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融入师生双边活动之中,是提高教学成效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当摒弃“直接灌输”的陈旧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互动探究——师生讨论提炼”的方式,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积极性,真正达到知识性目标与能力目标同步发展。笔者长期从事高中生物教学,针对这一方面进行了简要探究,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初步分析。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目标涵盖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激发三个方面,三者之中较为薄弱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现状与三个方面因素有关。首先,部分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没有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坚持以灌输教学为主,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缺乏有效的载体与线索,相互之间没有可供学习探究的有效组织,无法形成集聚大家智慧的有效学习氛围,学习活动也没有一条鲜明的自主探究线索;另外,师生之间的互动针对性不强,也是影响学生生物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方面。综上所述,部分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没有能够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导致教学活动中没有能够有效兼顾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投入程度,能力发展方面也未能得到有效兼顾,影响了教学成效提升。
二、改革教学模式,深入推进生物教学成效提升
1.搭建合作学习载体,让学生“牢牢成团”。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具备了较强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这一实际,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良好载体。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按照学生的生物学习基础与能力,将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小组,每一个小组的成员保持在8人左右,并确定一名学生作为牵头人,组织整个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这样的合作探究小组最为明显的作用就是将学生的生物学习从单打独斗转变为集体合作,有助于教学成效提升。
2.设计学习探究提纲,让学生“思路顺畅”。每一节生物课上,笔者都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设计出一组探究题,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分析。如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笔者向学生提出:(1)不同器官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是否相同?同一器官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不同器官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2)影响生长素生理效应的因素有哪些?有什么规律?通过这样一组探究题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探究活动,发挥了思维的引领与学习的导向作用。
3.强化教师巡视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而言,生物教师不能仅仅作为旁观者,还要充分发挥启发引导作用,因为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以及小组的作用,难以全部完成合作学习目标,教师在这一环节应当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在生物探究合作学习中的难点问题,给予思维方式方面的点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互动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也显著提升。
4.组织相互汇报交流,让学生“集聚智慧”。学生依靠小组完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环节之后,并非就大功告成了,学习的成果还需要进行更大范围内的交流与完善。笔者在这一环节主要安排各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学习汇报,针对课堂探究提纲进行交流,一个小组回答不够完善的地方,其余小组学生还可以举手依次完善和补充,在全班范围内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实际效果。从合作学习小组到全班这样的一个范围变化,实际上也是学习成果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5.进行存疑环节辩论,让学生“明辨是非”。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教师怎样科学引导、顺势推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在相互辩论过程中增进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如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内容教学中,学生出现“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可以适度倾斜经济发展,后进行环境整治”以及“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这样三种不同观点,笔者针对这样的状况,引导学生查找案例、上网搜索,课堂进行辩论,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意识到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同时兼顾的意义。
6.点评总结反馈信息,让学生“即时回顾”。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还要统揽全局进行总结点评,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检测,获取反馈信息,也帮助学生及时拾遗补缺。笔者在每一节课的最后环节安排5~8分钟的时间作为当堂检测环节,将本节课重难点采取简练训练题的形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便于教师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针对性地改进,也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成效,课后进行拾遗补缺。这样的当堂检测环节能够帮助师生准确了解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启发引导,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责任编辑黄春香)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目标涵盖了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的激发三个方面,三者之中较为薄弱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一现状与三个方面因素有关。首先,部分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没有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坚持以灌输教学为主,导致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有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其次,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缺乏有效的载体与线索,相互之间没有可供学习探究的有效组织,无法形成集聚大家智慧的有效学习氛围,学习活动也没有一条鲜明的自主探究线索;另外,师生之间的互动针对性不强,也是影响学生生物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方面。综上所述,部分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没有能够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导致教学活动中没有能够有效兼顾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投入程度,能力发展方面也未能得到有效兼顾,影响了教学成效提升。
二、改革教学模式,深入推进生物教学成效提升
1.搭建合作学习载体,让学生“牢牢成团”。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具备了较强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立足学生的这一实际,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的良好载体。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按照学生的生物学习基础与能力,将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小组,每一个小组的成员保持在8人左右,并确定一名学生作为牵头人,组织整个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这样的合作探究小组最为明显的作用就是将学生的生物学习从单打独斗转变为集体合作,有助于教学成效提升。
2.设计学习探究提纲,让学生“思路顺畅”。每一节生物课上,笔者都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设计出一组探究题,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分析。如教学《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笔者向学生提出:(1)不同器官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是否相同?同一器官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不同器官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什么关系?(2)影响生长素生理效应的因素有哪些?有什么规律?通过这样一组探究题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探究活动,发挥了思维的引领与学习的导向作用。
3.强化教师巡视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而言,生物教师不能仅仅作为旁观者,还要充分发挥启发引导作用,因为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以及小组的作用,难以全部完成合作学习目标,教师在这一环节应当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在生物探究合作学习中的难点问题,给予思维方式方面的点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样的互动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也显著提升。
4.组织相互汇报交流,让学生“集聚智慧”。学生依靠小组完成了自主探究学习环节之后,并非就大功告成了,学习的成果还需要进行更大范围内的交流与完善。笔者在这一环节主要安排各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学习汇报,针对课堂探究提纲进行交流,一个小组回答不够完善的地方,其余小组学生还可以举手依次完善和补充,在全班范围内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实际效果。从合作学习小组到全班这样的一个范围变化,实际上也是学习成果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5.进行存疑环节辩论,让学生“明辨是非”。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同的观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教师怎样科学引导、顺势推进,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在相互辩论过程中增进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如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内容教学中,学生出现“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可以适度倾斜经济发展,后进行环境整治”以及“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这样三种不同观点,笔者针对这样的状况,引导学生查找案例、上网搜索,课堂进行辩论,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意识到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同时兼顾的意义。
6.点评总结反馈信息,让学生“即时回顾”。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还要统揽全局进行总结点评,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检测,获取反馈信息,也帮助学生及时拾遗补缺。笔者在每一节课的最后环节安排5~8分钟的时间作为当堂检测环节,将本节课重难点采取简练训练题的形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便于教师在下一步的教学工作中针对性地改进,也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成效,课后进行拾遗补缺。这样的当堂检测环节能够帮助师生准确了解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学成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启发引导,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