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把握正确思想与政治导向职能,倡导主流文化职能、调节职能以及激励职能。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 职能
[作者简介]周军(1973-),男,江苏徐州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德育理论。(江苏 徐州 221116)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专业伦理教育的缺失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9SJD88011B)和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校级课题“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052-0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高校,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塑造师生理想人格的阳光、空气和土壤,对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是人以外的某种神秘力量创造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长期不懈建设的结果。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提高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一、把握正确思想与政治导向职能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师生依据学校的特殊条件,在从事课内外的各项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组织活动和物质形态。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和美化等物质形态,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观的表现形式。精神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领导体制,是精神文化的外壳。观念文化主要包括思想意识、文化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观念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内核文化。由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共同组成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学校个性风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劣,与学校的校风、学风息息相关。政治导向职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具体职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体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的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高校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制定正确的规章制度、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的管理模式,注重对全体师生员工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及良好的行为导向教育,确保校园文化环境的良性循环,形成具有个性风格和精神面貌的学校特色。
二、倡导主流文化职能
人是文化的主体,人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又塑造着人。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讲,在文化作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外部条件存在时,即成为其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对人的塑造,一方面表现为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建构,使不同的人形成特定人格;另一方面,人们往往把特定的文化规范,包括思维模式、生活方式等,作为自身思想行为的准则。“一般地说,文化环境具有教化、塑造、认同和整合、创新与先导、评价、积累和遗传等功能。”@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或主导地位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就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主流文化。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文化环境有着特殊的复杂性,表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与原有文化基础存在差距和矛盾等,再加上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往往对主流文化形成一种挑战。所以,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首先起到导向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大力倡导主流文化,及时洞察并努力转变工作对象已经存在的某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或矫正工作对象已经存在的某些不良的品质,且敢于同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同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作斗争,做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恰当的手段和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播和输送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
三、调节职能
所谓调节职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调、节制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作为塑造校园文化环境主体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和校园环境氛围等方面。
1.调节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当代大学生希望正确认识社会,但又缺乏辩证思考的能力;追求理想,但动机功利化;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但缺乏辨识能力;自我设计愿望强烈,但自我评价片面;情感丰富而强烈,但带有较大的波动性;要求独立,但又存在依赖心理。所以大学生的心理是需要调节的,而且是需要认真调节的。首先大学生的气质和性格需要调节。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气质和性格不一定适合于自己学习和生活条件,甚至完全不适合。在这种条件下,因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暂时不能改变,所以只能通过调节性格进而影响氣质来适应学习 和生活條件。其次,大学生遇到挫折时需要调节。如果能及时调节和调节适当,就能防止一些盲目及有害行为的发生。再次,针对一些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做好心理调节工作,对防止他们心理障碍的恶性发展,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等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等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成材、择业与交友、健康与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分年级和不同群体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2.调节大学生人际关系和校园环境氛围。大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由于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同,性格、兴趣、爱好等个性有较大差异,再加上每个人对整体情况了解的局限性,必然导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普遍存在着分歧和矛盾。这些分歧和矛盾,如不及时和经常性地加以解决,就会造成隔阂,使整个校园文化环境氛围给人一种压抑感,使人的心情不舒畅,影响校风、学风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民主的说服、协商、批评等方法,对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对净化、美化和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激励职能
激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激励职能,就是运用各种有益的方法,激发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动机,鼓励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过程。激发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动机,必须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二是引导和提升他们的需要层次。人的动机是与他的需要水平相关联的。他的需要层次低,他的动机指向也必然低;他的需要层次高,他的动机指向也必然高。要想使大学生具有持久的积极的动机,使他们从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等低级层次需求向追求荣誉、创造和发展、奉献社会等高层次需求的提升,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激发、鼓励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健康、积极向上、团结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
激励的方法很多,最普遍的激励方法是奖励,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另外,激励的方法还有强化激励、民主激励、关怀激励等。所谓强化激励,就是运用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等手段来巩固和强化积极因素,激励上进、鞭策落后。所谓民主激励,就是充分尊重每个大学生的主人地位,实行民主管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为关怀激励,就是在政治上关怀信任,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切实为学生排忧解难,使他们感到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作“科学事业、人文事业、艺术事业”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卓有成效,有利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反过来也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高校要始终占领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制高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做首要任务来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职能,努力建设和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注释]
①教育部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7.
②③⑨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504,504,609.
④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07.
