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智慧,是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前 提,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培植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尤为重要。 本文从小学生的自主思维角度出发,研究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奇谈怪论” “出奇制 胜”“奇妙无比”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关键词】自主思维 小学科学 深度学习
自主思维能力表现为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或在教 师的引导下自发地对问题形成思考。小学科学课堂是以 科学探究为主的课堂。深度学习观下的科学探究重在发 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思考 成了深度学习中凸显的问题。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以发现 并解决问题为核心活动的。自主思维不仅能更好地促 进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 的疑问,这正是小学科学深度学习追求的目标。培养儿 童的自主思维能力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议题,以清晰明 朗的自我主体为基础和丰富多彩的外在世界互动,儿童 的潜能才会在有意义的科学脉络中不断滋长,学习才会 拥有活水源头,才能让学生热爱科学,进入深度学习的 状态。
策略一:“奇谈怪论”——兴趣使然,问题的起点, 启发自主思维
当科学课延伸至低年级学生的课程中,“十万个为什 么”模式达到最大化。尽管很多问题“奇谈怪论”,但却 是儿童最本真的发问。让“奇谈怪论”升级“打怪”,是 科学探究最佳的动能。
1.尊重儿童的喜好,因势利导
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尤其是在科学课堂 上。科学教师秉持的最基本的观念是不将“问号”变“句 号”,尊重儿童的喜好,尊重儿童的各种发问,给予积极的 回应,不打消更不泯灭儿童的好奇心。儿童最初的发问 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是儿童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一个 切入口,是一个起点。抓住起点,认同发问,让自主思维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萌芽。
例如,教学一年级的《小风车》,当笔者带着大小不 一的风车走进教室时,学生们欢呼雀躍,有个小男生惊呼 道:某某头上也有个小风车。原来是某某同学的一个风 车发卡。玩风车的时候,这个小男生对着前面某某取下 来的风车发卡一直吹风,汇报时他说:“老师的风车没有 某某的好,转得不快。老师为什么不给我们发某某这样 的风车呢? ”的确纸做的风车没有小巧的塑料风车转得 灵活,加上学生发卡还小,力气不够大,塑料小风车成了 学生眼中的宠儿。除了风向、风力,风车本身也是影响转 动快慢的因素。新的起点,笔者吹吹风车发卡,表示认 同,并表扬小男生的观察和对比能力。“你们知道为什么 吗? ”顺利导入下面的探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2.提出激发兴趣的问题,顺理成章
思维是从观察和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有价值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深层 次的思考,从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而对于小学生而言, 有兴趣的问题更有价值。如《不倒翁的秘密》一课,因为 不倒翁是常见的小玩具,学生玩得不亦乐乎。而笔者拿 出了一个特制的,,头大底小,,的不倒翁,也玩得很成功, “你们也试试倒过来玩玩”,学生果然“上当受骗”。“老 师的不倒翁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 ”体会到挫败感的学 生越发想要发现其中的奥秘,不倒翁的秘密——上轻下 重就很自然地被发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 究的原动力。有兴趣,想探索,自主思维的幼苗就成长了。
策略二:“出奇制胜”——打破头脑的平静,弓I发 认知冲突,激发自主思维
科学探究活动是围绕着一个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展 开的。小学科学课堂又是以儿童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最 终解决问题为目的的。
1.创设探究情境
