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阅读教学已经陷入了以功利为目的的泥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以掌握知识,应付考试为目的,而这些知识是预定的,主动权都掌握在老师手里,学生的回答也只不过是在猜测老师预备好的标准答案而已。这种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的关怀,钳制了学生的思想,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阅读教学走向了异化。那么,如何搞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中,最核心的是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的灵魂是教学民主。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有效对话的前提条件。例如,我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让学生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内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的感悟。又如,让学生收集含“春”的成语、诗词、歌曲、对联、俗语、谚语,让学生从“春花”“春风”“春草”“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等等。这些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以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使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让自己的思维尽情飞翔。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就是教师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钻研好了,才具备与学生对话的“底气”。
二 师生要共同走进文本,探究阅读教学的路子
师生共同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熟读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才具备与同学、老师对话的“底气”。如在讲《济南的冬天》时,我安排了两次阅读活动,一是初读课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有关问题,并尝试编写文章的层次提纲,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文、品味课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时,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研读课文,并写出欣赏笔记。这样安排,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阅读实践中去,用学生的阅读代替教师的讲解,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架起“桥梁”。学生阅读文本,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吸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
三 切实抓好生成性教学,引导学生放飞思维
传统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预定性”,问题及问题的答案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而对话式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对话的话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对话生成。閱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能够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围绕某一话题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对话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对于学生提出的“朱自清该不该自己去买橘子”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不会引起教师的关注的。因为这个问题不在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范围内,这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对此,我就本着“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去感悟,去体验,去积累,去生成,这对满足学生人生成长需要,促进他们的持续发展是大有益处的。所以,对于课堂上的“意外”,我们一定要善于引导,切不可一棍子打死。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让“对话”引领阅读教学。只有切实让“对话”引领了教学,学生才会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也只有通过多向对话,知识才能得到丰富,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个性才能得到张扬。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张庄中学)
责任编辑:徐艳兰
一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中,最核心的是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的灵魂是教学民主。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有效对话的前提条件。例如,我在讲授朱自清的《春》时,让学生从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中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内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的感悟。又如,让学生收集含“春”的成语、诗词、歌曲、对联、俗语、谚语,让学生从“春花”“春风”“春草”“春雨”“春勤”等内容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等等。这些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以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使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让自己的思维尽情飞翔。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就是教师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钻研好了,才具备与学生对话的“底气”。
二 师生要共同走进文本,探究阅读教学的路子
师生共同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在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只有通过熟读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才具备与同学、老师对话的“底气”。如在讲《济南的冬天》时,我安排了两次阅读活动,一是初读课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有关问题,并尝试编写文章的层次提纲,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在引导学生欣赏课文、品味课文的结构美和语言美时,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研读课文,并写出欣赏笔记。这样安排,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阅读实践中去,用学生的阅读代替教师的讲解,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架起“桥梁”。学生阅读文本,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吸收文本所负载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
三 切实抓好生成性教学,引导学生放飞思维
传统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预定性”,问题及问题的答案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而对话式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对话的话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对话生成。閱读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能够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围绕某一话题进行对话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提高对话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对于学生提出的“朱自清该不该自己去买橘子”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是不会引起教师的关注的。因为这个问题不在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范围内,这是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对此,我就本着“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去感悟,去体验,去积累,去生成,这对满足学生人生成长需要,促进他们的持续发展是大有益处的。所以,对于课堂上的“意外”,我们一定要善于引导,切不可一棍子打死。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让“对话”引领阅读教学。只有切实让“对话”引领了教学,学生才会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也只有通过多向对话,知识才能得到丰富,创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个性才能得到张扬。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张庄中学)
责任编辑:徐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