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了解物理在新课标I卷理综中的地位,总结新课标I卷物理计算题的特点,比较新课标I卷与广东卷物理计算题的异同,分析新课标I卷的命题趋势,对首次使用全国卷的广东省高中物理老师,提出计算题备考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I卷;物理计算题;特点;趋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2-0004-3
广东高考自主命题已经11年,形成了广东卷的风格。明年广东高考使用全国卷,很多高三教师对全国卷比较陌生,感到不知所措。笔者认真分析了近三年广东卷和新课标I卷理综物理计算题,得出了一些看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希望能对广东高三物理教师备考,提供绵薄之力。
1 物理题概述
广东理综卷,物理、化学、生物分数相同,都是100分。理综最后三个题为物理题,总计54分。学生做到最后三个题时,已经用时近2个小时。此时学生头脑累,反应慢,心情急,常会出现审题不清,计算不准。因此,物理考试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物理水平,物理科目被学生无情抛弃。在新课标I卷中,物理分值提高,位置居中(如表1),使物理学科得到了强化,发挥了物理学科在高考选拔人才中应有的作用。
1)地位突出。物理在理综中分数最高,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物理在理综中位置最佳,必做题中,物理前面是化学和生物的单选题,后面是化学和生物的填空题,选做题中,物理位置排在第一。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完成物理试题,提高学生对物理的重视程度。
2)责任重大。只有物理有多选题和计算题。多选题考查学生严密、全面的思维能力,计算题需要展示思维过程,要求逻辑严密,格式规范,肩负高校选拔优秀人才的重大责任。
2 计算题的特点
通过对近三年新课标I卷理综物理计算题总结(如表2)归纳出如下特点。
1)必做题的特点
①一中一高。第24题中难,第25题高难。第24题,难度系数为0.4左右,字数少,180字左右;过程少,3过程左右;问答少,1问1答。第25题,难度系数为0.2左右,字数多,230个字左右;过程多,5过程左右;问答多,2问以上。
②模型组合。力学计算题,包括匀速直线运动模型、匀加速直线运动模型、匀减速直线运动模型组合,主要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题,较少使用功能关系,不需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而广东理综物理,力学主要考直线运动模型、平抛运动模型、圆周运动模型组合,一定需要用到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电学计算题,包括电场模型、磁场模型、电磁感应模型、闭合电路模型组合。
③交叉考查。力学计算题考查数学,如三角几何关系,线段长度关系,函数图像关系。电学计算题考查力学,如受力平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④设问关联。第25题,第1问的结果关联下一问,即下一问需要用到第1问的结果,或者第1问对下一问有提示作用,若第1问错了,很大程度将导致后面计算都错或根本无法继续。
2)选做题的特点
①难度中等。难度系数为0.4以上,150字左右。
②模型稳定。三年都是考查碰撞,都需要用到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 计算题比较
广东自主命题多年,物理教师选题和讲题都按照广东卷的风格进行。现在使用新课标I卷,就需要对广东卷与新课标I卷物理部分进行比较,了解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有利于物理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I卷的风格,提高复习效率。
1)相同点
①考点交替。广东卷和新课标I卷,电学计算题都是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替考查。
②难度递增。广东卷,第35题比第36题容易,第36题第1问、第2问、第3问难度不断增加。新课标I卷,第24题比第25题容易,第25题第2问比第1问难很多。
③设问关联。广东卷和新课标I卷,后一问需要用到前一问的数据,前一问对后一问有提示或降低难度的功能。
2)不同点
①位置不同。广东卷物理计算题安排在理综试卷的后面,新课标I卷物理计算题安排在理综试卷的前面。
②分值不同。广东卷物理计算题总分为36分,第35题和第36题各18分,新课标I卷物理计算题总分为42分,其中必做题第24题为12分,第25题为20分,选做题10分。
③考点不同。广东卷力学计算题必考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新课标I卷力学计算题不考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安排在选做题中考查。
④难点不同。广东卷,设置难点在情况讨论与数学函数,新课标I卷设置难点在过程多变与情景新颖。
4 计算题命题趋势
1)必做题命题趋势
①两极扩展。第24题难度变小,难度系数从2013年的0.33到2014年的0.51,研究对象从3个变为2个再变为1个。第25题难度变大,难度系数从2013年的0.25到2014年的0.14,从1个过程涉及2个物体,变为1个物体2个过程,再变为2个物体5个过程。第25题,问答变多,第1问较易,由已知直接可得,但第2、3问复杂增加,陷阱增多,难度变大。
