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和灵魂的塑造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有效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有效
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每一位小学生借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强能力,让他们在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乐园里健康成长,让他们那美丽童年因为读书而放射出更加动人的光彩。阅读就会成为孩子习惯和生命的需要!
一、问题提出的意义
当今世界,谁掌握了面向新世纪的教育,谁拥有了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谁就在新世纪的挑战中处于主动。而优质的小学教育是人成才的基点,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举足轻重,关系到语文素养的更深层面。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而要培养这些能力,阅读是关键,也是培养其他能力的途径。
(1)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2)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优秀的课外书籍更是学生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
(3)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通过一个教学班的调查发现:10%的学生每天都读课外书,35%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55%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其中29%的学生读课外书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究其原因,电视、VCD、电脑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有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学的能力。
(2)学生对科学阅读的方法掌握不够。我们常说:得法于课内,就是要在课内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然而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为本,守本固本,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从而丧失了课外阅读那片肥沃的土地。
(3)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学校在5~6年级中的学生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57%的学生不喜欢读《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 30%的学生喜欢读漫画类;78%的学生喜欢看《脑筋急转弯》。学生课外读物的量少且窄,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三、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
那么,如何使农村学生在进行独立阅读活动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学生往往很崇拜自己的老师,喜欢模仿老师。根据这一心理特点,笔者常常在学生面前看书,表现出一副如痴如醉的样子,再假装不经意地透露自己很喜欢看书的“秘密”,而且,经常利用学生身边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效果甚好。如请班上语文成绩优异的,尤其是写作文、讲故事水平高的学生介绍自己阅读课外书的体会,现身说法,直观形象,说服力强,让学生看到了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从而萌发了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2)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教完《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向他们推荐了《中外神话故事》这本书,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又如学习了《草船借箭》,推荐读《三国演义》;学习了《少年闰土》,推荐读《故乡》等。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文学之窗后,学生急切寻找书急于要读,兴趣盎然并一发而不可收,全班形成了人人“手不释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态势。
(3)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会获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比方说:
第一,课前演讲,积极鼓励。 把讲台当舞台,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2分钟~3分钟,让1~2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讲故事、朗读、背诵等。刚开始可能有些胆怯,但时间一长,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地上去。这时,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轮流制。在班级里长期开展这一活动,就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惯例,对他们读书兴趣的保持起到比较好的效果。第二,书面展示,树立榜样。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开辟一个“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的读书感悟展示栏,用来展示学生的一些作品,如读书笔记、读后感、优秀习作、优秀周记等。定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议,评出好的挂在“心语屋”内。这个评议可以是小组评议、班级评议,也可以是教师评议。小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他们会不甘示弱,从而使得“心语屋”的内容不断更新。这间“屋”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增强读书的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们更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也能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让他们能在成长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
[2]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社,2004.
[3]惠中.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导引[M].北京:中央广播电
视大学出版社,2005.
(乐清市清江镇一小)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有效
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每一位小学生借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强能力,让他们在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乐园里健康成长,让他们那美丽童年因为读书而放射出更加动人的光彩。阅读就会成为孩子习惯和生命的需要!
一、问题提出的意义
当今世界,谁掌握了面向新世纪的教育,谁拥有了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谁就在新世纪的挑战中处于主动。而优质的小学教育是人成才的基点,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举足轻重,关系到语文素养的更深层面。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而要培养这些能力,阅读是关键,也是培养其他能力的途径。
(1)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2)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优秀的课外书籍更是学生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
(3)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通过一个教学班的调查发现:10%的学生每天都读课外书,35%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55%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其中29%的学生读课外书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究其原因,电视、VCD、电脑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有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学的能力。
(2)学生对科学阅读的方法掌握不够。我们常说:得法于课内,就是要在课内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然而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为本,守本固本,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从而丧失了课外阅读那片肥沃的土地。
(3)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学校在5~6年级中的学生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57%的学生不喜欢读《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 30%的学生喜欢读漫画类;78%的学生喜欢看《脑筋急转弯》。学生课外读物的量少且窄,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三、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
那么,如何使农村学生在进行独立阅读活动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学生往往很崇拜自己的老师,喜欢模仿老师。根据这一心理特点,笔者常常在学生面前看书,表现出一副如痴如醉的样子,再假装不经意地透露自己很喜欢看书的“秘密”,而且,经常利用学生身边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效果甚好。如请班上语文成绩优异的,尤其是写作文、讲故事水平高的学生介绍自己阅读课外书的体会,现身说法,直观形象,说服力强,让学生看到了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从而萌发了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2)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教完《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向他们推荐了《中外神话故事》这本书,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又如学习了《草船借箭》,推荐读《三国演义》;学习了《少年闰土》,推荐读《故乡》等。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文学之窗后,学生急切寻找书急于要读,兴趣盎然并一发而不可收,全班形成了人人“手不释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态势。
(3)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会获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比方说:
第一,课前演讲,积极鼓励。 把讲台当舞台,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2分钟~3分钟,让1~2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讲故事、朗读、背诵等。刚开始可能有些胆怯,但时间一长,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地上去。这时,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轮流制。在班级里长期开展这一活动,就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惯例,对他们读书兴趣的保持起到比较好的效果。第二,书面展示,树立榜样。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开辟一个“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的读书感悟展示栏,用来展示学生的一些作品,如读书笔记、读后感、优秀习作、优秀周记等。定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议,评出好的挂在“心语屋”内。这个评议可以是小组评议、班级评议,也可以是教师评议。小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他们会不甘示弱,从而使得“心语屋”的内容不断更新。这间“屋”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增强读书的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们更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也能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让他们能在成长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
[2]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社,2004.
[3]惠中.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导引[M].北京:中央广播电
视大学出版社,2005.
(乐清市清江镇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