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种艺术之间有存在着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关系,那么音乐与其他学科也不列外。音乐作品中追求着学科的相结合,其它学科追求着音乐的完美体现,这些都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一、音乐与绘画
人们常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道出了音乐与绘画的联系,即音乐形象性。在艺术实践中,音乐与绘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融关系,没有谁能把音乐形象与色彩完全分开。
(一)标题音乐中的绘画
很多中外作曲家创作了大量与绘画有关的音乐作品,他们通过绘画来构思音乐创作,听众们能根据标题的提示,通过想象力来捕捉画中的音乐形象。如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每一首曲子的标题都是用原画的标题创作的。其中的第六曲《两个犹太人,一个穷一个富》单纯从音响上来看,只包含两个主题。一个主题在高音区,慌张忙乱、节奏细碎,并带有退缩感。另一个主题则在低音区,深沉稳健、节奏带有冲击力。假如没有任何标题指示,我们将会对此产生多种多样的联想,但由于作曲家说,他的作品是以一幅画为摹本,表现两个犹太人,一个穷、一个富。听众自然地随着标题去进行联想,高音区的主题使人联想到一位胆小心虚的穷人,躲躲闪闪、可怜巴巴;低音区的主题则使人联想到一位趾高气扬的富人,神气十足、不可一世。由于绘画融于音乐之中,使听众似乎从音乐中感受到画中所描绘的形象。
(二)音乐模仿中的绘画
音乐虽然不能用画笔画出来,但他表现画面的方式却有很多种,其中模仿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作曲家不是通过这种手段来表现音乐本身的现象,而是通过它来烘托渲染周围的气氛。如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中的《水仙的舞蹈》长笛和单簧管在低音区的上下飞跃,竖琴穿插其中,来描绘的流动,又像是“水仙女的舞蹈”。音乐表现绘画的这种手段虽然完全脱离视觉形象的一些基本要素(诸如线条、色彩等)。但它仍然能唤起听众的想象,从而感受到这些声音赖以依存的环境及其画面。因此音乐作品中的所体现的画感和视觉形象,都不是直接从音响中听到的,而是通过大家的想象才得以完成的。音乐的音响,一方面通过象征性的表现给听众提供了对于某些画面的想象,另一方面通过情绪气氛的渲染触发听众对某些视觉形象的联想。
(三)音画中的交响
有不少作品,不是作曲家通过绘画来创作的,而是通过作曲家想象的画面和内心的视觉为依据来构思音乐作品的,这些往往用音画来命名。如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的作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在这首作品中,作者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来解释作品内容,以表明自己创作的音乐构思:“从一望无际的中亚细亚草原上,传来了平静的俄罗斯音调。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自远而近……一队土著行商从沙漠中走过,他们在俄国军队的保护下安然前进。宁静的俄罗斯曲调和古老的东方曲调相互交融,在草原形成和谐的回声,慢慢飘散在草原上空”。由此可见音乐中的音响一方面来表现音乐画面,另一方面又用音乐渲染情绪气氛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引发人们对音乐画面的联想。正如音乐史学家安勃罗斯所说:“音乐是心灵状态最伟大的画家,音乐中的绘画正是一种摆脱了物质性的心灵状态,它永远存在于听众的内心想象中。”
在现实生活中艺术家谈论艺术时会常说“这首乐曲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或说“这幅画像音乐一样迷人”。都说明了音乐和绘画之间的密不可分。
二、音乐与文学
音乐和文学同是两种不同的文艺表现形式,他们表现着共同的主题、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音乐中的文学情感
音乐的表现形式离不开任何文化和其他艺术,它的艺術来源于生活,而文学的艺术同样来源于生活,他们同样反映了人类的美与丑、喜、怒、哀、乐等复杂情绪。比如音乐欢快明朗山西民歌《喜洋洋》;表现愤怒高亢激昂的《黄河大合唱》。再如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音诗《沃尔塔瓦河》中作曲家为自己的音乐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沃尔塔瓦河有两个源头——流过寒风呼啸的森林的两条消息,一条清凉、一条温和。这两条溪水汇合成一条洪流……最后消失在远方。这样的文字能让人们更加了解作曲家创作作品的音乐构思,更能理解作品的含义。像这样用音符的形式表达文学内容。是文学中的情感在音乐中升华,音乐中的情感在文学中体现一种很好地表达方式。
