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畏之人”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or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认识丝姆的六年里,费恩斯坦从没发现有什么东西能吓到丝姆。
  费恩斯坦是一位临床神经心理学家,他下面的行为可能会让你觉得太奇怪了—六年来,他千方百计地想吓坏他的患者丝姆,比如带她到电影院看恐怖电影,到宠物店看蛇,到“鬼屋”与各种“妖魔鬼怪”接触,凡此种种。不过,更奇怪的是,费恩斯坦的“企图”从未得逞。他让丝姆看最恐怖的电影,她一点不觉得害怕。他带她到宠物店,她居然向一条蛇张开双臂,还在触摸蛇吐出的信子后说:“太酷了!”她还试图亲近一只狼蛛,惊得宠物店老板急忙上前劝阻。他带她去参观肯塔基州的据说是地球上最吓人的“鬼屋”。其他人面对诡异的声响和演员装扮的各种“妖魔鬼怪”会尖叫不停,丝姆却丝毫不觉害怕,她甚至还伸手去摸“鬼怪”的脑袋,结果把假扮“鬼怪”的人给吓坏了。
  看起来,丝姆对一切都无所畏惧。事实上,就连丝姆的已成年的儿子也说不记得母亲在什么时候害怕过。他回忆说,有一次,一条巨大的蛇蜷缩在他家门前,他母亲竟然毫不畏惧地徒手抓住它,然后把它放回能安全爬走的草丛中。
  对常人来说,无所畏惧应该是一大优势。但对丝姆来说,无所畏惧未必就是优势,因为它让丝姆的生命不只一次处于危险之中。一天夜里,她独自穿过公园回家。一个看起来像瘾君子的男子向她打招呼,并请她到他身边去。她毫不犹豫地就走了过去。不料,那人突然站起来,抓扯她的衬衣,还将一把刀逼到她的喉咙前,威胁说要杀死她。而她竟面无惧色地告诉对方:“如果你敢杀了我,那你就等着,你会死得更惨!”后来,那人放了丝姆,她则平静地离去。第二天,她依旧沿原途回家,仿佛前晚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除了觉察不到对生命的直接威胁外,丝姆同样也觉察不到社交环境中的危险,而这让她很容易成为网络骗子的目标,她固定的朋友也很少。
  丝姆是不是生来就不知道恐惧呢?不是。她对小时候的恐惧还是有一点点遥远的记忆。她记得有一次当她正走过一块墓地时,哥哥突然从一棵树背后跳了出来,她惊叫着跑了。她还记得有一次朋友家的一只笃宾犬冲着她咆哮,对她紧追不舍,可把她给吓坏了。
  自从杏仁核受损后,丝姆的恐惧感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你一定认为费恩斯坦的行为太恶作剧了。不过,作为临床神经心理学家,他的“恶作剧”其实有着严肃的科学目的——研究大脑杏仁核的作用。杏仁核是大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附着在大脑海马区的末端,呈杏仁状,故得名。
  丝姆之所以被费恩斯坦关注,是因为她罹患了一种非常罕见的遗传病——奥巴赫-魏斯病,这种病在全球也不到300例,它导致大脑两个半球的杏仁核受损。费恩斯坦意识到,丝姆为研究杏仁核提供了十分难得的研究机遇——如此局部化的大脑损伤案例实在是太少见了。
  几十年来的研究证明,杏仁核在人的情感尤其是恐惧情绪处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脑成像研究显示,当一个人感到恐惧时,其杏仁核就会活动。不过,科学家没搞清楚的是:恐惧感究竟是由杏仁核单独负责的,还是有大脑其余部分共同参与?丝姆的案例似乎排除了后一种可能性,因为自从杏仁核受损后,她的恐惧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看来,丝姆的恐惧感是被杏仁核全权掌管的。
  丝姆的个性也揭示了杏仁核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她喜欢社交,容易相信和接近他人,而不管对方的动机如何。在一个实验中,科学家让一名女性缓慢走近丝姆,并让丝姆确定她与对方的最安全距离。结果她示意的这个距离为0.34米,差不多只有常人的一半。而正常情况是,当被人太过靠近时,人们往往会感觉自己的私人空间被侵犯,并会采取行动尽量保持自己与对方的距离。
  不过,进一步的研究给出了不同的结论。
  丝姆的恐惧感真的被杏仁核全权掌管了吗?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对丝姆的大脑进行持续时间仅40毫秒(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大脑是不可能做出有意识的反应的)的刺激,与此同时让她看一连串表示害怕或愤怒的面孔,或者具有威胁性的场景,然后要求她尽可能快地按键,以选择哪张面孔显示出了更多害怕或愤怒,或者哪个场景最具威胁性。实验结果显示,丝姆的表现与常人完全一样,只有在给予她无限制考虑时间的情况下,她的识别能力才急剧下降。
