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这是一个由一幅油画而展开的故事,整个故事延续了画中的风格,每个镜头都有着古典主义油画一般的唯美精致,从光影的设计,到色彩的映衬,甚至是布景中道具的摆放,都极为考究。电影没有宏大的叙事,却以小见大,通过小市民的生活影射了17世纪欧洲社会附庸风雅、人欲横流。
关键词:影视美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影片
一、光影叙事的双重作用
新生儿的诞生总是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但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却使用了偏白色的侧逆光来展现葛丽叶在听到新生儿第一声啼哭时的状态,也间接说明了葛丽叶在地窖中生存环境的阴冷,从而表现出她性格里的坚韧不屈的一面。但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样的光线,将少女的轮廓勾画出来,展现出了一个肤若凝脂、温婉庄重的少女形象,给人以遐想、美好的视觉和情感上的双重体验。
明暗对比效果的使用对阐释人物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葛丽叶与男主人的第一次见面,葛丽叶在窗前擦着窗,男主人从暗处走出,由一个剪影慢慢变得清晰。再次去到画室的葛丽叶,从明亮的楼梯渐渐走入黑色的画室发现暗盒,在男主人的指导下看到了那幅画着自己的画。男主人对葛丽叶来说就像遥不可及的梦,两人之间终究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导演就很巧妙地运用光影效果将两人之间的差距用一明一暗表现了出来。
二、色彩的运用塑造出油画般的绮丽意境
就如维米尔更青睐蓝色和柠檬黄一样,影片中的镜头大都继承了维米尔强烈的创作风格,使绘画艺术与电影语言相互融合渗透,实现了两种艺术的完美结合。
影片一开始就是由全景镜头慢慢推进到在切菜的葛丽叶身上,暗色的家具配上颜色鲜艳、晶莹多汁的蔬菜,冷暖色调鲜明的对比增强了镜头的空间感,更是向绘画艺术的靠拢,也从而奠定了全片唯美平缓,又不失浪漫风格的基调。
两个年轻的灵魂在此相遇,相互慰藉,共同取暖。少男少女的遇见是全片最富有温情的片段了,无论是在飘雪的冬天还是在乍暖还寒之时,两个人的约会总是以柔美的暖黄色作为背景。冰河消融,春来草生,都预示着葛丽叶和彼得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在一片颜色鲜艳的颜料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触碰,维米尔和葛丽叶都只能寄情感于画作,他们热烈又有所顾忌,糅杂的内心活动通过颜料的颜色得以表现出来,而占据了大部分的象征着冷静的蓝色,也是两人最终选择的真实写照。
三、考究的构图增添讽刺意味
新生儿作为整个画面的主体在画面中只占据了很小一部分的位置,而客体作为大部分位于前景,压迫主体,形成了沉重之感,再加上偏蓝的冷色调,更是将孩子出生这一天大的喜事渲染得愈发深沉,凸显了资本主义的冷酷无情。
万恶的资产阶级好像生来就与资本以外的东西保持着对立关系。葛丽叶和范·拉文先生之间的一座主教雕塑将画面一分为二,也将两人分成鲜明的两个阵营。在画室中,穿戴整齐的葛丽叶与后面墙上挂着的裸男也分居画面的一侧。导演这样的构图设计将资本主义与高贵的人格区分开来。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导演多采用三角形构图的方法突出男、女主人与女主人妈妈之间的关系。女主人费尽心力想要挽回她支离破碎的爱情,而此时的母亲与丈夫好像站在了自己的另一边,为了名誉与资本明目张胆的縱容着男主人与葛丽叶暗通款曲,而女主人略高于其他两人的设计也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的鄙弃。
影片的最后,告别了觥筹交错,好像一切都恢复了原样,没有人能逃得出道德的囚笼。
参考文献:
[1]郭亮.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的色彩与象征[J].电影文学,2009,486(9):92-94.
[2]杨达维.从绘画到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镜头画面语言解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作者简介:
王艺霖,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影视美术;《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影片
一、光影叙事的双重作用
新生儿的诞生总是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但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却使用了偏白色的侧逆光来展现葛丽叶在听到新生儿第一声啼哭时的状态,也间接说明了葛丽叶在地窖中生存环境的阴冷,从而表现出她性格里的坚韧不屈的一面。但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样的光线,将少女的轮廓勾画出来,展现出了一个肤若凝脂、温婉庄重的少女形象,给人以遐想、美好的视觉和情感上的双重体验。
明暗对比效果的使用对阐释人物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葛丽叶与男主人的第一次见面,葛丽叶在窗前擦着窗,男主人从暗处走出,由一个剪影慢慢变得清晰。再次去到画室的葛丽叶,从明亮的楼梯渐渐走入黑色的画室发现暗盒,在男主人的指导下看到了那幅画着自己的画。男主人对葛丽叶来说就像遥不可及的梦,两人之间终究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导演就很巧妙地运用光影效果将两人之间的差距用一明一暗表现了出来。
二、色彩的运用塑造出油画般的绮丽意境
就如维米尔更青睐蓝色和柠檬黄一样,影片中的镜头大都继承了维米尔强烈的创作风格,使绘画艺术与电影语言相互融合渗透,实现了两种艺术的完美结合。
影片一开始就是由全景镜头慢慢推进到在切菜的葛丽叶身上,暗色的家具配上颜色鲜艳、晶莹多汁的蔬菜,冷暖色调鲜明的对比增强了镜头的空间感,更是向绘画艺术的靠拢,也从而奠定了全片唯美平缓,又不失浪漫风格的基调。
两个年轻的灵魂在此相遇,相互慰藉,共同取暖。少男少女的遇见是全片最富有温情的片段了,无论是在飘雪的冬天还是在乍暖还寒之时,两个人的约会总是以柔美的暖黄色作为背景。冰河消融,春来草生,都预示着葛丽叶和彼得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在一片颜色鲜艳的颜料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触碰,维米尔和葛丽叶都只能寄情感于画作,他们热烈又有所顾忌,糅杂的内心活动通过颜料的颜色得以表现出来,而占据了大部分的象征着冷静的蓝色,也是两人最终选择的真实写照。
三、考究的构图增添讽刺意味
新生儿作为整个画面的主体在画面中只占据了很小一部分的位置,而客体作为大部分位于前景,压迫主体,形成了沉重之感,再加上偏蓝的冷色调,更是将孩子出生这一天大的喜事渲染得愈发深沉,凸显了资本主义的冷酷无情。
万恶的资产阶级好像生来就与资本以外的东西保持着对立关系。葛丽叶和范·拉文先生之间的一座主教雕塑将画面一分为二,也将两人分成鲜明的两个阵营。在画室中,穿戴整齐的葛丽叶与后面墙上挂着的裸男也分居画面的一侧。导演这样的构图设计将资本主义与高贵的人格区分开来。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导演多采用三角形构图的方法突出男、女主人与女主人妈妈之间的关系。女主人费尽心力想要挽回她支离破碎的爱情,而此时的母亲与丈夫好像站在了自己的另一边,为了名誉与资本明目张胆的縱容着男主人与葛丽叶暗通款曲,而女主人略高于其他两人的设计也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的鄙弃。
影片的最后,告别了觥筹交错,好像一切都恢复了原样,没有人能逃得出道德的囚笼。
参考文献:
[1]郭亮.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的色彩与象征[J].电影文学,2009,486(9):92-94.
[2]杨达维.从绘画到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镜头画面语言解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作者简介:
王艺霖,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