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如何优化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动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当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着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不健全、党建工作经费不足、政工队伍不够稳定等一些问题,需要从健全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增加党建工作经费保障、稳定政工人员队伍等方面大力解决。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优化
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但是,在一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党建工作乏力,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已经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如何优化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笔者从湖北省民办高校中选取了5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进行了调研(其中省会武汉4所,一般地级市1所),调研对象为这些民办高校的党务工作人员、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其他教职工和学生等。
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建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不健全
在所调研的民办高校中,党委会成员与校务会、董事会成员高度重叠,党委工作会议常被董事会议和校务会议吸收或合并。
《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若干意见》规定,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组织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党务工作人员的配备,由学校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民办高校一般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组织应本着精干、高效和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设立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工作部门,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但在实际情况中,民办高校的用人机制强调精干简练,党建工作部门被整合的情况较多,党建工作人员往往一人身兼数职,难以全身心投入党建工作。
调查显示,从事党建的工作人员呈现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年龄偏轻、党务工作年限偏低的特点。调查还发现,部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人员流动较大,不利于建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2、党建工作经费不足,制约了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调查显示,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相比,党建工作经费较为紧张。虽然上级党组织会拨给民办高校党组织少量的活动经费,各民办高校也会将党建活动经费列入学校党委的年度经费预算中,但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是校党委上缴上级党组织后的党费预留。这些经费数额极为有限,所以民办高校在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3、政工人员队伍不够稳定
调查显示,各民办高校政工人员调动或离职率较高。其中,部分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流失率较高,不利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这些民办高校存在着辅导员队伍每年走不少人、每年又招不少人的情况,辅导员刚熟悉工作却又离职,新进的辅导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熟悉工作,不利于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在办学理念和投资理念上差异较大,对党组织所持的态度也不相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部分民办高校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此导致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开展力度较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多数民办高校董事会章程或学校章程对党建工作经费并无明确约定,党建工作经费往往需要东挪西凑,党建经费的数额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办学者的主观判断。
一些民办高校的办学者认为党建工作部门是花钱的部门,难以创造看得见的经济效益,为了降低办学成本,民办高校办学工作的重点往往放在招生、教学、就业上,党建工作往往被当作辅助工作,这也是部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经费难以得到保障的重要原因。
3、政工人员队伍(包括辅导员队伍和其它党务部门工作人员)与其他教职工、专职教师相比,收入偏低,职称晋升等发展空间受限,影响了政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是政工人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三、优化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的几点措施
1、健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和组织机构
健全领导机制有助于加强民办高校党委对党建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做到自上至下统一认识,实现党政工作的和谐统一。
积极推进党委会与董事会、党委会与学校行政管理机构之间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书记按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党委会与董事会之间建立协商沟通机制。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与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建立党政分工合作、集体领导、民主决策、集中指挥的工作机制,做到党政工作目标一致、相互渗透、全面推进。
完善党建工作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充实党建工作队伍,发挥党组织在管人、管事中的作用,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2、充实党建工作经费,有力保障党建活动的开展
积极争取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出台制度,明确民办高校党委工作经费的比例。修订民办高校章程、民办高校党委工作制度,将党建工作经费按一定的比例列入办学成本。
民办高校党委书记可以兼任常务副校长,有助于加强党对民办高校办学方向的领导,更有助于党委工作经费的保障与落实。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稳定政工人员队伍
建立民办高校政工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激励保障机制指以合理的政策、健全的措施、必要的物质载体为保障,激发政工人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从而产生群体效应,最终得到信息反馈,形成良性循环。处理好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情感激励之间的关系,既要正激励也要负激励,既要外激励也要内激励,掌握轻重,把握力度,同时可实施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和工作激励,注意合理性、全面性、公平性、持续性。
加强对民办高校政工人员的培养教育,构建一支精通业务、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干部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政工人员的理论学习,提高政工人员的自身修养,建立考核监管的长效机制,增强党建干部队伍的力量。
学校各级领导要大力支持党建工作的开展,对政工人员在物质上给予支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多关注、多指导。树立先进榜样,进行鼓励和表彰。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研究水平,注重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逐步提高辅导员、党务工作人员薪酬待遇,通过增加培训、扩展晋升空间等方式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政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章清.关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刊,2011,(02).
[2]张桂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03).
[3]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4]孙惠敏.民办高校党委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
[5]儒成.对高校党建工作几点思考[J].政工研究,2012,(03).
[61连喜.论高校党建工作长效机制[J].中州学刊,2009,(06).
