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三,去上海还是浦东,浦东还是上海?”《让子弹飞》结尾处,老三告诉什么也不懂的花姐,“去上海就是去浦东,浦东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东”。
我不知道没有错过这句话的人对此作何感想,尤其是上海人,莫名其妙吧,恼怒吗?开心否?总之我先是百思不得其解——上海怎么会是浦东呢?——难道姜文认为大上海是在三十年里打造出来的吗?然后又直觉自己也不是不能懂,比方《蜗居》里海青对刚来上海却十分想家的海藻说:你看,大城市有明珠,家里有吗?大城市里有伊势丹,家里有吗?一番盘问设问之下,海青的结论是,家里什么都没有,而大城市什么都有,大城市就是一切,据此推理便可以说上海就是明珠,上海就是shopping mall,上海就是XXX,上海就是老三们心中认定了要去的“浦东”。
可是,浦东?浦东?1920年的上海,浦东还什么都不是。历史上的浦东直到1958年才归属上海。片尾小弟们叫嚣的事情完全是时代错置,除了我们已经领略到的导演的魔幻现实主义,身为一个上海人,我仍然很想明白他的动机。
还有,除了活明白,人总是渴求被认同,所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描绘的就是这种渴求被满足时的快感,人性若此,无以抗衡,一座城市也一样。但上海长久以来难得获取的这一次精英文化认同竟然是——“浦东”,这实在让我们意外。
我满天下打听,我替上海询问,我希望有人对此“惊喜”翻译翻译。但在《子弹》沸沸扬扬的探秘热潮中,我前后只听到过一次,七个编剧之一为澄清“浦东植入广告说”所作出的一个解释,当然他跟姜文及本片其他主创都不是上海人,当然看来全国观众对“浦东上海论”也不存在过于强烈的求知欲。他说,这跟影片的大背景有关,那个时候中国最繁华的就是上海,最后这些麻匪有了钱,还有了女人,当然就要去最繁华的地方。他甚至还说,写本子的时候并没有多想,只觉得浦东有名,所以就去了上海。
这些当真都不是真的,一部光剧本就写了三年的电影,可想而知,每一句话都是千思万虑字斟句酌出来的,不可能有一句废话,亦不可能有一句毫无意义偏离主旨的玩话,对这一点我确信不疑。
浦东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东,麻匪的部下要去浦东,彼时还未开放开发开光的浦东。有人说这是在影射,表明故事的时间并非发生在民国,或许是吧。历史如果等同于当下,大部分国人理解中的上海和浦东,是钱和生活的象征,跟着英雄爽,却一点儿不轻松,干过一票就不愿再坚持理想,英雄的部下也会趋利避害向往荣华富贵的。而罗宾汉自己呢,打完正面战争,皇帝出尔反尔要通缉他,那就干游击,坚持到底,反正在哪儿都是放枪。
所以,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在影片的最后一句台词中,姜文终于憋不住捅破了那层时间的窗户纸,把现实和想象搅成了一锅浑水。于是,一切血与火最终都淹没在湖光山色掩映下的那首《送别》之中,子弹化身为行进的火车,冲破广场建筑,穿出了鹅城,开向七十年后崭新耀眼的浦东,尾随的白马骑士沿着铁轨独行成一个孤绝沧桑的背影。这一切,像一个开始,又像一个结尾,更像是一个轮回。把想象放大了就是真相,过去就是现在,现在就是过去,那时的上海已经是上海,浦东还什么都不是,甚至连浦东都不是。
