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一个多月,我很痛苦,很纠结,很愤怒……”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在内部邮件中如此表示,称公司要“刮骨疗毒”。
让马云感到“痛苦”、“愤怒”的是,阿里巴巴调查发现,其香港上市公司去年存在数量逾千名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马云认为这突破了阿里巴巴价值观的底线。为此,董事会批准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CEO卫哲、000李旭晖引咎辞职的请求,公司原人力资深副总裁邓康明引咎辞去集团CP0,降级另用。淘宝网原cE0陆兆禧接任上市公司CEO。支付宝总裁彭蕾将兼任集团首席人力官。
骗予混入阿里巴巴会员体系
“中国供应商”是阿里巴巴B2B业务的主要收费平台之一,主攻外贸,加入“中国供应商”的客户可以更好地获取外贸商机,但须为此支付年费。
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发现,从2009年底开始,针对平台客户的欺诈投诉有上升趋势。公司于是决定从今年1月中旬发起一项独立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销售人员为追求高业绩,故意纵容或疏忽允许部分外部分子进入阿里巴巴会员体系,有组织地进行诈骗。“令人震惊的是,有迹象表明直销团队的一些员工默许甚至参与协助这些骗子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马云的邮件如此形容。
阿里巴巴集团组成调查小组,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取证,查出2009、2010年两年间分别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96)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同时查实确有近百名为了追求高业绩、高收入,明知是骗子客户而与对方签约的直销员工。
“骗子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的唯一原因是利用我们十二年来用心血建造的网络平台向国外买家行骗!”马云表示。
据一名阿里巴巴前员工透露,阿里巴巴销售人员根据业绩达标情况,一般能够获取8%~12%的提成,整个市场销售服务团队超过7000人。
阿里巴巴表示,目前,涉嫌欺诈的全部2326家“中国供应商”客户已全部做关闭处理,并已经提交司法机关参与调查。而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员工都将为此承担责任,B2B管理层承担了主要责任。阿里巴巴非执行董事蔡崇信透露,公司在评估了那些遭到欺诈用户的索赔风险后,已拿出170万美元对2249名来自全球的受害者进行赔偿,但阿里巴巴认为每宗诈骗个案涉及受骗买家的付款金额平均少于1200美元,因此即便评估赔偿,也不会对公司的财务业绩造成实质性影响。
“卸磨杀驴”还是危机公关?
这是2007年以来,阿里巴巴又一次大规模的高层动荡。阿里巴巴集团2007年对旗下几大业务高层人事进行了大调整,包括淘宝网、中国雅虎和支付宝在内的多名高管陆续调整。涉及淘宝网原总裁孙彤宇等号称“十八罗汉”的众多创业元老。马云当时称是根据公司干部轮休学习计划而实行的轮换。
“刮骨疗毒固然需要勇气和决心,但我有点不解:如果马云的价值观连卫哲这个层面都不能领会和执行,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易凯资本CEO王冉在微博上说。
酷6副总裁姚建疆认为,阿里巴巴辞退2名高管存在“卸磨杀驴”的嫌疑。当公司到了新阶段,需要革新、需要有“社会责任”时,一旦公司出现“公共信任危机”,就需要有人出来当“责任的承担者”,从而顺利过渡及危机公关。
中国雅虎总经理兼大淘宝首席市场官王帅转发了卫哲的公开回应称,辞职造成的震动甚至阵痛是必要的健康的,将重新唤醒阿里巴巴的使命感和价值观。
在互联网资深人士上凯军看来,商业欺诈是企业和企业家的道德红线,尽管不排除阿里巴巴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压力,但做出这样的决策毫无疑问是值得赞扬的。而有讽刺意味的是,接替他的人选陆兆禧,是一位来自假货和欺诈问题同样严重的淘宝网的CEO。
B2B服务模式需要升级
