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 标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76
创设语文高效课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把课前有效预习作为高效课堂的有力支点,运用课前三分钟演讲激发兴趣,重视教师情感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探究深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一、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一是效果的最大化。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它考察的是学生的具体进步与发展。效果的最大化就是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最大。指教师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来达到目标;即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效率最大化就是单位时间内教学是有比较高的目标达成度。
三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教学吸引力。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教师能否吸引学生进入后续学习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效益最大化就是教学是有长久深远的感染力、穿透力和亲和力。
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二、根据标准创设高效课堂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师要想创设高效语文课堂,首先应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关系到教师教,还关系到学生的学。教师要想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得到发展。其次,教师应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为创设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课堂教学设计要做到简约。简约的课堂设计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训练点,使教师和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②课堂教学设计要合理安排时间。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保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高效课堂。③课堂教学设计不能面面俱到。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不应面面俱到地讲解内容,而应让学生自己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为实现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要想使初中的语文课堂出效果,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超的课堂艺术。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首先要用自己拥有的文化内涵打造出自己的个性课堂。这种个性的课堂就是这位教师的精、气、神,就是语文课的语文味。教师在规范引领下尽显机智的有个性的课堂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能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语文课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文课富有张力,让学生感觉着这节语文课好,那么我们就要在以下几方面充分考虑:“一是教师语言的情感强度与学生言语欲求的关系;二是教师语言内涵的文化容量与学生文化素养生成的关系;三是教师语言准确程度与学生言语感悟明晰程度的关系;四是教师言语灵活程度与学生思维、语言发展的关系;”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培养
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前提应该是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充分预习、自我初步消化的基础上,又带着新的问题进入课堂的。这种有目的的预习一旦成为了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就会引发他们对文本内容的一种自我探究的意识。这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在课堂上进行下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他在这一堂课中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意识。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整个课堂就会迸发出生机和活力。
作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下些工夫。如果语文教师总是能让学生觉着自己的语文老师有才学、有思想,总是对语文课堂充满着一种憧憬,一种探究的欲望,那么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在乎语文呢?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又怎么会死气沉沉呢?聪明的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和有计划阅读的习惯,在语文课堂上养成一种探究问题的意识、善于质疑的习惯,在生活中养成一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能听,会说,爱读,愿写。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把知识内化的特殊认识过程。教师如果培养起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课堂上和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味,这样的语文还有谁不喜欢呢?
(四)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传递的,而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的。所以,知识不应该是靠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发现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课堂生活中来,让学习过程灵动起来,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语文。
面对枯燥、抽象的语文知识,要使他们乐于接受,能主动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身体力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主动地发现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课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后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形成技能,发展智能,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张丽,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学周刊》2014年28期.
[2]刘华珍,怎样创设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文学教育(下)》2013年11期.
[3]仲金棋,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3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 标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076
创设语文高效课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把课前有效预习作为高效课堂的有力支点,运用课前三分钟演讲激发兴趣,重视教师情感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协作、探究深化,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一、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一是效果的最大化。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它考察的是学生的具体进步与发展。效果的最大化就是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最大。指教师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来达到目标;即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效率最大化就是单位时间内教学是有比较高的目标达成度。
三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教学吸引力。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教师能否吸引学生进入后续学习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效益最大化就是教学是有长久深远的感染力、穿透力和亲和力。
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
二、根据标准创设高效课堂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师要想创设高效语文课堂,首先应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关系到教师教,还关系到学生的学。教师要想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态度等得到发展。其次,教师应精心准备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这样才能为创设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课堂教学设计要做到简约。简约的课堂设计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训练点,使教师和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②课堂教学设计要合理安排时间。课堂教学设计只有合理安排时间,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保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高效课堂。③课堂教学设计不能面面俱到。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不应面面俱到地讲解内容,而应让学生自己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为实现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
要想使初中的语文课堂出效果,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超的课堂艺术。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首先要用自己拥有的文化内涵打造出自己的个性课堂。这种个性的课堂就是这位教师的精、气、神,就是语文课的语文味。教师在规范引领下尽显机智的有个性的课堂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能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语文课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语文教师的个人魅力。作为一名初中的语文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语文课富有张力,让学生感觉着这节语文课好,那么我们就要在以下几方面充分考虑:“一是教师语言的情感强度与学生言语欲求的关系;二是教师语言内涵的文化容量与学生文化素养生成的关系;三是教师语言准确程度与学生言语感悟明晰程度的关系;四是教师言语灵活程度与学生思维、语言发展的关系;”
(三)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培养
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前提应该是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充分预习、自我初步消化的基础上,又带着新的问题进入课堂的。这种有目的的预习一旦成为了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就会引发他们对文本内容的一种自我探究的意识。这就是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在课堂上进行下一步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对问题的探究意识往往能够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他在这一堂课中的位置和存在的价值,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意识。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整个课堂就会迸发出生机和活力。
作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上下些工夫。如果语文教师总是能让学生觉着自己的语文老师有才学、有思想,总是对语文课堂充满着一种憧憬,一种探究的欲望,那么我们的学生怎么能不在乎语文呢?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又怎么会死气沉沉呢?聪明的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和有计划阅读的习惯,在语文课堂上养成一种探究问题的意识、善于质疑的习惯,在生活中养成一种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能听,会说,爱读,愿写。现代教育观认为,素质教育其实是对学生实施主动性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把知识内化的特殊认识过程。教师如果培养起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课堂上和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味,这样的语文还有谁不喜欢呢?
(四)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传递的,而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的。所以,知识不应该是靠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发现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课堂生活中来,让学习过程灵动起来,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语文。
面对枯燥、抽象的语文知识,要使他们乐于接受,能主动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是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身体力行知识的生成和发展,主动地发现知识,有效的建构知识。课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后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形成技能,发展智能,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张丽,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学周刊》2014年28期.
[2]刘华珍,怎样创设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文学教育(下)》2013年11期.
[3]仲金棋,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