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小学常态数学教学共同体,其价值体现在:促进文化融合,构筑教育愿景;放大名师效应,推动资源共享;倡导捆绑考核,形成共进磁场。其路径选择呈现出理智型、行动式和生态化的不同取向。
关键词:常态数学教学;教学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
一、构建常态数学教学共同体的价值指归
1.文化融合,描摹共同愿景。常态数学教学共同体构建起的是一种新型校际间或学科组内的教师教学合作平台。在此平台上,显性、动态的教学共同体要实现做大做强的理想预期,就必须以隐性、静态且强大的常态数学教学文化作支撑,以及共同的教育愿景作引领。在教师个体异质教学文化融合为一个同质教学文化共同体的渐进过程中,必须打破各自为政、自成一统的数学教学格局,构建一种基于常态数学教学文化又有所超越的文化价值体系。对外依赖竞争力,对内则诉诸同化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共同体维系不同教师的个性,维持自身稳定的状态,在包容差异的基础上指向文化价值趋同。
2.名师领衔,助推资源共享。教学共同体的重要使命在于通过汇集具有共同教育理想、研究兴趣以及个性特长的教师,并助推其开展常态数学教学实践与学科建设研究,最终实现个体专业素养的均衡发展。因此,要凸显常态数学教学共同体的价值,需秉持自由、开放、分享和合作的理念,依托其孵化培育功能,通过名师领衔,激活现存的人才资源和数学教学文化资源,在核心组成员之间寻求一种共识,并将研究的成果传递给教学共同体内每一名教师,以促进教师实践反思,增进分享交流,使教学处于一种开放的联系之中,始终保持同步发展的状态,形成整体联动的氛围。
3.捆绑考核,打造共进磁场。在常态数学教学的背景下,以领衔教师帮扶的措施水准和参与教师的进步实绩作评估,建立捆绑式评价机制,既是教学共同体的价值所在,又是促使其有效发展的制度保障。捆绑式考核,引导着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名教师发展个性,展示自我,实现自我,呈现前所未有的共生共荣感。同时,在教学共同体内部形成共进“磁场”,在共同追求的常态数学教学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改变原有的方式,使教师专业发展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行。这不仅增强了校际间教学共同体的竞争激励意识,还释放了教学共同体内部教师的合作互助潜能,评价也更具督促性、针对性和激励性。
二、构建常态数学教学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1.理智型取向路径。该路径强调理论先行,遵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反思的途径进行构建。其基于教学共同体内教师与理论的对话阐释,侧重于认知主义学习观。在此路径下,教师通过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形成常态数学教学新的理念、策略与模式,再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并反思教学行为。对教学共同体而言,需客观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整合所学知识,用前沿的教育理论和内在的教学规律推动教师开展常态数学教学实践。同时,也需警惕教师盲从教育理论而与教学实践脱节,从而制约专业创新。一般而论,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由于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因此选择理智型取向路径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2.行动式取向路径。该路径强调实践先行,遵循从实践到反思再到理论的途径进行构建。其基于教学共同体内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剖析,侧重于建构主义学习观。一般以教师的常态数学教学实践为先导,通过反思调整与匡正个人的教学行为,最终凝练为个性化理论或寻觅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对教学共同体而言,依托教师在规定情境下的做中学,凸显主体性,消弭在常态数学教学上的困惑。同时,也要防止教师滑向经验主义的泥淖。一般而论,遭遇专业发展瓶颈的教师,选择行动式取向路径,往往能突破高原期,产生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而擅长自主探索的教师,也宜选择该路径。
3.生态化取向路径。该路径强调合作先行,遵循从合作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途径进行构建。其基于教学共同体内教师与他人的对话沟通,侧重于人本主义学习观。在教学共同体视域下,教师相互合作,相互借鉴、吸纳、共享常态数学教学的优秀经验,再结合个人实践与反思,从而生成感性和理性认识。教师的文化融合与社会参与也会让教师的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教学共同体而言,还需充分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重视在合作的情境中掌握知识技能。同时,也要避免教师在合作中缺失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防止被误导或受干扰。一般而论,处于专业成长期的教师,选择生态化取向路径,往往能取长补短,跃升自己的教学境界。而社交能力强的教师,同样适宜选择该路径。
参考文献:
[1]朱纷.教师团队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4,7(4):33-35.