②稳中带变。力学考查知识点稳定,都是直线运动,但呈现形式发生变化,2013年是两个物体相互垂直做直线运动,2014年是两物体同向做直线运动,2015年是两个物体先同向运动,接下来一个物体反向运动,另一个物体原向运动,最后两个物体同方向运动。电学计算题考点轮换,2013年考电磁感应,2014年考电场,2015年考磁场,2013年以前连续5年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2016年高考,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或许会卷土重来。
2)选做题趋势
①需要讨论。2015年出现需要讨论,估计还会坚持。 ②交替变化。研究对象的接触面分别为粗糙、真空、光滑,研究对象的运动方向分别为水平、竖直,倾斜运动方向还没有考。
5 计算题备课建议
1)研究试卷
试卷体现课标要求,反映命题思路,每个教师要随身带近三年的课标I卷理综,空闲浏览它,相聚讨论它,出题对照它。做到手中有试卷,心中有题目,选题有参照。
2)定位学生
了解学生的层次,根据层次,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例题和习题,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有效教学。很多教师随意拔高学生层次,增加题目难度,这样会打击学生的信心,浪费学生的时间,降低学习效率。
3)认真选题
2013年以来,使用新课标I卷的省份有2湖2河3西,即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平时选题,尽量选择这些省份的市级模拟题,名校练习题,这样可以增强题目的仿真性,有效性。
4)如何审题
要求学生边看题目,边把已知标在图上;边看题目,边把中文转化为物理条件;边看题目,边找出隐含条件。这样能有效降低审题不清,书写不准,条件不足的情况。
5)落实训练
计算题涉及知识点多,过程复杂,不是一两天就能提高的,需要每天训练,才会熟能生巧。采用一日一练,每日三题,一力一电一选,一中一难一中,培养审题习惯,要求格式规范,及时批改校对。建议交换批改,促进批改落实,如B教师改A教师的班,C教师改B教师的班,A教师改C教师的班,改完之后交流批改情况。
6)只选选修3-5
广东高考理综物理,选修3-3和选修3-5为必考内容,广东教师对选修3-5非常熟悉。在新课标I卷理综物理三个选做题中,选修3-5的高考题目难度最低,选修3-3难度最高,如表3。所以,首次使用新课标I卷的广东省,建议高三物理教师只讲选修3-5,不讲选修3-3和选修3-4,发给学生的练习只出现选修3-5的题目,这样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广东高考使用新课标I卷,对广东物理教师是挑战也是机遇,“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好教师应该主动去研究新课标I卷理综物理的考查趋势。在研究中提升教学能力,在研究中提高教学效率。“路漫漫其修远兮”,研究高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大家“且教且探究”。
参考文献:
[1]董友军.高中物理评课初探[J].物理教学探讨,2014,32(12):15—18.
[2]董友军.完善高考实验,指引正确方向[J].物理教学探讨,2015,33(5):55—57.
(栏目编辑 赵保钢)
关键词:新课标I卷;物理计算题;特点;趋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2-0004-3
广东高考自主命题已经11年,形成了广东卷的风格。明年广东高考使用全国卷,很多高三教师对全国卷比较陌生,感到不知所措。笔者认真分析了近三年广东卷和新课标I卷理综物理计算题,得出了一些看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希望能对广东高三物理教师备考,提供绵薄之力。
1 物理题概述
广东理综卷,物理、化学、生物分数相同,都是100分。理综最后三个题为物理题,总计54分。学生做到最后三个题时,已经用时近2个小时。此时学生头脑累,反应慢,心情急,常会出现审题不清,计算不准。因此,物理考试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物理水平,物理科目被学生无情抛弃。在新课标I卷中,物理分值提高,位置居中(如表1),使物理学科得到了强化,发挥了物理学科在高考选拔人才中应有的作用。
1)地位突出。物理在理综中分数最高,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物理在理综中位置最佳,必做题中,物理前面是化学和生物的单选题,后面是化学和生物的填空题,选做题中,物理位置排在第一。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完成物理试题,提高学生对物理的重视程度。
2)责任重大。只有物理有多选题和计算题。多选题考查学生严密、全面的思维能力,计算题需要展示思维过程,要求逻辑严密,格式规范,肩负高校选拔优秀人才的重大责任。
2 计算题的特点
通过对近三年新课标I卷理综物理计算题总结(如表2)归纳出如下特点。
1)必做题的特点
①一中一高。第24题中难,第25题高难。第24题,难度系数为0.4左右,字数少,180字左右;过程少,3过程左右;问答少,1问1答。第25题,难度系数为0.2左右,字数多,230个字左右;过程多,5过程左右;问答多,2问以上。
②模型组合。力学计算题,包括匀速直线运动模型、匀加速直线运动模型、匀减速直线运动模型组合,主要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解题,较少使用功能关系,不需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而广东理综物理,力学主要考直线运动模型、平抛运动模型、圆周运动模型组合,一定需要用到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电学计算题,包括电场模型、磁场模型、电磁感应模型、闭合电路模型组合。
