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123456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法,特别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但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而忽视了学法的研究。其实,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是教师研究教法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尽管学法有多种,如:积累法、背诵法,但能全面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培养这种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转变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强化两种意识:一种是民主意识,即语文教师要创设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另一种是人本意识,既然学生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教师就要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加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全面发展其情感要素和能力要素,促进学生去求知,进而乐学,这样,学生以兴趣为动力,以自主学习为习惯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将得到可靠的保证。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大胆鼓励学生自学。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引导,要把教师讲解的时间缩减到最低限度,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放宽到最大限度,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奠定基础。学生可根据自己学习的程度确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利用课本上的单元提示、课后探究练习等理解课文,甚至有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例如,笔者在教学《狼》一课时,学生要求让他们自己登台表演屠户遇狼、惧狼、杀狼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登台表演,同学们利用各种各样的道具,表演得惟妙惟肖。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充分自学了课文内容,这样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而且自学后的效果往往比教师讲解要好许多。更重要的是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有了提高。因此,教师要真正解放思想,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行民主化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学习、体验、思考、探究、交流;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己探究课文内容,自己感悟文章主题,自己收集整理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最后达到拓展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但教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应该适当引导点拨。
   二.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课堂为实践场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合作学习的意识,探究学习的精神。笔者的做法如下:
   (一)引领思维方向,使学生多角度获取信息,摸索学习规律
   “学法”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在教学中如何去“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呢?笔者认为,语文学习过程,重在总结规律性的认识,每上完一节课,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课本都要让学生整理总结,这样学生可以不断地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使自己的学习方法更科学、适用、灵活,再用这些知识、方法去解决新的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这样语文能力才可以提高。例如,笔者遵循整体感知——局部赏析——整体总结的规律,从文体角度引领学生思维方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摸索学习规律。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启发,有一位同学在自己的成长资料袋中这样归纳“记叙文的分析方法是:把握的主要人和事以及作者思想感情;段落、中心、层次,品味妙句与中心的联系,篇章构思;写作启示,语言特点。”这样的归纳对学生今后自己分析记叙文肯定有极大的帮助。可见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多角度获取信息,才能促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提高自学能力。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
   学习思维方向设定后,就应让学生自主探索、寻求解答。作品主题、结构的不确定性,决定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哪怕是很幼稚的看法,教师也应该认真对待,学生认识作品的过程绝不是对作品的被动接受,而是一种积极、个性化的再创造,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创造自我的过程,如笔者让学生总结《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写作启示,学生竟然总结出了十条:1、确切的比喻、拟人;2、应用表现色彩的词语;3、准确用词;4、寓情于景;5、层次井然;6、文段中有中心句;7、描写要展开联想;8、虚实结合;9、用对比突出事物特征;10、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写景。而笔者备课时只注意到五条。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内心体验过,他们才能把知识真正铭记于心。
   (三)既激发竞争意识,又培养合作观念
   只有合作才能博采众长,培养智慧。每一组合作成员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学习的最佳伙伴,要互为对方负责。每堂课大部分时间应该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小组学习效果,评出“最愉快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下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文言文阅读教学,教师可利用学生手中不同版本的参考资料,让他们结合提示、练习、注释,进行小组讨论。不同的解释激励看同学们探究的兴趣,在激烈的争论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了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教师随机抽查,检查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合作观念。
   (四)鼓励学生动手查阅资料,调查访问
   笔者组织一次《我爱文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农村初中学校,由于文化氛围与城市学校不同,学生阅读面较为狭窄,语文知识基础较差,手抄报、课本剧都缺乏特色。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笔者又发现农村学生知道的民间故事又为城市学生所不及。因此,我设法让学生收集农村民间故事的信息,同学们积极进行了调查访问,这样同学们创作的手抄报、课本剧就有了特色。这种个性化的学习,创造性的实践,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学习,激发其创新意识
