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教育的目标就是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和创造性的教学,只有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才能使创新教育得到实现。教师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中专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创造性教学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教师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其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中专语文教学中,并为中专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中专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中专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优化课堂教学,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降底难度要求,加强基础训练。中专学生语文基础差,教材难度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我在上课时尽量降底难度要求,并特别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还专门抽时间为他们补基础,并有针对性地自编练习题,进行某一基础知识的专项训练。例如,《谈〈水浒〉的人物与结构》一文,对于这些从没有看过《水浒传》,连武松是谁都不知道的学生而言,实在是太难了,但该文结构清晰,脉络分明,是极好的议论文阅读方法训练材料。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找中心句,整理文章的结构提纲上,这样,既有针对性地降低了知识要求的难度,加强了必要的基础训练,又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适当裁剪教材,补充课外信息。为了满足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要求,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取舍。上学期,我是完全按教材的要求讲课的,必须把所有的课时都用在上面。这学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了插入课外内容,我把所有的自读课文和单元训练都留给学生自己学和练,省下时间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课外知识。这样做我发现并不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因为激起他们的兴趣比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学几篇课文、多做几道题目有用得多。从尝试的效果看,这些课外内容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转变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片面认识,他们说:“原来语文的天地是这样的广。”
3.知趣有机统一,提高欣赏水平。在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课外知识时,我既注意了知识性,又注意了趣味性,并考虑了如何提高他们的理解水平,例如《窦娥冤》,课文只选了其中一幕,我找到该剧的影碟,让他们看完全剧,又对照着看了《雷雨》一剧,然后给他们解释什么是中国古典悲剧的戏剧尾巴,和“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戏剧如何受西方文化影响,去掉了这尾巴,出现了《雷雨》这样的优秀作品。这些内容是相当高层次的文学知识,但因为有了两个具体的例子,他们不但听懂了,而且很乐意“看”与“听”。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最佳的教学结构
1.引入表演,激发学习兴趣。语文就是生活在课文中的反映,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千变万化的,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空间艺术,使学生的思维从沉睡状态变成跳跃的、变异的,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教《祝福》时我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我将《祝福》改编成话剧,叫学生扮演小说中的人物,在课堂上表演,使学生立体化地感知情节,搞活了课堂气氛。我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和情节的发展顺序,接着让学生分析是谁害死了祥林嫂,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如何迫害她,最后归纳出是封建礼教害了她。分析到此,祥林嫂的故事已经清楚了。表演结束,让学生评出最佳演员,并进行奖励。我通过调查发现,将表演法寓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受学生的欢迎。
2.配乐授课,营造教学氛围。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使人产生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且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例如:《雨巷》这首诗本来是一首抒情诗:“我撑着油纸伞孤独地、寂寞地在一条雨巷中走着,我希望碰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反反复复,如泣如诉。在教这首诗时,我播放一些抒情乐曲,在悠扬悦耳的乐曲声中,有层次地分析课文。这些音乐再现了那凄凉、哀怨、冷清的环境,引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更好地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在教《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我将它谱成歌曲来歌唱,雄壮有力、慷慨动情地吟唱,激起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3.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它是用直观的艺术形象打动人的,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风景谈》时,我让学生把六幅风景画画出来,这样,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绘画作品,并从直观的绘画作品中理解课文所体现的主题——人是风景的主宰。
总之,中专语文创新教育的目标就是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和创造性的教学,只有通过创造性教学才能使创新教育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赞可夫.教育与发展.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51.
[2]李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育与职业,2004,(14).
[3]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17.
[4]叶存兴,徐书生.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5]语文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6]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 中专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创造性教学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教师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其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中专语文教学中,并为中专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中专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中专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优化课堂教学,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降底难度要求,加强基础训练。中专学生语文基础差,教材难度大,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我在上课时尽量降底难度要求,并特别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还专门抽时间为他们补基础,并有针对性地自编练习题,进行某一基础知识的专项训练。例如,《谈〈水浒〉的人物与结构》一文,对于这些从没有看过《水浒传》,连武松是谁都不知道的学生而言,实在是太难了,但该文结构清晰,脉络分明,是极好的议论文阅读方法训练材料。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找中心句,整理文章的结构提纲上,这样,既有针对性地降低了知识要求的难度,加强了必要的基础训练,又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适当裁剪教材,补充课外信息。为了满足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要求,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取舍。上学期,我是完全按教材的要求讲课的,必须把所有的课时都用在上面。这学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了插入课外内容,我把所有的自读课文和单元训练都留给学生自己学和练,省下时间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课外知识。这样做我发现并不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因为激起他们的兴趣比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学几篇课文、多做几道题目有用得多。从尝试的效果看,这些课外内容极大地激起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转变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片面认识,他们说:“原来语文的天地是这样的广。”
3.知趣有机统一,提高欣赏水平。在有选择地给学生介绍课外知识时,我既注意了知识性,又注意了趣味性,并考虑了如何提高他们的理解水平,例如《窦娥冤》,课文只选了其中一幕,我找到该剧的影碟,让他们看完全剧,又对照着看了《雷雨》一剧,然后给他们解释什么是中国古典悲剧的戏剧尾巴,和“五四”运动后中国的戏剧如何受西方文化影响,去掉了这尾巴,出现了《雷雨》这样的优秀作品。这些内容是相当高层次的文学知识,但因为有了两个具体的例子,他们不但听懂了,而且很乐意“看”与“听”。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最佳的教学结构
1.引入表演,激发学习兴趣。语文就是生活在课文中的反映,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千变万化的,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空间艺术,使学生的思维从沉睡状态变成跳跃的、变异的,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教《祝福》时我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我将《祝福》改编成话剧,叫学生扮演小说中的人物,在课堂上表演,使学生立体化地感知情节,搞活了课堂气氛。我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和情节的发展顺序,接着让学生分析是谁害死了祥林嫂,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如何迫害她,最后归纳出是封建礼教害了她。分析到此,祥林嫂的故事已经清楚了。表演结束,让学生评出最佳演员,并进行奖励。我通过调查发现,将表演法寓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受学生的欢迎。
2.配乐授课,营造教学氛围。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使人产生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且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例如:《雨巷》这首诗本来是一首抒情诗:“我撑着油纸伞孤独地、寂寞地在一条雨巷中走着,我希望碰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反反复复,如泣如诉。在教这首诗时,我播放一些抒情乐曲,在悠扬悦耳的乐曲声中,有层次地分析课文。这些音乐再现了那凄凉、哀怨、冷清的环境,引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更好地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在教《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我将它谱成歌曲来歌唱,雄壮有力、慷慨动情地吟唱,激起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3.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它是用直观的艺术形象打动人的,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风景谈》时,我让学生把六幅风景画画出来,这样,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绘画作品,并从直观的绘画作品中理解课文所体现的主题——人是风景的主宰。
总之,中专语文创新教育的目标就是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具有创造性的教师和创造性的教学,只有通过创造性教学才能使创新教育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赞可夫.教育与发展.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51.
[2]李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育与职业,2004,(14).
[3]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417.
[4]叶存兴,徐书生.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5]语文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6]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