科学课堂中探究情境的创设不可或缺,它能促使学 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生成新的问题。如在《马铃薯在 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笔者出示一大一小两个马铃 薯,提问:“把他们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能从 体积的大小、质量的轻重做出自己的判断。然后,笔者把 大的马铃薯放入A水槽,它浮了起来;把小马铃薯放入 B水槽,它沉了下去。学生根据之前自己的判断已经露 出胜利的微笑。接着,把小马铃薯放入A水槽,它浮起 来了,学生刚展露的笑容立马凝固了。笔者继续把两个 马铃薯都放在B水槽里,它们都沉下去了。学生凝固的 笑容被疑惑代替。笔者再将两个马铃薯都放在A水槽里, 它们都浮了起来。学生已经在魔术般的实验中思考了, 有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的解释了。简单的实验为探究创设 了有探究兴趣的情境,学生的自主思维“茁壮成长”。
2.引发新问题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在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 产生新的问题。而新的问题能激活学生新的思维,能够 让学生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使他们的思维 达到一定深度。学生在思考中明理,认识就能不断地深 入。如在《探究放大镜》一课中,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作为 难点,学生不亲历探究,则很难理解。充分地“玩”放大 镜是探究的前提,学生在用放大镜照远处的物体时发现 了 “倒影”,近处物体却是“正影”。问题已经生成,就让 实验探究来揭秘吧。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后,经讨论,确定 了蜡烛、成像屏、放大镜的排队顺序。接下来的研究主要 靠学生自己了。学生反复地测试,在教师适当地引导下, 通过移动放大镜或成像屏,观察到了像。“为什么他们的 是倒像,我们的是正像呢?"新的问题沿着学生的思维很 自然地产生了。通过观察、对比和实验,发现了三者排队 的距离有奥秘。探究实验有乐趣,而过程中不断出现新 的问题,探究的活动高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成功激发 起学生的挑战欲,学生进入一种紧张的思维状态。当新 的问题不断刺激着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效果才会好,把 被动的观察变成主动的探究,让学生在揭示科学的过程 中体验科学。自主思维已经“枝繁叶茂”。
策略三:“奇妙无比”——潜心探究过程,磨砺实 验本真,训练自主思维 科学的引人入胜还在于课堂的可操作性,这对小学 生来讲是最感兴趣的事情。然而现实的课堂上,学生往 往只对材料本身特别感兴趣,常常因追求现象而进行操 作,却忘记分析和思考,操作过程中也漫无目的。只有训 练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学生才能将科学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更有效地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1. “开放性”的实验,点亮思维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为了完成实验任务而实 验,学生沿着既定实验路线完成实验操作,自主思維很难 得到发展。笔者尝试着将问题抛给学生,如《杠杆》一课 中,让学生寻找不同的平衡方法,并没有规定钩码必须挂 在同一个位置。所以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小组将钩码挂在 不同的位置,也能平衡。其他小组见状也模仿,果然平衡 的方法比钩码挂在同一个地方平衡的多得多。起初学生 的关注点都在平衡的方法上,但他们在实验中逐渐尝试 不同的方法,有一部分学生也开始思考“为什么”。笔者 将小组的实验汇报有针对性地展示给大家,让他们对数 据进行分析,寻找平衡方法的本质。学生在前面的“为 什么”探究中意犹未尽,主动地思考并讨论,发现实验中 的奥秘。学生掌控了课堂,“开放性“的实验也点亮了他 们思维的火花。
2. “有误差”的实验,照亮思维灯塔
实验材料的提供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小学生比较 关注感性材料。如何利用这个特点扭转学生的关注点, 教师可以在实验材料身上“动手脚”。如《空气占据空间 吗》中趣味实验——杯中的纸会湿吗?笔者故意在水槽 的水位上动了手脚,有的小组水槽里的水位比杯子的高 度高,有的水槽里水的高度只有杯子的三分之二。在实 验中学生都能发现水杯里的纸不会湿,为什么呢?在笔 者的引导下,学生仔细地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环节。笔者 特意先请水位低的小组同学回答,果然有同学“中招”, 说是因为杯子比水高,水进不去。思维的碰撞开始了,水 位高的小组马上就反驳了。交换做实验后实验现象不变, 自主思维的火焰越燃越旺,有了这个独特的发现,对后面 实验原理的总结就奠定了基础。“有误差”的实验,成为 照亮思维的灯塔。
小学科学课堂是个充满孩童灵性的乐园,是个飞舞 着科学奥秘的基地,也是一个思维飞扬的舞台。培植学 生自主思维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智慧,是学生 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前提,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 要途径。自主思维在科学探究中如春雨润花,似清水溉 田,唯有在思维“文火慢炖”中咀嚼才能品味出科学的味 道。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前提, 也是深度学习观下科学教师的成长方向。