注:
本文是湖北省高等学校党建研究会课题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 平(1977-),男,湖北武汉人,法学硕士,武汉工商学院讲师。
陈伟(1967-),男,湖北汉川人,副研究员,武汉工商学院党委书记,教学督导专员。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优化
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但是,在一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党建工作乏力,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已经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如何优化党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笔者从湖北省民办高校中选取了5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进行了调研(其中省会武汉4所,一般地级市1所),调研对象为这些民办高校的党务工作人员、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其他教职工和学生等。
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建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不健全
在所调研的民办高校中,党委会成员与校务会、董事会成员高度重叠,党委工作会议常被董事会议和校务会议吸收或合并。
《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若干意见》规定,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组织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党务工作人员的配备,由学校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民办高校一般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组织应本着精干、高效和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设立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工作部门,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但在实际情况中,民办高校的用人机制强调精干简练,党建工作部门被整合的情况较多,党建工作人员往往一人身兼数职,难以全身心投入党建工作。
调查显示,从事党建的工作人员呈现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年龄偏轻、党务工作年限偏低的特点。调查还发现,部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人员流动较大,不利于建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2、党建工作经费不足,制约了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调查显示,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相比,党建工作经费较为紧张。虽然上级党组织会拨给民办高校党组织少量的活动经费,各民办高校也会将党建活动经费列入学校党委的年度经费预算中,但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是校党委上缴上级党组织后的党费预留。这些经费数额极为有限,所以民办高校在开展党的活动、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3、政工人员队伍不够稳定
调查显示,各民办高校政工人员调动或离职率较高。其中,部分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流失率较高,不利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这些民办高校存在着辅导员队伍每年走不少人、每年又招不少人的情况,辅导员刚熟悉工作却又离职,新进的辅导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熟悉工作,不利于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在办学理念和投资理念上差异较大,对党组织所持的态度也不相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部分民办高校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此导致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开展力度较弱,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多数民办高校董事会章程或学校章程对党建工作经费并无明确约定,党建工作经费往往需要东挪西凑,党建经费的数额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办学者的主观判断。
一些民办高校的办学者认为党建工作部门是花钱的部门,难以创造看得见的经济效益,为了降低办学成本,民办高校办学工作的重点往往放在招生、教学、就业上,党建工作往往被当作辅助工作,这也是部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经费难以得到保障的重要原因。
3、政工人员队伍(包括辅导员队伍和其它党务部门工作人员)与其他教职工、专职教师相比,收入偏低,职称晋升等发展空间受限,影响了政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是政工人员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三、优化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的几点措施
1、健全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和组织机构
健全领导机制有助于加强民办高校党委对党建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做到自上至下统一认识,实现党政工作的和谐统一。
积极推进党委会与董事会、党委会与学校行政管理机构之间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书记按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党委会与董事会之间建立协商沟通机制。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与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建立党政分工合作、集体领导、民主决策、集中指挥的工作机制,做到党政工作目标一致、相互渗透、全面推进。
完善党建工作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充实党建工作队伍,发挥党组织在管人、管事中的作用,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2、充实党建工作经费,有力保障党建活动的开展
积极争取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出台制度,明确民办高校党委工作经费的比例。修订民办高校章程、民办高校党委工作制度,将党建工作经费按一定的比例列入办学成本。
民办高校党委书记可以兼任常务副校长,有助于加强党对民办高校办学方向的领导,更有助于党委工作经费的保障与落实。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稳定政工人员队伍
建立民办高校政工队伍的激励保障机制。激励保障机制指以合理的政策、健全的措施、必要的物质载体为保障,激发政工人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从而产生群体效应,最终得到信息反馈,形成良性循环。处理好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情感激励之间的关系,既要正激励也要负激励,既要外激励也要内激励,掌握轻重,把握力度,同时可实施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和工作激励,注意合理性、全面性、公平性、持续性。
加强对民办高校政工人员的培养教育,构建一支精通业务、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干部队伍。加大培训力度,加强政工人员的理论学习,提高政工人员的自身修养,建立考核监管的长效机制,增强党建干部队伍的力量。
学校各级领导要大力支持党建工作的开展,对政工人员在物质上给予支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多关注、多指导。树立先进榜样,进行鼓励和表彰。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研究水平,注重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逐步提高辅导员、党务工作人员薪酬待遇,通过增加培训、扩展晋升空间等方式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政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章清.关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理论学刊,2011,(02).
[2]张桂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03).
[3]张文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
[4]孙惠敏.民办高校党委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
[5]儒成.对高校党建工作几点思考[J].政工研究,2012,(03).
[61连喜.论高校党建工作长效机制[J].中州学刊,2009,(06).
注:
本文是湖北省高等学校党建研究会课题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 平(1977-),男,湖北武汉人,法学硕士,武汉工商学院讲师。
陈伟(1967-),男,湖北汉川人,副研究员,武汉工商学院党委书记,教学督导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