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直观操作;
语言训练;口算训练;
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1—0078—01
数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呢?笔者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自身的体会。
一、加强直观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充分运用了形象的教具进行直观操作,让学生通过眼看、口说、动手、动脑来获取知识,并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9加几”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做的:
1.操作示范,直观感知。首先,笔者出示一个能够让学生明显看出有10个空格的纸盒,要求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格子。然后,在盒内放9个乒乓球,盒外放2个乒乓球,并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应怎样算?谁能到前面来摆一摆乒乓球,说一说移动乒乓球时是怎么想的?”最后,引导学生把盒外的1个乒乓球放入盒内,凑成10,而盒外还剩1个乒乓球,总数则是11个乒乓球。这样做,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凑十法”。
2.动手操作,巩固思维成果。指导学生在画有10个方格的纸片上先摆上9根小棒,再拿出3根摆在桌上,计算共有几根小棒。我让他们进行思考:怎样列式?怎样移动小棒?为什么拿桌上的1根放在方格纸片上?并说说“9+3”怎样算?通过自己动手摆,想想“9+7”得多少,使其进一步感知“凑十法”。
3.操作明理,强化形象思维。让学生边看算式边摆小棒,然后说说“9+4、9+8”的推理和运算过程,以加深其对 “凑十法” 的理解。
4.理解算理,发展抽象思维。让学生想一想“9+5、9+6、9+9”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总结“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要像“9加1”那样把第二个数分成1和几,至此完成了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迁移,学生则经历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抽象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二、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呢?
1.把算式题口述成文字题或应用题。 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26-12=?”这一算式口述成以下文字题:(1)26比12多多少?(2)12比26少多少?(3)被减数是26,减数是12,差是多少?(4)比26少12的数是什么?(5)一个数比26少12,这个数是什么?(6)一个数与12的和是26,这个数是什么?也可以口述成应用题。如,红花有26朵,黄花有12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白兔有26只,灰兔有12只,灰兔比白兔少几只?有26个苹果,苹果比梨多12个,那么梨有多少个呢?商店有26个书包,卖出一些后,还剩12个,卖出多少个?通过这样的语言叙述,既使学生弄清了题意,理清了数量关系,又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促进了其分析、比较、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口述运算过程及算理。如,(1)“15-8=?”可让学生口述:“因为8加7等于15,所以15减8等于7。”(2)“河里有25只鸭,鹅比鸭少7只,河里有鹅多少只?”可让学生口述:鸭子的只数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鹅的只数一样多,另一部分则比鹅多7只,从鸭子的只数里去掉比鹅多的7只,剩下的就是与鹅同样多的只数。通过这样的训练,既使学生掌握了解题思路,又提高了他们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口算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口算训练要坚持开展,让学生天天练,课课练。口算训练常用于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填数、组合数、分解数等练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
2.运用游戏,加强口算训练。 将三四十张写有1—10数字的卡片分成相同的两小叠,同桌一人一叠,每次同时各出一张,进行口算,算得又快又对的则将对方卡片接过,得卡片多的为获胜方。也可以通过开展“找朋友”、“接力赛”、“计时赛”等游戏来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口算的速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编辑:孟 刚
语言训练;口算训练;
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21—0078—01
数学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呢?笔者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自身的体会。
一、加强直观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好奇心强,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充分运用了形象的教具进行直观操作,让学生通过眼看、口说、动手、动脑来获取知识,并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9加几”这一内容时,我是这样做的:
1.操作示范,直观感知。首先,笔者出示一个能够让学生明显看出有10个空格的纸盒,要求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格子。然后,在盒内放9个乒乓球,盒外放2个乒乓球,并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应怎样算?谁能到前面来摆一摆乒乓球,说一说移动乒乓球时是怎么想的?”最后,引导学生把盒外的1个乒乓球放入盒内,凑成10,而盒外还剩1个乒乓球,总数则是11个乒乓球。这样做,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凑十法”。
2.动手操作,巩固思维成果。指导学生在画有10个方格的纸片上先摆上9根小棒,再拿出3根摆在桌上,计算共有几根小棒。我让他们进行思考:怎样列式?怎样移动小棒?为什么拿桌上的1根放在方格纸片上?并说说“9+3”怎样算?通过自己动手摆,想想“9+7”得多少,使其进一步感知“凑十法”。
3.操作明理,强化形象思维。让学生边看算式边摆小棒,然后说说“9+4、9+8”的推理和运算过程,以加深其对 “凑十法” 的理解。
4.理解算理,发展抽象思维。让学生想一想“9+5、9+6、9+9”应该怎样计算,引导学生总结“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要像“9加1”那样把第二个数分成1和几,至此完成了知识由感性到理性的迁移,学生则经历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抽象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二、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呢?
1.把算式题口述成文字题或应用题。 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26-12=?”这一算式口述成以下文字题:(1)26比12多多少?(2)12比26少多少?(3)被减数是26,减数是12,差是多少?(4)比26少12的数是什么?(5)一个数比26少12,这个数是什么?(6)一个数与12的和是26,这个数是什么?也可以口述成应用题。如,红花有26朵,黄花有12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白兔有26只,灰兔有12只,灰兔比白兔少几只?有26个苹果,苹果比梨多12个,那么梨有多少个呢?商店有26个书包,卖出一些后,还剩12个,卖出多少个?通过这样的语言叙述,既使学生弄清了题意,理清了数量关系,又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促进了其分析、比较、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口述运算过程及算理。如,(1)“15-8=?”可让学生口述:“因为8加7等于15,所以15减8等于7。”(2)“河里有25只鸭,鹅比鸭少7只,河里有鹅多少只?”可让学生口述:鸭子的只数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鹅的只数一样多,另一部分则比鹅多7只,从鸭子的只数里去掉比鹅多的7只,剩下的就是与鹅同样多的只数。通过这样的训练,既使学生掌握了解题思路,又提高了他们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口算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口算训练要坚持开展,让学生天天练,课课练。口算训练常用于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形式多样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填数、组合数、分解数等练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
2.运用游戏,加强口算训练。 将三四十张写有1—10数字的卡片分成相同的两小叠,同桌一人一叠,每次同时各出一张,进行口算,算得又快又对的则将对方卡片接过,得卡片多的为获胜方。也可以通过开展“找朋友”、“接力赛”、“计时赛”等游戏来调动学生口算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口算的速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