师教会孩子认识多少字,书写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对于教师组织幼儿每天的游戏不能理解,幼儿园的游戏化得不到家长的认同,认为幼儿在幼儿园并没有学习到该有的知识,只是每天都在玩。然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学习不能以教学为主,应该以游戏为主。”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由于来自家长和招生的压力,也有着部分的教师不能把幼儿园游戏化进行到底,特别是在私立幼儿园里尤为突出,在我们这个城乡结合部公立幼儿园仅有一所,大部分都是私立幼儿园,这里的大部分家长没有更科学的育儿知识,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更加迫切,他们只希望孩子进入小学以后能够学习得更加轻松,而要学习得轻松就要从幼儿园开始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所以幼儿园的游戏化得不到普遍的适用。然而,他们不知道,通过我们的调查问卷,在幼儿园学习过小学内容的幼儿在刚进入小学的时候普遍很轻松,考试成绩也不错,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没有提前学习小学内容的幼儿不但追上了学过的幼儿,甚至超过许多。这是由于幼儿园是在游戏化中对幼儿思维能力、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进行了培养。
三、幼儿园游戏为主向小学教学为主过渡难以把握
为了幼儿年龄的身心需要,游戏化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然而从小学开始,孩子接触得最多的就是教学而非游戏。所谓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游戏的定义,国内外教育家们都有不同的看法,《辞海》上面说:“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所以,幼儿园游戏化向小学过渡的问题是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进入一年级,也許刚开始他们会有新鲜感,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但是过一段时间,这种好奇心并不能持续,重点就在于幼儿园实行的是纯游戏化,可是到了小学,游戏突然没了,代替的是教学,这也是造成了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脱轨的重要原因,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游戏和教学的度把握不好,只会让孩子更难融入小学生活,不能实现小学和幼儿园的无缝隙衔接。
关键词:幼小衔接;游戏化;教学
面对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在家长中流行着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只是从小学开始,已经有很多家长把这种学习的压力放到了幼儿园大班小朋友的身上,每天的各种补习、兴趣班扑面而来,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并且这种压力也在改变着很多的幼儿园教师,为了迎合家长,放弃了专业理论的教学,已经不知道幼儿园孩子应该学习什么了。
当幼儿园教师被问道:“在幼儿园时期,你们认为更重视的是教学还是游戏?”大部分的教师会说游戏,但是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当我们开展一个教育活动的时候,我们到底是应该重视教学还是游戏?
为什么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的现状还是乃至整个国家教育现状让我们已经分不清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段到底应该学什么,应该重视什么了吗?
一、游戏对幼儿的作用不可替代
“游戏”一词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出现过很多次,3~6岁幼儿教学主要以游戏为主,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就是由不同的游戏构成的。早晨来到幼儿园,开始的是晨间游戏,之后便是各个区角游戏,之后又是户外游戏,而且在指南中明确规定,每天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得低于2个小时。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道德意识、情感,传授正确行为的关键时期,这些培养都可以从游戏中获得。在游戏中,幼儿能够学习到基本的生活技能、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从游戏的不同侧面了解社会,例如,进入游戏区,要有进区规则,游戏中需要去银行取钱,买东西需要付钱,付钱需要排队等等,都是社会规则,都是对正确行为的培养。另外,幼儿知识的获得大多数都是来自生活经验,在我们幼儿园有“医院”的区角,幼儿在这个区角里扮演各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收费员”,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医院,这样也能减少幼儿对医院的恐惧。在游戏中也能培养幼儿对当地文化的了解,比如,我们幼儿园里设置了“宜宾燃面馆”“酒都剧场”“五粮液小酒厂”等宜宾的特色建筑和特产的区角,幼儿在游戏中不只是玩耍,还了解了当地的文化。
二、幼儿园游戏化并非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和普遍适用
在社会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家庭,我们对幼儿教育有着不一样的要求。大部分的家长都知道幼儿需要游戏,但是到底需要多少游戏,游戏占有怎样的位置,大家又有不一样的看法。由于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基本满足,养育一个孩子我们不单只是要求穿好、吃好,现在更多的要求是教育。而一些家长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孩子在成长路上学习最重要,而这个学习单单只是指考试成绩,评价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是教师教会孩子认识多少字,书写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对于教师组织幼儿每天的游戏不能理解,幼儿园的游戏化得不到家长的认同,认为幼儿在幼儿园并没有学习到该有的知识,只是每天都在玩。然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的学习不能以教学为主,应该以游戏为主。”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由于来自家长和招生的压力,也有着部分的教师不能把幼儿园游戏化进行到底,特别是在私立幼儿园里尤为突出,在我们这个城乡结合部公立幼儿园仅有一所,大部分都是私立幼儿园,这里的大部分家长没有更科学的育儿知识,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更加迫切,他们只希望孩子进入小学以后能够学习得更加轻松,而要学习得轻松就要从幼儿园开始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所以幼儿园的游戏化得不到普遍的适用。然而,他们不知道,通过我们的调查问卷,在幼儿园学习过小学内容的幼儿在刚进入小学的时候普遍很轻松,考试成绩也不错,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没有提前学习小学内容的幼儿不但追上了学过的幼儿,甚至超过许多。这是由于幼儿园是在游戏化中对幼儿思维能力、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进行了培养。
三、幼儿园游戏为主向小学教学为主过渡难以把握
为了幼儿年龄的身心需要,游戏化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然而从小学开始,孩子接触得最多的就是教学而非游戏。所谓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游戏的定义,国内外教育家们都有不同的看法,《辞海》上面说:“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所以,幼儿园游戏化向小学过渡的问题是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进入一年级,也許刚开始他们会有新鲜感,对小学生活充满了好奇。但是过一段时间,这种好奇心并不能持续,重点就在于幼儿园实行的是纯游戏化,可是到了小学,游戏突然没了,代替的是教学,这也是造成了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脱轨的重要原因,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游戏和教学的度把握不好,只会让孩子更难融入小学生活,不能实现小学和幼儿园的无缝隙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