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对象化理论及其对美学的意义

来源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ch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象化”是目前关于美的本质讨论的一个核心范畴 ,对这个范畴的理解 ,显然不能过于狭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对象化”理论的分析 ,试图把握作为审美范畴的“对象化”的内涵与外延 ,并找出作为审美范畴的对象化与非审美范畴的对象化之间的差异的标志。审美对象化区别于一般对象化之处 ,是反思判断能力的参与 ,有了反思判断能力 ,主体就能使自己的对象化产物转化为美的对象。而在没有反思能力的主体那里 ,即使是劳动实践的产物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审美对象 ,而反思能力又不是一种抽象的主体本质力量 ,它是社会的产物 “Objectification” is a core category in the current discussion of the essence of beauty. Obviously, understanding of this category can not be too narrow.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arx’s theory of “objectification”,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grasp the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of “objectification” as the aesthetic category and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bjectification of aesthetic category and objectification of non-aesthetic category. Aesthetic objectification is different from general objectification,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ability to participate in judgments, with the ability of reflection and judgment, the subject can make its own objectified products into the object of beauty. In the main body without reflection capability, even the product of labor practice can only be a potential aesthetic object, and the reflective ability is not an abstract subjective power, it is the product of society
其他文献
在她的王国里,子民是她,国王是她,疆土是她拳头大小的心。天黑时,国内灯火通明,所有往事受令重返疆土,任她骄傲地扬起脸检阅是否遗失。  1.  “美女,你这是剪去三千烦恼丝,化做自得一微尘啊。”程淇刚走到公园的长凳旁便停下脚步,听出这句话是对她说的,她缓缓地转过身去,有些疑惑。  半小时前,程淇坐在理发店,不顾造型师讲得口干舌燥告诉她有多么适合烫个小波浪,她淡淡地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笑:“剪成寸头吧。”
一、孔子美学在对中国美学的价值取舍中 ,一些学者因老庄美学涉及到审美的模糊性和超越性问题 ,往往容易将老庄美学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来看待 1,从而无形中忽略了“儒道释”
审美认知不必经过抽象的理性思维过程也能获得认知成果 ,其中“潜在的心理模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认为 ,审美认知的全过程是这样完成的 :情感体验经由“模式”产生
一穆杨怡薇分到文化局时,不知道自己和李淑红一个办公室,而且,还是李淑红的下属。李淑红是办公室主任,她是科员,正管。李淑红还像以前一样,留着顺长的头发,但是腰身明显粗了,
提高基层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基层建设的突出任务,要增强官兵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紧迫感,提高官兵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知识水平,加强基层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
从广义文化学角度 ,适当参考西方有关理论 ,比较并研究了中国美学五个重要范畴──情、欲、理、志、意──的内涵、走向及其关系。这些问题在世纪之交尤显重要 ,却较少有人作
近些年 ,美学研究领域中把仅仅属于人的、对人说来才有意义的一些审美现象 ,如美的规律、审美活动的历史发生、美感等 ,还原给自然界或动物的主张时有出现。对于这种还原倾向
进入 90年代 ,美学研究的转型问题成为学术界的一大热点 ,本文基于当下文化现状 ,分析这种转型的表现 ,指出其发生的原因及合理性。 Into the 90’s, the transformation of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 ,“比”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式 ,这是由中国人对语言局限性的认识决定的。由这种认识 ,中国的传统思维以不舍“象”为特色 ,注重形象思维 ,在概念的运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