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色的云层在毛乌素沙地上空聚集,一场骤雨正在酝酿。乌兰布日古德凝视着家门口的17号取水泵站,眼神中露出久远的敌意。“下雨好,好几天不用浇地了。”乌兰布日古德吐出这几个字,如释重负地转身回屋。
因为前年秋天的一件事,乌兰布日古德在当地成为受人尊敬的汉子。2011年9月,当中央泵站的电工来检修17号泵站电路时,乌兰布日古德顺手拿起电工放在地上的三个“羊腿棒(高压电保险端子)”,他对电工说,“你们不能再在这里抽水了。”就把“羊腿棒”大摇大摆拿回家,锁了起来。
他这样做有充分的理由。以前用一口30年的水井可以浇80亩地,现在连10亩都浇不过来。曾经一弯腰就能舀到水的水井,水位已经下降了20多米。乌兰布日古德只好打了另外两眼100多米深的机井,但是浇80亩地仍然吃力。牲畜饮水也成了问题。以前牛羊渴了自己会到村里的大型敞口水井边喝水,但乌兰布日古德家附近的敞口水井,几乎在一夜之间干得见了底。那些海子、水洼也全都干涸了。牧人们不得不每天从机井里抽水给牛羊喝。同样,草原上原来像喷泉一样喷出地面一两米高的自流井,也都相继停喷。
乌兰布日古德拿走“羊腿棒”的时候,缺水的状况已经持续了7年。农牧民从一开始就知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罪魁祸首,就是那22个抽水的泵站。早在2003年10月,打井队来到浩勒报吉农牧区,在浩勒报吉村、巴汗淖村、阿刀亥村、中乃村、查汗庙嘎查等五个村共约4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先后打了22眼深水井。
2005年,有人开始在打出的水井上盖房子,安装水泵、铺设管道,牧民们才知道,这些水井实际上是向100公里外的神华煤制油公司输水的泵站。农牧民没有想到的是,泵站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如此直接,以致于在泵站刚打好时,仅仅在试抽水时,他们家里水井的水位就迅速跌落下去。
乌兰布日古德的农田附近,一共建了6个泵站,最近的是17号泵站,透过窗户就能看到。自从家里的水井干涸之后,他就把17号泵站视为仇敌。
仅仅试抽水已经造成缺水困局,农牧民无法想象,正式抽水后会有怎样严重的后果。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恐慌很自然地在5个村2400户农牧民中间蔓延。
浩勒报吉村最先开始向上级政府反映该问题。浩勒报吉村委会在反映问题的信件上毫不犹豫地加盖了公章。他们向乌审召镇、乌审旗政府反映:浩勒报吉村地是典型的半沙漠化和丘陵地带,虽然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地表水与地下水休戚相关(大量抽取地下水必然危及地表水),“神华取水工程引起广大农牧民心理上、精神上的不安,影响到生产生活,同时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大计。”浩勒报吉农牧民表示:不同意神华开采地下水,“(农牧民)生怕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因贫困而背井离乡。”
2005年6月14日下发的乌政函(2005)45号文件中,乌审旗政府回复,“神华煤制油项目是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几经周折,克服种种困难,经多方努力争取而最终落地到内蒙古境内国家级的一个重大项目……各级政府及各界群众都应自觉主动地予以配合和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农牧民争取生存权而激发出的强大动力下,地方政府态度转为温和。2005年6月16日上午,鄂尔多斯市市长刘锦出面,与乌审旗、乌审召镇、浩勒报吉、神华集团召开现场办公会,作了“五项承诺”,其中与农牧民密切相关的几项是:水源地农牧民用电与神华联网,照明和农业用电电费免收;神华取水项目的水资源费全部返还乌审旗,用于改善水源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神华集团承诺,每年招收10名水源地群众子女就业。
然而,政府承诺的免电费一直未兑现,2005年至今,只有2009、2011、2012年发给每个农牧民每年50元电费补贴。而神华承诺每年招收10名水源地群众子女就业,实际上过去8年间,浩勒报吉村仅有原支书的孩子被安排到中央泵站上班。
在神华煤制油项目自2007年开始取水之后,迫于水量减少,农民大幅减少了耕地,牧民大幅削减了存栏牲畜的数量。
2005年6月,乌审旗政府考虑到水源地取水势必影响农牧民生产生活,提出了“水源地整体移民”的动议。次年,政府派人为农牧民丈量了房子和耕地、草场,但随后移民并未进行。乌兰布日古德说,他2008年真的相信了马上会移民,卖掉了一部分牛羊。按照政府承诺,如果同意移民,卖掉一只羊,政府补贴50元,卖掉一只牛,补贴200元。他到镇政府拿补偿款,结果一分钱也没拿到。又以每头高于卖价200元的价格,把牛羊买了回来。