   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应该让学生明白“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教育他们不要盲从书本和教师,大胆质疑。真正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学生问,学生答或教师答。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如果没有参与意识,没有积极进行思考,很难想象他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氛围,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疑难设想提出来,这样要比教师提问有效得多。而且看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本身就包含有创新的思维,这也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如笔者教学《往事依依》时,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质疑,学生提出一个教师也未想到的问题:为什么作者在幼年读《水浒传》时,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的背景?你看,学生不正是发现了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吗?于是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去研究焦山与梁山泊在地理形势、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相似点。课后学生主动地去查阅资料,更深地理解了课文内容。采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分层推进,要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学习主体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全体同学在不同的层面上得到一定的提高。
   (六)依据创新想象,培养探究精神
   爱因斯坦说:想象永远比知识重要。因此,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思维想象的自由,让学生放开想,让学生的思想上天入地,涉古历今,直至未来,努力创造新的形象,传达新的思想。教材中许多文章,大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如我教学《皇帝的新装》时,让学生想象:游行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同学们非常兴奋,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想象,并且大胆走上讲台,用生动的语言,展示自己的想象。许多同学的想象,都和课文的内容、课文人物保持一致。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一定提高。作为教师,要及时表扬他们的探索精神,正确引导学生幼稚而富有创造的想象,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真正转变观念,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创造者,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一定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吴觅绩,教师,现居海南三亚。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需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质疑,而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知识。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尽量少“灌输”,少问,鼓励学生多问,指导学生自学方法,不断强化学生质疑与自学能力。  一、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学的成与败,在于学习者质疑评判了多少,问了多少为什么,而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知识,学生又接受了多少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文本中蕴含着作者对社会、自然的深刻感受,集结着作者真挚的情感,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把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这个工
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生理的“暴长”,童年期身心模式被打破,致使身心发展处于重重矛盾之中,而不同的学生其心理和行为表现又不尽相同,很难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理论来解决所有问题。因此,从日常小事中寻找教育的契机,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应成为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倾听学生的闲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作为班主任,从早到晚和学生打交道,了解学生的信息也多,如果合理地整理这些信息,抓住有用
课改给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语文课堂呈现出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知不觉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等趋向,语文课的“本色”开始变得模糊。“本色语文”成为人们重新思考和审视的“亮点”。为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过去、现在以及将来“教学行为”,还儿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让迷失自我的语文教学回归本色。  一.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
传统小说讲故事、讲道理;现代小说讲意境、讲隐喻。或许我们可以大致这样说。前者让我们聚焦于不平凡的过程、人物性格的成长,获得精神的陶冶;后者则以形式表达上的特别引导我们反思自我生存、生命和境遇,寻求洞见。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篇《寒露寒》,似乎哪一种都不属于。  这篇小说有跌宕起伏,这次聚会邀约到底目的何在?会对主人公现在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冲击和影响?但当我们看到最后,却全然忘记了前面的疑问与铺垫,就好像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校本研究教学改革逐步落实实施的主力军,是来自一线的教科研团队。校本教育科研文化建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阶梯,是学校发展的羽翼,是优质学校建设的必然要求。  自2011年以来,徐州市第十三中在校本教科研团队建设和学习共同体的打造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究,其中“复盘式评课”系列主题教研,成为学校草根的校本教研,带动学科教研团队逐步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在“为了学校”、“在学校中”
备课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很多教师以及学校都十分注重备课这一环节。当前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大,而教育教学也在逐步深入,因此仅仅靠教师个人备课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需要我们探索一种更好的备课形式,集体备课正是基于这一需求衍生出来的备课形式。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集体备课的优势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率的良好途
什么是音乐?我找不到确切的定论,什么是语文?也不能一言以蔽之。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我经常想:音乐,是不是低唱的语文?语文,是不是浅吟的音乐?试想想,一篇文章谱上合适的曲子就可以当歌唱,宋词不就是可以谱曲演唱的吗?一首首优美的曲子给人无尽的遐想和享受,不是也可以演绎成一篇篇精美的散文吗?“歌曲”,去掉“曲”,不就是优美的诗歌吗?于是,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总喜欢有意无意地引进音乐。  1.引进音乐导入新
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逐渐变得优秀呢?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的正确体现将是学生学习优秀的关键!  一.接受我们面对的现实  一所学校招进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老师就必须面对什么样的学生!即使有老师调动到别的学校,你依然要面对该所学校所招的学生!如果我们不接受他们,言行情绪等都流露出“看不起”他们的倾向,那么学生也不会接受你这个老师,即使你是最优秀的老师,有最好的教学方法,也无法顺利让他们接受你——这就是“
杨芬灿在《纳兰词序》云:“倚声之学,唯国朝为盛。文人才士,磊落间起,词坛月旦,咸推朱、陈二家为最。”这里的“朱”就是指清康熙间词人朱彜尊,他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开山词人,对清词的兴盛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二咏”词在朱彜尊词集中占重要位置,兹就其咏史、咏物词的共同艺术特色作一探讨。    一.写景衬情、咏物抒怀、以人喻己的喻衬手法的运用    1.写景衬情:意象蕴意丰富,意境含蓄深沉  朱彜尊的咏史、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