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使家长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学生语文学习的好伙伴、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者、学生语文阅读的引导者和家庭语文活动的参与者,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家长;小学语文;角色定位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刻认识到家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根据语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家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角色,准确对家长进行定位,是发挥家长作用的前提。那么家长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当怎样的角色呢?下面笔者将浅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
  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在课堂,但是功在课外。教师需要积极扩展教学时间,督促学生在课后学习,引导学生及时复习、预习。这就需要发挥家长的作用。笔者认为家长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其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学生的课后学习,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
  例如,在教授古诗时,笔者首先要求家长配合学生进行自主预学,利用电脑或者手机,上网搜索作者的生平资料,以及课文涉及的写作背景。家长参与学生的自主预学活动,协助学生利用书下的注解初步梳理古诗大意。在梳理完古诗大意后,为了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笔者又要求家长检查学生的古诗朗诵情况,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使家长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促进者。
  二、学生语文学习的好伙伴
  如果我们能够加强家校互动,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家长学习伙伴的作用,使家长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好伙伴。
  例如,在记叙文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熟练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的人物描写手法,并且通过朗读初步体会人物形象,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分角色朗读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家庭中学生如何进行角色分配呢?笔者认为,父母就是学生最好的“学习伙伴”,于是一个由家庭成员组成的朗读小组就形成了。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家长学习伙伴的作用,而且有助于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推动亲子学习,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构建新型学习模式。
  三、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者
  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家学习,这段时间如果缺乏有效的引导,那么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松懈的时间,造成语文学习的“真空”。显然老师不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时间进行全方位的掌控,而这时家长就需要发挥作用。家长要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者、引领者,成为教师的助手,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例如,为了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笔者每周都会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包括字词、文化常识、背诵等。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考查显然是不可能在时间有限的语文课堂上完成的。因此,笔者每周要求家长对本周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查,并通过微信群将检查内容与检查方式发送给家长,便于家长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平时,笔者要求学生家长参与学生的预习、复习和作业。家长就成为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者。
  四、学生语文阅读的引导者
  阅读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仅仅靠课堂阅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教师拓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间与空间,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与效率呢?单单依靠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家长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小学生阅读学习的引导者。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按照主题进行选编,所选阅读文本基本取材于同一个主题。教师可以紧扣教材文本的选编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关联性阅读。这时可以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将推荐目录通过微信群发给家长,要求家长与学生进行亲子共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父母的陪伴下进行有效阅读,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沉浸于书香之中。
  五、家庭语文活动的参与者
  語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发挥家长的作用,引导学生成为语文实践的参与者,那么实践活动将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堂将得到无限的延伸。在实践中,学生可以增强学习体验,提升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例如语文“实践活动”的学习,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笔者要求家长参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家长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参与者。通过家庭实践活动,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激发了其语文实践的兴趣。
  总之,家长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家长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加强家校合作,不断优化家校合作的形式。家校双方要共同努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佳怡.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J].成才之路,2014(7).
  [2]姜超.中学家校合作的问题透视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其他文献
1、教学时数  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课文理解和议论文相关知识教学;第二课时主要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气节。    2、教材分析  《谈骨气》是中学教材中一篇古老而又常新的课文。它从形式上属于非常规范的议论文,很适合于对学生进行议论文教学。从内容上来说,骨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之本,它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爱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