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备课“三备策略”
“一备”——尊重文本,研读教材。
深入课题,抓住关键字、词、句。为较快地把握教材的中心和实质,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可以采取深究课题或抓教材中的关键字、词、句的方法。
钻研揭示语和旁注。教材中常有指导思路、方法的揭示语和指明关键的旁注。它既是帮助教师正确使用教材、突出重点、发散难点的教法指导,也是启发学生分析思考、掌握知识要领的学法指导。
领会揣摩插图。教材中的插图有其用意,备课时应揣摩和领会,发挥插图作用。
研究习题。要对习题的作用及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弄清它与例题相匹配的基本题、变化题、发展提高题三个层次的分布情况。
抓住“四点”。① 新知识点:对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② 新旧知识联系点:即要清楚学习新知识点时与哪些旧知识有什么密切联系;③ 兴奋点:要掌握学生在学习哪个知识点时感到兴奋或产生兴趣;④ 创新点:通过新课学习后学生可能提出什么疑问,尤其是提出与书本或其他学生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二备”——超越文本,开阔视野。
教学参考书的学习利用。先钻研教材,后看参考书;参考书贵在参考,既要发挥它的参考作用,又不能受它的束缚;把参考书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再去发挥、去创新。
报刊资料的学习利用。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料内容丰富,可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很强,是广大教师备课的“源头”“活水”。
优秀教师先进教学经验的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对于教师有很大的学习借鉴意义。
社会和自然知识的学习利用。教师教学要做到旁征博引,必须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哲学和文化精品。
“三备”——了解学生,以学定教。
教师备课必须备学生。课堂讲授的内容要在详略取舍方面与学生的心理、基础、要求相吻合;讨论的问题要与他们的兴趣、意愿相通,方法运用恰当,教学效果才会好。
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容。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生活背景;学习新知识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障碍;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期望和建议。
教师了解学生的方法途径。平时观察,课堂提问,批改作业,考试辅导,座谈调查,问卷调查,测试分析,等等。
2. 克服备课的“四大弊端”
备讲案——以教代学。
备讲案就是把备课当成单纯的课堂教学“讲”的准备阶段,把教学过程变成资料—教案—黑板—学生—笔记—考试卷的生产流水线,或把教案看成一成不变的方案,一切都按设计好的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其结果是重教轻学、重讲轻练、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重死记硬背轻消化理解、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操作。
缺创作——设计肤浅。
备课的核心是教学设计,是重新构思创作的过程。严格地说,教学是先继承后创作再实施的过程。其程序是研读教材(弄清教什么)—搜集素材(开发课程资源)—再创作(组织处理,设计教学)—课堂实践(实现教学方案)。如果教师缺少教学创作意识和创作能力,必然导致课堂教学设计流于表面,课堂效率低,也阻碍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图省事——照抄照搬。
许多资料、网络上名师的教案,确有许多精妙处,但那些名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不可能完全体现在现实课例中,而且他们的教案是针对自己的学生而设定的,对我们的学生缺乏针对性和足够的指导意义。如果备课一味地照搬,实在有违备课初衷。
形式化——无效劳动。
备课“出工不出心”,只求形式,不求内容;只为应付检查,不求实效。
(作者单位:仲济恺,胶南市泊里镇中心中学;逄金华,胶南市泊里镇中心幼儿园,山东 胶南,266409)
“一备”——尊重文本,研读教材。
深入课题,抓住关键字、词、句。为较快地把握教材的中心和实质,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可以采取深究课题或抓教材中的关键字、词、句的方法。
钻研揭示语和旁注。教材中常有指导思路、方法的揭示语和指明关键的旁注。它既是帮助教师正确使用教材、突出重点、发散难点的教法指导,也是启发学生分析思考、掌握知识要领的学法指导。
领会揣摩插图。教材中的插图有其用意,备课时应揣摩和领会,发挥插图作用。
研究习题。要对习题的作用及难易程度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弄清它与例题相匹配的基本题、变化题、发展提高题三个层次的分布情况。
抓住“四点”。① 新知识点:对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② 新旧知识联系点:即要清楚学习新知识点时与哪些旧知识有什么密切联系;③ 兴奋点:要掌握学生在学习哪个知识点时感到兴奋或产生兴趣;④ 创新点:通过新课学习后学生可能提出什么疑问,尤其是提出与书本或其他学生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二备”——超越文本,开阔视野。
教学参考书的学习利用。先钻研教材,后看参考书;参考书贵在参考,既要发挥它的参考作用,又不能受它的束缚;把参考书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再去发挥、去创新。
报刊资料的学习利用。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料内容丰富,可读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很强,是广大教师备课的“源头”“活水”。
优秀教师先进教学经验的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对于教师有很大的学习借鉴意义。
社会和自然知识的学习利用。教师教学要做到旁征博引,必须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哲学和文化精品。
“三备”——了解学生,以学定教。
教师备课必须备学生。课堂讲授的内容要在详略取舍方面与学生的心理、基础、要求相吻合;讨论的问题要与他们的兴趣、意愿相通,方法运用恰当,教学效果才会好。
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容。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生活背景;学习新知识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障碍;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期望和建议。
教师了解学生的方法途径。平时观察,课堂提问,批改作业,考试辅导,座谈调查,问卷调查,测试分析,等等。
2. 克服备课的“四大弊端”
备讲案——以教代学。
备讲案就是把备课当成单纯的课堂教学“讲”的准备阶段,把教学过程变成资料—教案—黑板—学生—笔记—考试卷的生产流水线,或把教案看成一成不变的方案,一切都按设计好的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其结果是重教轻学、重讲轻练、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重死记硬背轻消化理解、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操作。
缺创作——设计肤浅。
备课的核心是教学设计,是重新构思创作的过程。严格地说,教学是先继承后创作再实施的过程。其程序是研读教材(弄清教什么)—搜集素材(开发课程资源)—再创作(组织处理,设计教学)—课堂实践(实现教学方案)。如果教师缺少教学创作意识和创作能力,必然导致课堂教学设计流于表面,课堂效率低,也阻碍了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图省事——照抄照搬。
许多资料、网络上名师的教案,确有许多精妙处,但那些名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思想不可能完全体现在现实课例中,而且他们的教案是针对自己的学生而设定的,对我们的学生缺乏针对性和足够的指导意义。如果备课一味地照搬,实在有违备课初衷。
形式化——无效劳动。
备课“出工不出心”,只求形式,不求内容;只为应付检查,不求实效。
(作者单位:仲济恺,胶南市泊里镇中心中学;逄金华,胶南市泊里镇中心幼儿园,山东 胶南,266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