⑤⑥⑦⑧江泽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Z].2002-11-08.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 职能
[作者简介]周军(1973-),男,江苏徐州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德育理论。(江苏 徐州 221116)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2009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院校专业伦理教育的缺失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9SJD88011B)和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校级课题“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8-0052-0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高校,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塑造师生理想人格的阳光、空气和土壤,对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是人以外的某种神秘力量创造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长期不懈建设的结果。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提高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一、把握正确思想与政治导向职能
“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文化氛围里,师生依据学校的特殊条件,在从事课内外的各项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规章制度、组织活动和物质形态。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层面。”“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校园绿化和美化等物质形态,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观的表现形式。精神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领导体制,是精神文化的外壳。观念文化主要包括思想意识、文化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观念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内核文化。由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共同组成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是学校个性风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劣,与学校的校风、学风息息相关。政治导向职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具体职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体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大学生的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高校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制定正确的规章制度、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的管理模式,注重对全体师生员工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及良好的行为导向教育,确保校园文化环境的良性循环,形成具有个性风格和精神面貌的学校特色。
二、倡导主流文化职能
人是文化的主体,人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又塑造着人。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角度讲,在文化作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外部条件存在时,即成为其文化环境。文化环境对人的塑造,一方面表现为促进人们价值观念的建构,使不同的人形成特定人格;另一方面,人们往往把特定的文化规范,包括思维模式、生活方式等,作为自身思想行为的准则。“一般地说,文化环境具有教化、塑造、认同和整合、创新与先导、评价、积累和遗传等功能。”@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或主导地位的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就是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主流文化。由于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文化环境有着特殊的复杂性,表现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存,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碰撞,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与原有文化基础存在差距和矛盾等,再加上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往往对主流文化形成一种挑战。所以,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首先起到导向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大力倡导主流文化,及时洞察并努力转变工作对象已经存在的某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或矫正工作对象已经存在的某些不良的品质,且敢于同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落后文化,同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作斗争,做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各种恰当的手段和方式,向受教育者传播和输送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
三、调节职能
所谓调节职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调、节制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作为塑造校园文化环境主体的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和校园环境氛围等方面。
1.调节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当代大学生希望正确认识社会,但又缺乏辩证思考的能力;追求理想,但动机功利化;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但缺乏辨识能力;自我设计愿望强烈,但自我评价片面;情感丰富而强烈,但带有较大的波动性;要求独立,但又存在依赖心理。所以大学生的心理是需要调节的,而且是需要认真调节的。首先大学生的气质和性格需要调节。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气质和性格不一定适合于自己学习和生活条件,甚至完全不适合。在这种条件下,因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暂时不能改变,所以只能通过调节性格进而影响氣质来适应学习 和生活條件。其次,大学生遇到挫折时需要调节。如果能及时调节和调节适当,就能防止一些盲目及有害行为的发生。再次,针对一些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做好心理调节工作,对防止他们心理障碍的恶性发展,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等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要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等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成材、择业与交友、健康与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分年级和不同群体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2.调节大学生人际关系和校园环境氛围。大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由于每个人的思想观念不同,性格、兴趣、爱好等个性有较大差异,再加上每个人对整体情况了解的局限性,必然导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普遍存在着分歧和矛盾。这些分歧和矛盾,如不及时和经常性地加以解决,就会造成隔阂,使整个校园文化环境氛围给人一种压抑感,使人的心情不舒畅,影响校风、学风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民主的说服、协商、批评等方法,对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对净化、美化和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激励职能
激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激励职能,就是运用各种有益的方法,激发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动机,鼓励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过程。激发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动机,必须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二是引导和提升他们的需要层次。人的动机是与他的需要水平相关联的。他的需要层次低,他的动机指向也必然低;他的需要层次高,他的动机指向也必然高。要想使大学生具有持久的积极的动机,使他们从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等低级层次需求向追求荣誉、创造和发展、奉献社会等高层次需求的提升,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激发、鼓励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健康、积极向上、团结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
激励的方法很多,最普遍的激励方法是奖励,奖励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另外,激励的方法还有强化激励、民主激励、关怀激励等。所谓强化激励,就是运用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等手段来巩固和强化积极因素,激励上进、鞭策落后。所谓民主激励,就是充分尊重每个大学生的主人地位,实行民主管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为关怀激励,就是在政治上关怀信任,在生活上关心体贴,切实为学生排忧解难,使他们感到温暖,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积极性。
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高校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作“科学事业、人文事业、艺术事业”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卓有成效,有利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反过来也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高校要始终占领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制高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做首要任务来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职能,努力建设和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注释]
①教育部社会科学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37.
②③⑨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504,504,609.
④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07.
⑤⑥⑦⑧江泽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Z].200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