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最动人的创造之一。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当今全球教育的主题之一。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采用什么方法去培养?文就音乐学科教学对人 格形成的作用,以及如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自觉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作一尝试性的探索。
关键词:音乐教学 人格 塑造
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最动人的创造之一。音乐可以引人向善,对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的整体展现与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能让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满足,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使德育教育渗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中学音乐教育要在对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在其实现途径上,它可以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打牢和谐人格基础;提高学生智力素质,推动和谐人格发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实现和谐人格升华;提高学生协调能力,拓展和谐人格空间。这一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有体会,音乐欣赏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塑造良好的人格有着很好的作用。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审美内化,培养高尚品质
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方面有着巨大的渗透力与内化力。如果说德育是一种行为教育,采取有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去施教,那么美育则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在“自由状态”下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情景,获得精神愉悦与审美体验,其本质在于“以美引真”、“以美导善”、“以美化情”。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我们主要通过艺术形象去感染学生心灵,启迪心智,从而美化内心世界培养高尚的心理品质。
例如,在澳门回归之际,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再如,针对学生孤独、自私、脆弱的性格弱点,采用《天地之间的歌》、《海鸥》、《鹰》等体现积极奋进、乐观向上情绪活泼的作品;用《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甜甜蜜蜜》、《友谊地久天长》等作品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用《黄河大合唱》等作品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
音乐教育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都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采用合适的语言和体态,鼓励学生独立演唱的信心
求得信心并不是只要光靠嘴巴说就行了,要培养学生的信心就必须给予他们莫大的鼓励,使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有实力的,从而令他们充满信心。要发现爱,就必须给予爱:要达到成功,就必须积极地思考成功。心理学者威廉?詹姆斯说:“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我的每一节唱歌课中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就给予成功的鼓励,抓住点点滴滴的成功现象及时称赞,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心里很愉快,自然对唱歌充满信心。除了用语言的鼓励外,我还经常通过眼神、手势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学生演唱得不是很自信,为保持乐句的连贯一性及完整性,我不能中断学生的演唱。此时,我就会充分发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及时用爱和信任的眼神鼓励学生或者向他举起大拇指,告诉他,他很棒!运用眼神、手势的鼓励会给学生增添信心,使他能够更好地歌唱。
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孩子自信心,使他们能自信地当众富有表情申歌唱,能够自信的看待生活。从中使学生懂得失败仅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而成功是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境地都应不懈追求的。学生们一旦拥有了这份心境,那么对于将采的一切困难、挑战都能够勇敢地非常自信的面对,他们也会比别人多一份成功的机会。这也是音乐基础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之一。
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音乐教育是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反映,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小学生的智力,能力和音乐学习才能、特长,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如合唱训练时,高声部和低声部之间的和谐与默契无疑是成功的关键。有的同学故意突出自己的声音,合唱就不和谐了。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学生摆正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有一个具有共同的纪律约束,有着共同的目标,在具有共同的心理凝聚力的集体中,让每个人都自觉维护统一要求,培养合作的品质。有利于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在器乐训练时,有的同学练得好,有的同学差一点,面对差距,让学生有正常的心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优缺点,有自尊心、有上进心和自信心,不嫉妒别人。
四、综合多元化,培养人格健康完整
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知识与理想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我们的教材是从不同侧面显示和蕴含着自然之美、社会性之美及艺术之美。因此教学理应充分体现美,利用美。音乐欣赏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可帮助学生形成“通感”,从不同角度获取多种信息,充分利用音乐艺术与多种文化的迁移,在迁移中感受与表现、突出美感体验,增强理解与感受力。
音乐与文学关系密切,精炼优美的文字(如诗歌、散文等)是帮助展开音乐联想的文字载体,也是音乐情感体验的另一种有力表现形式。音乐与美术课相结合,能形成视觉与听觉共通的音画效果,创设更具体、更可感知的美的情境,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与捕捉能力。音乐中旋律、节奏、速度与美术中的线条、色彩、肌理相结合,是表达人的艺术的手段,以输导情绪、表达情感的良好途径。音乐与思想品德课的结合,通过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展开故事情节,从而引发学生喜、怒、哀、乐、爱、憎、欲等情感的体验,并将这一体验上升为理想的道德判断。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成长发育时期,学生身心的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的可能性,其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处在变化发展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如何音乐课堂来培养还需我们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
