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万人齐毕业,百日冲刺三个月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5日,求职者在苏州市人才市场线下招聘会上寻找岗位。

  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新冠疫情带来了近年来最为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为破局纾困,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青团中央六部门在5月初启动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包含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十大专项行动”。
  “百日冲刺”“十大专项”,该怎样落实到高校师生具体的工作中?

专业教师抓就业


  “专业老师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帮助我们到单位实习,这直接促成了我的顺利就业。”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王以莹说。她目前已经签约地处上海的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即将成为一名设计助理。

  学校和各学院強调让专业老师负责毕业生的就业,这件事已经抓了很多年了,今年的力度尤其大。

  她说,实习的信息来源于他们的专业老师,通过辅导员再通知到每个同学。在三个月的实习里,她第一次体验到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也让用人单位对她有所了解。今年年初的新冠疫情暴发后,她也一度紧张自己的就业。经历了一些“云招聘”后,她感觉网上招聘时她和用人单位的互相了解不如线下招聘深入,求职的氛围也比不上线下。
  正当王以莹有些着急时,4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主动打电话来找她,因为已经在之前的实习阶段充分了解了她的能力,就跳过了简历投递的流程,直接询问她是否愿意参加入职面试。通过网上的视频面试后,王以莹顺利签约。她说,当时一同去这家单位实习的同学有六七位,通过和她一样流程签约的还有三四名,实习对就业的成功促进率非常高。
  “学校和各学院强调让专业老师负责毕业生的就业,这件事已经抓了很多年了,今年的力度尤其大。”上海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黄志强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不管是“百日冲刺”“十大专项”里的升学扩招吸纳行动、充实基层专项计划行动、扩大毕业生参军入伍行动、开拓科研社区医疗基层岗位行动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信息、优惠政策,还是常规的行业招聘信息,这些要落到毕业生身上,需要高校教师起到桥梁作用。传统的思路中,学生的就业一般是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来主抓,但他们不一定直接和业界接触,对用人单位的熟悉程度通常不如各个专业老师;而让专业老师参与就业促进工作并成为主力,就是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优势。
  他说,有的专业教师和业界单位有产学研合作项目,有的在从教前本来就在专业领域的单位就职,让他们来沟通就业的供需两方,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在上述土木工程专业的例子中,提供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实习信息的教师,就是之前在该单位有任职的经历,熟门熟路。
  既是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同时也是该名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师,责任清晰地分到了每个专业教师身上。该校环境与建筑学院副教授李秀君说,基于今年的就业形势,学校要求每个专业老师每一周要摸排汇总一次自己负责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填表上报。“实际上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关心他们的就业进度,及时把情况变化动态更新到表格里,每个学生走到哪一步了都掌握得很清楚。”她说,情况摸清楚了之后,老师就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
  “今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就业难度确实明显比往年增大,所以我们都会不断提醒学生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也不是说为了图快,‘随便找一个工作就行’,毕竟今年就业的整体节奏是延后的,接下来还有机会;但是如果一直犹豫不决,那机会还是会被消耗掉的。”李秀君表示:今年对专业老师来说,辅导学生就业的压力大了不少。比如以前大多学生的就业是不用愁的,今年就未必了,需要老师提供“全方位跟踪式服务”。
5月16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20 届毕业生防疫期间现场招聘会在校区体育场进行。

