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的发展理所当然地成为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而数学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充满智慧和富有灵气的一种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中,任何一个有着良好教学素养的数学教师都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爱上这充满了思维含量的数学课堂呢?我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巧引妙导”,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
教师是一堂课的引领者,要善于引领学生们参与精心预设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首先要关注教材的把握,其次有效运用教学技巧,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提升的空间。
1.巧妙呈现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还要教师善于利用。的确如此,数学教材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体现,是一种静态的呈现,教师如果生硬地把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学习,往往只能是一种机械式的灌输与识记。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善于挖掘教材的思维基点,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接受高效的思维训练,岂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尽相同,或是问题情境设计,或是生活情景导入,或是动手操作起步,但是不管如何,呈现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首要思考的不是外在形式的多样,而是自己的内容呈现能否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是否可以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更多的是带给学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以极佳的学习状态进入学习活动中。同样,课中的学习内容,我们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就可以给予学生一个充满着“思维含量”的数学空间。
2.善于追问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
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应该是一堂高质量的思维课。有效的课堂,不仅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要优化学生的思维;不仅要获得思维的结果,而且要展开思维的过程。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不仅仅是学生要善于提问,老师要更善于提问题。首先,课堂中预设的问题尤为重要;其次,面对鲜活的、动态的课堂时,教师要能根据课堂中的生成善于追问,也就是说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教师要敏锐地感觉出学生的思维走向,借助追问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更好地把握隐含在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促进学生有效思维,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善于捕捉学生思维迹象的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思维元素”,这样的课堂何愁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对于如此简单的概念问题,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滞后于他的认识或思维,透过发言,教师应非常敏锐地感受到学生的思维轨迹,根据呈现的信息,步步追问,刨根问底,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完善,语言组织的不断严密和科学。从这里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追问”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
二、“巧练妙做”,给予学生创新的舞台
俗话说,一台好戏总有最精彩的部分。那么一堂好课是否上得精彩,它的戏眼就在“练习”的设计上。因此,一个善于设计练习的教师一定能够打造高效的有价值的数学课堂。学生的课堂反馈、课后巩固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习题,教师应当精心地选择习题,创造性地教学书中的例题,“乐趣、体验、思维”成为“新习题”设计的最高理念,学生不再打“题海战”,而是有了更大的创新舞台。
1.尝试“开放题”
所谓开放题,是指数学习题中条件多余而需选择的,条件缺少而需补充的,或答案不唯一的一类题。把开放题引入我们的课堂,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去探索、发现、想象等,从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创新性等。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选择有用、有趣、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适时适地地引入开放题,并且促进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发展。如:教学十几减9时,教师可先创设“猴在水果店买了9个桃子”的情境。然后可出示课件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答,我知道一共有13个桃。)继续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要求还剩几个该怎样列式?又怎样计算呢?此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算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看图想一想,也可以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拿一拿。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交流,此时的课堂能感受到学生间、师生间思维的碰撞,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地在延伸。例题练习要让学生们不断体验数学的思维含量,不妨在课堂练习中、试卷中,数学兴趣活动中提供一定量的开放题,把更广阔的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等,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体验“操作题”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重视学生“操作题”的体验过程,完成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只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就会活跃起来,充满生命力。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要观察、分析、比较所操作的对象的相同点、不同点,然后进行抽象、概括,可见学生操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思维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中,不妨多设计一些操作题,让我们的学生“巧练妙做”,在数学这个大舞台上给每一位学生创新的机会。
数学的价值不在于模仿而在于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思想。数学学习的过程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序操作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地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阵地是数学课堂,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让这个过程充满着数学思维的含量,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有着灵动的思维,从而培养出一个个有着“数学思想”的人才。
一、“巧引妙导”,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
教师是一堂课的引领者,要善于引领学生们参与精心预设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首先要关注教材的把握,其次有效运用教学技巧,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提升的空间。
1.巧妙呈现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还要教师善于利用。的确如此,数学教材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体现,是一种静态的呈现,教师如果生硬地把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学习,往往只能是一种机械式的灌输与识记。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善于挖掘教材的思维基点,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接受高效的思维训练,岂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因此,在上课伊始,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尽相同,或是问题情境设计,或是生活情景导入,或是动手操作起步,但是不管如何,呈现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首要思考的不是外在形式的多样,而是自己的内容呈现能否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是否可以在激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更多的是带给学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以极佳的学习状态进入学习活动中。同样,课中的学习内容,我们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就可以给予学生一个充满着“思维含量”的数学空间。
2.善于追问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
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应该是一堂高质量的思维课。有效的课堂,不仅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要优化学生的思维;不仅要获得思维的结果,而且要展开思维的过程。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不仅仅是学生要善于提问,老师要更善于提问题。首先,课堂中预设的问题尤为重要;其次,面对鲜活的、动态的课堂时,教师要能根据课堂中的生成善于追问,也就是说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教师要敏锐地感觉出学生的思维走向,借助追问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更好地把握隐含在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促进学生有效思维,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善于捕捉学生思维迹象的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课堂中生成的有价值的“思维元素”,这样的课堂何愁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对于如此简单的概念问题,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滞后于他的认识或思维,透过发言,教师应非常敏锐地感受到学生的思维轨迹,根据呈现的信息,步步追问,刨根问底,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完善,语言组织的不断严密和科学。从这里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追问”无疑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
二、“巧练妙做”,给予学生创新的舞台
俗话说,一台好戏总有最精彩的部分。那么一堂好课是否上得精彩,它的戏眼就在“练习”的设计上。因此,一个善于设计练习的教师一定能够打造高效的有价值的数学课堂。学生的课堂反馈、课后巩固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习题,教师应当精心地选择习题,创造性地教学书中的例题,“乐趣、体验、思维”成为“新习题”设计的最高理念,学生不再打“题海战”,而是有了更大的创新舞台。
1.尝试“开放题”
所谓开放题,是指数学习题中条件多余而需选择的,条件缺少而需补充的,或答案不唯一的一类题。把开放题引入我们的课堂,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去探索、发现、想象等,从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创新性等。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选择有用、有趣、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适时适地地引入开放题,并且促进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最佳发展。如:教学十几减9时,教师可先创设“猴在水果店买了9个桃子”的情境。然后可出示课件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答,我知道一共有13个桃。)继续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要求还剩几个该怎样列式?又怎样计算呢?此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算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可以看图想一想,也可以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拿一拿。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交流,此时的课堂能感受到学生间、师生间思维的碰撞,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地在延伸。例题练习要让学生们不断体验数学的思维含量,不妨在课堂练习中、试卷中,数学兴趣活动中提供一定量的开放题,把更广阔的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去讲解、去探索、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等,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2.体验“操作题”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重视学生“操作题”的体验过程,完成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只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就会活跃起来,充满生命力。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要观察、分析、比较所操作的对象的相同点、不同点,然后进行抽象、概括,可见学生操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思维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中,不妨多设计一些操作题,让我们的学生“巧练妙做”,在数学这个大舞台上给每一位学生创新的机会。
数学的价值不在于模仿而在于创新,数学的本质不是技能而是思想。数学学习的过程不能只是一个遵照指令进行程序操作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地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主阵地是数学课堂,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让这个过程充满着数学思维的含量,让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有着灵动的思维,从而培养出一个个有着“数学思想”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