  科学家们感到十分吃惊:杏仁核受损的丝姆竟然保留着对恐惧的短期的非意识的反应?!要知道,过去几十年的研究都认为,无论是在刺激实验中,还是在威胁生命的创伤事件中,杏仁核受损者都没有恐惧的感觉。
  那么,杏仁核受损的丝姆为什么依然保留有对恐惧的感受能力呢?接下来,科学家又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丝姆直视他人的眼睛。结果发现,在不受他人影响的情况下,丝姆在直视他人的眼睛时会显露出不自然的表情,这是她拥有恐惧感的表现;而在经过诱导,比如她按照科学家的指令直视他人的眼睛的情况下,她的恐惧感则大大降低。这个实验进一步证明,尽管丝姆的杏仁核已毁,但她的确保留着感受恐惧的能力。
  对于不同的危机,大脑的处理机制是不同的。
  为了搞清楚没有杏仁核的人为什么还会感到害怕,费恩斯坦又做了一个实验。这次的受试者除了丝姆,还有一对双胞胎姐妹安姆和比吉,她们和丝姆一样,也是杏仁核受损者。
  这三人被要求戴上一种面具,它会短暂爆发包含35%的二氧化碳的空气。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惊恐的老办法:健康人在戴上这种面具后,大多会立即出现生理改变,包括呼吸停止、心跳加速、皮肤出汗和头晕等;大约1/4的人会出现惊恐反应。
  在实验中,丝姆大喊“救我”,并示意科学家取掉她的面具。这也是她自患病以来首次经历真正意义上的恐惧。双胞胎姐妹的反应与她类似。安姆表情痛苦,拳头紧握,同时试图脱离面具。安姆后来说,她有强烈的窒息感,以为自己就要死了。这也是她感受过的最强烈的害怕。比吉使劲喘气,试图扯下面具。她说,她认为实验如果再进行下去,她就会死掉。
  没有杏仁核的人竟然还能感觉到害怕?!这与之前的结论不是矛盾的吗?经过仔细思考后,费恩斯坦认为两者其实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大脑在面对内部威胁(比如哮喘或心脏病)和外部威胁(比如一条蛇)时,其处理危机的机制是不相同的:当面对内部威胁,比如高浓度二氧化碳改变血液的酸度时,整个大脑会发生一系列反应,即使没有杏仁核,也同样能创生恐惧感;而当面对外部威胁,比如有人太过靠近自己时,杏仁核则会帮助我们进行分析,并指引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
  由于缺乏杏仁核,丝姆、安姆和比吉无法解读外部环境,找不到能缓解恐惧感的安慰,因而对二氧化碳做出了强烈的反应。与之形成对比,杏仁核正常的受试者,尽管他们也感受到了象征窒息到来的不舒服感觉,但他们大脑的其他部分告诉他们,科学家不会真的让他们窒息而死,这就降低了他们的恐惧感。
  如此看来,对威胁的识别最初也发生于大脑的其他区域;只有当我们在非意识下记录到威胁时,杏仁核才会帮助我们分析眼前的危险。
  研究杏仁核,或许能帮助那些忧虑过度的人。
  一项针对200名在越战中受过脑伤的美国老兵(其中半数经历过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的研究发现,凡是杏仁核受损者都没有出现创伤后压力综合征。这暗示功能正常的杏仁核是发展出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的必要条件。创伤后压力综合征也被译作创伤后压力综合征心理障碍、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重大打击后遗症等,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包括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等)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的后遗症。
  费恩斯坦相信,通过研究像丝姆这样的“无畏之人”,将有助于找到治疗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的方法。但他同时也指出,科学界必须小心行事。正如丝姆案例所显示的那样,敲掉了杏仁核未必就能解决问题。
  对丝姆个人而言,无所畏惧也并非好事。当被问及会对希望像她一样的人说什么时,丝姆的回答斩钉截铁:“我不希望我的事发生在其他任何人身上!”
