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末年,五言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标志其最高成就的就是《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最早被选录在梁朝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里,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一直沿用这一名称。《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为抒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世子的彷徨失意,反映了处于政治黑暗堕落、社会离乱骚动、人民生活贫困不堪的东汉末年,诗歌作者的那种时代的哀愁和苦闷,生活上的牢骚和不平。艺术上感情真挚,想象丰富,语言精练简洁,朴素自然。《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它借天上牵牛织女的故事,以思妇的口吻写人间最现实的别离之情,表现了爱情受到折磨的深深痛楚。
驰骋想象,倾吐哀怨。全诗从想象出发,以牵牛织女的故事为线索,将人间的爱情悲剧自然地融合起来,渲染出一幅两地相思、两心相印却难相聚的动人画面。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皎皎”,互文见义,说的是从织女看牛郎是“迢迢”、“皎皎”,反观亦然。这两句是说,在星空辽阔、明净的夜里,难以成眠、哀怨不绝的思妇遥望天际,牵牛织女两星被“皎皎”的银河相隔离,孤独凄清。联想起自己与亲人天各一方的遭遇,两者何其相似。于是,寂寞、相思、离愁之情便在眼前景物的基础上展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诗一起手就借助双星的传说,腾飞起想象,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泪如雨。”“纤纤”二句,意谓织女摆动着柔嫩的白手,织梭不断地发出札札的声音。这两句有声有色地描绘了织女劳作时的优美姿态。“终日”两句写织女成天劳作,却织不成布,并且成日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这两句刻画了织女的心理活动,但诗人并未直说她在想什么,也未用“忧愁”、“痛苦”、“伤心”、“哀怨”一类词来表达,而是从其劳作效率和表情上去显示她的苦痛。诗人没有调动更多的艺术手段,仅此“不成章”的细节和泪如雨下的神情描写,便深刻地展示出织女内心的哀伤。织女和思妇所共有的难解的相思、难抑的痛苦彼此交融,格外感人。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四句应作整体观,意谓银河的水清澈而浅,两岸相聚又能有多远呢?盈盈一水之隔,竟使得他们只能含情相视,而终身不能互诉衷肠。这里揭示了造成牛郎织女咫尺天涯,只能相望却不能相爱的原因:被一条天河割断。这天河是清浅的,涉渡本应不难,且距离又如此之近,可偏偏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这种痛苦,甚至比远隔千山万水,各在天涯所造成的痛苦更甚。试想,如果“道阻且长”,无法寻到,那也就无可奈何了,可如今只有一水之隔,对方的身影终日在目,时刻在搅动着自己的心,这种滋味是多么难熬啊!“不得语”三个字蕴蓄极富,可以想象,由于刻骨的相思、强烈的渴望,所要倾吐的话儿又何止万语千言,默默无言之中,实际上又倾泻出多少热烈的期待和深沉悲怨的心声。
此诗在艺术上有显著的特色。首先是比兴寄托的运用。牛郎、织女双星,本是宇宙间无情之星体。诗人将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不能相爱的苦闷,寄托于希望中的双星,尤其是美丽的织女星,诗人在两颗无情的星体上注入了人的感情。诗歌读起来似乎只是纯粹地描绘织女相思的情貌,但仔细想去,这种伤心情调不是在天上,而是在地下,在民间;伤心的不是织女,而是主人公自己。只有当主人公与传说中的织女有类似的遭遇时,她(他)才会唱出如此凄婉、悲苦之歌。
其次是“双起单承”的结构技巧。全诗只开头一句写到牵牛,余皆从织女着笔。这样便于集中描写织女的形象,而读者却可以从织女的痛苦联想到牛郎的痛苦,由牛郎的痛苦进而联想到主人公的相思之苦。这样,作品虚实相间,扩大了诗的容量,人物形象也更加生动感人,表情达意更加婉曲深微。我们读后会有种恍惚迷离的感受,觉得天上人间已融为一体,是主人公为织女伤心,还是织女为主人公落泪,我们竟是这般的分辨不清,因为,我们的视线模糊了。难怪,宋人说它有“镜花水月之妙”。