[2]叶继永,李哉平.教师如何作好专业发展规划[J].教学与管理,2013,8(3):12-14.
关键词:常态数学教学;教学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
一、构建常态数学教学共同体的价值指归
1.文化融合,描摹共同愿景。常态数学教学共同体构建起的是一种新型校际间或学科组内的教师教学合作平台。在此平台上,显性、动态的教学共同体要实现做大做强的理想预期,就必须以隐性、静态且强大的常态数学教学文化作支撑,以及共同的教育愿景作引领。在教师个体异质教学文化融合为一个同质教学文化共同体的渐进过程中,必须打破各自为政、自成一统的数学教学格局,构建一种基于常态数学教学文化又有所超越的文化价值体系。对外依赖竞争力,对内则诉诸同化力,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共同体维系不同教师的个性,维持自身稳定的状态,在包容差异的基础上指向文化价值趋同。
2.名师领衔,助推资源共享。教学共同体的重要使命在于通过汇集具有共同教育理想、研究兴趣以及个性特长的教师,并助推其开展常态数学教学实践与学科建设研究,最终实现个体专业素养的均衡发展。因此,要凸显常态数学教学共同体的价值,需秉持自由、开放、分享和合作的理念,依托其孵化培育功能,通过名师领衔,激活现存的人才资源和数学教学文化资源,在核心组成员之间寻求一种共识,并将研究的成果传递给教学共同体内每一名教师,以促进教师实践反思,增进分享交流,使教学处于一种开放的联系之中,始终保持同步发展的状态,形成整体联动的氛围。
3.捆绑考核,打造共进磁场。在常态数学教学的背景下,以领衔教师帮扶的措施水准和参与教师的进步实绩作评估,建立捆绑式评价机制,既是教学共同体的价值所在,又是促使其有效发展的制度保障。捆绑式考核,引导着教学共同体中的每一名教师发展个性,展示自我,实现自我,呈现前所未有的共生共荣感。同时,在教学共同体内部形成共进“磁场”,在共同追求的常态数学教学中,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改变原有的方式,使教师专业发展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行。这不仅增强了校际间教学共同体的竞争激励意识,还释放了教学共同体内部教师的合作互助潜能,评价也更具督促性、针对性和激励性。
二、构建常态数学教学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1.理智型取向路径。该路径强调理论先行,遵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反思的途径进行构建。其基于教学共同体内教师与理论的对话阐释,侧重于认知主义学习观。在此路径下,教师通过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形成常态数学教学新的理念、策略与模式,再以此指导教学实践,并反思教学行为。对教学共同体而言,需客观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整合所学知识,用前沿的教育理论和内在的教学规律推动教师开展常态数学教学实践。同时,也需警惕教师盲从教育理论而与教学实践脱节,从而制约专业创新。一般而论,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由于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因此选择理智型取向路径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2.行动式取向路径。该路径强调实践先行,遵循从实践到反思再到理论的途径进行构建。其基于教学共同体内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剖析,侧重于建构主义学习观。一般以教师的常态数学教学实践为先导,通过反思调整与匡正个人的教学行为,最终凝练为个性化理论或寻觅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对教学共同体而言,依托教师在规定情境下的做中学,凸显主体性,消弭在常态数学教学上的困惑。同时,也要防止教师滑向经验主义的泥淖。一般而论,遭遇专业发展瓶颈的教师,选择行动式取向路径,往往能突破高原期,产生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而擅长自主探索的教师,也宜选择该路径。
3.生态化取向路径。该路径强调合作先行,遵循从合作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途径进行构建。其基于教学共同体内教师与他人的对话沟通,侧重于人本主义学习观。在教学共同体视域下,教师相互合作,相互借鉴、吸纳、共享常态数学教学的优秀经验,再结合个人实践与反思,从而生成感性和理性认识。教师的文化融合与社会参与也会让教师的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教学共同体而言,还需充分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重视在合作的情境中掌握知识技能。同时,也要避免教师在合作中缺失批判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防止被误导或受干扰。一般而论,处于专业成长期的教师,选择生态化取向路径,往往能取长补短,跃升自己的教学境界。而社交能力强的教师,同样适宜选择该路径。
参考文献:
[1]朱纷.教师团队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4,7(4):33-35.
[2]叶继永,李哉平.教师如何作好专业发展规划[J].教学与管理,2013,8(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