在2011年鄂尔多斯市农牧业局和水务局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乌审召镇的干部高树山提议对水源地农牧民整体搬迁移民。他表示,浩勒报吉水源地处于盆地的“盆底”,大量取水势必导致周边水位继续下降,超过农灌井深,继而形成 “打井-水位下降-再打井-水位再下降”的恶性循环,“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而且无法根本解决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最后只能移民。”
在今年的鄂尔多斯市两会上,乌审旗的殷玉珍等13名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参照哈头才当饮用水源地农牧民搬迁安置政策,将浩勒报吉水源地农牧民纳入全市农牧民搬迁转移计划,并协调神华拿出搬迁安置资金。
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安健环部经理孔祥臣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环保部已经组织煤制油企业进行环境审查,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正在寻找有资质的单位,对浩勒报吉水源地生态问题进行“回顾性”环评,但报告出来需要“一段时间,最少要半年”。
环保部本来只是对浩勒报吉取水的长输管线进行生态调查,后来扩大为对整个浩勒报吉水源地生态进行环境审查。孔祥臣表示,神华煤制油公司并非对生态问题漠然置之,神华在浩勒报吉早就设有观测井,对抽取地下水造成的生态问题监测了一段时间,但由于经验和技术条件有限,不能作出准确的环境评价。
“树的枯死是从顶梢开始的。”乌兰布日古德指着前方的枯草说。那些树干粗壮的柳树种植于上世纪50年代。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这里曾掀起一场规模宏大的植树运动,由于富水,树林成活率高,这里涌现出全国数量最多的“植树英雄”。
蒙受水的恩典,草也长得好。那种高尔夫球场一样的绿草当地人叫“寸草”,在水边漫延极快,也是牛羊最喜欢的食物。但是神华煤制油取水后的几年里,成片的“寸草”消失了,代之以一种“尖草”,长得稀稀落落,枯黄干瘦。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研究所的王婉丽曾在2010年联合内蒙古第二水勘院做了浩勒报吉地下水开采的环境评价,她指出,“浩勒报吉水源地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亟须查明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提出合理的开采方案。”一份更早的研究报告指出,1984年的浩勒报吉地下水位最高,随着工农业用水量增加,水位已经下降了25米。内蒙古第二水勘院的高海东在这份报告中指出,浩勒报吉水源地76%的补给水源来自降水,而年降水量在200米-400米之间,是半干旱半沙漠的高原型大陆性气候,河流不甚发育。神华煤制油开采地下水都是100米以上的深井,跟当地居民的机井存在“争水”问题,必须妥善解决。
神华煤制油项目属于世界上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2002年开工建设,2009年投产。首条生产线投资123亿元。在2002年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时,神华即被告知:“该项目存在一定风险,为稳妥起见,先安排一条生产线,其他两条生产线待取得经验后再行安排。”
煤直接制油项目每生产1吨油,需要耗水10吨、煤炭3-4吨,并排放9吨二氧化碳,煤间接制油的水耗更高,需耗水14吨。目前煤制油的工艺路线并不成熟,所以世界各国均把煤制油视为战略性能源替代项目。出于谨慎,中国仅把煤制油作为示范性项目,且从2006年起发布一系列禁令,紧急叫停各地蜂涌而上的煤制油项目。
而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乔宝林早就声称开始筹备另外两条生产线,使神华煤制油年产量达到350万吨。神华安健环部经理孔祥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至于是否扩建另外两条,要视水源地的生态承受能力而定。“不解决水资源瓶颈,就算扩建了另外两条线,也不能生产。”
与此同时,乌审旗一些注重生态环保的官员,已将驱逐神华取水泵站提上了议事日程。乌审旗的人大代表殷玉玲等人提议协调国家部委和神华集团,停止取用浩勒报吉地下水,引黄河水解决神华需水问题。而她没有想到的是,如此一来,黄河水环境恶化之后,多年来受益于河套的鄂尔多斯,亦将遭受严重的影响。
还是乌兰布日古德捍卫水源地的故事更有说服力。在他拿走17号泵站的“羊腿棒”后,电工报了警。面对派出所民警,乌兰布日古德说,只要神华让水位回升就把“羊腿棒”还给他们。
