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为填补我国基层计算机应用人才不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中职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应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的应用角度出发。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目前,中职计算机课在教学方面,使用的都是旧教材、旧思路,已不适用当前的课程设置。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编写适用于自己学校的校本教材。这样,可使各学科之间既有良好的衔接,又适应当前市场的需要,同时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计算机基础课现状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比较喜欢上机操作,在学习过理论课后,上机操作立刻就会看到结果,这是他们感兴趣的主要原因。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大多不喜欢计算机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几乎所有的中职学生都喜欢上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喜欢上网、打游戏、聊天,就是没有合理地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学习、增长自己的学科知识,现已成为普遍现象。
二、课程改革探索
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应用几乎渗透到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为适应变化,我们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
1.依据人才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计算机的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改革要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同时也要改革课程内容,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例如:现在的企事业单位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建立了局域网,对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网络的维护和办公软件广泛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本教材中,能够体现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不脱节,易学、易懂、即学即用的特点,真正让学生不溜号、看得懂、学得会。
2.合理安排理论课和上机实践课的比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课与上机课的课时分配比例,如果有条件最好理论课也在机房上,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3.改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采用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教授制作Excel电子表格时,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物着手。比如,做一张期末成绩表或是一个课程表等,鼓励学生创新,对有创意、新颖的方案给予全班展示并登台讲述其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4.改变计算机课的考试模式
计算机课的考试应该包括卷面笔试和上机操作两部分,上机操作的成绩最低不少于总成绩的30%。上机操作考试内容可以只设定一个大方向,例如:设计编辑一份校内报纸,要求4版,第1版有报头,其他各版均有主题,并且每版内容要和主题贴切,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素材可以从相关网页下载或从其他渠道获取。可实现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性格也多种多样。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能力培养,取得最大的效果呢?可以利用学生的多样性格和他们的奇思妙想开展兴趣小组。
在兴趣小组中,适时增加竞赛活动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竞赛过程中,学生会在如何达到最快、最好等方面有千奇百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尽管有些还很幼稚,有的可能已经存在并使用,但毕竟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答案,是他们认知范围内的创新,教师应当予以肯定或表扬。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创新重在思索和领悟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创新的成果或结论。
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职与普通高中的主要区别,在于突出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充分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参照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和理论够用、适度,不求全面、系统的基本原则按需培养、按岗位培养,权衡公共课和专业课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拓宽学生实习实训环境,有针对性地构建课程体系。例如我们在讲解Excel的时候,模拟一家钢铁企业,要求学生制作该企业的工资表,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企业情况,又能熟悉工资结构,从而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现在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采取了“用人准入制”,也就是持证上岗。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汉字录入员、程序员、装调师等相关从业证书,这样,就可以为将来的就业拓宽门路。
总之,计算机教学应该在与时俱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适当改变考试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便使学生能适应现在企业和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彭绍东.论计算机辅助学习模式[J].数字与信息化,2003(1).
[2]王四万,师军.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结构的探讨[J].现代电子技术,1999(7).
作者简介:王珂(1978.03— ),男,辽宁省抚顺市,职称:助理讲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
(作者单位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职业中专)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目前,中职计算机课在教学方面,使用的都是旧教材、旧思路,已不适用当前的课程设置。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编写适用于自己学校的校本教材。这样,可使各学科之间既有良好的衔接,又适应当前市场的需要,同时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计算机基础课现状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比较喜欢上机操作,在学习过理论课后,上机操作立刻就会看到结果,这是他们感兴趣的主要原因。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大多不喜欢计算机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几乎所有的中职学生都喜欢上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喜欢上网、打游戏、聊天,就是没有合理地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进行学习、增长自己的学科知识,现已成为普遍现象。
二、课程改革探索
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基础应用几乎渗透到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为适应变化,我们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
1.依据人才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计算机的教学内容
新的课程改革要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同时也要改革课程内容,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例如:现在的企事业单位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建立了局域网,对计算机软件、硬件及网络的维护和办公软件广泛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本教材中,能够体现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不脱节,易学、易懂、即学即用的特点,真正让学生不溜号、看得懂、学得会。
2.合理安排理论课和上机实践课的比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课与上机课的课时分配比例,如果有条件最好理论课也在机房上,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3.改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采用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教授制作Excel电子表格时,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物着手。比如,做一张期末成绩表或是一个课程表等,鼓励学生创新,对有创意、新颖的方案给予全班展示并登台讲述其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
4.改变计算机课的考试模式
计算机课的考试应该包括卷面笔试和上机操作两部分,上机操作的成绩最低不少于总成绩的30%。上机操作考试内容可以只设定一个大方向,例如:设计编辑一份校内报纸,要求4版,第1版有报头,其他各版均有主题,并且每版内容要和主题贴切,使用的文字及图片素材可以从相关网页下载或从其他渠道获取。可实现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性格也多种多样。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能力培养,取得最大的效果呢?可以利用学生的多样性格和他们的奇思妙想开展兴趣小组。
在兴趣小组中,适时增加竞赛活动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竞赛过程中,学生会在如何达到最快、最好等方面有千奇百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尽管有些还很幼稚,有的可能已经存在并使用,但毕竟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答案,是他们认知范围内的创新,教师应当予以肯定或表扬。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创新重在思索和领悟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创新的成果或结论。
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职与普通高中的主要区别,在于突出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充分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参照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和理论够用、适度,不求全面、系统的基本原则按需培养、按岗位培养,权衡公共课和专业课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拓宽学生实习实训环境,有针对性地构建课程体系。例如我们在讲解Excel的时候,模拟一家钢铁企业,要求学生制作该企业的工资表,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企业情况,又能熟悉工资结构,从而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现在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采取了“用人准入制”,也就是持证上岗。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汉字录入员、程序员、装调师等相关从业证书,这样,就可以为将来的就业拓宽门路。
总之,计算机教学应该在与时俱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适当改变考试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便使学生能适应现在企业和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彭绍东.论计算机辅助学习模式[J].数字与信息化,2003(1).
[2]王四万,师军.计算机科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结构的探讨[J].现代电子技术,1999(7).
作者简介:王珂(1978.03— ),男,辽宁省抚顺市,职称:助理讲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
(作者单位 辽宁省抚顺市新宾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