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已经逐渐由重视“应试教育”教学向注重“素质教育”教学转变,虽然在教学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们的创造思维依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从创造教育、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以及探索高中语文教学和创造教育相融合的途径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造教育的内涵
创造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的美国,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缺乏创造性,提倡以学生自由发现为主的科学探究式的教学,这也就成为了“创造教育”的渊源,将创造教育付诸实践的是奥斯本,他提出了著名的头脑风暴法,之后创造教育得以较为广泛的重视和实施,创造性教学也日益得到重视。
创造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个性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深入地开发学生潜在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创造性的思维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其本质上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
创造教育真正将学生看做是一个“完整的人”、“能动的人”来教育、来培养、来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人的生成性,注重知识的运用性、注重能力的潜在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以培养出全面自由的,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 “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因材施教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不注重个性化教学,无论课堂上的学生存在怎样的多样化,无论课堂上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教师都按照已经备好的教案,根据之前的备课讲课,对于课堂生成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对于学生的需求,教师也不能给予相应的满足,忽视学生的个性存在,仅仅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集体授课。
(二) 教学内容单调,缺乏创造性和实践性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将“考试”作为教学目标和目的,所以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字、词、病句修改、背诵、作文,学生每天就是通过“题海战术”记住每个字怎么读,怎么写,记住每个成语的意思,记住病句几大类型,记住诗词、课文内容来填写,背一些句子以运用到作文中,而真正蕴含在课文中的文学知识、真正能够用来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知识教师却涉及的很少甚至不曾触碰,这种机械式的,以考试为目的学习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厌烦,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 教学偏向“应试”严重
“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六个偏向: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堂教学,不重课外活动;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一句话,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索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作题,讲题,题海战术。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杀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知识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开拓几块挑战应试、超越应试的‘实验田’”。①
三、创造教育和高中语文教学结合
(一) 明确“创造教育”概念,树立“创造教育”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观念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众多问题,关键是教学目标制定有偏差,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下,不能再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方式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让创造教育与语文教育相融合。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应该明确什么是创造教育,怎样进行创造教育,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创造性教学,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创造教学”观念,语文教学不仅仅语文知识的传授——接受,而是教授——接受——掌握——运用——创造,目的不再是学生背过了几篇课文、记住了几个易错的字词,而是学生会去体会课文中内涵、会从中得到熏陶,会运用语文知识于生活中,学生的语文兴趣被激起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开发和培养。
(二) 转变教学方式,构建创造性课堂结构
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己的思考,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在当前要求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构建创造性的课堂结构,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教学,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某中学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就是:“教师首先将作者介绍一遍,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划分自然段,归纳段落大意,标注生字词;感受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最后背诵”。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一直按照他的思路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这样的课堂教学程序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教师于干巴巴的讲解和纯粹的文本呈现上,尽管老师讲的再详细,也仅仅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依然无法体会课文的美,依然不懂得写作方式,依然不会创造性的运用,而且教学目标很明显就是要与高考大纲要求靠拢,学生们在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对语文的喜爱日渐减少,文学性的知识在高中没有得到更新,人文性的知识更是没有吸收到,后来在新课改要求下,学校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进行改革,制定了“271”教学法,即将课堂45分钟划分为预习、互动和测评三大模块,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教学法的价值趋向:促进教师工作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最大的特点就是:“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作主”的理念。此中学的“271”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而制定的,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学生在“动”中探索、讨论和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课堂的生成性,不仅仅是语文教师,所有教师都要根据课堂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发展和需求随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以适应不断生成性的课堂,学生在这种充满活力、充满思考的课堂中,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提高和挖掘,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学生们都反映喜欢在课上的感觉。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许多学校的重视,纷纷来观摩和学习。
(三)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和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育是充满生命力的、充满灵性和人文性的一种教育,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学手段时要注重多样化,同样,学生的学习手段也要多样化。
在课堂上学生除了朗读之外,还可以通过演讲、通过辩论、通过让学生讲课等多种方式一起学习;除了学习课文内容,还应扩展知识面,了解与其相联系的内容,可以联系生活,还看今朝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设置一个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自己的课题,通过制定课题、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合内容、下结论、撰写报告、展示成果这一系列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也要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将一些原本只是文字性的语文知识,通过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将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结合在一起,使其“文图并茂”、“文声结合”,将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创造一种宽松的、活跃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造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和一种新形势,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必要手段,高中教学是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基地,因此也要打好“创造教育”的基础,将创造性教学运用于高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不再是仅仅为“高考”而学习,而是为了发展自我而学习。总之,高中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要注重结合创造教育,各科教学都要注意运用创造教育,让高中学习不再沉闷,让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注释:
①晋级学校浅谈高中语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高勤海.试论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
[2]冯金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创造性教育[J].才智,2011(25).