具讽刺意味的是,乌兰布日古德居然能找到政策依据,在一份题为《神华煤液化项目浩勒报吉水源地群众生产生活保障问题工作实施方案》中,地方政府承诺要兑现市、旗两级文件精神,即保障农牧民生产生活不受神华取水影响,“否则,水源地群众有权拒绝供水,不予承担责任”。
枯井
因为前年秋天的一件事,乌兰布日古德在当地成为受人尊敬的汉子。2011年9月,当中央泵站的电工来检修17号泵站电路时,乌兰布日古德顺手拿起电工放在地上的三个“羊腿棒(高压电保险端子)”,他对电工说,“你们不能再在这里抽水了。”就把“羊腿棒”大摇大摆拿回家,锁了起来。
他这样做有充分的理由。以前用一口30年的水井可以浇80亩地,现在连10亩都浇不过来。曾经一弯腰就能舀到水的水井,水位已经下降了20多米。乌兰布日古德只好打了另外两眼100多米深的机井,但是浇80亩地仍然吃力。牲畜饮水也成了问题。以前牛羊渴了自己会到村里的大型敞口水井边喝水,但乌兰布日古德家附近的敞口水井,几乎在一夜之间干得见了底。那些海子、水洼也全都干涸了。牧人们不得不每天从机井里抽水给牛羊喝。同样,草原上原来像喷泉一样喷出地面一两米高的自流井,也都相继停喷。
乌兰布日古德拿走“羊腿棒”的时候,缺水的状况已经持续了7年。农牧民从一开始就知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罪魁祸首,就是那22个抽水的泵站。早在2003年10月,打井队来到浩勒报吉农牧区,在浩勒报吉村、巴汗淖村、阿刀亥村、中乃村、查汗庙嘎查等五个村共约4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先后打了22眼深水井。
2005年,有人开始在打出的水井上盖房子,安装水泵、铺设管道,牧民们才知道,这些水井实际上是向100公里外的神华煤制油公司输水的泵站。农牧民没有想到的是,泵站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如此直接,以致于在泵站刚打好时,仅仅在试抽水时,他们家里水井的水位就迅速跌落下去。
乌兰布日古德的农田附近,一共建了6个泵站,最近的是17号泵站,透过窗户就能看到。自从家里的水井干涸之后,他就把17号泵站视为仇敌。
抗争
仅仅试抽水已经造成缺水困局,农牧民无法想象,正式抽水后会有怎样严重的后果。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恐慌很自然地在5个村2400户农牧民中间蔓延。
浩勒报吉村最先开始向上级政府反映该问题。浩勒报吉村委会在反映问题的信件上毫不犹豫地加盖了公章。他们向乌审召镇、乌审旗政府反映:浩勒报吉村地是典型的半沙漠化和丘陵地带,虽然地下水资源丰富,但地表水与地下水休戚相关(大量抽取地下水必然危及地表水),“神华取水工程引起广大农牧民心理上、精神上的不安,影响到生产生活,同时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大计。”浩勒报吉农牧民表示:不同意神华开采地下水,“(农牧民)生怕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因贫困而背井离乡。”
2005年6月14日下发的乌政函(2005)45号文件中,乌审旗政府回复,“神华煤制油项目是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几经周折,克服种种困难,经多方努力争取而最终落地到内蒙古境内国家级的一个重大项目……各级政府及各界群众都应自觉主动地予以配合和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农牧民争取生存权而激发出的强大动力下,地方政府态度转为温和。2005年6月16日上午,鄂尔多斯市市长刘锦出面,与乌审旗、乌审召镇、浩勒报吉、神华集团召开现场办公会,作了“五项承诺”,其中与农牧民密切相关的几项是:水源地农牧民用电与神华联网,照明和农业用电电费免收;神华取水项目的水资源费全部返还乌审旗,用于改善水源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神华集团承诺,每年招收10名水源地群众子女就业。
然而,政府承诺的免电费一直未兑现,2005年至今,只有2009、2011、2012年发给每个农牧民每年50元电费补贴。而神华承诺每年招收10名水源地群众子女就业,实际上过去8年间,浩勒报吉村仅有原支书的孩子被安排到中央泵站上班。
在神华煤制油项目自2007年开始取水之后,迫于水量减少,农民大幅减少了耕地,牧民大幅削减了存栏牲畜的数量。
2005年6月,乌审旗政府考虑到水源地取水势必影响农牧民生产生活,提出了“水源地整体移民”的动议。次年,政府派人为农牧民丈量了房子和耕地、草场,但随后移民并未进行。乌兰布日古德说,他2008年真的相信了马上会移民,卖掉了一部分牛羊。按照政府承诺,如果同意移民,卖掉一只羊,政府补贴50元,卖掉一只牛,补贴200元。他到镇政府拿补偿款,结果一分钱也没拿到。又以每头高于卖价200元的价格,把牛羊买了回来。