(二)标题音乐中的文学
音乐学家柯克曾经说过:“绘画通过视觉形象来传达情感;文学通过被理性了解的陈述;而音乐则直接通过赤裸裸的感情。作曲家感到的,我们听到了,也感到了。”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取材于民间故事,作曲家并没有通过音乐复述故事的意图,而是根据音乐发展的逻辑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故事情节,并把它们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内容,以表现梁、祝的忠贞爱情和他们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和反抗。这类音乐与歌剧和歌曲不同,虽然取材于文学作品,但它们的构思线索并不是按照文学原作的情节或思想发展,而是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以音乐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为出发点,从文学原作中提炼必要的过程和冲突作为音乐构思的基本线索。
(三)音乐情绪渲染文学主题
音乐往往带有某种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目的。所谓音乐表达感情实际上是通过音响去渲染一种情绪气氛,而这种情绪气氛又往往可以暗示或象征某些概括性的文学主题。作曲家正是利用音响与文学内容的这一关系,通过音乐表现文学性的主题。比如: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第一段音乐通过对安祥、沉寂的情绪气氛的渲染。暗示了安宁的山民生活;第二段音乐则通过紧张、动乱的情绪气氛的渲染,暗示了一场生死搏斗;第三段音乐渲染的是一种甜美、幸福的情绪气氛,它象征雨过天晴的田园景色。
音乐与其他学科以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白方式,给予欣赏者在心里上感知上获得效果各异的认识作用。只不过这种作用反映在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罢了。由此可见,音乐与学科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中体现其他学科都是为更好地丰富音乐形象创作和情绪情感的升华。在学科中融入的音乐是使作品更加生动清晰。
一、音乐与绘画
人们常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道出了音乐与绘画的联系,即音乐形象性。在艺术实践中,音乐与绘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融关系,没有谁能把音乐形象与色彩完全分开。
(一)标题音乐中的绘画
很多中外作曲家创作了大量与绘画有关的音乐作品,他们通过绘画来构思音乐创作,听众们能根据标题的提示,通过想象力来捕捉画中的音乐形象。如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每一首曲子的标题都是用原画的标题创作的。其中的第六曲《两个犹太人,一个穷一个富》单纯从音响上来看,只包含两个主题。一个主题在高音区,慌张忙乱、节奏细碎,并带有退缩感。另一个主题则在低音区,深沉稳健、节奏带有冲击力。假如没有任何标题指示,我们将会对此产生多种多样的联想,但由于作曲家说,他的作品是以一幅画为摹本,表现两个犹太人,一个穷、一个富。听众自然地随着标题去进行联想,高音区的主题使人联想到一位胆小心虚的穷人,躲躲闪闪、可怜巴巴;低音区的主题则使人联想到一位趾高气扬的富人,神气十足、不可一世。由于绘画融于音乐之中,使听众似乎从音乐中感受到画中所描绘的形象。
(二)音乐模仿中的绘画
音乐虽然不能用画笔画出来,但他表现画面的方式却有很多种,其中模仿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作曲家不是通过这种手段来表现音乐本身的现象,而是通过它来烘托渲染周围的气氛。如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中的《水仙的舞蹈》长笛和单簧管在低音区的上下飞跃,竖琴穿插其中,来描绘的流动,又像是“水仙女的舞蹈”。音乐表现绘画的这种手段虽然完全脱离视觉形象的一些基本要素(诸如线条、色彩等)。但它仍然能唤起听众的想象,从而感受到这些声音赖以依存的环境及其画面。因此音乐作品中的所体现的画感和视觉形象,都不是直接从音响中听到的,而是通过大家的想象才得以完成的。音乐的音响,一方面通过象征性的表现给听众提供了对于某些画面的想象,另一方面通过情绪气氛的渲染触发听众对某些视觉形象的联想。
(三)音画中的交响