[3]王晋红.高中语文教学反思[J].教育教学研究,2011(1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
一、创造教育的内涵
创造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的美国,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缺乏创造性,提倡以学生自由发现为主的科学探究式的教学,这也就成为了“创造教育”的渊源,将创造教育付诸实践的是奥斯本,他提出了著名的头脑风暴法,之后创造教育得以较为广泛的重视和实施,创造性教学也日益得到重视。
创造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个性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深入地开发学生潜在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创造性的思维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其本质上与“素质教育”是一致的。
创造教育真正将学生看做是一个“完整的人”、“能动的人”来教育、来培养、来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人的生成性,注重知识的运用性、注重能力的潜在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以培养出全面自由的,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二、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 “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不注重因材施教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不注重个性化教学,无论课堂上的学生存在怎样的多样化,无论课堂上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教师都按照已经备好的教案,根据之前的备课讲课,对于课堂生成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对于学生的需求,教师也不能给予相应的满足,忽视学生的个性存在,仅仅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集体授课。
(二) 教学内容单调,缺乏创造性和实践性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将“考试”作为教学目标和目的,所以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字、词、病句修改、背诵、作文,学生每天就是通过“题海战术”记住每个字怎么读,怎么写,记住每个成语的意思,记住病句几大类型,记住诗词、课文内容来填写,背一些句子以运用到作文中,而真正蕴含在课文中的文学知识、真正能够用来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知识教师却涉及的很少甚至不曾触碰,这种机械式的,以考试为目的学习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厌烦,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 教学偏向“应试”严重
“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以下六个偏向: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课堂教学,不重课外活动;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一句话,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索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作题,讲题,题海战术。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其德育被架空了,其美育被抹杀了,其人文被淡化了,而强化了的智育也被扭曲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知识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开拓几块挑战应试、超越应试的‘实验田’”。①
三、创造教育和高中语文教学结合
(一) 明确“创造教育”概念,树立“创造教育”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观念
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众多问题,关键是教学目标制定有偏差,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下,不能再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方式去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让创造教育与语文教育相融合。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应该明确什么是创造教育,怎样进行创造教育,怎样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创造性教学,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创造教学”观念,语文教学不仅仅语文知识的传授——接受,而是教授——接受——掌握——运用——创造,目的不再是学生背过了几篇课文、记住了几个易错的字词,而是学生会去体会课文中内涵、会从中得到熏陶,会运用语文知识于生活中,学生的语文兴趣被激起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开发和培养。
(二) 转变教学方式,构建创造性课堂结构
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自己的思考,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在当前要求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构建创造性的课堂结构,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教学,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某中学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就是:“教师首先将作者介绍一遍,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划分自然段,归纳段落大意,标注生字词;感受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最后背诵”。这样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一直按照他的思路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这样的课堂教学程序只是让学生停留在教师于干巴巴的讲解和纯粹的文本呈现上,尽管老师讲的再详细,也仅仅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依然无法体会课文的美,依然不懂得写作方式,依然不会创造性的运用,而且教学目标很明显就是要与高考大纲要求靠拢,学生们在这样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对语文的喜爱日渐减少,文学性的知识在高中没有得到更新,人文性的知识更是没有吸收到,后来在新课改要求下,学校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进行改革,制定了“271”教学法,即将课堂45分钟划分为预习、互动和测评三大模块,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教学法的价值趋向:促进教师工作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最大的特点就是:“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作主”的理念。此中学的“271”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而制定的,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学生在“动”中探索、讨论和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课堂的生成性,不仅仅是语文教师,所有教师都要根据课堂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发展和需求随时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以适应不断生成性的课堂,学生在这种充满活力、充满思考的课堂中,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提高和挖掘,综合素质得到了发展,学生们都反映喜欢在课上的感觉。这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许多学校的重视,纷纷来观摩和学习。
(三)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和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育是充满生命力的、充满灵性和人文性的一种教育,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学手段时要注重多样化,同样,学生的学习手段也要多样化。
在课堂上学生除了朗读之外,还可以通过演讲、通过辩论、通过让学生讲课等多种方式一起学习;除了学习课文内容,还应扩展知识面,了解与其相联系的内容,可以联系生活,还看今朝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设置一个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自己的课题,通过制定课题、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合内容、下结论、撰写报告、展示成果这一系列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也要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将一些原本只是文字性的语文知识,通过借助现代教学技术将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结合在一起,使其“文图并茂”、“文声结合”,将知识更加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创造一种宽松的、活跃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创造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和一种新形势,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必要手段,高中教学是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基地,因此也要打好“创造教育”的基础,将创造性教学运用于高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不再是仅仅为“高考”而学习,而是为了发展自我而学习。总之,高中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要注重结合创造教育,各科教学都要注意运用创造教育,让高中学习不再沉闷,让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注释:
①晋级学校浅谈高中语文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高勤海.试论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
[2]冯金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创造性教育[J].才智,2011(25).
[3]王晋红.高中语文教学反思[J].教育教学研究,2011(1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