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堂教学中的“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DER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环节。有的教师上课提问,确切明白切中要害,难易适中。有的教师能把握最佳时机,使学生的疑虑之情、困惑之感通过思考,老师的指点逐渐消去,直到弄懂、学会。课堂提问是教学艺术的综合反映,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课堂提问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课堂 课堂提问 有效性教学
  
  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的问答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问和回答,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开拓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由此可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问答,对于促进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具有温故知新的作用
  教师的课堂提问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前提下,并要求学生回答。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回答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大脑对以往所学知识思维加工,重新联想和组合、再现和提取的过程。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太简单,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轻视心理,有“轻而易举”之感,造成学生思维肤浅,不善于动脑分析问题,不利于学生求知的意志和品格的形成;如果太难,不符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就会使其产生畏惧、回避的心理,使其感到高不可攀,容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答案的问题多些。课堂提问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部分的检测,它承上启下,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又是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
  2.具有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
  课堂教学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课堂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而应采用比较新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学生的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疑问是思维的第一步。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疑问”“困难”从何而来?它们来自教师巧妙的提问。
  3.具有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作用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根据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是教师对学生了解和研究的结果。学生对不同的问题作出不同程度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评价。当老师鼓励学生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在班上的发言给予好的感情支持时,课堂上更易产生师生间自由交融的气氛。课堂教学的问答过程,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过程。
  4.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课堂教学提问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课堂提问一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不同位置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如要求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别型,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描述型,回答“为什么”的分析型,回答“有什么异同”的比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其中第一种主要针对后进生,第二三种主要针对中等生,第四五种主要针对优等生。只有这样,才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压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各有所获。
  二、课堂提问的过程
  1.置境阶段
  教师用指令性语言设置问题情境,由讲解转入提问,使学生对提问有心理准备。课堂提问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精确发问,不能只停留在问题表面“隔靴搔痒”,或是围绕核心问题打转,不触及主题内容。这样发问,无论广度、跨度多大,频度多么适当,都会把学生引入雾中,从而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效率。注意提出问题的精度,需要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外,设法提出适量且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的问题,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一节课的中心内容,并围绕核心内容进行思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置疑阶段
  教师用准确、清晰、简洁的语言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回答。在学完某一部分的课文之后,对于其间必须掌握的句子、短语、单词等进行提问检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对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加深提问的难度,比如用英语的句子说明要回答的问题,而对于掌握中等的学生可以采取给出部分汉语意思,对于掌握得不是很好的学生可以全部采用汉语提问。
  3.诱发阶段
  在学生回答不出时,以不同的方法鼓励、启发、诱导学生作答。例如学生不能准确地发出某个单词的读音时,可给出最简单的由该音节组成的单词,然后引导学生推理得出正确的发音。
  4.评核阶段
  教师以不同方式处理学生答案。
  (1)检查学生答案,估测其他学生是否听懂。
  (2)重复学生回答要点,对其内容加以评论。
  (3)依据学生答案加以延伸,引出新的问题或知识。
  (4)更正学生的回答,分析其错误的原因。
  三、课堂提问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紧扣教材内容,将问题集中在重点、难点和弱点上,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放得开,收得拢,如行云流水,灵活多姿。如在讲解每个单元的Reading时,要明确所讲内容的中心和重心,注意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根据最终的目的设定问题,将所有的内容都重新整合,确定较难的词语或句型结构,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解决它们。
  2.启发性原则
  应该多准备一些统领教学内容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要创设问题情境,善于诱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例如:可以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生活学习用品、电影名称、电视名称或某个习惯用语中发现跟本节内容相关的单词,让学生既能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又能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使学生印象深刻。
  (2)要揭示矛盾,引起思索,把课文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去发现“为什么”,如这个单词或词组到底应该怎么用等。
  (3)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例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归纳内容、短语等。
  3.趣味性原则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
  4.预见性原则
  提问应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能敏锐地捕捉和及时纠正学生答复中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
其他文献
摘 要: 多校区办学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干部群体的积极性,以及日常管理的协调作用,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多校区办学模式下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训体系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多校区办学模式 二级学院 学生干部培训体系    多校区办学已经是高校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多校区办学对于高校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国内
摘 要: 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上好这门课,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本文认为,教师可从培养角色意识、优化教学方法、强化能力训练这三个方面着手,起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应用写作 角色意识 实践教学 能力训练    应用写作属于写作学的范畴,它以应用文的写作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强调知识技能的现实运用,强调培养学生在社会工作中面对现实的认识分析能力、
摘 要: 情境教学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其特点和功能是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等。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它更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在情境中有所准备,积极创设以疑、趣、思等课堂情境来吸引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探究能力,才能体现和完成新课程的目标。  关键词: 高中
摘 要: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特点,探讨了测量学课程在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并就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定位教学方法、引进和开设具有本校特点的实验课内容的研究,提出根据学校特点开展测量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土建类专业 《测量学》 教学改进措施    《测量学》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课
一、背景与思考  1.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增效减负、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针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社会反响强烈,省、市人民政府均强势出台减负严规,严禁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严禁双休日违规补课,严禁夜自修用于教学和考试,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等。减负严规引发了学校对教与学行为关系的新思考,引发了学校对减负后增效途径的积极探索。在实施减负后,教与学统一体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教师可控制的教学
摘 要: 科学史的教育价值和功能被教育工作者所认同。科学给人以知识,科学史给人以智慧。利用科学史料,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沿着科学发现的足迹,启迪学生的思维方法,开发学生的智慧;再现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思想和方法,领略到科学教育的本质;在鲜活生动的事例中领悟科学精神。  关键词: 科学史 课程资源 科学素养 科学本质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科学教育工作
摘 要: 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教学反思的对象,试图厘清教学反思的路径,并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教学反思 自我反思 对象 途径 注意问题    教学反思,简单来说就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种回顾、思考、总结、提升的过程。但这种回顾和思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摘 要: 本文作者立足于课堂,以苏科版物理教材“第十八章第一节能源利用与社会发展”为例,通过学生对课堂的反馈,反思自己的课堂,并进行更科学有效的调整,从而使课堂的形式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自身也在反思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 物理新课程 反思 成长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我立足于课堂、实践于课堂,反思着课堂,试验着各种课堂的形式,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更高效,使学生的身心获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