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带有“港味”气质的文艺作品始终发挥着沟通内地与香港文化的纽带作用,也正是这些作品,让我们在香港回归的20年里更加熟知了当代香港的风土人情。
提到“港味”文化,总会让人们想到带有浓郁香港特色风格的美食、服装、街道、房屋等。因为与众不同的经济结构、人口构成、城市面貌、饮食习惯甚至语言文字,香港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质。在这片中西文化交融的土地上,催生出了有着独特气质的本土艺术。这些带有“港味”气质的文艺作品始终发挥着沟通内地与香港文化的纽带作用,也正是这些作品,让我们在香港回归的20年里更加熟知了当代香港的风土人情。
本次系列演出中最引人關注的音乐剧《朝暮有情人》,是广州大剧院与来自香港的演艺团体发起联合制作出品的首次尝试。这次尝试打破了传统的引进采购项目模式,创作团队的跨地域制作新模式给予了这部作品在艺术创作上更多新的可能。融合了两座城市的文化特色,音乐剧通过讲述几代人的爱情故事让观众了解到(香港和广州)城市的变迁及发展。
广州大剧院成立7年以来,曾策划“港澳台演出季”“国际舞蹈戏剧节”等系列,邀请香港各大院团参与演出,每年的香港系列演出已成为广州大剧院的独特品牌,并培育了一大批粤语戏剧迷,平均上座率约80%。此次广州大剧院的合作伙伴——演戏家族,是香港音乐剧的旗舰剧团之一。除做好本地创作外,演戏家族更致力将香港优秀的剧场艺术带到其他地区,本次与广州大剧院联合制作的《朝暮有情人》将为内地观众呈献原汁原味的港式音乐剧,为两地的戏剧艺术作出真诚的交流。
通过叙述三代人的情感故事,《朝暮有情人》期望在带出香港独有的风土人情之余,也让观众看到回归后的香港虽然与内地一水相隔,却近在咫尺;让观众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除了区别,更多的是共同点。
今年恰逢香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专业剧团香港话剧团成立40周年,自然少不了他们带来的看家重头戏——即将登陆广州大剧院的《最后晚餐》《最后作孽》已被香港政府官方列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20周年庆祝活动。
同为香港都市话剧的“最后”系列,两部作品又有着各自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独到深刻的精神内核。赢得羊城观众热烈追捧、一致好评,被誉为近年来“香港小剧场写实话剧的精品之作”的《最后晚餐》以其写实感人的演绎,让人同声一哭、同声一笑。继《最后晚餐》之后的《最后作孽》则以更黑更冷的幽默笔触写出社会上奇趣的家庭现象,笑看新世代日益衰退的传统价值观如何摧毁“家庭”这生命中最稳固的伦理基石。这两出戏的主题清晰,深刻揭示了家庭问题非因贫富,非关社会年代,在任何环境都会发生。然而,能够反映当下时局势态,认真反思真正影响年青一代的会是什么原因,这两出戏剧发挥的力量实在动人,非常值得观众走进剧场细细品尝。
香港舞蹈团于1981年成立,致力推广中国舞蹈,至今已排演超过100部深受观众欢迎和评论界赞赏的作品,其中包括《清明上河图》《笑傲江湖》《兰亭·祭侄》等。而最近,香港舞蹈团获徐克先生授权将电影《倩女幽魂》改编成舞剧,且得到在电影中饰演姥姥的刘兆铭先生支持并担任艺术指导,由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杨云涛先生编导及编舞。说起《倩女幽魂》,都教人脑海涌现徐克监制的经典电影《倩女幽魂》的凄美情节。电影由哥哥张国荣和一代女神王祖贤领衔主演,在上世纪80年代上映时叫好叫座,屡获殊荣,时至今日仍是不少人心中历久不衰的佳作。如果可以在舞台上观赏舞剧版本的《倩女·幽魂》,一定会从这部经典作品中感受到不一样的艺术魅力。