  “我指导的5名应届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已经全部在今年春节前完成毕业设计和就业签约,他们已经开始到工作单位报到了。”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副教授谷雪莲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她一直要求研究生要早早实习、尽快让用人单位熟悉自己。“如果你们能在春节前把毕业设计答辩和就业签约都完成,就可以跟家人安安心心地过一个年、放松一下,为什么不这样呢?”在她的倡导下,几个应届硕士毕业生真的都赶在过年前完成了这些事项,没想到还就此完美地避开了新冠疫情对就业的冲击。
  在谷雪莲看来,学生应该享受到“科研幸福感”,而要获取这种幸福感,得靠尽早下手准备。她同时兼任专业里本科生“卓越班”的班主任。本来“卓越班”就是从专业里挑出来的成绩靠前的学生组成,她在学生进入大一下学期时提议给他们十个做科研课题的名额,用“饥饿教育”让他们再开展一轮竞争。这样,有能力的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就开始接触本来可能要大三才碰得到的课题。
  在这样的指导思路下,她带的这一届本科生“卓越班”已经有8人保研成功,其中有4人分别保研到了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对于“卓越班”的其他毕业生的就业,她也一直紧盯着。“我们连填写三方协议该注意什么这样的细节问题也自己先去学习,为的就是尽可能地多帮学生解决一些问题。”

沪鄂同心,就业同行


  重点帮扶支持湖北高校的就业,是“百日冲刺”里的重要一环。
  2020年5月14日,复旦大学与中南民族大学签署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合作协议。特殊的条件下,这场仪式在线上举行,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与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发军分别在上海和武汉签署协议,“隔空”交换。   复旦大学是4月8日教育部启动的首批与湖北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帮扶行动中的48所高校之一。在签约之前,两校已经围绕开拓就业渠道、共享就业岗位信息,利用优质资源、共享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双方利用两校在优势学科方面的共通点,积极调动复旦的优质资源力量,相互协同交流学生就业工作经验,建立协同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努力促进毕业生顺利毕业、尽早就业。
杭州小伙高钰毅从大一开始到麦当劳餐厅,今年5月,还未毕业的他升职为麦当劳餐厅学生总经理,管理着杭州西湖边一家年营收上千万的餐厅。

  复旦大学已建设推出学生就业信息网-中南民族大学专区、联合举办综合类线上双选会,依托上海市高校毕业春季网络招聘会复旦-中南民大专属入口,累计吸引用人单位4500余家,共享岗位信息12000余条,參与投递简历的中南民大毕业生近600人次;依托“复旦生涯”等公众号矩阵,共享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类课程40门,生涯教育、就业辅导、应聘技巧等推送60余篇;组织了复旦大学在鄂校友为两校学生讲授行业领域、求职力提升等3场菁英“云课堂”。
  根据协议,复旦大学正进一步整合各类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平台和优势资源,组建生涯咨询师团队、拓展校内外生涯教育和队伍培训资源、落实院系层面“一对一”结对帮扶。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说:在毕业生就业创业“百日冲刺”之际,学校将认真按照协议各项内容,抓紧、抓实、抓细,与中南民大携手打好这场特殊时期“一帮一”合作的协同战。
  在签约仪式上,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发军表示:希望以此次“一帮一”行动为契机,探索建立两校多渠道长效帮扶合作机制,共同为毕业生“稳就业”交出满意答卷。
  复旦大学就业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复旦大学也正积极推动将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等合作的用人单位的岗位资源、招聘机会也同步提供给中南民大毕业生,共同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符合这样条件的用人单位,我们就把他们引入与中南民大的合作平台中。”

  为推动“一帮一”行动深入实施,实现对湖北120多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全覆盖帮扶,教育部近日启动实施第二批“一帮一”行动,确定76对高校开展帮扶。