其他文献
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店(Galeries Lafayette)位于巴黎市第9区奥斯曼大街40号。在拜占庭式的巨型镂金雕花圆顶下,来往的顾客人影绰约,仿佛赴一场中世纪的盛会,购物成为一种享受。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世界顶级设计师的佳作,而且还能了解时装和纺织品的流行趋势。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名牌大商店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他们拥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时尚品牌,而且还因为他们具有放眼全球的目光和文化视野。    
2019年6月,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星际空间中存在带电的C60离子,有望帮助科学家揭开星际介质(充斥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的神秘身份。  C60也叫巴基球,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中空球形分子。天然C60在地球上十分罕见,只存在于某些罕见岩石或矿物中,有时高温燃烧产生的煤烟中也会有C60。恒星释放出的紫外线使C60分子失去一个电子,成為带一个正电荷的C60阳离子。此前人类
那个被誉为“新古典主义音乐奠基人”的俄国老头,以其新奇独特的视角和异乎寻常的技法成全了俄罗斯舞蹈音乐的复活,而正当人们将这种卓绝的、爆炸性的、甚至堪称为“洪水猛兽”的新风格看做是其个人提交的音乐名片时,他,却抽身而退,一头扎进了古典主义音乐所特有的秩序和规则中,以隔岸观火的冷静面对此起彼伏的争论。可谁又能担保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不再玩出点什么新花样?果然,十二音体系与自我个性的创作融合,又一次令所有
不过,海獭和人类的关系却并不总是这样美好。尽管这些可爱生物为生态环境的改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对于以采贝为生的人们来说,海獭可以算得上是他们的“敌人”了。  当海獭种群数量持续性偏低的那些年中,当地海域中的鲍鱼、蛤蜊、蟹类、海胆的数量持续增长,并为当时北美地区的渔民和渔业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现在,随着海獭逐渐回归到阿拉斯加至加利福尼亚地区的海域时,这些“大胃王”们陷入了与当地渔业之间的“冲突”
舰队街,与赫赫有名的英国皇家海军舰队没有丝毫关联,以前,这里是伦敦城外的一条小河。人们填河后使之成为一条宽阔的马路。1702年,舰队街上发行出版了第一份报纸《每日报》,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张定时定期出版的报纸。从那年开始,舰队街便和报社、报纸与印刷厂结下了不解之缘。《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独立报》、《镜报》、《太阳报》、《观察家报》、《卫报》、《每日邮报》、《旗帜晚报》等100多家报馆纷纷
神奇的柬埔寨吴哥古迹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世界“四大奇迹”。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吴哥古迹为世界文化遗产。    神秘莫测的洞里萨湖    我在柬埔寨工作期间,曾约我的两位柬埔寨朋友一同前往吴哥参观。从柬埔寨首都金边前往吴哥旅游,有空中、陆路和水路三条通道。我选择的是水路,从金边乘游艇通过洞里萨河和洞里萨湖前往吴哥,这使我既能饱览世界闻名的吴哥古迹
罗马兵锋显煊赫,地中海上称豪雄。  图拉真帝建功勋,纪功柱上故事多。  西方名言曰“条条道路通罗马”。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罗马帝国,有着数不尽的风流英雄,诉不完的煊赫战功,后人在追溯这段历史时不禁会悠然神往。地中海千年风雨涤荡着历史的天空,亚平宁半岛沃土承载了罗马的荣耀,当我们穿越时空再去追寻那悠悠过往、缅怀英雄时代的丰功伟绩之时,罗马这座永恒之城向我们展开了她的迷人面纱。  气势磅礴的伟大建筑是
虽然并无考古记录明确显示对奥尔梅克放血仪式的刻画,但是考古学家发现了奥尔梅克人举行放血仪式的间接证据。例如,他们在多座奥尔梅克遗址发现了天然和陶瓷的黄貂鱼刺及龙舌兰角,还发现了其他一些放血工具。这表明,奥尔梅克人有可能实施了中亚美利加洲最早的放血仪式。  放血是一种宗教仪式,即刺穿自己的某些身体部位来放血,由此完成一系列理念和文化功能。放血在中亚美利加洲古代社会尤其是玛雅社会中很常见。当统治阶层进
继震撼人心的《肖申克救赎》之后,弗兰克·达拉邦特献上了同样具有震撼力的《迷雾》。不同的是,《肖申克救赎》中主题清晰、爱憎分明,而《迷雾》则名副其实,带给人们一头雾水。这团迷雾从影片中弥漫出来,笼罩在每个观众心头。当迷雾散去之时,我们依稀感觉到,弗兰克提供给我们的是一部灾难启示录。    ★莫名的白雾★    海报画家戴维居住在美国一个小城镇的郊区,环境优美而安静。但是一阵奇怪的暴风雨打乱了他的安静
希特勒一直是个谜,关于他的论述和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却鲜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描绘,至于准确,更是随着时间的变换而摇摆不定。对于那个时代的德国人,“元首”在1933年以前不为人所知,从1934年到1938是德国的救星,万众敬仰的天才,1939年到1941年是伟大的征服者,1942年到1944年是失败的英雄,而1944年之后的“元首”是个疯子。这一概述仿佛也描绘出了当今人们对于希特勒的观感。  拜冷战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