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值得我们研究。我国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思路是将数学知识的传授、数学技能的训练、以及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诗歌中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描述具有十分深刻的含义。结合诗歌与数学学科之间的主要特点,让高职的数学课堂更具有艺术的魅力,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诗歌;高职数学;结合;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正文:
(一)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招生的高峰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近年来,随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是高职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学科。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和文化,诗歌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诗歌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更是意义深远。通过多年的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为了使高职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艺术魅力,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 诗歌与数学的巧妙结合
数学与诗歌本来属于不同空间形式的科学,诗歌语言精练、结构跳跃性强、极富韵律。诗歌集中体现了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的不满。虽然表面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科学范畴,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题目需要严谨的逻辑判断,简洁精炼的语言来表达,而诗歌中的激情与想象力也需要数学的滋润,也才更能彰显出艺术的无限魅力。
2.1、巧妙运用诗歌创造出数学知识的情境
诗歌中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作者丰富的感情色彩,极富感染力。高职数学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的教学。高等教育的改革扩大了高职院校的生源,但也为高职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不断提高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于诗歌中的丰富语境为学生创设出学习情境,用诗歌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苏轼的诗《题西林壁》中对庐山的描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向读者展示了基本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诗中对庐山从正面、侧面、远、近、高、低等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与数学中的三视图是十分相似的,即: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如果将这些描述引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必定能够自然而又巧妙地抓住教学的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例如:有一段诗中很好的描述了数列的概念。"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点点倍加赠。共灯三百八之一,请问尖头几盏灯。"这是一首诗歌型的数字问题,在诗中完美的结合了诗歌与数学的共同点,不仅形式新颖、简洁、语言明了,更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授"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时,若能将这首诗作为导入运用到教学中,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将诗歌与数学巧妙的融合于创设只是情景的教学中的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的呆板,更是数学知识能够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外,这种跨学科的整合给学生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
2.2、巧妙利用诗歌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性记忆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在五千年的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变成韵文口口相传至今。诗歌的出现使人们将自己的经验通过这种形式传授给别人,可见,诗歌在传授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记忆功能。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知识并不容易理解,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果将这些复杂难懂的数学概念、公式、运算法则、数学思维方式等编成通俗易懂的诗歌,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例如:在讲解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整流变性记忆法,可以将其编成诗歌形式的口诀:上弦中切下层割,左正右余1中间。积中顺除商终端,平方之和看下尖。这首简单但蕴含深刻含义的口诀诗帮助学生在理解了图形的含义后可以容易的记住8个关系式。
2.3、巧妙寻找诗歌中蕴含的数学方法
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是提高高职学生基本思维能力、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在诗歌中很多写作手法、诗歌中描述的情景均中蕴含着数学的基本方法。例如: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脍炙人口,老少皆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使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也对这首诗十分熟悉。这首诗气势雄伟,体现了作者开阔的意境。远望着一轮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目送着黄河奔腾咆哮、归入大海,想进一步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必须要再登上一层楼。这种气势让读者心境开阔,荡气回肠。这首诗的对仗与数学概念中的对称美的观点十分相似。如:轴对称、中心对称、对称多项式等。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数学知识中的"要证明、只要证"等概念十分相似,同时还具有数学证明中的"执果索因"的思维方式。诗中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诗歌中富有深刻哲理的含义句子比比皆是,如果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结合诗中的意境,让学生领悟诗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哲理,不仅能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顾沛,组编.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2]孟建伟.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转变[J].教育研究,2007,1
[3]陈蕾蕾。数学美学之数学中的诗词意境[J]。科技咨询,2007(09)。
[4]常秀怀。浅谈美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师),2009(04)。
关键词:诗歌;高职数学;结合;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正文:
(一)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也迎来了招生的高峰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近年来,随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是高职教育中的基础教育学科。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悠历史和文化,诗歌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诗歌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更是意义深远。通过多年的高职数学教学实践,为了使高职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艺术魅力,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 诗歌与数学的巧妙结合
数学与诗歌本来属于不同空间形式的科学,诗歌语言精练、结构跳跃性强、极富韵律。诗歌集中体现了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的不满。虽然表面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科学范畴,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题目需要严谨的逻辑判断,简洁精炼的语言来表达,而诗歌中的激情与想象力也需要数学的滋润,也才更能彰显出艺术的无限魅力。
2.1、巧妙运用诗歌创造出数学知识的情境
诗歌中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作者丰富的感情色彩,极富感染力。高职数学教学是一门基础学科的教学。高等教育的改革扩大了高职院校的生源,但也为高职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不断提高高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于诗歌中的丰富语境为学生创设出学习情境,用诗歌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苏轼的诗《题西林壁》中对庐山的描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向读者展示了基本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诗中对庐山从正面、侧面、远、近、高、低等各种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与数学中的三视图是十分相似的,即:正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如果将这些描述引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必定能够自然而又巧妙地抓住教学的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例如:有一段诗中很好的描述了数列的概念。"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点点倍加赠。共灯三百八之一,请问尖头几盏灯。"这是一首诗歌型的数字问题,在诗中完美的结合了诗歌与数学的共同点,不仅形式新颖、简洁、语言明了,更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授"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时,若能将这首诗作为导入运用到教学中,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将诗歌与数学巧妙的融合于创设只是情景的教学中的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的呆板,更是数学知识能够生动而富有情趣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外,这种跨学科的整合给学生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
2.2、巧妙利用诗歌帮助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理解性记忆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在五千年的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变成韵文口口相传至今。诗歌的出现使人们将自己的经验通过这种形式传授给别人,可见,诗歌在传授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记忆功能。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知识并不容易理解,学生在掌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果将这些复杂难懂的数学概念、公式、运算法则、数学思维方式等编成通俗易懂的诗歌,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例如:在讲解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整流变性记忆法,可以将其编成诗歌形式的口诀:上弦中切下层割,左正右余1中间。积中顺除商终端,平方之和看下尖。这首简单但蕴含深刻含义的口诀诗帮助学生在理解了图形的含义后可以容易的记住8个关系式。
2.3、巧妙寻找诗歌中蕴含的数学方法
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是提高高职学生基本思维能力、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在诗歌中很多写作手法、诗歌中描述的情景均中蕴含着数学的基本方法。例如: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脍炙人口,老少皆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即使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也对这首诗十分熟悉。这首诗气势雄伟,体现了作者开阔的意境。远望着一轮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目送着黄河奔腾咆哮、归入大海,想进一步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必须要再登上一层楼。这种气势让读者心境开阔,荡气回肠。这首诗的对仗与数学概念中的对称美的观点十分相似。如:轴对称、中心对称、对称多项式等。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数学知识中的"要证明、只要证"等概念十分相似,同时还具有数学证明中的"执果索因"的思维方式。诗中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诗歌中富有深刻哲理的含义句子比比皆是,如果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结合诗中的意境,让学生领悟诗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哲理,不仅能带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顾沛,组编.数学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2]孟建伟.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转变[J].教育研究,2007,1
[3]陈蕾蕾。数学美学之数学中的诗词意境[J]。科技咨询,2007(09)。
[4]常秀怀。浅谈美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师),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