③交叉考查。力学计算题考查数学,如三角几何关系,线段长度关系,函数图像关系。电学计算题考查力学,如受力平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④设问关联。第25题,第1问的结果关联下一问,即下一问需要用到第1问的结果,或者第1问对下一问有提示作用,若第1问错了,很大程度将导致后面计算都错或根本无法继续。
2)选做题的特点
①难度中等。难度系数为0.4以上,150字左右。
②模型稳定。三年都是考查碰撞,都需要用到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 计算题比较
广东自主命题多年,物理教师选题和讲题都按照广东卷的风格进行。现在使用新课标I卷,就需要对广东卷与新课标I卷物理部分进行比较,了解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有利于物理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I卷的风格,提高复习效率。
1)相同点
①考点交替。广东卷和新课标I卷,电学计算题都是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替考查。
②难度递增。广东卷,第35题比第36题容易,第36题第1问、第2问、第3问难度不断增加。新课标I卷,第24题比第25题容易,第25题第2问比第1问难很多。
③设问关联。广东卷和新课标I卷,后一问需要用到前一问的数据,前一问对后一问有提示或降低难度的功能。
2)不同点
①位置不同。广东卷物理计算题安排在理综试卷的后面,新课标I卷物理计算题安排在理综试卷的前面。
②分值不同。广东卷物理计算题总分为36分,第35题和第36题各18分,新课标I卷物理计算题总分为42分,其中必做题第24题为12分,第25题为20分,选做题10分。
③考点不同。广东卷力学计算题必考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新课标I卷力学计算题不考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安排在选做题中考查。
④难点不同。广东卷,设置难点在情况讨论与数学函数,新课标I卷设置难点在过程多变与情景新颖。
4 计算题命题趋势
1)必做题命题趋势
①两极扩展。第24题难度变小,难度系数从2013年的0.33到2014年的0.51,研究对象从3个变为2个再变为1个。第25题难度变大,难度系数从2013年的0.25到2014年的0.14,从1个过程涉及2个物体,变为1个物体2个过程,再变为2个物体5个过程。第25题,问答变多,第1问较易,由已知直接可得,但第2、3问复杂增加,陷阱增多,难度变大。
②稳中带变。力学考查知识点稳定,都是直线运动,但呈现形式发生变化,2013年是两个物体相互垂直做直线运动,2014年是两物体同向做直线运动,2015年是两个物体先同向运动,接下来一个物体反向运动,另一个物体原向运动,最后两个物体同方向运动。电学计算题考点轮换,2013年考电磁感应,2014年考电场,2015年考磁场,2013年以前连续5年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2016年高考,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或许会卷土重来。
2)选做题趋势
①需要讨论。2015年出现需要讨论,估计还会坚持。 ②交替变化。研究对象的接触面分别为粗糙、真空、光滑,研究对象的运动方向分别为水平、竖直,倾斜运动方向还没有考。
5 计算题备课建议
1)研究试卷
试卷体现课标要求,反映命题思路,每个教师要随身带近三年的课标I卷理综,空闲浏览它,相聚讨论它,出题对照它。做到手中有试卷,心中有题目,选题有参照。
2)定位学生
了解学生的层次,根据层次,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例题和习题,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有效教学。很多教师随意拔高学生层次,增加题目难度,这样会打击学生的信心,浪费学生的时间,降低学习效率。
3)认真选题
2013年以来,使用新课标I卷的省份有2湖2河3西,即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平时选题,尽量选择这些省份的市级模拟题,名校练习题,这样可以增强题目的仿真性,有效性。
4)如何审题
要求学生边看题目,边把已知标在图上;边看题目,边把中文转化为物理条件;边看题目,边找出隐含条件。这样能有效降低审题不清,书写不准,条件不足的情况。
5)落实训练
计算题涉及知识点多,过程复杂,不是一两天就能提高的,需要每天训练,才会熟能生巧。采用一日一练,每日三题,一力一电一选,一中一难一中,培养审题习惯,要求格式规范,及时批改校对。建议交换批改,促进批改落实,如B教师改A教师的班,C教师改B教师的班,A教师改C教师的班,改完之后交流批改情况。
6)只选选修3-5
广东高考理综物理,选修3-3和选修3-5为必考内容,广东教师对选修3-5非常熟悉。在新课标I卷理综物理三个选做题中,选修3-5的高考题目难度最低,选修3-3难度最高,如表3。所以,首次使用新课标I卷的广东省,建议高三物理教师只讲选修3-5,不讲选修3-3和选修3-4,发给学生的练习只出现选修3-5的题目,这样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广东高考使用新课标I卷,对广东物理教师是挑战也是机遇,“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好教师应该主动去研究新课标I卷理综物理的考查趋势。在研究中提升教学能力,在研究中提高教学效率。“路漫漫其修远兮”,研究高考,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大家“且教且探究”。
参考文献:
[1]董友军.高中物理评课初探[J].物理教学探讨,2014,32(12):15—18.
[2]董友军.完善高考实验,指引正确方向[J].物理教学探讨,2015,33(5):55—57.
(栏目编辑 赵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