注:本文系江苏省第十六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 次人才选拔培养资助项目“深度学习观下科学探究的支 持性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Y-102 )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自主思维 小学科学 深度学习
自主思维能力表现为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或在教 师的引导下自发地对问题形成思考。小学科学课堂是以 科学探究为主的课堂。深度学习观下的科学探究重在发 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思考 成了深度学习中凸显的问题。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以发现 并解决问题为核心活动的。自主思维不仅能更好地促 进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新 的疑问,这正是小学科学深度学习追求的目标。培养儿 童的自主思维能力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议题,以清晰明 朗的自我主体为基础和丰富多彩的外在世界互动,儿童 的潜能才会在有意义的科学脉络中不断滋长,学习才会 拥有活水源头,才能让学生热爱科学,进入深度学习的 状态。
策略一:“奇谈怪论”——兴趣使然,问题的起点, 启发自主思维
当科学课延伸至低年级学生的课程中,“十万个为什 么”模式达到最大化。尽管很多问题“奇谈怪论”,但却 是儿童最本真的发问。让“奇谈怪论”升级“打怪”,是 科学探究最佳的动能。
1.尊重儿童的喜好,因势利导
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尤其是在科学课堂 上。科学教师秉持的最基本的观念是不将“问号”变“句 号”,尊重儿童的喜好,尊重儿童的各种发问,给予积极的 回应,不打消更不泯灭儿童的好奇心。儿童最初的发问 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是儿童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一个 切入口,是一个起点。抓住起点,认同发问,让自主思维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萌芽。
例如,教学一年级的《小风车》,当笔者带着大小不 一的风车走进教室时,学生们欢呼雀躍,有个小男生惊呼 道:某某头上也有个小风车。原来是某某同学的一个风 车发卡。玩风车的时候,这个小男生对着前面某某取下 来的风车发卡一直吹风,汇报时他说:“老师的风车没有 某某的好,转得不快。老师为什么不给我们发某某这样 的风车呢? ”的确纸做的风车没有小巧的塑料风车转得 灵活,加上学生发卡还小,力气不够大,塑料小风车成了 学生眼中的宠儿。除了风向、风力,风车本身也是影响转 动快慢的因素。新的起点,笔者吹吹风车发卡,表示认 同,并表扬小男生的观察和对比能力。“你们知道为什么 吗? ”顺利导入下面的探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2.提出激发兴趣的问题,顺理成章
思维是从观察和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有价值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深层 次的思考,从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而对于小学生而言, 有兴趣的问题更有价值。如《不倒翁的秘密》一课,因为 不倒翁是常见的小玩具,学生玩得不亦乐乎。而笔者拿 出了一个特制的,,头大底小,,的不倒翁,也玩得很成功, “你们也试试倒过来玩玩”,学生果然“上当受骗”。“老 师的不倒翁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 ”体会到挫败感的学 生越发想要发现其中的奥秘,不倒翁的秘密——上轻下 重就很自然地被发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 究的原动力。有兴趣,想探索,自主思维的幼苗就成长了。
策略二:“出奇制胜”——打破头脑的平静,弓I发 认知冲突,激发自主思维
科学探究活动是围绕着一个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展 开的。小学科学课堂又是以儿童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最 终解决问题为目的的。
1.创设探究情境
科学课堂中探究情境的创设不可或缺,它能促使学 生不断地思考、不断地生成新的问题。如在《马铃薯在 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笔者出示一大一小两个马铃 薯,提问:“把他们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能从 体积的大小、质量的轻重做出自己的判断。然后,笔者把 大的马铃薯放入A水槽,它浮了起来;把小马铃薯放入 B水槽,它沉了下去。学生根据之前自己的判断已经露 出胜利的微笑。接着,把小马铃薯放入A水槽,它浮起 来了,学生刚展露的笑容立马凝固了。笔者继续把两个 马铃薯都放在B水槽里,它们都沉下去了。学生凝固的 笑容被疑惑代替。笔者再将两个马铃薯都放在A水槽里, 它们都浮了起来。学生已经在魔术般的实验中思考了, 有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的解释了。简单的实验为探究创设 了有探究兴趣的情境,学生的自主思维“茁壮成长”。