  对青年人才的共同培养也属于两校合作的内容。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之际,两校已经在此方面做了尝试。5月6日下午,复旦大学与中南民族大学共同举办了“传承五四精神,绽放战‘疫’青春”线上主题团日活动暨青年代表交流会。两校师生共聚云端,共听青年人的奋斗故事,共话理想信念与使命担当。
  交流会上,首先发言的是中南民族大学的刘同学。她是一名新冠肺炎治愈者,讲述了从最初感染新冠肺炎的恐慌到被治愈的心路历程。她说,在住院的过程感受到了安心,因为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医护人员的负责与坚持一刻也没有缺席。
  杨茉作为中南民族大学的教工医护人员,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申请回校参与战“疫”。抗击疫情期间她在各医院、方舱投入一线工作,并参与了筹集医疗防护物资,担任后勤保障联络志愿者等,践行着一名医者的责任担当。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研究生彭诗琪分享了自己战“疫”期间三个身份背后的三个故事。她是“鹅旦梦”志愿者,在疫情期间为华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的孩子进行线上辅导,陪伴、鼓励孩子的成长;她是战“疫”志愿者,积极参与武汉居家战“疫”线上后援服务,鼓励武汉的居家战“疫”居民们,帮助大家渡过难关;她也是留校学生党员,主动加入校园战“疫”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你去守护前线,我来守护你”这句话的力量。
4月8日,求职者在安徽合肥现场就业招聘会电子信息屏幕前观看有关招聘信息。

