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本文着重论述师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从时代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以及新教材提供的条件三个角度阐述了课堂中师生情感互动的必要性,同时也对课堂中情感互动的实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课教学;情感互动;教学观念
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主旨和目的。比较普通高中的其他课程,尤其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政治课教学的意义、目的更有其矛盾特殊性,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的。本文中,笔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高中政治课堂中师生情感互动的必要性和操作性做初步解读。
一、高中政治课堂中实现情感互动的必要性
(一)传统观念束缚了高中政治课中师生的情感互动
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师生互动更多地被人们所关注。但是过去的很多研究总是把知识作为师生互动的载体,把师生互动理解为: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进而认为课堂提问增多就是师生互动的增强,导致很多教师为问而问,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问出了结果,是否意味着实现了新课改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究其根源,出现以上情况是因为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广大师生没有理解师生互动的实质——情感互动。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课,需要师生的情感互动
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人本理念”,是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学会做社会人”的教育,教育学生做“真人”做“好人”做“能人”,既要做社会的人,也要做自我的人,既要做“四有”新人,也要做“有自尊、有价值、有快乐、有人格”的现代人。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把马克思基本理论转换为个人精神品格的自主创新的人,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理念教育思想,也是思想政治课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探索人文教育与学科教学方法的结合点,这一目标的实现,更需要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互动,在情感、价值观念、信念的相互碰撞中实现思想政治课的“三维”课程目标。
(三)新教材提供了师生情感互动的条件
政治新课程标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教学目标,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按这一理念编写的政治课新教材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提供了载体,也为教师课堂的情感互动提供了重要的载体。高中政治新教材呈现的基本特征有:
(1)教材从内容和结构上,为师生互动创造了条件。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新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和问题多是以“想一想”、“说一说”的形式,从而让学生在“想”的过程中创造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在“说”这一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互动。
(2)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为师生交流探究、情感互动创造了机会。几乎每一框都有“议一议”,每单元结束都有探究课,这些栏目的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机会。
二、教师如何创设思想政治课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互动
(一)提高自身素质:用丰富的人文学科知识和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学生一般愿意与自己敬重的老师进行思想交流,而进行有效的思想交流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教师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是实现课堂情感互动的先决条件。作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既有人文学科的素养,又有必备的自然科学素养,同时,教师还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叶澜先生曾精彩论述到:“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所以只有以身作则,以教师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才能为师生的情感互动提供动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为课堂师生的情感互动提供平台
黑格尔说过:“一切改革,归根结底是观念的更新。”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教育教学观念,变小学的“听话教育”、中学的“分数教育”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心里素质、能力素质上。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只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而树立起师生平等、尊重个性的教育观,才能真正做到政治课堂平等、宽松的师生情感互动,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自信的心理品质。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更利于情感互动的实现
发挥民主是贯彻师生情感互动的重要保证。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行之有效的情感互动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枯燥感,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创造民主平等的环境,勇于接受学生的观点,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甚至向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教师要敢于放下“师德尊严”的架子,平心静气的看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观点,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能够产生心灵共鸣的情感互动。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追求的终极理念就是人本价值理念,人本理念追求个性的完满和丰富、关注人类生命、价值和尊严,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所以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互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情感共鸣原理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顾琼娣
[2]《高中政治课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浅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朱仁德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小海中学)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课教学;情感互动;教学观念
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主旨和目的。比较普通高中的其他课程,尤其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政治课教学的意义、目的更有其矛盾特殊性,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的。本文中,笔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理论和实践上对高中政治课堂中师生情感互动的必要性和操作性做初步解读。
一、高中政治课堂中实现情感互动的必要性
(一)传统观念束缚了高中政治课中师生的情感互动
新一轮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师生互动更多地被人们所关注。但是过去的很多研究总是把知识作为师生互动的载体,把师生互动理解为: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进而认为课堂提问增多就是师生互动的增强,导致很多教师为问而问,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问出了结果,是否意味着实现了新课改的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究其根源,出现以上情况是因为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广大师生没有理解师生互动的实质——情感互动。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德育课,需要师生的情感互动
高中思想政治课坚持“人本理念”,是对学生进行“学会做人”、“学会做社会人”的教育,教育学生做“真人”做“好人”做“能人”,既要做社会的人,也要做自我的人,既要做“四有”新人,也要做“有自尊、有价值、有快乐、有人格”的现代人。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把马克思基本理论转换为个人精神品格的自主创新的人,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理念教育思想,也是思想政治课的终极目标。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探索人文教育与学科教学方法的结合点,这一目标的实现,更需要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互动,在情感、价值观念、信念的相互碰撞中实现思想政治课的“三维”课程目标。
(三)新教材提供了师生情感互动的条件
政治新课程标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教学目标,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按这一理念编写的政治课新教材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提供了载体,也为教师课堂的情感互动提供了重要的载体。高中政治新教材呈现的基本特征有:
(1)教材从内容和结构上,为师生互动创造了条件。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新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和问题多是以“想一想”、“说一说”的形式,从而让学生在“想”的过程中创造独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在“说”这一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互动。
(2)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为师生交流探究、情感互动创造了机会。几乎每一框都有“议一议”,每单元结束都有探究课,这些栏目的设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机会。
二、教师如何创设思想政治课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互动
(一)提高自身素质:用丰富的人文学科知识和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学生一般愿意与自己敬重的老师进行思想交流,而进行有效的思想交流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教师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是实现课堂情感互动的先决条件。作为一个合格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既有人文学科的素养,又有必备的自然科学素养,同时,教师还应该具有丰富的情感,这些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叶澜先生曾精彩论述到:“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所以只有以身作则,以教师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特有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才能为师生的情感互动提供动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为课堂师生的情感互动提供平台
黑格尔说过:“一切改革,归根结底是观念的更新。”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转教育教学观念,变小学的“听话教育”、中学的“分数教育”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心里素质、能力素质上。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只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而树立起师生平等、尊重个性的教育观,才能真正做到政治课堂平等、宽松的师生情感互动,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自信的心理品质。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更利于情感互动的实现
发挥民主是贯彻师生情感互动的重要保证。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行之有效的情感互动能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枯燥感,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因此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创造民主平等的环境,勇于接受学生的观点,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甚至向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教师要敢于放下“师德尊严”的架子,平心静气的看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观点,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发自内心、的能够产生心灵共鸣的情感互动。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追求的终极理念就是人本价值理念,人本理念追求个性的完满和丰富、关注人类生命、价值和尊严,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所以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课堂上师生的情感互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情感共鸣原理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顾琼娣
[2]《高中政治课教学要注重情感教育——浅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朱仁德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小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