2.引发新问题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在解决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 产生新的问题。而新的问题能激活学生新的思维,能够 让学生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使他们的思维 达到一定深度。学生在思考中明理,认识就能不断地深 入。如在《探究放大镜》一课中,放大镜的成像原理作为 难点,学生不亲历探究,则很难理解。充分地“玩”放大 镜是探究的前提,学生在用放大镜照远处的物体时发现 了 “倒影”,近处物体却是“正影”。问题已经生成,就让 实验探究来揭秘吧。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后,经讨论,确定 了蜡烛、成像屏、放大镜的排队顺序。接下来的研究主要 靠学生自己了。学生反复地测试,在教师适当地引导下, 通过移动放大镜或成像屏,观察到了像。“为什么他们的 是倒像,我们的是正像呢?"新的问题沿着学生的思维很 自然地产生了。通过观察、对比和实验,发现了三者排队 的距离有奥秘。探究实验有乐趣,而过程中不断出现新 的问题,探究的活动高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成功激发 起学生的挑战欲,学生进入一种紧张的思维状态。当新 的问题不断刺激着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效果才会好,把 被动的观察变成主动的探究,让学生在揭示科学的过程 中体验科学。自主思维已经“枝繁叶茂”。
策略三:“奇妙无比”——潜心探究过程,磨砺实 验本真,训练自主思维 科学的引人入胜还在于课堂的可操作性,这对小学 生来讲是最感兴趣的事情。然而现实的课堂上,学生往 往只对材料本身特别感兴趣,常常因追求现象而进行操 作,却忘记分析和思考,操作过程中也漫无目的。只有训 练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学生才能将科学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更有效地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1. “开放性”的实验,点亮思维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为了完成实验任务而实 验,学生沿着既定实验路线完成实验操作,自主思維很难 得到发展。笔者尝试着将问题抛给学生,如《杠杆》一课 中,让学生寻找不同的平衡方法,并没有规定钩码必须挂 在同一个位置。所以实验中出现了一些小组将钩码挂在 不同的位置,也能平衡。其他小组见状也模仿,果然平衡 的方法比钩码挂在同一个地方平衡的多得多。起初学生 的关注点都在平衡的方法上,但他们在实验中逐渐尝试 不同的方法,有一部分学生也开始思考“为什么”。笔者 将小组的实验汇报有针对性地展示给大家,让他们对数 据进行分析,寻找平衡方法的本质。学生在前面的“为 什么”探究中意犹未尽,主动地思考并讨论,发现实验中 的奥秘。学生掌控了课堂,“开放性“的实验也点亮了他 们思维的火花。
2. “有误差”的实验,照亮思维灯塔
实验材料的提供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小学生比较 关注感性材料。如何利用这个特点扭转学生的关注点, 教师可以在实验材料身上“动手脚”。如《空气占据空间 吗》中趣味实验——杯中的纸会湿吗?笔者故意在水槽 的水位上动了手脚,有的小组水槽里的水位比杯子的高 度高,有的水槽里水的高度只有杯子的三分之二。在实 验中学生都能发现水杯里的纸不会湿,为什么呢?在笔 者的引导下,学生仔细地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环节。笔者 特意先请水位低的小组同学回答,果然有同学“中招”, 说是因为杯子比水高,水进不去。思维的碰撞开始了,水 位高的小组马上就反驳了。交换做实验后实验现象不变, 自主思维的火焰越燃越旺,有了这个独特的发现,对后面 实验原理的总结就奠定了基础。“有误差”的实验,成为 照亮思维的灯塔。
小学科学课堂是个充满孩童灵性的乐园,是个飞舞 着科学奥秘的基地,也是一个思维飞扬的舞台。培植学 生自主思维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智慧,是学生 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前提,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 要途径。自主思维在科学探究中如春雨润花,似清水溉 田,唯有在思维“文火慢炖”中咀嚼才能品味出科学的味 道。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前提, 也是深度学习观下科学教师的成长方向。
注:本文系江苏省第十六批“六大人才高峰”高层 次人才选拔培养资助项目“深度学习观下科学探究的支 持性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Y-102 )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