其实我也可以放下,而不去在意姜文究竟想借上海和浦东隐喻些什么,我也可以不追究到底是1920年的上海还是现在的浦东,抑或反之。我懂得福柯所言,重要的不是神话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神话的年代。如果你们觉得这个结论还不够过瘾,那鸿门宴上有那么一句台词提醒道,“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我知道姜文的野心当然不至于在温故旧梦,一个封闭的仍旧被原始法则统治着的内陆小城和一个开放到多少有点儿向着公民社会前进的沿海辖区。最后姜文牵过马头,尾随火车,明白无疑地表达了自己的倾向,跟六子的留声机谈话也昭示了这一点。虽然他全片中多少像个土皇帝,弟兄们也纷纷表示跟他混不轻松,但他的行为无疑有干最后一票的性质,县城恶霸已除,百姓泥沙俱下,权力结构初步打散。最后弟兄关系也瓦解,老三要了老大的女人,老大跟在马拉列车屁股后头,慢慢走向现代社会。我猜,之所以如此画龙点睛也触目惊心地选择了上海,大概是在姜文看来浦东茂盛繁华的样子代表了上海的一切,也遮蔽着上海其他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从第一辆列车被掀翻开始,到第二辆列车离去后被彻底绝断。张麻子落寞地随之而去。列车的终点,第一辆是康城,第二辆是浦东,唱着与第一辆车上同样的《送别》之歌,“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今日之终点浦东是什么地方?是经济的象征,通俗的讲就是搞钱的地方。今日之终点上海是什么地方?肯定不止于是经济的象征,却还有什么其他比资本更能一触即发的联想呢?
上海是不是就是浦东,浦东是不是就是上海,这样给力放肆的问题偌大中国大概只有姜文敢提出来能提出来,幸亏他提出来了,我这样想。倘或再过九十年,倘或还遭遇着同一个问题,我们能有一个或两个明确无误、底气十足的回答吗?我怀疑但这已不是我和张麻子们的问题。
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子弹飞我看了三遍,现在想起来,每每结尾处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底最先涌起的着实是一阵亲近温暖,这样的亲近温暖大约是出于胡兰成说的,有一股对人世的相信。关于上海的话题,我真的同许多人一样,都已经是出离得熟悉也陌生了。
所以,无限感慨于姜文以这样不可思议的方式提到上海,是的,突然,他就这样提到了上海,如此真实,如此用心,谁会料到啊!
我不知道没有错过这句话的人对此作何感想,尤其是上海人,莫名其妙吧,恼怒吗?开心否?总之我先是百思不得其解——上海怎么会是浦东呢?——难道姜文认为大上海是在三十年里打造出来的吗?然后又直觉自己也不是不能懂,比方《蜗居》里海青对刚来上海却十分想家的海藻说:你看,大城市有明珠,家里有吗?大城市里有伊势丹,家里有吗?一番盘问设问之下,海青的结论是,家里什么都没有,而大城市什么都有,大城市就是一切,据此推理便可以说上海就是明珠,上海就是shopping mall,上海就是XXX,上海就是老三们心中认定了要去的“浦东”。
可是,浦东?浦东?1920年的上海,浦东还什么都不是。历史上的浦东直到1958年才归属上海。片尾小弟们叫嚣的事情完全是时代错置,除了我们已经领略到的导演的魔幻现实主义,身为一个上海人,我仍然很想明白他的动机。
还有,除了活明白,人总是渴求被认同,所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描绘的就是这种渴求被满足时的快感,人性若此,无以抗衡,一座城市也一样。但上海长久以来难得获取的这一次精英文化认同竟然是——“浦东”,这实在让我们意外。
我满天下打听,我替上海询问,我希望有人对此“惊喜”翻译翻译。但在《子弹》沸沸扬扬的探秘热潮中,我前后只听到过一次,七个编剧之一为澄清“浦东植入广告说”所作出的一个解释,当然他跟姜文及本片其他主创都不是上海人,当然看来全国观众对“浦东上海论”也不存在过于强烈的求知欲。他说,这跟影片的大背景有关,那个时候中国最繁华的就是上海,最后这些麻匪有了钱,还有了女人,当然就要去最繁华的地方。他甚至还说,写本子的时候并没有多想,只觉得浦东有名,所以就去了上海。
这些当真都不是真的,一部光剧本就写了三年的电影,可想而知,每一句话都是千思万虑字斟句酌出来的,不可能有一句废话,亦不可能有一句毫无意义偏离主旨的玩话,对这一点我确信不疑。