最后是巧用叠字,效果鲜明。本诗仅有十句,却有六句用叠字。“迢迢”状二星之悠远;“皎皎”状二星之明丽;“纤纤”状织女素手之柔长;“札札”状织机运转之声;“盈盈”不仅形容河水之清浅,似亦暗示人物感情之充盈;“脉脉”状织女之神情。同是形容词,但形容的重点不同。摹形、拟声、状情;写景、着色、绘声、传神。物随笔转,变化有致;贴切自然,形象生动;节奏和谐,极富声情之美。人读起来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其所洋溢而出的情境之美及和谐回环之美,余韵袅袅,回味无穷。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么深厚的驾驭语言的功力,又具有多么高超的将诗的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使之呈现出整体艺术美的艺术造诣。
(责任编辑 刘宇帆)
驰骋想象,倾吐哀怨。全诗从想象出发,以牵牛织女的故事为线索,将人间的爱情悲剧自然地融合起来,渲染出一幅两地相思、两心相印却难相聚的动人画面。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皎皎”,互文见义,说的是从织女看牛郎是“迢迢”、“皎皎”,反观亦然。这两句是说,在星空辽阔、明净的夜里,难以成眠、哀怨不绝的思妇遥望天际,牵牛织女两星被“皎皎”的银河相隔离,孤独凄清。联想起自己与亲人天各一方的遭遇,两者何其相似。于是,寂寞、相思、离愁之情便在眼前景物的基础上展开。“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诗一起手就借助双星的传说,腾飞起想象,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泪如雨。”“纤纤”二句,意谓织女摆动着柔嫩的白手,织梭不断地发出札札的声音。这两句有声有色地描绘了织女劳作时的优美姿态。“终日”两句写织女成天劳作,却织不成布,并且成日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这两句刻画了织女的心理活动,但诗人并未直说她在想什么,也未用“忧愁”、“痛苦”、“伤心”、“哀怨”一类词来表达,而是从其劳作效率和表情上去显示她的苦痛。诗人没有调动更多的艺术手段,仅此“不成章”的细节和泪如雨下的神情描写,便深刻地展示出织女内心的哀伤。织女和思妇所共有的难解的相思、难抑的痛苦彼此交融,格外感人。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四句应作整体观,意谓银河的水清澈而浅,两岸相聚又能有多远呢?盈盈一水之隔,竟使得他们只能含情相视,而终身不能互诉衷肠。这里揭示了造成牛郎织女咫尺天涯,只能相望却不能相爱的原因:被一条天河割断。这天河是清浅的,涉渡本应不难,且距离又如此之近,可偏偏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这种痛苦,甚至比远隔千山万水,各在天涯所造成的痛苦更甚。试想,如果“道阻且长”,无法寻到,那也就无可奈何了,可如今只有一水之隔,对方的身影终日在目,时刻在搅动着自己的心,这种滋味是多么难熬啊!“不得语”三个字蕴蓄极富,可以想象,由于刻骨的相思、强烈的渴望,所要倾吐的话儿又何止万语千言,默默无言之中,实际上又倾泻出多少热烈的期待和深沉悲怨的心声。
此诗在艺术上有显著的特色。首先是比兴寄托的运用。牛郎、织女双星,本是宇宙间无情之星体。诗人将现实生活中青年男女不能相爱的苦闷,寄托于希望中的双星,尤其是美丽的织女星,诗人在两颗无情的星体上注入了人的感情。诗歌读起来似乎只是纯粹地描绘织女相思的情貌,但仔细想去,这种伤心情调不是在天上,而是在地下,在民间;伤心的不是织女,而是主人公自己。只有当主人公与传说中的织女有类似的遭遇时,她(他)才会唱出如此凄婉、悲苦之歌。
其次是“双起单承”的结构技巧。全诗只开头一句写到牵牛,余皆从织女着笔。这样便于集中描写织女的形象,而读者却可以从织女的痛苦联想到牛郎的痛苦,由牛郎的痛苦进而联想到主人公的相思之苦。这样,作品虚实相间,扩大了诗的容量,人物形象也更加生动感人,表情达意更加婉曲深微。我们读后会有种恍惚迷离的感受,觉得天上人间已融为一体,是主人公为织女伤心,还是织女为主人公落泪,我们竟是这般的分辨不清,因为,我们的视线模糊了。难怪,宋人说它有“镜花水月之妙”。
最后是巧用叠字,效果鲜明。本诗仅有十句,却有六句用叠字。“迢迢”状二星之悠远;“皎皎”状二星之明丽;“纤纤”状织女素手之柔长;“札札”状织机运转之声;“盈盈”不仅形容河水之清浅,似亦暗示人物感情之充盈;“脉脉”状织女之神情。同是形容词,但形容的重点不同。摹形、拟声、状情;写景、着色、绘声、传神。物随笔转,变化有致;贴切自然,形象生动;节奏和谐,极富声情之美。人读起来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其所洋溢而出的情境之美及和谐回环之美,余韵袅袅,回味无穷。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么深厚的驾驭语言的功力,又具有多么高超的将诗的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使之呈现出整体艺术美的艺术造诣。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