  交流会上,两校青年互相探讨、共同成长;在会后,他们也成为了好朋友,紧密连接在一起。
  教育部公布的信息显示:据不完全统计,自“一帮一”行动启动以来,首批高校已共同召开就业工作远程会议近800次,陆续举办联合网上招聘活动223场,共享岗位信息50多万个,吸引招聘单位5万多家,受援高校毕业生投递简历7.5万人次、目前直接受益签约4000多人,为促进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积极作用。
  为推动“一帮一”行动深入实施,实现对湖北120多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全覆盖帮扶,教育部近日启动实施第二批“一帮一”行动,确定76对高校开展帮扶。
  除了湖北高校,在其他省市高校就读的湖北籍毕业生的就业也面临实际的挑战。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四毕业生张强(化名)是湖北襄阳人,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他暂时还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返校,这让他有些苦恼。一方面,他的毕业设计还未完成,希望能回到学校,利用那里的便利学习条件加快设计进度;另一方面,他想留在上海工作,也希望能尽快返校,以便在求职时能让供需双方更好地彼此了解。“之前在家里闷了好几个月,心情也不是很好,还是想回到学校的环境中,跟老师同学在一起学习和求职。”他说,他在家里的生活已经基本恢复到正常节奏,接下来就等返校了。
  然而,湖北籍学生的返校还没有时间表。对此,学校和学院、专业加强了对他们的关心,辅导员专门拉起了湖北籍学生的微信群,定向地把一些就业信息发送过去。“专业老师、辅导员也一直在鼓励我,让我保持信心。他们说,毕业设计和找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告诉他们。我提出后,老师们也都很快给我做了解答。”
其他文献
进入那个地下酒吧,朗诵会在进行中,我去喝了点儿啤酒,也就小半瓶,已微醺,脸颊发烫。去往主厅,一大群人围坐在里面听诗歌朗诵,一位高大俊美得好像母马的女诗人在读诗,底下人们不断叫喊,你一定知道这种场合谁也听不清台上的人在读什么,只是在下面瞎嚷嚷。我挤到过道上,终于见到三四个熟人,全部都是写诗写小说的,一个写剧本的也没有,那时候,大家还没什么机会写剧本。  那是2000年,千年虫发作的那一年,我觉得一千
在豆瓣上偶然逛到一个抠钱小组,网友们五花八门的抠钱大法让我大开眼界——  A说买一样东西会比较三四个平台;B把手机上的购物APP全部删除,需要买时才下载,买好东西后立马再卸载;C买菜前会关注天气预报,凡下雨天必定提前买好菜,天气不好,菜价铁定上涨;D想吃面包绝不会白天去买,而是晚上八点后再去买,那时店家通常会打折扣;E洗发时突生灵感,在洗发水的泵头上扎根橡皮筋,就不会一按就按下一大坨,一瓶洗发水可
姚謙  在我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自己对许多女性艺术家特别的有感,没有理由也不知道原因地喜欢阅读她们的作品。只可惜每每观后可以参考的文献总是缺乏;至今仍以男性艺术家艺评人为主的艺术世界里,能够放开男性主观角度去深刻阅读女性艺术家创作的文献仍甚少;经常见到各平台以“女性艺术家”去分类展评时,只要是强调“女性”,就已经带着有“非核心”的评价思维了。  常常我们以为女艺术家所看的世界、所感想创作出的作
即使疲惫不堪的河流,也能入海安身。  1876年1月12日,杰克·伦敦生于旧金山的一个破产农民家庭,十岁就开始打工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1893年,17岁的水手杰克·伦敦以《日本海的台风故事》获得《旧金山呼声》杂志征文比赛冠军;1903年,杰克·伦敦出版《野性的呼唤》,轰动美国,形成杰克·伦敦旋风,畅销全球。  1916年,功成名就、如日中天的杰克·伦敦,因服用麻醉品过量而去世,这个曾以《热爱生命》
中转冷库冷链食品事件调查处置(从左至右:陆冬磊、齐辰、蔡华、宓铭)。  上海市疾控中心的602名员工中,35周岁以下有264人,占43.8%;90后有168人,占27.9%。正是这群年轻人,在疫情防控的实战中迅速成长,担起了保卫公众生命健康的重任。换班时互道“保重”  “那是我第一次穿上防护服,面对当时还有很多未知的新冠病毒,确实有些紧张。”生于1990年的齐辰如此回忆2020年1月自己面临的挑战
胡展奋  说消费野味就是野蛮消费,不是没道理的。  我们现在的食谱是祖先几万年反复选择的结果,无论安全还是口感,都是先人最优的厘定,后人多事,推崇野味,弄出很多糗事,实乃真正意义上的“伤天害理”,我这几十年也是深有感受的。  野味圈,野猪野鸡野鸭野兔一类的是“不入流”的,真正的野味,据说是要“伤其天真”——把它们从深山抠出来才够味。  三十年前在吉林,有人从猎户那里弄来一块虎肉请我,红黢黢烧了一大
对于国内汽车行业来说,2021年的这个春天颇不寻常。阿里巴巴、百度……这些在互联网领域的大佬们,高调地宣布进军整车制造领域。从去年末今年初掀起的一股互联网科技公司造车浪潮,刺激着每个置身行业之中的人的神经。  “互联网造车”这个词汇人们并不陌生,五六年前一大批“造车新势力”的出现,搅动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彼时的互联网大佬们,大多还是以战略投资方或是智能车联网服务提供商等角色,保持着与汽车业的联系,
上汽通用汽车雪佛兰品牌时尚运动座驾科鲁泽MONZA日前上市。新车共推出五款车型,售价8.99万-11.99万元。作为雪佛兰集合通用全球优势资源打造的全新中级车,科鲁泽MONZA在造型设计、互联科技、动力操控等方面都展现出运动化、个性化的潮流趋势。  MONZA一词源自意大利著名的蒙扎赛道,是速度与激情的象征,雪佛兰百年历史中也有多款著名运动车型以此为名。作为雪佛兰布局中级车市场的重磅車型,科鲁泽M
上期封面  (2021年第18期)  约二十年前,母亲住院,当时住在青海省第一人民医院。我从上海回西宁探望。病房里有三个病人——我家是汉族,还有一位藏族阿妈、一位回族老人。藏族阿妈给我吃手抓羊肉。  尽管我出生在青海省西宁市,但2006年以前一直没机会去西藏。  2006年5月,我有机会乘坐试验列车进西藏,在一个叫做尕海的小站停留。这地方位于德令哈腹地的盐湖附近。5月18日的日记中我留下这么一段:
布达拉宫。  1959年3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开展了一场以解放农奴为核心目标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度。世界屋脊这片古老的土地,从此翻开历史全新的一页。曾经被剥夺了一切,“除了自己的影子一无所有,死后只剩下一堆灰烬”的西藏百万农奴翻身解放,分得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成为新西藏的主人。  “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成了西藏各族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