根据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2010年第三季度财报,去年前三季度阿里巴巴共营收人民币40.36亿元,同比增长45.76%诤弄润为10.59亿,同比增长44.72%。当季度国际交易市场的营业收入占比约58%。
卫哲当时还表示:“整体付费会员超过100万大关之余,公司特别增加诚信及安全举措,主动清退平台上涉及诈骗以及有潜在可能诈骗的付费会员,以确保市场的诚信及安全。”
财报显示,去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的会员增速较前几个季度有所放缓。财报称增速放缓是因为阿里巴巴采取主动策略,更多地关注现有会员的体验及提升忠诚度,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交易市场的诚信及安全保障。
据阿里巴巴披露,该季阿里巴巴共清退了约1200名不诚信“中国供应商”会员。
“各家都有各家的模式,只要真诚帮助用户交易,都是促进行业发展的行为。”敦煌网CEO王树彤表示,B2B产业发展到今天在模式上需要升级,敦煌网的服务模式是促成交易后的付费模式,和阿里巴巴的会员制有很大区别。
正望咨询总裁吕伯望则表示,马云的铁腕手段是中国企业特别需要的。尽可能想瞒过去,继续维护英雄形象,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大刀阔斧的改革是需要的。马云触角还耍仲多远
2月21日,中国互联网人的内心想必又经历了一次“洗礼”。尽管,这只是阿里巴巴的一件“内部事务”;尽管,这原发于马云的“痛苦和愤怒”。但无需多辩,马云在内部邮件中的一句“对未来社会敢于承担责任”,会令所有互联网人为之一荡,醍醐灌顶。责任、价值观,在崇尚逐利的市场经济浪潮中,几近被打翻沉沦。稍稍回望,某些网络公司之前的自顾鏖战,已经扒掉了惟剩价值底线的“内裤”,显猥琐、可怜。甚至有业者直言,中国互联网的千里之堤,莫非就要毁于蚁穴?
但如今来看,还有马云!一匹永远与用户共赢的“神马”!就那封近似于媒体公开信的“内部邮件”来下此定论,自然夸张、可笑、单薄。可我们分明见到,就在马云纠结中“壮士断腕”、调整曾经物超所值的管理层之前几天,阿里巴巴刚刚跨出一大步——西进重庆两江新区。
任何革命者的壮大,都与时机有关。马云的辗转腾挪,是看中了两江新区的时机。这是一块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紧随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改革标志性区域。当马云的触角敏锐地伸探到西部时,落扎到两江新区时,阿里巴巴的用户们,眼界会瞬间敞亮:这匹“神马”果真要“驾云”圈地,果真在践行走向全球的誓言。其触角之灵动,无异于常胜将军的恣意挥洒。而他这一步,像极了古代革命者的纵横捭搁。
阿里巴巴选择了合适的时机,在杭州诞生、壮大,而今又一个机遇面前,马云再次行动,迈向了这个优惠政策甚至高于浦东新区的西部新区。且看重庆市两江新区的“一心四带”布局:金融商务中心、都市功能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物流加工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产业带。
善于“迎合”政府规划,这是成功企业家的修身之道。而阿里巴巴的这次入渝选择,在传统大单采购压缩的全球外贸采购趋势中,显得尤为可贵。媒体报道称,此次将设立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国际交易服务中心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就是,帮助国内小企业进行出口在线跨境担保交易。此举不仅可以与“一心四带”中的金融商务中心直接契合,无疑,也给用户吃下了效率与安全的双重定心丸。
马云的野心是有目共睹的。千亿云计算产业、立体仓储网络体系,“阿里银行”,等等,早已昭告天下。唯有的,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在等待,等待野心的落地点。国内产业西进的浪潮,催生了重庆两江新区,这也让阿里人敏锐地觉察到:机会来了。于是,这个长江上游的中国战略转型突破口,也造就了马云横向拓展的突破。
我们不敢做夸张的预言,但是有理由相信,当产业链条完全被打通的那一天,当负责任的价值观被其努力融入互联网生存法则的那一天,阿里巴巴,这个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头羊,将不再被称为羊,而将毅然地,华丽转身变成狼——一匹永远向前的、身藏暖流的狼。