关键词:音乐教学 人格 塑造
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最动人的创造之一。音乐可以引人向善,对人生价值与人性韵味的整体展现与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能让学生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联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满足,达到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目的,使德育教育渗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中学音乐教育要在对音乐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在其实现途径上,它可以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打牢和谐人格基础;提高学生智力素质,推动和谐人格发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实现和谐人格升华;提高学生协调能力,拓展和谐人格空间。这一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有体会,音乐欣赏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塑造良好的人格有着很好的作用。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审美内化,培养高尚品质
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方面有着巨大的渗透力与内化力。如果说德育是一种行为教育,采取有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去施教,那么美育则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在“自由状态”下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情景,获得精神愉悦与审美体验,其本质在于“以美引真”、“以美导善”、“以美化情”。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我们主要通过艺术形象去感染学生心灵,启迪心智,从而美化内心世界培养高尚的心理品质。
例如,在澳门回归之际,一首《七子之歌》唤起了学生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游子回归祖国的牵挂。再如,针对学生孤独、自私、脆弱的性格弱点,采用《天地之间的歌》、《海鸥》、《鹰》等体现积极奋进、乐观向上情绪活泼的作品;用《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甜甜蜜蜜》、《友谊地久天长》等作品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用《黄河大合唱》等作品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远大理想。
音乐教育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其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都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采用合适的语言和体态,鼓励学生独立演唱的信心
求得信心并不是只要光靠嘴巴说就行了,要培养学生的信心就必须给予他们莫大的鼓励,使他们真正感到自己是有实力的,从而令他们充满信心。要发现爱,就必须给予爱:要达到成功,就必须积极地思考成功。心理学者威廉?詹姆斯说:“人类的性情中最强烈的是渴望受人认同的情绪。”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到称赞。”我的每一节唱歌课中只要学生有一点进步就给予成功的鼓励,抓住点点滴滴的成功现象及时称赞,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心里很愉快,自然对唱歌充满信心。除了用语言的鼓励外,我还经常通过眼神、手势与学生进行交流。比如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学生演唱得不是很自信,为保持乐句的连贯一性及完整性,我不能中断学生的演唱。此时,我就会充分发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及时用爱和信任的眼神鼓励学生或者向他举起大拇指,告诉他,他很棒!运用眼神、手势的鼓励会给学生增添信心,使他能够更好地歌唱。
在唱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出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孩子自信心,使他们能自信地当众富有表情申歌唱,能够自信的看待生活。从中使学生懂得失败仅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而成功是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境地都应不懈追求的。学生们一旦拥有了这份心境,那么对于将采的一切困难、挑战都能够勇敢地非常自信的面对,他们也会比别人多一份成功的机会。这也是音乐基础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之一。
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音乐教育是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反映,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小学生的智力,能力和音乐学习才能、特长,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如合唱训练时,高声部和低声部之间的和谐与默契无疑是成功的关键。有的同学故意突出自己的声音,合唱就不和谐了。要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学生摆正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有一个具有共同的纪律约束,有着共同的目标,在具有共同的心理凝聚力的集体中,让每个人都自觉维护统一要求,培养合作的品质。有利于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在器乐训练时,有的同学练得好,有的同学差一点,面对差距,让学生有正常的心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优缺点,有自尊心、有上进心和自信心,不嫉妒别人。
四、综合多元化,培养人格健康完整
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知识与理想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我们的教材是从不同侧面显示和蕴含着自然之美、社会性之美及艺术之美。因此教学理应充分体现美,利用美。音乐欣赏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可帮助学生形成“通感”,从不同角度获取多种信息,充分利用音乐艺术与多种文化的迁移,在迁移中感受与表现、突出美感体验,增强理解与感受力。
音乐与文学关系密切,精炼优美的文字(如诗歌、散文等)是帮助展开音乐联想的文字载体,也是音乐情感体验的另一种有力表现形式。音乐与美术课相结合,能形成视觉与听觉共通的音画效果,创设更具体、更可感知的美的情境,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与捕捉能力。音乐中旋律、节奏、速度与美术中的线条、色彩、肌理相结合,是表达人的艺术的手段,以输导情绪、表达情感的良好途径。音乐与思想品德课的结合,通过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展开故事情节,从而引发学生喜、怒、哀、乐、爱、憎、欲等情感的体验,并将这一体验上升为理想的道德判断。
中学阶段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成长发育时期,学生身心的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的可能性,其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处在变化发展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如何音乐课堂来培养还需我们广大艺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