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焦虑是学习过程中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它对外语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外语学习,但是,过度焦虑对英语的学习会产生消极影响。焦虑现象是由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所引起的,内源性因素是内因。因此,在克服焦虑现象,应从学习者和教师两方面入手。
【关键词】焦虑;英语;教学
一、引言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上,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20世纪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语言教学研究者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自20 世纪80 年代起,Horwitz 等设计了“外语课堂焦虑量表”,并在量表中将课堂环境下的语言焦虑分为:交际畏惧、考试焦虑、负评价恐惧。焦虑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也从情感态度方面设计了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现象,在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普遍性,所以,对焦虑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二、外语学习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皮连生认为,“焦虑是指某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应,或者指对当期多预计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焦虑可以分为正常焦虑和过敏性焦虑。研究发现,焦虑对于不同的学习任务具有不同的作用。对于机械学习或者不太困难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一定程度的焦虑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当语言学习者处于一种新的环境中,特别是当认知结构中,之前的图示受到冲击,需要构建新的图示时,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新知识具有不同的影响。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过高或过低的焦虑却不利于学习新的知识。从多项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能片面地断定焦虑对学习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焦虑从程度上,可以划分为正常焦虑、焦虑过高和焦虑过低。正常焦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这里所研究的焦虑过高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
三、影响焦虑产生的因素
焦虑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是产生焦虑现象的主要原因。
1.内源性因素
首先,内源性因素主要是来自于学习者自身,它与学习者的歧义容忍度有关。歧义容忍度是用来表示在问题模糊不清的情况下,人们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有条不紊和镇定自若的程度。歧义容忍度高者往往能够接受与他的信仰和知识结构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接受相互矛盾的内容,能够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把问题理出头绪。歧义容忍度低者往往无法忍受模糊不清的事物或局面,使他们感到头疼不安,容易拒绝那些与他们的想法不一致的观点。由于学习者的歧义容忍度不同,因此,在面对新知识所产生的焦虑是不同的。
其次,学习者设定的目标与焦虑现象的产生也有联系。当学习者设定的目标超出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并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反而给学习者带来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学习者产生焦虑。学习能力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的学习者焦虑程度相应较高,当他们既不能用外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又不能理解别人所说的外语时,易产生交际畏惧,不当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了数年外语以后还是学不好,也会形成焦虑。
2.外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主要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由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学历的需求越来越热,就业压力就越来越大,这就给在校学生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增加了他们对未来的恐惧和忧虑。学校为了增加升学率,无限地增加学生的压力,导致学生焦虑感的增加。由于家长望子成龙的影响,家长普遍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才会有前途,对于学习差的孩子,会受到父母的训斥,增加孩子的负担,同时,加大了孩子的忧虑感。
四、克服焦虑的策略和方法
焦虑不利于学生外语的学习,但是焦虑的负面影响可以避免或克服。焦虑是由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方面的因素所产生的,因此,为克服焦虑现象,应该从学习者和教师两方面采取措施。
1.针对学习者自身的方法。
首先,充分保护学习者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保证和前提。学习者自尊心不强,很大程度上是是因为缺乏自信、自卑、有失落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自信,那么,他们就会担心犯错误,害怕引起别人的嘲笑,所以羞于表现自己,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自尊心的获取来自于个体过去的经历和周围人的评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发掘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以鼓励,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其次,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情感态度被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在情感态度中,动机和兴趣占有重要的地位。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多方面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多方面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在生活中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克服焦虑感。
再次,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和谐的课堂环境,确保学习者心理安全和自由,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针对教师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纠错,培养学生的歧义容忍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正确的纠错时机,不可以逢错必纠,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歧义容忍度的培养。根据S.P.Corder所提出的错误的三种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错误要区别对待。对于形成系统前的错误,这类错误是学习者不了解语言规则而犯的错误。这类错误并没有规律可循,因此,教师一一纠正这类错误,既不能有效的遏制错误的发生,反而打击了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并不利于学习者习得二语。对于系统的错误,教师应该耐心的纠正。因为这类错误是由于学习者缺少全面的语言规则的认识而产生的。如若教师未能及时的纠正此类错误,必定会影响学生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对于形成语言系统后的错误,教师只稍加提醒即可,因为学习者明白语言规则,只是由于不熟练而产生了口误。
其次,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朋友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迷茫时的指引者。
五、结束语
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它也对外语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师应对焦虑这一情感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研究和探索,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改变易引起过度焦虑的约束性、强制性教育方式,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力争将学生的焦虑控制在合理的程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东霞,何杰.论英语学习焦虑与英语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4):45—47.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3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师大出版社,2011.
