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课堂发言质量的实践和思考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活动应是教与学的统一,其实质就是交往。交往说明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之间只有价值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从生命的高度看课堂教学,这应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师生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你表达了自己,你才获得了生命。”(舒婷)我们的课堂上,能表达自己的学生有多少呢?有人调查发现,在一堂非常成功的课上,学生发言踊跃的情况下,发言人数也不过30多人,还有近20人作为旁观者,没有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发言者说话断断续续、声音很轻、内容假大空的也占一些比例。这些质量低下的发言,直接影响着课堂交往。对此,我们进行了分析思考,并积极实践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表达,即让全体学生主动发言,让每一次发言均是“情动而辞发”,使课堂上产生多向信息交流,实现师生、生生互动,从而产生互助,达到互惠,实现生命的提升。
  
  一、关注“倾听”, “情动”于同伴的发言,实现生生对话
  
  课堂中有多种倾听。课堂活动的基础——学生对文本的倾听,课堂活动的关键——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倾听和学生对学生发言的倾听。这里主要讲述学生对学生的倾听。
  课堂教学中生生对话能否实现缘于学生能否“动情”于同伴的发言。其实生生对话应该是最容易实现的,因为他们年龄相仿,知识水平结构及阅历相近等等,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彼此间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然而很多时候,由于教师没有正确引导,致使同伴的发言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得课堂交流线性化。怎样才能让学生“情动”于同伴的发言?
  1.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的倾听场
  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动不动就笑话别人或随意把自己的思考结果脱口而出的不良课堂行为,教师要予以正面引导,让学生明白对他人要尊重。
  其次,让学生会发言。对于胆小的或说话断断续续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并巧妙地引导。如对说话断断续续的学生,教师可及时中断他们的发言,先肯定他敢于发言,接着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写下来,等别人发言完毕后再请他们发言。对于胆小声音轻的学生,教师不妨充当一下“扩音器”,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一次公开课,有名女生回答问题时声音低小颤抖,于老师几次鼓励她大声回答,但都未见效。于老师就俯下身去,把耳朵贴到她的嘴巴前,说:“没关系,你先告诉我,我帮你转达一下好吗?”到课尾时,于老师又一次找到这名女生读课文,她竟然读得很响亮。当然,做学生的“扩音器”是为了不浪费课堂时间,激励他们下一次能大胆发言。
  让学生敢发言和会发言,课堂上的学习氛围便浓厚起来,营造了学生的倾听场,就保证课堂互动交流的可能。
  2.积极组织,营造良好的对话场
  (1)有效合作促“听”,“情动”于讨论。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教学来讲,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尽可能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声音。学生倾听了,就有思维的投入,彼此间会不断讨论、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学生会畅所欲言,不存在任何压力。在这样的状态下,也就更容易理解别人的信息,尽管意见并不一定相同,但在心灵深处已作了一番真正的交流,在讨论、交流中推进了学习兴趣的提升,实现了“情动”。
   (2)真诚鼓励促“听”,“情动”于评价。教师正面的积极评价能使学生获得对语文学习的积极的体验和情感,其实同伴间的评价更能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间互评,让彼此情动于对方的观点,为多向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教学《鸬鹚》一文时,有学生说渔人很坏,我将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不少学生这样评价:“他想的跟我不一样,我觉得他是错的。”紧接着列举文中的有关句子。也有学生这样评价:“你的想法不合理,假如‘抓’‘挤’‘甩’这些词说明渔人很坏,那你能换一些词来说明渔人对鸬鹚很好吗?”那位学生天真地列举了“抱”“揉”“放”三个动作词来替换。其他学生马上反驳:“这哪是捕鱼,这是在表演。”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更加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并积极思维,产生课堂争论的场面。这使得每个孩子都充分暴露思维,在辩论中正确捕捉了文本内涵。
  正面引导,消除不良学习氛围,让学生能静心倾听,乐于倾听。有倾听就有思维的投入,学生个体的精神主动性便被唤醒了。“情动而辞发”,有动情就有发自内心的表达愿望,动情于同伴间的发言就能产生,课堂上学生间的交流达到真正的互动,实现了生命对话。
  
