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课堂中的错误生成是难得的教学资源。教师要隐忍学生出错,等待课程资源的生成;要通过对错误进行剖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要科学预判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并针对性制定对策,从学生错误中收获课堂教学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生成 错误 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64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于思维认知不够成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认知错误。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出错,并从学生错误中收获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坏事变成好事,这也是新课改倡导的基本精神。
一、隐忍错误,等待课程资源生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面对比较生疏的内容,学生难免会出现认知差错,对问题作出错误的判断。教师要有宽容之心,不仅不能呵斥学生,还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追查,找到错误的根源,从而找到纠错的办法。从辩证法角度来讲,学生出现错误并非是坏事,而是难得的教学资源,我们千万不可轻易错失良机。
学生出现认知错误大多是由于思维模糊造成的。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一课时,教师提问:“阿炳为什么能够创造不朽名作《二泉映月》呢?”有一个学生回答道:“因为他眼睛失明了,所以才能专心学习音乐,创造出经典来。”很显然,这个回答是不妥当的。但教师并没有马上做出评价,而是让这个学生将理由说完。学生说:“贝多芬耳朵失聪了,创造了众多世界级名曲;保尔·柯察金身体残疾了,也获得了巨大成就;司马迁遭受残酷的刑罚之后,写下了《史记》。因此,阿炳能够创造出经典名曲也是必然规律。”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推理,然后问学生:“是不是残疾人都能够创造经典,而健全的人都不能呢?”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片面推理自然是以偏概全的。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道理,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宽容态度。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反推理,促使学生明白了道理。这就是抓住了课堂资源生成的机会,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了有效利用。
二、辨析错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信息呈现着不稳定性,学生会在什么时间出错,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教师未必都能够判断清楚。一旦错误出现,教师要对这些错误有较强的敏感性。这些错误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思维短路现象?这些错误折射了哪些共性问题?解决错误有哪些可追寻的途径?教师要对学生出错的前因后果做好分析,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在具体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针对自身思想实际进行自我剖析。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不同维度,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帮助学生建立起灵活多元的思维体系。
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时,教师问学生:“你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呢?”有学生回答:“这些兵马俑都是国宝,如何拿出来卖,该卖多少钱啊?”学生都哄笑起来。教师并没有斥责这个学生,而是笑着继续追问:“你说说看,到底能够值多少钱?”这个学生犹豫了半天:“这兵马俑每一个都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给多少钱都不能卖的,都是无价之宝。”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说法,继续引导:“我们祖先留下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很多国宝还被遗留在海外。如颐和园的十二生肖铜像还没有完全归位,我们当然不能做败家子。”
教师抓住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展开引导,很自然地实现了教学生成,学生从中获得更多感知,对秦兵马俑的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三、预判错误,收获课堂错误精彩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会在哪些环节上出现问题,这些常常具有前兆性,教师凭借教学经验完全可以做出预判。凭借预判,教师在备课时就会提出一些应对方案,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埃及金字塔》时,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你感觉这个工程怎么样?其中蕴涵着什么?如果将长城和金字塔相比,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触呢?”学生很快就给出答案,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学生都说中国的长城更伟大,中国人民了不起。教师问学生:“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学生都能够正确回答出来。教师引导:“既然古代埃及和中国都属于文明古国,这说明两个国家的人民都是勤劳智慧的,当然不需要分出谁高谁低。”很显然,教师知道学生一定会说中国人更智慧,这是朴素的爱国情怀,当然是可以理解的。教师适时点拨,则让学生心胸更宽广,教学效果更明显。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错误,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有的经历。只有在不断出错、纠错中,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成熟起来。课堂教学出现错误,其实是难得的教学资源,教师加以科学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生成 错误 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64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于思维认知不够成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认知错误。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出错,并从学生错误中收获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坏事变成好事,这也是新课改倡导的基本精神。
一、隐忍错误,等待课程资源生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面对比较生疏的内容,学生难免会出现认知差错,对问题作出错误的判断。教师要有宽容之心,不仅不能呵斥学生,还要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追查,找到错误的根源,从而找到纠错的办法。从辩证法角度来讲,学生出现错误并非是坏事,而是难得的教学资源,我们千万不可轻易错失良机。
学生出现认知错误大多是由于思维模糊造成的。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一课时,教师提问:“阿炳为什么能够创造不朽名作《二泉映月》呢?”有一个学生回答道:“因为他眼睛失明了,所以才能专心学习音乐,创造出经典来。”很显然,这个回答是不妥当的。但教师并没有马上做出评价,而是让这个学生将理由说完。学生说:“贝多芬耳朵失聪了,创造了众多世界级名曲;保尔·柯察金身体残疾了,也获得了巨大成就;司马迁遭受残酷的刑罚之后,写下了《史记》。因此,阿炳能够创造出经典名曲也是必然规律。”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推理,然后问学生:“是不是残疾人都能够创造经典,而健全的人都不能呢?”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片面推理自然是以偏概全的。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道理,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宽容态度。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反推理,促使学生明白了道理。这就是抓住了课堂资源生成的机会,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了有效利用。
二、辨析错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信息呈现着不稳定性,学生会在什么时间出错,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教师未必都能够判断清楚。一旦错误出现,教师要对这些错误有较强的敏感性。这些错误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思维短路现象?这些错误折射了哪些共性问题?解决错误有哪些可追寻的途径?教师要对学生出错的前因后果做好分析,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在具体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针对自身思想实际进行自我剖析。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不同维度,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帮助学生建立起灵活多元的思维体系。
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时,教师问学生:“你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呢?”有学生回答:“这些兵马俑都是国宝,如何拿出来卖,该卖多少钱啊?”学生都哄笑起来。教师并没有斥责这个学生,而是笑着继续追问:“你说说看,到底能够值多少钱?”这个学生犹豫了半天:“这兵马俑每一个都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给多少钱都不能卖的,都是无价之宝。”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说法,继续引导:“我们祖先留下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很多国宝还被遗留在海外。如颐和园的十二生肖铜像还没有完全归位,我们当然不能做败家子。”
教师抓住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展开引导,很自然地实现了教学生成,学生从中获得更多感知,对秦兵马俑的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三、预判错误,收获课堂错误精彩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会在哪些环节上出现问题,这些常常具有前兆性,教师凭借教学经验完全可以做出预判。凭借预判,教师在备课时就会提出一些应对方案,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
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埃及金字塔》时,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你感觉这个工程怎么样?其中蕴涵着什么?如果将长城和金字塔相比,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触呢?”学生很快就给出答案,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学生都说中国的长城更伟大,中国人民了不起。教师问学生:“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学生都能够正确回答出来。教师引导:“既然古代埃及和中国都属于文明古国,这说明两个国家的人民都是勤劳智慧的,当然不需要分出谁高谁低。”很显然,教师知道学生一定会说中国人更智慧,这是朴素的爱国情怀,当然是可以理解的。教师适时点拨,则让学生心胸更宽广,教学效果更明显。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错误,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要有的经历。只有在不断出错、纠错中,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成熟起来。课堂教学出现错误,其实是难得的教学资源,教师加以科学利用,就可以变废为宝,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