所以,地球会有兴趣期待,马云的触角,还要伸多远?(综合《第一财经日报》、《京华时报》等)
让马云感到“痛苦”、“愤怒”的是,阿里巴巴调查发现,其香港上市公司去年存在数量逾千名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马云认为这突破了阿里巴巴价值观的底线。为此,董事会批准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CEO卫哲、000李旭晖引咎辞职的请求,公司原人力资深副总裁邓康明引咎辞去集团CP0,降级另用。淘宝网原cE0陆兆禧接任上市公司CEO。支付宝总裁彭蕾将兼任集团首席人力官。
骗予混入阿里巴巴会员体系
“中国供应商”是阿里巴巴B2B业务的主要收费平台之一,主攻外贸,加入“中国供应商”的客户可以更好地获取外贸商机,但须为此支付年费。
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发现,从2009年底开始,针对平台客户的欺诈投诉有上升趋势。公司于是决定从今年1月中旬发起一项独立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销售人员为追求高业绩,故意纵容或疏忽允许部分外部分子进入阿里巴巴会员体系,有组织地进行诈骗。“令人震惊的是,有迹象表明直销团队的一些员工默许甚至参与协助这些骗子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马云的邮件如此形容。
阿里巴巴集团组成调查小组,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取证,查出2009、2010年两年间分别有1219家(占比1.1%)和1107家(占比0.896)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同时查实确有近百名为了追求高业绩、高收入,明知是骗子客户而与对方签约的直销员工。
“骗子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台的唯一原因是利用我们十二年来用心血建造的网络平台向国外买家行骗!”马云表示。
据一名阿里巴巴前员工透露,阿里巴巴销售人员根据业绩达标情况,一般能够获取8%~12%的提成,整个市场销售服务团队超过7000人。
阿里巴巴表示,目前,涉嫌欺诈的全部2326家“中国供应商”客户已全部做关闭处理,并已经提交司法机关参与调查。而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员工都将为此承担责任,B2B管理层承担了主要责任。阿里巴巴非执行董事蔡崇信透露,公司在评估了那些遭到欺诈用户的索赔风险后,已拿出170万美元对2249名来自全球的受害者进行赔偿,但阿里巴巴认为每宗诈骗个案涉及受骗买家的付款金额平均少于1200美元,因此即便评估赔偿,也不会对公司的财务业绩造成实质性影响。
“卸磨杀驴”还是危机公关?
这是2007年以来,阿里巴巴又一次大规模的高层动荡。阿里巴巴集团2007年对旗下几大业务高层人事进行了大调整,包括淘宝网、中国雅虎和支付宝在内的多名高管陆续调整。涉及淘宝网原总裁孙彤宇等号称“十八罗汉”的众多创业元老。马云当时称是根据公司干部轮休学习计划而实行的轮换。
“刮骨疗毒固然需要勇气和决心,但我有点不解:如果马云的价值观连卫哲这个层面都不能领会和执行,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易凯资本CEO王冉在微博上说。
酷6副总裁姚建疆认为,阿里巴巴辞退2名高管存在“卸磨杀驴”的嫌疑。当公司到了新阶段,需要革新、需要有“社会责任”时,一旦公司出现“公共信任危机”,就需要有人出来当“责任的承担者”,从而顺利过渡及危机公关。
中国雅虎总经理兼大淘宝首席市场官王帅转发了卫哲的公开回应称,辞职造成的震动甚至阵痛是必要的健康的,将重新唤醒阿里巴巴的使命感和价值观。
在互联网资深人士上凯军看来,商业欺诈是企业和企业家的道德红线,尽管不排除阿里巴巴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压力,但做出这样的决策毫无疑问是值得赞扬的。而有讽刺意味的是,接替他的人选陆兆禧,是一位来自假货和欺诈问题同样严重的淘宝网的CEO。
B2B服务模式需要升级
根据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2010年第三季度财报,去年前三季度阿里巴巴共营收人民币40.36亿元,同比增长45.76%诤弄润为10.59亿,同比增长44.72%。当季度国际交易市场的营业收入占比约58%。