有不少作品,不是作曲家通过绘画来创作的,而是通过作曲家想象的画面和内心的视觉为依据来构思音乐作品的,这些往往用音画来命名。如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的作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在这首作品中,作者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来解释作品内容,以表明自己创作的音乐构思:“从一望无际的中亚细亚草原上,传来了平静的俄罗斯音调。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自远而近……一队土著行商从沙漠中走过,他们在俄国军队的保护下安然前进。宁静的俄罗斯曲调和古老的东方曲调相互交融,在草原形成和谐的回声,慢慢飘散在草原上空”。由此可见音乐中的音响一方面来表现音乐画面,另一方面又用音乐渲染情绪气氛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引发人们对音乐画面的联想。正如音乐史学家安勃罗斯所说:“音乐是心灵状态最伟大的画家,音乐中的绘画正是一种摆脱了物质性的心灵状态,它永远存在于听众的内心想象中。”
在现实生活中艺术家谈论艺术时会常说“这首乐曲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或说“这幅画像音乐一样迷人”。都说明了音乐和绘画之间的密不可分。
二、音乐与文学
音乐和文学同是两种不同的文艺表现形式,他们表现着共同的主题、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音乐中的文学情感
音乐的表现形式离不开任何文化和其他艺术,它的艺術来源于生活,而文学的艺术同样来源于生活,他们同样反映了人类的美与丑、喜、怒、哀、乐等复杂情绪。比如音乐欢快明朗山西民歌《喜洋洋》;表现愤怒高亢激昂的《黄河大合唱》。再如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响音诗《沃尔塔瓦河》中作曲家为自己的音乐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沃尔塔瓦河有两个源头——流过寒风呼啸的森林的两条消息,一条清凉、一条温和。这两条溪水汇合成一条洪流……最后消失在远方。这样的文字能让人们更加了解作曲家创作作品的音乐构思,更能理解作品的含义。像这样用音符的形式表达文学内容。是文学中的情感在音乐中升华,音乐中的情感在文学中体现一种很好地表达方式。
(二)标题音乐中的文学
音乐学家柯克曾经说过:“绘画通过视觉形象来传达情感;文学通过被理性了解的陈述;而音乐则直接通过赤裸裸的感情。作曲家感到的,我们听到了,也感到了。”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取材于民间故事,作曲家并没有通过音乐复述故事的意图,而是根据音乐发展的逻辑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故事情节,并把它们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的内容,以表现梁、祝的忠贞爱情和他们对封建宗法礼教的控诉和反抗。这类音乐与歌剧和歌曲不同,虽然取材于文学作品,但它们的构思线索并不是按照文学原作的情节或思想发展,而是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以音乐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为出发点,从文学原作中提炼必要的过程和冲突作为音乐构思的基本线索。
(三)音乐情绪渲染文学主题
音乐往往带有某种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目的。所谓音乐表达感情实际上是通过音响去渲染一种情绪气氛,而这种情绪气氛又往往可以暗示或象征某些概括性的文学主题。作曲家正是利用音响与文学内容的这一关系,通过音乐表现文学性的主题。比如:罗西尼的《威廉退尔》序曲,第一段音乐通过对安祥、沉寂的情绪气氛的渲染。暗示了安宁的山民生活;第二段音乐则通过紧张、动乱的情绪气氛的渲染,暗示了一场生死搏斗;第三段音乐渲染的是一种甜美、幸福的情绪气氛,它象征雨过天晴的田园景色。
音乐与其他学科以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白方式,给予欣赏者在心里上感知上获得效果各异的认识作用。只不过这种作用反映在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罢了。由此可见,音乐与学科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中体现其他学科都是为更好地丰富音乐形象创作和情绪情感的升华。在学科中融入的音乐是使作品更加生动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