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epnui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和灵魂的塑造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有效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有效
  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每一位小学生借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强能力,让他们在具有浓郁书香气息的乐园里健康成长,让他们那美丽童年因为读书而放射出更加动人的光彩。阅读就会成为孩子习惯和生命的需要!
  一、问题提出的意义
  当今世界,谁掌握了面向新世纪的教育,谁拥有了面向新世纪的高素质人才,谁就在新世纪的挑战中处于主动。而优质的小学教育是人成才的基点,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举足轻重,关系到语文素养的更深层面。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而要培养这些能力,阅读是关键,也是培养其他能力的途径。
  (1)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2)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优秀的课外书籍更是学生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
  (3)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通过一个教学班的调查发现:10%的学生每天都读课外书,35%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55%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其中29%的学生读课外书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究其原因,电视、VCD、电脑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有数据表明更多的学生在电视与课外书之间更喜欢前者,但是如果让学生过分地依赖声像材料,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儿童感受语言文学的能力。
  (2)学生对科学阅读的方法掌握不够。我们常说:得法于课内,就是要在课内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然而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本为本,守本固本,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从而丧失了课外阅读那片肥沃的土地。
  (3)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学校在5~6年级中的学生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57%的学生不喜欢读《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 30%的学生喜欢读漫画类;78%的学生喜欢看《脑筋急转弯》。学生课外读物的量少且窄,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
  三、提高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
  那么,如何使农村学生在进行独立阅读活动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花费最少的精力,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学生往往很崇拜自己的老师,喜欢模仿老师。根据这一心理特点,笔者常常在学生面前看书,表现出一副如痴如醉的样子,再假装不经意地透露自己很喜欢看书的“秘密”,而且,经常利用学生身边的人或事对学生进行引导,效果甚好。如请班上语文成绩优异的,尤其是写作文、讲故事水平高的学生介绍自己阅读课外书的体会,现身说法,直观形象,说服力强,让学生看到了课外阅读对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从而萌发了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2)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教完《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向他们推荐了《中外神话故事》这本书,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又如学习了《草船借箭》,推荐读《三国演义》;学习了《少年闰土》,推荐读《故乡》等。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扇文学之窗后,学生急切寻找书急于要读,兴趣盎然并一发而不可收,全班形成了人人“手不释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态势。
  (3)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适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会获得成功的快感,生成成就感,从而激发自己再去阅读,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比方说:
  第一,课前演讲,积极鼓励。 把讲台当舞台,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2分钟~3分钟,让1~2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讲故事、朗读、背诵等。刚开始可能有些胆怯,但时间一长,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争先恐后地上去。这时,教师要照顾到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轮流制。在班级里长期开展这一活动,就会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惯例,对他们读书兴趣的保持起到比较好的效果。第二,书面展示,树立榜样。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开辟一个“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的读书感悟展示栏,用来展示学生的一些作品,如读书笔记、读后感、优秀习作、优秀周记等。定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议,评出好的挂在“心语屋”内。这个评议可以是小组评议、班级评议,也可以是教师评议。小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他们会不甘示弱,从而使得“心语屋”的内容不断更新。这间“屋”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增强读书的兴趣。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们更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也能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让他们能在成长中阅读,在阅读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
  [2]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社,2004.
  [3]惠中.小学教育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导引[M].北京:中央广播电
  视大学出版社,2005.
  (乐清市清江镇一小)
其他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近八成有入党愿望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今年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第21年。调查工作在京、津、黑、沪、浙、赣、鲁、豫、鄂、粤、川、滇、陕、宁、新等1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同时在上海开展了网络调查。调查表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调查表明,大学生高度关注与国家和民族利益相关的大事,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信
朗读是指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朗读是通过朗读者以特定的文字材料为基础,以语言为媒介,准确、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或者再创造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一种活动。  朗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具有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提高能力的作用。朗读者通过朗读可以进一步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感情;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语言、思想情怀倾吐出来。我们熟悉的鲁迅的散
文言文复习历来是中考复习的一个重难点,下面基于个人一些复习实践,反思如下。  一、贵在调动兴趣  有些老师的文言文复习是一课一课地过堂,从字词句章,到修辞手法、主题中心,面面俱到。教师头脑清醒,学生昏昏沉沉,效果自然不佳。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文言文复习肯定是被动的,也是效率低下的。对于自觉性不高的初中生来说,一节课能有一两处闪光之处来激发他们
前不久在杂志上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一年级孩子萨沙特别跋扈,因为他是家中幼子,凡事父母、哥哥总是迁让他。“我是弟弟”,他总是以这样的理由为自己辩护。直到那个午后,全家人和邻居孩子们一起去森林玩,森林旷地长着一丛丛野蔷薇,粉红芬芳,大家都坐在旷地上,突然雷声大作,接着大雨如注。小萨沙忙抓起唯一一件雨衣披上,并跑向森林深处,爸爸皱起了眉,目光追寻小萨沙。意识到这是个教育孩子的好机会 。  “萨沙”妈妈说: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一个素养高的人,必定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读过一定数量的书,并且从书中获益良多的人。所以,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读书。而小学阶段又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时期,我们如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孩子们与书结缘,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直至养成习惯,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也作了具体的规定。我觉得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
有的学生在课间活动时很兴奋,很投入,甚至忘乎所以,就连课前3分钟的铃声也听不到,直到见操场上没人时才猛然醒悟往教室跑。别说跑,就是飞也来不及了,因为同学们已经上课了。  这是小错误,可又不能说这不是错误,怎么办呢?  魏书生老师的班级讨论后规定:谁犯了诸如此类的小错误,且没有故意的思想根源,谁就给大家唱一支歌。  什么时候唱?当然不一定马上就唱,不然就干扰大家上课了。先由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学记下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仍处于探索和学习阶段。如果要想使自己在教学上快速地进步,那么教学中出现的细节、出现的亮点就需要我们及时捕捉,加以积累。现以小学四年级上册《泉城》一课为例,对自己的教学细节进行挖掘、反思、积累。  一、评价语的重要作用  评价语对于小学生来讲至关重要。恰当的评价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在讲《泉城》的“珍珠泉”一段
只做最容易成功的事   在纽约第五大道有一家复印机制造公司,他们需要招聘一名优秀的推销员。老板从数十位应聘者中初选出三位进行考核,其中包括来自费城的年轻姑娘安妮。   第二天一早,老板再次在办公室里召见了这三位应聘者:“你们都做了什么最能体现能力的事?”   “我花了一天时间,终于把复印机卖给了一位农夫!”一位应聘者得意地说,“要知道,农夫根本不需要复印机,但我却让他买了一台!”   老板
一枚硬币改写命运  世界上最早的火车只在机车里装上一个制动器,车厢里是没有的,火车司机必须用于去扳动制动手轮,不方便且效力不大。一次,一个穷苦的年轻人目睹了一起可怕的火车车祸,很多人丧命,那是因为制动器力量不够,不能迅速停车的缘故。  一天,年轻人闷闷不乐地在办公室里坐着,他需要钱,偏偏钱又很少。门开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孩儿走了进来,请他买一份《生活世纪》报纸,他告诉她没有钱买,她就转身向门外走去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是历经千年的不朽名篇,可新课程改革至今,部分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依然沿袭传统做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模式过于一致,方法单调、呆板,优美的意境、生动的形象被分解得支离破碎。  如何把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得有情有趣,让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学生心中沉淀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课前预习自主读  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