【关键词】焦虑;英语;教学
一、引言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上,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因素,20世纪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语言教学研究者将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自20 世纪80 年代起,Horwitz 等设计了“外语课堂焦虑量表”,并在量表中将课堂环境下的语言焦虑分为:交际畏惧、考试焦虑、负评价恐惧。焦虑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也从情感态度方面设计了课程总目标和分级目标。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现象,在小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普遍性,所以,对焦虑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二、外语学习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皮连生认为,“焦虑是指某种实际的类似担忧的反应,或者指对当期多预计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具有的一种担忧的反应倾向。”焦虑可以分为正常焦虑和过敏性焦虑。研究发现,焦虑对于不同的学习任务具有不同的作用。对于机械学习或者不太困难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一定程度的焦虑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当语言学习者处于一种新的环境中,特别是当认知结构中,之前的图示受到冲击,需要构建新的图示时,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新知识具有不同的影响。中等程度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过高或过低的焦虑却不利于学习新的知识。从多项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能片面地断定焦虑对学习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焦虑从程度上,可以划分为正常焦虑、焦虑过高和焦虑过低。正常焦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这里所研究的焦虑过高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
三、影响焦虑产生的因素
焦虑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是产生焦虑现象的主要原因。
1.内源性因素
首先,内源性因素主要是来自于学习者自身,它与学习者的歧义容忍度有关。歧义容忍度是用来表示在问题模糊不清的情况下,人们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有条不紊和镇定自若的程度。歧义容忍度高者往往能够接受与他的信仰和知识结构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接受相互矛盾的内容,能够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把问题理出头绪。歧义容忍度低者往往无法忍受模糊不清的事物或局面,使他们感到头疼不安,容易拒绝那些与他们的想法不一致的观点。由于学习者的歧义容忍度不同,因此,在面对新知识所产生的焦虑是不同的。
其次,学习者设定的目标与焦虑现象的产生也有联系。当学习者设定的目标超出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并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反而给学习者带来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学习者产生焦虑。学习能力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的学习者焦虑程度相应较高,当他们既不能用外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又不能理解别人所说的外语时,易产生交际畏惧,不当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了数年外语以后还是学不好,也会形成焦虑。
2.外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主要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由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学历的需求越来越热,就业压力就越来越大,这就给在校学生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增加了他们对未来的恐惧和忧虑。学校为了增加升学率,无限地增加学生的压力,导致学生焦虑感的增加。由于家长望子成龙的影响,家长普遍认为学习好的孩子才会有前途,对于学习差的孩子,会受到父母的训斥,增加孩子的负担,同时,加大了孩子的忧虑感。
四、克服焦虑的策略和方法
焦虑不利于学生外语的学习,但是焦虑的负面影响可以避免或克服。焦虑是由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方面的因素所产生的,因此,为克服焦虑现象,应该从学习者和教师两方面采取措施。
1.针对学习者自身的方法。
首先,充分保护学习者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保证和前提。学习者自尊心不强,很大程度上是是因为缺乏自信、自卑、有失落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缺乏自信,那么,他们就会担心犯错误,害怕引起别人的嘲笑,所以羞于表现自己,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自尊心的获取来自于个体过去的经历和周围人的评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发掘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以鼓励,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其次,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情感态度被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在情感态度中,动机和兴趣占有重要的地位。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多方面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多方面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在生活中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克服焦虑感。
再次,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和谐的课堂环境,确保学习者心理安全和自由,这样才有利于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针对教师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纠错,培养学生的歧义容忍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正确的纠错时机,不可以逢错必纠,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歧义容忍度的培养。根据S.P.Corder所提出的错误的三种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错误要区别对待。对于形成系统前的错误,这类错误是学习者不了解语言规则而犯的错误。这类错误并没有规律可循,因此,教师一一纠正这类错误,既不能有效的遏制错误的发生,反而打击了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并不利于学习者习得二语。对于系统的错误,教师应该耐心的纠正。因为这类错误是由于学习者缺少全面的语言规则的认识而产生的。如若教师未能及时的纠正此类错误,必定会影响学生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对于形成语言系统后的错误,教师只稍加提醒即可,因为学习者明白语言规则,只是由于不熟练而产生了口误。
其次,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朋友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迷茫时的指引者。
五、结束语
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它也对外语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师应对焦虑这一情感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研究和探索,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改变易引起过度焦虑的约束性、强制性教育方式,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力争将学生的焦虑控制在合理的程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东霞,何杰.论英语学习焦虑与英语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4):45—47.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3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北师大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