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就是浦东 浦东就是上海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qianwus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三,去上海还是浦东,浦东还是上海?”《让子弹飞》结尾处,老三告诉什么也不懂的花姐,“去上海就是去浦东,浦东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东”。
  我不知道没有错过这句话的人对此作何感想,尤其是上海人,莫名其妙吧,恼怒吗?开心否?总之我先是百思不得其解——上海怎么会是浦东呢?——难道姜文认为大上海是在三十年里打造出来的吗?然后又直觉自己也不是不能懂,比方《蜗居》里海青对刚来上海却十分想家的海藻说:你看,大城市有明珠,家里有吗?大城市里有伊势丹,家里有吗?一番盘问设问之下,海青的结论是,家里什么都没有,而大城市什么都有,大城市就是一切,据此推理便可以说上海就是明珠,上海就是shopping mall,上海就是XXX,上海就是老三们心中认定了要去的“浦东”。
  可是,浦东?浦东?1920年的上海,浦东还什么都不是。历史上的浦东直到1958年才归属上海。片尾小弟们叫嚣的事情完全是时代错置,除了我们已经领略到的导演的魔幻现实主义,身为一个上海人,我仍然很想明白他的动机。
  还有,除了活明白,人总是渴求被认同,所谓“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描绘的就是这种渴求被满足时的快感,人性若此,无以抗衡,一座城市也一样。但上海长久以来难得获取的这一次精英文化认同竟然是——“浦东”,这实在让我们意外。
  我满天下打听,我替上海询问,我希望有人对此“惊喜”翻译翻译。但在《子弹》沸沸扬扬的探秘热潮中,我前后只听到过一次,七个编剧之一为澄清“浦东植入广告说”所作出的一个解释,当然他跟姜文及本片其他主创都不是上海人,当然看来全国观众对“浦东上海论”也不存在过于强烈的求知欲。他说,这跟影片的大背景有关,那个时候中国最繁华的就是上海,最后这些麻匪有了钱,还有了女人,当然就要去最繁华的地方。他甚至还说,写本子的时候并没有多想,只觉得浦东有名,所以就去了上海。
  这些当真都不是真的,一部光剧本就写了三年的电影,可想而知,每一句话都是千思万虑字斟句酌出来的,不可能有一句废话,亦不可能有一句毫无意义偏离主旨的玩话,对这一点我确信不疑。
  浦东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东,麻匪的部下要去浦东,彼时还未开放开发开光的浦东。有人说这是在影射,表明故事的时间并非发生在民国,或许是吧。历史如果等同于当下,大部分国人理解中的上海和浦东,是钱和生活的象征,跟着英雄爽,却一点儿不轻松,干过一票就不愿再坚持理想,英雄的部下也会趋利避害向往荣华富贵的。而罗宾汉自己呢,打完正面战争,皇帝出尔反尔要通缉他,那就干游击,坚持到底,反正在哪儿都是放枪。
  所以,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在影片的最后一句台词中,姜文终于憋不住捅破了那层时间的窗户纸,把现实和想象搅成了一锅浑水。于是,一切血与火最终都淹没在湖光山色掩映下的那首《送别》之中,子弹化身为行进的火车,冲破广场建筑,穿出了鹅城,开向七十年后崭新耀眼的浦东,尾随的白马骑士沿着铁轨独行成一个孤绝沧桑的背影。这一切,像一个开始,又像一个结尾,更像是一个轮回。把想象放大了就是真相,过去就是现在,现在就是过去,那时的上海已经是上海,浦东还什么都不是,甚至连浦东都不是。
  其实我也可以放下,而不去在意姜文究竟想借上海和浦东隐喻些什么,我也可以不追究到底是1920年的上海还是现在的浦东,抑或反之。我懂得福柯所言,重要的不是神话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神话的年代。如果你们觉得这个结论还不够过瘾,那鸿门宴上有那么一句台词提醒道,“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我知道姜文的野心当然不至于在温故旧梦,一个封闭的仍旧被原始法则统治着的内陆小城和一个开放到多少有点儿向着公民社会前进的沿海辖区。最后姜文牵过马头,尾随火车,明白无疑地表达了自己的倾向,跟六子的留声机谈话也昭示了这一点。虽然他全片中多少像个土皇帝,弟兄们也纷纷表示跟他混不轻松,但他的行为无疑有干最后一票的性质,县城恶霸已除,百姓泥沙俱下,权力结构初步打散。最后弟兄关系也瓦解,老三要了老大的女人,老大跟在马拉列车屁股后头,慢慢走向现代社会。我猜,之所以如此画龙点睛也触目惊心地选择了上海,大概是在姜文看来浦东茂盛繁华的样子代表了上海的一切,也遮蔽着上海其他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从第一辆列车被掀翻开始,到第二辆列车离去后被彻底绝断。张麻子落寞地随之而去。列车的终点,第一辆是康城,第二辆是浦东,唱着与第一辆车上同样的《送别》之歌,“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今日之终点浦东是什么地方?是经济的象征,通俗的讲就是搞钱的地方。今日之终点上海是什么地方?肯定不止于是经济的象征,却还有什么其他比资本更能一触即发的联想呢?
  上海是不是就是浦东,浦东是不是就是上海,这样给力放肆的问题偌大中国大概只有姜文敢提出来能提出来,幸亏他提出来了,我这样想。倘或再过九十年,倘或还遭遇着同一个问题,我们能有一个或两个明确无误、底气十足的回答吗?我怀疑但这已不是我和张麻子们的问题。
  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子弹飞我看了三遍,现在想起来,每每结尾处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底最先涌起的着实是一阵亲近温暖,这样的亲近温暖大约是出于胡兰成说的,有一股对人世的相信。关于上海的话题,我真的同许多人一样,都已经是出离得熟悉也陌生了。
  所以,无限感慨于姜文以这样不可思议的方式提到上海,是的,突然,他就这样提到了上海,如此真实,如此用心,谁会料到啊!