  二、适时点拨,“情动”于文本,实现生本对话
  
  学生倾听文本的声音时,不一定能深入,有时会出现错误。假如放纵学生的感受、体验,置教师的引导、点拨于门外,学生无法深入文本,就会丧失知识、能力的建构。因此,教师除了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之外,还应该及时点拨,让学生深入文本,情动于文本,实现生本对话。教师利用课堂中的现场资源(学生说、读等活动),相机点拨和引导,就能让学生走进文本而思潮翻滚。
  1.朗读中点拨,“情动”于“形象”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凭借形象,形象的展示会让学生情绪饱满。朗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血脉,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感悟、理解文本和积累语言、情感的手段。每堂课上都能听到学生的朗读声,可许多时候教师任由学生自己读,这样花时不少,学生收获却不大。像在教学《杏儿熟了》一文时,学生读“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总要望望那棵杏树,羡慕地说道:‘啊,好杏儿呀!’”这句话时,没有将人们赞美杏儿的心情表达出来。我这样点拨:假如有人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的杏儿,他会怎么说?学生再次读时,有所进步。继而,我这样点拨:要是过路人是一个容易激动的人,他会怎么说?若他是一位含蓄的人会怎么说?若他就是像你们一般大的小孩会怎么说?这样点拨将文本情境寓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中,使抽象的语言变得形象,马上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实现了感情朗读。
  2.解读中点拨,“情动”于“争议”
  给学生静静思索的时间,能使学生动情于文本所要塑造的形象。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会很深入,教师的点拨能使他们的思维深入,使他们真正触摸到文本的意蕴。教学《卖木雕的少年》一文时,让学生默读课文5~8小节,想一想少年为什么会感到遗憾。反馈时,有位学生竟说是因为他没做成一笔生意而遗憾。显然这样理解是错误解读。于是教师这样进行点拨: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是否有话要跟这位同学说。请学生从文本中找出根据与他对话。最后该生很诚恳地说:“我被他们说服了。”这样的点拨,使得学生间展开激烈的争论,矫正部分学生对文本的误解,以达到会意。
  3.“悟法”中点拨,情动于“发现”
   理解言语形式,才能深刻理解言语内容(当然也包括人文精神),才能真正学会思考、学会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有言语形式的训练。因此,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语言表达特色十分重要。《火烧云》中“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段话,作者用词讲究,表达规范工整。我在教学时是这样点拨的:表示颜色的词很有特色,看看谁能发现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学生很快知道了作者列举了“单色、混合色、比喻色”,发现了总分句式、排比修辞方法等等。之后,我又这样点拨:同桌合作一人读两个“一会儿”,你一定还会发现另一个规律。学生在朗读之后又悟得前两个一会儿表示颜色的词是同一类,后两个也是同一类。正是这种情动,使他们领悟了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收获了快乐。
  当然这种“发现”还可以用在教学的其他方面,比如词语归类,字音、字形归类,以及评价同学的表演等。
  4.运用中点拨,情动于“丰厚”
  优秀作品是语言大师智慧的结晶,有很多语言值得学生积累、运用。运用词语造句或写话是一种常见的积累方式,假如任由学生自己发挥,会使造句、写话简单化,久而久之学生不喜欢造句写话,也不会造句写话。只有让写话能够成为一句或一段有内涵的话,变单薄为丰厚,学生才会兴趣大增,因为这需要积极思维才能达到。我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运用词语写话时,先激情地引导学生读第1小节:山上的树木不再——(郁郁葱葱),村前的河水不再——(清澈见底),天空不再——(清澈湛蓝),空气不再——(清新甜润)。小村庄不再——(富有生机)。接着这样引导点拨:这一切美好的事物不见了,是被谁带走的?聪明的你请告诉我。紧接着出示下面不完整的小诗,让学生把答案写下来,完成诗歌创作。《我想对你说》你们砍走的/不是一棵棵小树/你们砍走了……
  学生静静地书写着,不一会儿完整的小诗出现了:你们砍走的/不是一棵棵小树/你们砍走了清澈见底的小河/砍走了清澈湛蓝的天空/砍走了清新甜润的空气/为了子孙后代,请放下手中的斧头吧!没有多说什么,学生在积极思维,他们能很好地运用第1小节的语言,也能真切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让我们看到学生“情动”于“丰厚”。
  点拨应在课堂中驰骋,它是学生“情动而辞发”的催生剂,是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能力的良方。
  让我们关注学生的倾听,注重自己的点拨艺术,在平时的课堂中适时地拨动学生诗意的心弦,点燃学生理性的火花,升华学生语文的情怀,让他们真正在课堂上因“情动而辞发”,实现生命的成长。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325200)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双吻合器技术的经验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双吻合器技术对6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术,并对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和排便功能进行分析。结果65例直肠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漏斗胸NUSS微创矫正术术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4例胸腔镜下漏斗胸NUSS微创矫正术的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的全程护理。结果胸腔镜下漏斗胸NUS
目的探讨了局麻和全身麻醉对手术病人血清皮质醇、IL-1β和IL-10水平影响的临床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对子宫癌病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B组),每组30例
本文从本科教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数值分析》的课程体系,以及关于各部分传统数值计算方法在数学中的继承、改造,并且提出了配备不同层次习题和不同层次上机测验题目的设想。
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各高校进行了系列改革,峄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本文从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推进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等各方面
教育家卢梭从自然主义教育观点出发。要求教育适应受教育者的成长和发育。提倡教育应“归于自然”,发展天性。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语言本身,同时通过语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表达情感、认识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美的气质。给予学生文化熏陶。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把握英语学习。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然而有效的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
针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教育教学环节中考试方式单一、考试内容与教学大纲脱节、教考分离等问题,在考察考试目的、环节,描述分析考试属性和题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考试改革及
目的:了解肩难产的发生率、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分析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间肩难产28例病历,并随机抽取同期阴道分娩的38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指标,
小学音乐课应当努力建构音乐课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落实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不少探索,如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