卫哲当时还表示:“整体付费会员超过100万大关之余,公司特别增加诚信及安全举措,主动清退平台上涉及诈骗以及有潜在可能诈骗的付费会员,以确保市场的诚信及安全。”
财报显示,去年第三季度,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的会员增速较前几个季度有所放缓。财报称增速放缓是因为阿里巴巴采取主动策略,更多地关注现有会员的体验及提升忠诚度,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交易市场的诚信及安全保障。
据阿里巴巴披露,该季阿里巴巴共清退了约1200名不诚信“中国供应商”会员。
“各家都有各家的模式,只要真诚帮助用户交易,都是促进行业发展的行为。”敦煌网CEO王树彤表示,B2B产业发展到今天在模式上需要升级,敦煌网的服务模式是促成交易后的付费模式,和阿里巴巴的会员制有很大区别。
正望咨询总裁吕伯望则表示,马云的铁腕手段是中国企业特别需要的。尽可能想瞒过去,继续维护英雄形象,这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大刀阔斧的改革是需要的。马云触角还耍仲多远
2月21日,中国互联网人的内心想必又经历了一次“洗礼”。尽管,这只是阿里巴巴的一件“内部事务”;尽管,这原发于马云的“痛苦和愤怒”。但无需多辩,马云在内部邮件中的一句“对未来社会敢于承担责任”,会令所有互联网人为之一荡,醍醐灌顶。责任、价值观,在崇尚逐利的市场经济浪潮中,几近被打翻沉沦。稍稍回望,某些网络公司之前的自顾鏖战,已经扒掉了惟剩价值底线的“内裤”,显猥琐、可怜。甚至有业者直言,中国互联网的千里之堤,莫非就要毁于蚁穴?
但如今来看,还有马云!一匹永远与用户共赢的“神马”!就那封近似于媒体公开信的“内部邮件”来下此定论,自然夸张、可笑、单薄。可我们分明见到,就在马云纠结中“壮士断腕”、调整曾经物超所值的管理层之前几天,阿里巴巴刚刚跨出一大步——西进重庆两江新区。
任何革命者的壮大,都与时机有关。马云的辗转腾挪,是看中了两江新区的时机。这是一块中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紧随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改革标志性区域。当马云的触角敏锐地伸探到西部时,落扎到两江新区时,阿里巴巴的用户们,眼界会瞬间敞亮:这匹“神马”果真要“驾云”圈地,果真在践行走向全球的誓言。其触角之灵动,无异于常胜将军的恣意挥洒。而他这一步,像极了古代革命者的纵横捭搁。
阿里巴巴选择了合适的时机,在杭州诞生、壮大,而今又一个机遇面前,马云再次行动,迈向了这个优惠政策甚至高于浦东新区的西部新区。且看重庆市两江新区的“一心四带”布局:金融商务中心、都市功能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物流加工产业带和先进制造产业带。
善于“迎合”政府规划,这是成功企业家的修身之道。而阿里巴巴的这次入渝选择,在传统大单采购压缩的全球外贸采购趋势中,显得尤为可贵。媒体报道称,此次将设立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国际交易服务中心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就是,帮助国内小企业进行出口在线跨境担保交易。此举不仅可以与“一心四带”中的金融商务中心直接契合,无疑,也给用户吃下了效率与安全的双重定心丸。
马云的野心是有目共睹的。千亿云计算产业、立体仓储网络体系,“阿里银行”,等等,早已昭告天下。唯有的,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在等待,等待野心的落地点。国内产业西进的浪潮,催生了重庆两江新区,这也让阿里人敏锐地觉察到:机会来了。于是,这个长江上游的中国战略转型突破口,也造就了马云横向拓展的突破。
我们不敢做夸张的预言,但是有理由相信,当产业链条完全被打通的那一天,当负责任的价值观被其努力融入互联网生存法则的那一天,阿里巴巴,这个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头羊,将不再被称为羊,而将毅然地,华丽转身变成狼——一匹永远向前的、身藏暖流的狼。
所以,地球会有兴趣期待,马云的触角,还要伸多远?(综合《第一财经日报》、《京华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