  
  
其他文献
10月10日。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当全体观众激情地呐喊出“Yes”的时候,《中国达人秀》以中国电视综艺王者的身份将这场总决赛推向了全民娱乐的巅峰。无需置疑,某地卫视尚处于“收买收视率”漩涡而高居榜首之时,《中国达人秀》已经屡次刷新东方卫视在本地以及全国收视率的历史记录,自2010年的7月17日首期节目开始至10月10日闭幕的一个赛季里,它已成功地将渐进疲软的选秀节目进行了颠覆,不仅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
期刊
21世纪,中国正在崛起,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中国制造”不断走向世界。但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呈现着“单向透支”和“文化赤字”现象。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她说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这句有些尖刻的话不时提醒着中国人,中国要真正崛起不应该仅满足于做人类物质生产加
期刊
张丙昆  笔名卫明,生于1931年6月,湖北武昌人。上海中学高中(商科)肄业。1951年结业于上海市文化局戏曲编导学习班。同年,供职于上海市文化局,编辑《大众戏曲》,后进入局戏曲改进处任办事员、科员。1954年,华东戏曲会演被派往山东选拔剧目和加工剧目。1958年10月,调入上海京剧院艺术室,奉命为京剧大师周信芳记录整理表演艺术和撰写“传记”,自此与周信芳朝夕相处,并为周信芳起草各类讲话和文稿。文
期刊
主持人:自从文化部长蔡武提出“三俗”问题后,舆论跟进了一阵,检视文化艺术领域的“三俗”现象,发出了一些批评之声。然而纵观种种议论,尚感深度不够,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尚未廓清,一些相关的论题尚未涉及,比如三俗的社会根源、三俗的心理基础、三俗和通俗的差异、雅俗的形成和导向、雅俗之别和雅俗之通、如何树雅驱俗、如何走出雅俗混乱的误区……对此,我们请来三位人文学者,就雅俗话题,敞开深谈。虽然“三俗”发生在文艺
期刊
诚如学者所言:“鲁迅的意义在今天来说,非同小可,鲁迅既不属于官方,也不属于鲁家,也不属于民间,也不属于一部分知识分子,鲁迅是我们整个20世纪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遗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有必要“重读鲁迅”。不但重读“文本鲁迅”,还要重读“人本鲁迅”。  今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以往纪念鲁迅是国家的行为,这十年来鲁迅逐步回到了民间,学术界也开始回到鲁迅的原点,讲述、研究一个真实的鲁迅。无论时代如何
期刊
许是望子成龙的心情过于急切,我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显得耐心不足。一日,儿子忽然发问:“爸爸,以前爷爷是怎样管你的 ?”孩子的诘问许是对我的小小抗议, 却突然勾起了我对父亲的无限怀念。一转眼,他已经离开我们整整十五年了。  父亲詹同是我绘画的启蒙老师。自打我记事时起,就觉得他一有空就在画画、看书。那是我记忆深处的一个星期天,父亲领着不满三岁的我去看外滩的大轮船,我骑在他脖子上兴奋得手舞足蹈,顺手把他的
期刊
据《新京报》报道,某晚,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授课时,管理员何女士来到教室门口,以教学楼“锁门时间已过”为由大声催促下课。海闻在搞清何女士身份及来意后,情绪激动,颇不客气地问:“教学重要还是锁门重要?”并声称“我可以明天就让你走人”。  就事论事来说,管理员何女士并没有多少过错。早起晚睡的她,不过是在执行北京大学的教室管理规定而已。当然,何女士当时也许有些不耐烦,所以才会在课堂门口大声嚷道:“锁门了。
期刊
据说西班牙国家最近面临的破产是因楼市泡沫而起,那么西班牙电信所收藏的立体主义画作绝对是一笔保值的艺术品。说到立体主义,它是所有现代主义运动中对平面世界的视网膜凝视的摧毁,直接导致了以平面来指向三维绘画的死亡。在它之后的超现实主义尚且还讲求与古典沟通,还具备有现代意识的具象图形,立体主义却粉碎这些,比具象绘画多出一个维度,具象绘画由此走上漫漫的死亡路。作为西方现代艺术中的重量级运动,立体主义的根本中
期刊
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景色如画,濡湿的空气被隔绝在窗子外,房间里电扇悠悠,每一丝风都吹出了柔情和蜜意。   一对新人,省却了一切繁文缛节,直奔幸福来了。一切都心照不宣,一切都按部就班,快乐的子弹已经呼啸了好几个时辰,就等待着这扣人心弦的命中目标的一刻。   然而“苍孙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这节骨眼上,我们的葛大爷闪腰了,趴下了,甚至睡着了。眼瞅着快乐的子弹突然熄火,让我们一旁看着的人也乐不起来了
期刊
《独唱团》执行主编马一木在微博上宣布“独唱团团队解散”,随后杂志编辑向记者证实了该消息的真实性,但对停止运营《独唱团》的原因,杂志工作人员均保持沉默。  《独唱团》杂志编辑部在临近莘庄的松江区绿洲香岛花园,从编辑部进驻到今年圣诞节解散,差不多1年多时间。《独唱团》编辑们开始陆续告别这个远离市区可以踢球、喂小鸡、钓小龙虾的小区,告别像游戏机房一样的办公室,告别了他们的GMC房车。  青年作家王若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