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测试与评价改革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8251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英语新课程改革后测试与评价的现存问题,并对照《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小学英语教学及测试与评价的要求,从一线教师的角度结合实例讨论了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实行形成性评价的意义和实践做法。
  [关键词]英语测试与评价 存在问题 要求和标准 形成性评价的意义与实践做法
  
  一、引言
  
  英语教学和英语测试(testil’lg)与评价(assessment)是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测试和评价的原则和方法总是对教学有着很强的反拨作用(backwash),也就是影响。这种反拨作用既可能是正面的,可以促进教学;也可能是负面的,会冲击教学。本文重点介绍英语新课程改革后测试和评价的现存问题,对照中小学英语测试与评价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标准,提出实施形成性评价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进行英语教学测试与评价的改革
  
  测试应该基于教学;同时在考试之风盛行的现代,测试也应更好地发挥其良好的反拨作用,使教、学、考完整地统一,更好地为考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服务。但是外语测试出现的种种弊端,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44-方面:
  1、教师在教学评价概念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评价,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和负面影响。由于概念不清,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就不能很好地区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高度结构化评价和低度结构化评价、一次性评价和连续性评价、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教学评价目标存在缺陷。1)多维评价和单维评价问题。2)能力和技能的问题。3)在教学评价目标上有的教师忽略情感维度。
  3、教学评价实施机制存在问题:1)教学管理部门评价指标表述的不确切性,造成学校在教学评价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2)教师评价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3)缺乏教学评价的技术支持。
  
  三、新课程改革英语测试与评价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标准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主张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由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reassessment)构成。现代教学发展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来评价学生,应与学生每天活动内容有类似的地方,国外讲test应能反映reflect你的教学,而我们现在的test很少能反映我们的教学。所谓关注过程就是关注学生progress进步发展的情况,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还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及其策略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情况,还包括motivation,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进步的因素。
  
  四、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形成性評价可以帮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学习目标是否切合实际,通过对各方面进行改进,最终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实施形成性评价,已经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形成性评价的实践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方法是多样的。结合一线教学过程的具体做法,我认为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课堂观察(classroom observation),课堂内的形成性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评价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不仅要运用测试评价(单元测试、听写)还要大量运用非测试性评价(观察、提问、抢答、小组讨论等)。具体操作如下:
  1)值日生主题报告: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预先告诉学生这一周的主题,学生可以事先作充分的准备。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上台作脱稿表达。
  2)单元小结:充分利用好每一单元书中的Summing up和checking yourself,把这两部分的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3)单元测试:自测试卷可相对简单,形成性测试试卷可以稍微难一些,这样可以考察学生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2.课堂外的形成性评价。除课堂学习外,课外学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课后复习、预习的习惯、课外阅读、活动参与(晚会、英语角、朗诵会、竞赛、作品展示等),对于课外学习的评价,要将个人自评与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长的督促作用,评价的方法可采用问卷、观察、访谈、学习周记等。
  3.学习档案袋或成长记录袋评价。教师组织学生设计和制作个人学习档案,连续收集围绕各单元教学目标、学习主题的作品或学习成果,用来展示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长历程。我在使用档案袋评价中发现,许多有创造力的学生往往寻找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作业。
  4.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给学生发放问卷,通过问卷,引导学生有效地、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学习。问卷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相互评价。
  
  五、结束语
  
  形成性评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用它来指导外语教学评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我们要改革和完善测试的内容和结构,保证其科学性,注重其实效性;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思考并参与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能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教育评价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布鲁斯《教育评价》.
  [2]陈 琳.王 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重新认识和思考自己的角色,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探究者。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角色定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和教育功能的变化、课程结构内容等方方面面的改革,是一次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乃至教育界的全面改革。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
【摘要】在课堂上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直接关系到人才的素质教育。为此,制定了英语小班授课制,有目的地减少授课班级学生的人数。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利用课堂竞赛,挖掘学生潜能;充分给予学生多说、多听、多练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有限的课堂内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我们认为,英语小班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符合
美国著名创新思维学者迪伯诺指出:“思维的目的不在于正确,而在于有效。”我们要着意培养学生的正是这种有效思维,即创新思维。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本人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点见解和尝试。  一、创设思维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教学有效进行的主要条件。平时我们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主动与
【摘要】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音乐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质量的提高,教师自身审美素质是决定因素。作为音乐教师,理想的审美素质应包含:专业素质、管理素质和规范素质。专业素质,由实施音乐审美教育所必备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技能,以及相关领域的修养组成。管理素质,由实施音乐审美教育所必备的音乐教学能力和管理组织能力构成。规范素质,由师德修养与从事教育工作必备的基本要求组成,主要有以下四项:心灵美、
[摘要]鉴于师生作文评讲课上不出效率,事倍功半的普通现象,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把自己变“评讲作文课”为“品评作文课”,使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的教学的“金点子”给大家以共享:一:标榜激励法;二:公开点评法;三:以情唤情法;四:参照比较法;五: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法。  [关键词]抛砖引玉;品评作文;标榜激励;以情唤情;博采众长;事半功倍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出学生对作
数学是我们人类语言最抽象、逻辑最严密的一门基础学科。所以,如果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注重数学概念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概念是人类思维的"细胞"。各种能力,如运算、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无一不以清晰的概念为基础。只有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全面、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而要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就应该根据不同的数学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数学概念作为数学学科的
学困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于暂时落后的学生。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四星级高中,每年录取的高一新生基本都是在本县区择优选拔而来,基础相对较好,也有较强学习的愿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中的一些人对于历史学习却有点力不从心,甚至产生畏惧心理。当然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体现出大浪淘沙,优胜劣汰的规律,学习成绩不可避免的会因为学习主体的不同产生差异。  导致部分学生历史学科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显然,小学生不论从哪方面都要从小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如“看图作文”我认为就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环,它也是想、说、写的综合训练,是学生在教师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呢?我根据教学实践提出自己初浅的理解和探究。  一、创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交还学生提问的权利  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具有好奇、好问的性格,但是到了课堂上反而没了问题。事实上,是我们的课堂缺乏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的机制,压抑了学生的怀疑精神和问题意识。什么是问题意识?它表现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感到疑惑的实际问题,并产生怀疑、困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乐涅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处处有语文,学生只有亲自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深入生活,他们的“理解”和“运用技能”才能获得和形成,才能逐渐积累语言,丰富语言。深入生活,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该怎样深入生活,帮助学生获得技能、积累语言呢?我就这几年的实践与思考,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首先,利用名著,重读老故事,激发新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