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我光荣被评为广东佛山市禅城区第二批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回顾16年的从教经历,自己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缓缓前行,谈不上有何成就,但付出是实实在在的,收获也是实实在在的。近几年感觉自己在教学上有一定进步,我想谈谈其中一点体会:做个不看教参的语文老师。
于漪老师曾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体会这当中最关键的是一个“学”字。从大的方面说,教育的本质是生长而不是灌输,这句话移用于教育者本人也是一样:作为一个教育者,最好的体验就是和受自己教育的人共同成长。从小一点的范围来说,语文学习的本质是熏陶而不是填充。这句话对于语文教师及其学生也适用,优秀语文教师同样是在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资料,体验语言文字学习过程的历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而敢于不看教参,进行独立研究,提出自己独立的创见,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路径。
有老师会想,不看教参,备课看什么?我想说:首先当然是看文本,要有将文本反复研读,反复咀嚼的耐心和勇气。要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初学者,向古圣先贤文章膜拜的谦卑和平静。一个孤立的文本,想要将它由表及里深入把握全局,非认真看个一二十遍不可。一边看,一边向自己提问,找出自己认识模糊、不能透彻解析之处,有些问题,在这一二十遍的反复中会豁然贯通;有些时候,这些问题依然存在。这些“不能说”“说不清”之处,就是本文教学中应该重点落实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当你自己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有所认识之时,课堂上该给学生点拨什么,不该跟学生啰嗦什么,其实早已心中有数,一目了然。这些结论,也许会跟教学参考书上的不谋而合,但是我们自己对它的掌握了解程度比从教学参考书上搬来的不知要高多少倍。上起课来自然会主次分明,分析透彻。
其次,要老老实实看工具书。在教授文言文时尤其如此。《辞源》《古代汉语辞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代虚词辞典》等书是语文老师的必备。教每一篇文言文,都不能只依靠课文的注释和教参的译文。我的看法是,课本教参中没有注解有疑问的固然要查,课本教参中有注解的更要查:查出注解的依据和来历,运用专业知识衡量注解是否得当,鉴定其对学生学习是否会造成误读等等。其实课本教参也不是什么《圣经》,也只能代表某一个某一批人的观点。我们仔细去比对寻找的话,一样可以找到许多的疏漏。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这里不具体列举。如果语文教师过于信奉教参,就可能会把不完整的甚至错的东西带给尚不具备分辨真伪能力的学生。语文教师可以不做训诂考据的学者,但是不能做以讹传讹的傻瓜。这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底线。
最后,要看与课本文本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比如将选文与其他的不同版本加以比较,阅读选文来自的选本以加深认识,了解其他人对作家作品风格和创作特点的研究和分析,知道作家在创作历程中的生活际遇和思想变化,掌握学术界对几大文体特点属性的研究动态等等,都可以让我们在备课的文本分析过程中事半功倍。
教学设计过程中文本分析只是语文教师的最基本的功课,伴随教学生涯的始终。如果一以贯之以教参为《圣经》,搬字过纸,甚至只是沿袭别人的课件之类照读照讲,不能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话,语文教学本身的创造性就会大大缺失,作为语文老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数也会大大降低。于漪老师曾说:教参只是教学的底线。我觉得:语文教学可以有底线,但更要向语言艺术、文学艺术、教学艺术的高峰进发。把自己当做一个虔诚的学习者,敢于对教参放手,是培养“教学的自信力”的重要一步。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华英学校)
责任编辑萧田
于漪老师曾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体会这当中最关键的是一个“学”字。从大的方面说,教育的本质是生长而不是灌输,这句话移用于教育者本人也是一样:作为一个教育者,最好的体验就是和受自己教育的人共同成长。从小一点的范围来说,语文学习的本质是熏陶而不是填充。这句话对于语文教师及其学生也适用,优秀语文教师同样是在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资料,体验语言文字学习过程的历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而敢于不看教参,进行独立研究,提出自己独立的创见,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路径。
有老师会想,不看教参,备课看什么?我想说:首先当然是看文本,要有将文本反复研读,反复咀嚼的耐心和勇气。要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初学者,向古圣先贤文章膜拜的谦卑和平静。一个孤立的文本,想要将它由表及里深入把握全局,非认真看个一二十遍不可。一边看,一边向自己提问,找出自己认识模糊、不能透彻解析之处,有些问题,在这一二十遍的反复中会豁然贯通;有些时候,这些问题依然存在。这些“不能说”“说不清”之处,就是本文教学中应该重点落实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当你自己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有所认识之时,课堂上该给学生点拨什么,不该跟学生啰嗦什么,其实早已心中有数,一目了然。这些结论,也许会跟教学参考书上的不谋而合,但是我们自己对它的掌握了解程度比从教学参考书上搬来的不知要高多少倍。上起课来自然会主次分明,分析透彻。
其次,要老老实实看工具书。在教授文言文时尤其如此。《辞源》《古代汉语辞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代虚词辞典》等书是语文老师的必备。教每一篇文言文,都不能只依靠课文的注释和教参的译文。我的看法是,课本教参中没有注解有疑问的固然要查,课本教参中有注解的更要查:查出注解的依据和来历,运用专业知识衡量注解是否得当,鉴定其对学生学习是否会造成误读等等。其实课本教参也不是什么《圣经》,也只能代表某一个某一批人的观点。我们仔细去比对寻找的话,一样可以找到许多的疏漏。这方面的例子很多,这里不具体列举。如果语文教师过于信奉教参,就可能会把不完整的甚至错的东西带给尚不具备分辨真伪能力的学生。语文教师可以不做训诂考据的学者,但是不能做以讹传讹的傻瓜。这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底线。
最后,要看与课本文本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比如将选文与其他的不同版本加以比较,阅读选文来自的选本以加深认识,了解其他人对作家作品风格和创作特点的研究和分析,知道作家在创作历程中的生活际遇和思想变化,掌握学术界对几大文体特点属性的研究动态等等,都可以让我们在备课的文本分析过程中事半功倍。
教学设计过程中文本分析只是语文教师的最基本的功课,伴随教学生涯的始终。如果一以贯之以教参为《圣经》,搬字过纸,甚至只是沿袭别人的课件之类照读照讲,不能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话,语文教学本身的创造性就会大大缺失,作为语文老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数也会大大降低。于漪老师曾说:教参只是教学的底线。我觉得:语文教学可以有底线,但更要向语言艺术、文学艺术、教学艺术的高峰进发。把自己当做一个虔诚的学习者,敢于对教参放手,是培养“教学的自信力”的重要一步。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华英学校)
责任编辑萧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