提到“港味”文化,总会让人们想到带有浓郁香港特色风格的美食、服装、街道、房屋等。因为与众不同的经济结构、人口构成、城市面貌、饮食习惯甚至语言文字,香港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质。在这片中西文化交融的土地上,催生出了有着独特气质的本土艺术。这些带有“港味”气质的文艺作品始终发挥着沟通内地与香港文化的纽带作用,也正是这些作品,让我们在香港回归的20年里更加熟知了当代香港的风土人情。
粤港联合制作出品 《朝暮有情人》
本次系列演出中最引人關注的音乐剧《朝暮有情人》,是广州大剧院与来自香港的演艺团体发起联合制作出品的首次尝试。这次尝试打破了传统的引进采购项目模式,创作团队的跨地域制作新模式给予了这部作品在艺术创作上更多新的可能。融合了两座城市的文化特色,音乐剧通过讲述几代人的爱情故事让观众了解到(香港和广州)城市的变迁及发展。
广州大剧院成立7年以来,曾策划“港澳台演出季”“国际舞蹈戏剧节”等系列,邀请香港各大院团参与演出,每年的香港系列演出已成为广州大剧院的独特品牌,并培育了一大批粤语戏剧迷,平均上座率约80%。此次广州大剧院的合作伙伴——演戏家族,是香港音乐剧的旗舰剧团之一。除做好本地创作外,演戏家族更致力将香港优秀的剧场艺术带到其他地区,本次与广州大剧院联合制作的《朝暮有情人》将为内地观众呈献原汁原味的港式音乐剧,为两地的戏剧艺术作出真诚的交流。
通过叙述三代人的情感故事,《朝暮有情人》期望在带出香港独有的风土人情之余,也让观众看到回归后的香港虽然与内地一水相隔,却近在咫尺;让观众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除了区别,更多的是共同点。
香港最悠久话剧团带来精品力作
今年恰逢香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专业剧团香港话剧团成立40周年,自然少不了他们带来的看家重头戏——即将登陆广州大剧院的《最后晚餐》《最后作孽》已被香港政府官方列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20周年庆祝活动。
同为香港都市话剧的“最后”系列,两部作品又有着各自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独到深刻的精神内核。赢得羊城观众热烈追捧、一致好评,被誉为近年来“香港小剧场写实话剧的精品之作”的《最后晚餐》以其写实感人的演绎,让人同声一哭、同声一笑。继《最后晚餐》之后的《最后作孽》则以更黑更冷的幽默笔触写出社会上奇趣的家庭现象,笑看新世代日益衰退的传统价值观如何摧毁“家庭”这生命中最稳固的伦理基石。这两出戏的主题清晰,深刻揭示了家庭问题非因贫富,非关社会年代,在任何环境都会发生。然而,能够反映当下时局势态,认真反思真正影响年青一代的会是什么原因,这两出戏剧发挥的力量实在动人,非常值得观众走进剧场细细品尝。
重温经典 梦回《倩女·幽魂》
香港舞蹈团于1981年成立,致力推广中国舞蹈,至今已排演超过100部深受观众欢迎和评论界赞赏的作品,其中包括《清明上河图》《笑傲江湖》《兰亭·祭侄》等。而最近,香港舞蹈团获徐克先生授权将电影《倩女幽魂》改编成舞剧,且得到在电影中饰演姥姥的刘兆铭先生支持并担任艺术指导,由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杨云涛先生编导及编舞。说起《倩女幽魂》,都教人脑海涌现徐克监制的经典电影《倩女幽魂》的凄美情节。电影由哥哥张国荣和一代女神王祖贤领衔主演,在上世纪80年代上映时叫好叫座,屡获殊荣,时至今日仍是不少人心中历久不衰的佳作。如果可以在舞台上观赏舞剧版本的《倩女·幽魂》,一定会从这部经典作品中感受到不一样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