在2011年鄂尔多斯市农牧业局和水务局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乌审召镇的干部高树山提议对水源地农牧民整体搬迁移民。他表示,浩勒报吉水源地处于盆地的“盆底”,大量取水势必导致周边水位继续下降,超过农灌井深,继而形成 “打井-水位下降-再打井-水位再下降”的恶性循环,“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而且无法根本解决农牧民的生产生活问题,最后只能移民。”
在今年的鄂尔多斯市两会上,乌审旗的殷玉珍等13名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参照哈头才当饮用水源地农牧民搬迁安置政策,将浩勒报吉水源地农牧民纳入全市农牧民搬迁转移计划,并协调神华拿出搬迁安置资金。
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安健环部经理孔祥臣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环保部已经组织煤制油企业进行环境审查,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正在寻找有资质的单位,对浩勒报吉水源地生态问题进行“回顾性”环评,但报告出来需要“一段时间,最少要半年”。
环保部本来只是对浩勒报吉取水的长输管线进行生态调查,后来扩大为对整个浩勒报吉水源地生态进行环境审查。孔祥臣表示,神华煤制油公司并非对生态问题漠然置之,神华在浩勒报吉早就设有观测井,对抽取地下水造成的生态问题监测了一段时间,但由于经验和技术条件有限,不能作出准确的环境评价。
困境
“树的枯死是从顶梢开始的。”乌兰布日古德指着前方的枯草说。那些树干粗壮的柳树种植于上世纪50年代。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这里曾掀起一场规模宏大的植树运动,由于富水,树林成活率高,这里涌现出全国数量最多的“植树英雄”。
蒙受水的恩典,草也长得好。那种高尔夫球场一样的绿草当地人叫“寸草”,在水边漫延极快,也是牛羊最喜欢的食物。但是神华煤制油取水后的几年里,成片的“寸草”消失了,代之以一种“尖草”,长得稀稀落落,枯黄干瘦。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研究所的王婉丽曾在2010年联合内蒙古第二水勘院做了浩勒报吉地下水开采的环境评价,她指出,“浩勒报吉水源地降水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亟须查明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提出合理的开采方案。”一份更早的研究报告指出,1984年的浩勒报吉地下水位最高,随着工农业用水量增加,水位已经下降了25米。内蒙古第二水勘院的高海东在这份报告中指出,浩勒报吉水源地76%的补给水源来自降水,而年降水量在200米-400米之间,是半干旱半沙漠的高原型大陆性气候,河流不甚发育。神华煤制油开采地下水都是100米以上的深井,跟当地居民的机井存在“争水”问题,必须妥善解决。
神华煤制油项目属于世界上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2002年开工建设,2009年投产。首条生产线投资123亿元。在2002年获得国家发改委审批时,神华即被告知:“该项目存在一定风险,为稳妥起见,先安排一条生产线,其他两条生产线待取得经验后再行安排。”
煤直接制油项目每生产1吨油,需要耗水10吨、煤炭3-4吨,并排放9吨二氧化碳,煤间接制油的水耗更高,需耗水14吨。目前煤制油的工艺路线并不成熟,所以世界各国均把煤制油视为战略性能源替代项目。出于谨慎,中国仅把煤制油作为示范性项目,且从2006年起发布一系列禁令,紧急叫停各地蜂涌而上的煤制油项目。
而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乔宝林早就声称开始筹备另外两条生产线,使神华煤制油年产量达到350万吨。神华安健环部经理孔祥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至于是否扩建另外两条,要视水源地的生态承受能力而定。“不解决水资源瓶颈,就算扩建了另外两条线,也不能生产。”
与此同时,乌审旗一些注重生态环保的官员,已将驱逐神华取水泵站提上了议事日程。乌审旗的人大代表殷玉玲等人提议协调国家部委和神华集团,停止取用浩勒报吉地下水,引黄河水解决神华需水问题。而她没有想到的是,如此一来,黄河水环境恶化之后,多年来受益于河套的鄂尔多斯,亦将遭受严重的影响。
还是乌兰布日古德捍卫水源地的故事更有说服力。在他拿走17号泵站的“羊腿棒”后,电工报了警。面对派出所民警,乌兰布日古德说,只要神华让水位回升就把“羊腿棒”还给他们。
具讽刺意味的是,乌兰布日古德居然能找到政策依据,在一份题为《神华煤液化项目浩勒报吉水源地群众生产生活保障问题工作实施方案》中,地方政府承诺要兑现市、旗两级文件精神,即保障农牧民生产生活不受神华取水影响,“否则,水源地群众有权拒绝供水,不予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