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法治社会,良好法治社会的构建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上,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体系。本文主要对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探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学习主动性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理论性比较强,而且教材内容还较为抽象。但现阶段的现象是初中学生简单地背诵《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学生并没有真正地领悟到《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从而不愿意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初中教师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开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也会在初中阶段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所以教师在初中阶段要适当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观念教育,不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初中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真正地落实到位,并不断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初中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的教材要进行认真的琢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安排,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调节容易冲动、暴躁、易怒、叛逆等不良情绪。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来让学生增强自己的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第一,有效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式。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环节中,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补充,让课堂教学模式更加丰富,丰富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进一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若教师在课堂中只是借助课本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很难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上留下直观的印象,学生的道德精神、法治观念也不获得震撼与启发。因此,教师需要对自身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风云人物的图片,或者是相关事迹的小视频,让学生能够从听觉与视觉方面取得良好的感知,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直观的视听感受。例如,在学习《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习近平2013年就任国家主席的讲话视频,学生在看完视频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习近平的讲话内容,视频能够让学生取得良好的课堂体验,使学生能够对课堂的学习充满兴趣。
第二,采取合作学习模式。主动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会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过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主要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因有些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不能够快速地理解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便对《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讨论,以此来让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先将班里的学生分成4个小组,2个小组讨论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另2个小组讨论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课堂导入时分别让4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告知组内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简单评价后再进行教学。通过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让他们体会到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三,合理设计课堂提问。初中教师在备课前,需要认真对待课堂设计,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适当增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合理的问题,向学生抛出问题,通过问题来吸引学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公平正义的价值》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多个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能够向学生提问“由公平正义,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当学生回答“公正、道义、公道、刚直不阿”等词语后,教师继续讲解知识,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公平正义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以此来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充满兴趣。
第四,创设生活情境。大部分的初中学生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有较多的学生认为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就是应付中考,所以学生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学习。为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真切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国家权力机关》这一课时,教师向学生展示选民证,让学生演绎一个选民是如何参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教师让学生阅读会议议程,引导学生概括说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议期间要做哪些事情,从而得出人民代表大会的具体职权。创设情境不但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还能够让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合理地设计课堂提问与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参考文献:
[1]焦春霞.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20(06):158-159.
[2]后晓贞.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11-112.
[3]杨占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3):91.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学习主动性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理论性比较强,而且教材内容还较为抽象。但现阶段的现象是初中学生简单地背诵《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学生并没有真正地领悟到《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从而不愿意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学习主动性,初中教师需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开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也会在初中阶段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所以教师在初中阶段要适当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观念教育,不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初中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将《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真正地落实到位,并不断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法制观念。初中教师对《道德与法治》的教材要进行认真的琢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安排,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调节容易冲动、暴躁、易怒、叛逆等不良情绪。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来让学生增强自己的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第一,有效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式。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环节中,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补充,让课堂教学模式更加丰富,丰富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进一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若教师在课堂中只是借助课本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很难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上留下直观的印象,学生的道德精神、法治观念也不获得震撼与启发。因此,教师需要对自身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风云人物的图片,或者是相关事迹的小视频,让学生能够从听觉与视觉方面取得良好的感知,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为直观的视听感受。例如,在学习《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习近平2013年就任国家主席的讲话视频,学生在看完视频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习近平的讲话内容,视频能够让学生取得良好的课堂体验,使学生能够对课堂的学习充满兴趣。
第二,采取合作学习模式。主动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会影响到课程的教学效果。过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主要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因有些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学生不能够快速地理解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便对《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讨论,以此来让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先将班里的学生分成4个小组,2个小组讨论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另2个小组讨论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课堂导入时分别让4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告知组内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简单评价后再进行教学。通过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让他们体会到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三,合理设计课堂提问。初中教师在备课前,需要认真对待课堂设计,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适当增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合理的问题,向学生抛出问题,通过问题来吸引学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公平正义的价值》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多个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能够向学生提问“由公平正义,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当学生回答“公正、道义、公道、刚直不阿”等词语后,教师继续讲解知识,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公平正义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以此来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充满兴趣。
第四,创设生活情境。大部分的初中学生不能够正确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有较多的学生认为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就是应付中考,所以学生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学习。为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真切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例如,在学习《国家权力机关》这一课时,教师向学生展示选民证,让学生演绎一个选民是如何参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教师让学生阅读会议议程,引导学生概括说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议期间要做哪些事情,从而得出人民代表大会的具体职权。创设情境不但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还能够让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初中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合理地设计课堂提问与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参考文献:
[1]焦春霞.道德与法制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20(06):158-159.
[2]后晓贞.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9):111-112.
[3]杨占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