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的效果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的效果,以供参考。
  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的135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成A、B组。A组按常规诊疗流程,B组实施临床路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和满意度的差异性。
  结果: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现,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诊疗工作满意度发现,B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路径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路径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65-02
  无痛性消化内镜是指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接受诊疗,胃肠蠕动慢、配合好,有利于诊疗操作的顺利完成,扩大了消化内镜诊疗适应证范畴。但麻醉药物的应用使患者发生呼吸抑制、心跳骤停、胃液返流、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大大上升。因此在诊疗期间应重视护理配合。我院对接受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的135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成A、B组,并剔除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食道狭窄、贲门梗阻、急性咽炎、未成年人、精神异常者。
  根据随机法分组,A组67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8.34±7.53)岁;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3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0例、大专15例、高中24例、初中18例。
  B组68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9.25±7.86)岁;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2例;文化程度包括本科12例、大专14例、高中25例、初中17例。
  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A组按常规诊疗流程,B组实施临床路径。
  首先进行预约登记,根据诊疗申请单登记患者姓名、电话号码、诊疗内容、要求等,询问病史、药物过敏史、辅助检查结果,判断有无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禁忌症。询问患者对诊疗时间的要求,结合医生的日程安排,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如不能安排在患者要求的时间段,应做好解释工作,改约其他时间[1]。
  确定诊疗时间后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术前准备、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术前停止吸烟,术前一晚8点后禁食禁饮。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患者暂不宜进行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2]。
  诊疗前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再次确认患者无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禁忌症。测量血压、脉搏、指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简要介绍诊疗过程,消除或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请患者或其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患者入室后取左侧卧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确保吸引器、心电监护仪、内镜检查等相关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连接氧源、心电监护仪、指脉血氧饱和度探头。麻醉师缓慢静脉推注麻醉药物,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待麻醉成功后,内镜医师开始进行诊疗操作[3]。
  诊疗结束后继续给予鼻导管给氧,监护生命体征。由专人陪护患者,防止麻醉苏醒期患者因躁动而发生坠床等意外事件。患者苏醒后,搀扶其取坐位休息15min以上。待患者意识完全恢复清醒、步态平稳后,签发诊疗报告单。对其进行诊疗满意度问卷调查。详细交代诊疗术后注意事项,嘱患者家属在术后3h内陪护患者,8h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酒、驾驶机动车、机械作业、高空作业等[4]。
  1.3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无痛内镜是消化科临床常用的一项诊疗技术,在此过程中实施临床路径使患者在标准化流程下接受治疗和护理,有助于规范护理行为、减少重复劳动,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
  本研究引入临床路径者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流程诊疗者,提示临床路径提高了护理干预的效果。患者对诊疗工作的质量满意度达到100%,提示临床路径有助于增进护患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路径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红霞.医院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7):947
  [2]张霞.临床护理路径在内镜下胃息肉摘除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2):77~78
  [3]张筑华,李红灵,雷玉萍,等.临床路径在无痛性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619.~1620
  [4]葛智馨,陈英耀.重新审视临床路径及其评估:临床路径的文献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4):107~110
其他文献
摘要:早产是导致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早产的因素很多,但研究表明,在早产诱因中感染因素占40%~50%,成为早产的最主要病因,本文就早产的细菌性感染因素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早产细菌感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49-02  早产是导致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早产发生率增高及造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态制剂在儿童腹泻防治方面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78例,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的38例患者则单纯采取常规法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要好,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对乳腺钼靶和超声诊断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对医院于2011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乳腺原位癌伴早期浸润的乳腺钼靶和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对比。  结果:应用乳腺钼靶的诊断情况如下:29例患者有乳腺癌征象,9例患者有良性肿瘤征象,7例患者没有肿瘤征象;应用超声诊断的情况如下:14例患者有乳腺癌征象,13例患者有良性肿瘤征象,18例患者没有肿瘤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口服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66例慢性支气管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左氧氟沙星片和氨茶碱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盐酸氨溴索治疗。  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7%;不良反应率为12.12%,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4.84%,不良反应率为6.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口服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不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补液盐(ORS)联合静脉输液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笔者将多年治疗小儿腹泻病36例资料进行总结。  结果:36例患者均给予内服中药及静脉补液相结合的方法联合治疗,显性26例,有效7例,有效率97%。  结论:治疗目标:小儿腹泻引起的脱水大约90%是属于轻~中度脱水,最适宜采用ORS口服补液治疗,ORS对高渗、低渗及等渗脱水均适用,因为在轻~中度脱水时肾功能正常,可自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4月收治的35例诊断为骨科创伤感染的患者,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清创,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敷料对创面进行覆盖,持续进行吸引器治疗一周,更换敷料后进行游离植皮,与35例常规换药组进行疗效对比。  结果:35例患者通过治疗,植皮后创面一次性愈合3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大肠息肉临床表现、结肠内镜表现与病理类型的特点。  方法:对107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大肠息肉患者中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但是便血相对较常见;病理类型中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率最高,可达8.5%。  结论:大肠息肉的临床、内镜和病理均有一定的特点可以依据,临床医生应该仔细摸索分析掌握其特点,排除其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降低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大肠息
期刊
摘要:目的:浅谈妇科手术后的感染与预防。  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妇科手术患者360例,回顾性分析妇科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对预防妇科手术后感染的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共计发生院内感染12例,感染率为3.33%。  结论:在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同时注重合理使用抗生素将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妇科手术院内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异丙酚静脉注射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通过实际的观察和对比,表明了异丙酚优于其他麻醉药剂的特点,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异丙酚静脉麻醉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异丙酚人工流产麻醉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76-01  人工流产作为未能成功避孕的一种补救手段,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人工流产手术不存在危险性,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以神经症状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病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提高诊断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11年9月之间接收诊治的12例TTP患者情况,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研究。  结果:以神经系统为首发症状的TTP患者在早期诊断中被认为是病毒性脑炎、流行性出血热以及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发现患者血小板数量在疾病的发展中不断减少,头部CT扫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