浦东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东,麻匪的部下要去浦东,彼时还未开放开发开光的浦东。有人说这是在影射,表明故事的时间并非发生在民国,或许是吧。历史如果等同于当下,大部分国人理解中的上海和浦东,是钱和生活的象征,跟着英雄爽,却一点儿不轻松,干过一票就不愿再坚持理想,英雄的部下也会趋利避害向往荣华富贵的。而罗宾汉自己呢,打完正面战争,皇帝出尔反尔要通缉他,那就干游击,坚持到底,反正在哪儿都是放枪。
所以,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在影片的最后一句台词中,姜文终于憋不住捅破了那层时间的窗户纸,把现实和想象搅成了一锅浑水。于是,一切血与火最终都淹没在湖光山色掩映下的那首《送别》之中,子弹化身为行进的火车,冲破广场建筑,穿出了鹅城,开向七十年后崭新耀眼的浦东,尾随的白马骑士沿着铁轨独行成一个孤绝沧桑的背影。这一切,像一个开始,又像一个结尾,更像是一个轮回。把想象放大了就是真相,过去就是现在,现在就是过去,那时的上海已经是上海,浦东还什么都不是,甚至连浦东都不是。
其实我也可以放下,而不去在意姜文究竟想借上海和浦东隐喻些什么,我也可以不追究到底是1920年的上海还是现在的浦东,抑或反之。我懂得福柯所言,重要的不是神话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神话的年代。如果你们觉得这个结论还不够过瘾,那鸿门宴上有那么一句台词提醒道,“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我知道姜文的野心当然不至于在温故旧梦,一个封闭的仍旧被原始法则统治着的内陆小城和一个开放到多少有点儿向着公民社会前进的沿海辖区。最后姜文牵过马头,尾随火车,明白无疑地表达了自己的倾向,跟六子的留声机谈话也昭示了这一点。虽然他全片中多少像个土皇帝,弟兄们也纷纷表示跟他混不轻松,但他的行为无疑有干最后一票的性质,县城恶霸已除,百姓泥沙俱下,权力结构初步打散。最后弟兄关系也瓦解,老三要了老大的女人,老大跟在马拉列车屁股后头,慢慢走向现代社会。我猜,之所以如此画龙点睛也触目惊心地选择了上海,大概是在姜文看来浦东茂盛繁华的样子代表了上海的一切,也遮蔽着上海其他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从第一辆列车被掀翻开始,到第二辆列车离去后被彻底绝断。张麻子落寞地随之而去。列车的终点,第一辆是康城,第二辆是浦东,唱着与第一辆车上同样的《送别》之歌,“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今日之终点浦东是什么地方?是经济的象征,通俗的讲就是搞钱的地方。今日之终点上海是什么地方?肯定不止于是经济的象征,却还有什么其他比资本更能一触即发的联想呢?
上海是不是就是浦东,浦东是不是就是上海,这样给力放肆的问题偌大中国大概只有姜文敢提出来能提出来,幸亏他提出来了,我这样想。倘或再过九十年,倘或还遭遇着同一个问题,我们能有一个或两个明确无误、底气十足的回答吗?我怀疑但这已不是我和张麻子们的问题。
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子弹飞我看了三遍,现在想起来,每每结尾处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底最先涌起的着实是一阵亲近温暖,这样的亲近温暖大约是出于胡兰成说的,有一股对人世的相信。关于上海的话题,我真的同许多人一样,都已经是出离得熟悉也陌生了。
所以,无限感慨于姜文以这样不可思议的方式提到上海,是的,突然,他就这样提到了上海,如此真实,如此用心,谁会料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