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雁塔北广场记
新世纪以降,西安城内古意新姿处,惟曲江大雁塔北广场为甲。
游人自市内北来,从雁塔路一望,便心飞广场上,魂消欲绝。
广场为世界罕见喷泉水景广场,曙色中晨光着树,暝色里夜月入庐,水与塔相映发,他处即使有海市蜃楼,不及此地幻象一缕。
居民和游客,每忆长安,辄往大雁塔北广场。见各主入口石牌坊,白麻石材贴面,上绕麒麟龙凤,中间高门匾额为颜体楷书,两旁门额为“二王”行书。门景佳好。北大门西牌坊正书“慈恩祖庭”,左右“塔标高境”、“水流梵音”;背书“法相宗脉”,左右“善归一揆”、“慧蕴三乘”。北大门东牌坊正书“曲江阊阖”,左右“终南在望”、“上林可览”;背书“凤城新里”、左右“四邻秦汉”、“八水帝都”。另东西两处辅门牌坊上有“五陵佳氲”、“丝路遥接”、“渭水环萦”、“青龙瑞气”等字样。
从北门深入广场,见一卷大唐盛世铜书铺地,两座万佛灯塔和八根大唐文化红砂岩列柱擎天,居中南望喷泉,层第有九级百米叠水溜玉,尽处雕刻“大唐盛世”、“丝路风情”,于画壁流香。有唐一代脊梁精英人物,或拱手或端坐泉景两侧,其身前身后,灵动着40余座唐草纹、藻井纹、书法等地景浮雕,律动着10件大唐诗书画印水景小品,流动着50根唐诗灯柱,绿林掩映,红灯激射,瞬间将人纳入煌煌大唐圣境。
传说2003年12月31日开放之时,观者踵踵130万,蔚为大观。曲江新区周全一定,能事一集,使广场在技术运用、雕塑规模、建设投入、清洁、音响等方面创下了13项地区乃至世界纪录,可谓佳境一殚,国际一流。天工开物之手笔,任谁敏心巧目,再难复加。
遥想1924年暑夏,鲁迅先生在西安住过21天,讲学之余游碑林,孔庙,大雁塔,曲江等。至城东南原上,伫立回望,同游者中有人指着庄严的大雁塔说:“似老僧入定。”先生当即遥指艳丽的曲江一带说:“如美女簪花。”众人齐鼓掌称赞联妙。
今日,从大雁塔北广场归,暗自忖念:大雁塔确如端坐老僧,而广场喷泉,如新妆少女,少女随乐,仙然变阵起舞时,紫气氤氲里,寺塔悠然,情浓如醉翁,见者尤醉人心。
大唐不夜城天街记
大雁塔正南,煌煌而起一城,名曰“大唐不夜”,悦纳亲人,爽朗易近。其景致首推步行街,长1500米,宽80米,雄贯南北,水石草木,皆有鲜衣亮色。群雕参差,典故连缀,合玄奘、贞观、开元三大广场齐观,一佛一帝一大典,始知整条街之精神顿出。
唐时长安中心大道,美称“天街”,提要全城,今见之繁华点滴流露,尤可想见旧时风姿。
夜来,满街曲栏画槛,石台水轩,树岚染晕,檐影设色,灯火喧阗,声光和应,竹肉相发,极其浓媚。人心怎敌美景,逐队争来。有全家老幼出游,啼笑杂之,有好友佳朋邀约,浅斟低饮,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磁静递;有酒足饭饱者,三五结伴,跻入人丛,左右观望。更有人或进出华润万家、银泰百货,大包小袋,满载而归;或匿影柱下,默诵唐诗,靠坐木椅,静心通神;或转入厅馆,笙歌剧戏,无日无之,共奏一时之兴。
月下尤妙不可言,锦带闪闪,链珠烨烨,冶游其间,恍若置身天上街市,不复为人间世啊。
夜阑更深,如沸如憾人声渐稀渐薄,始有青春仙侣,由里湖、酒吧、夜场转出,如魇如呓而来,共数烟花,看东方将白。
偶逢酥雨拍面,情意更是惬甚。
曲江池水口记
海有海口,关有关口,心有心口。世间万事,无口不足以纳千倾汪洋,收四时浪漫。粮食也有口,不然为什么叫口粮呢?
西安曲江一带的美景,就是人们的一块精神口粮。
池子四四方方,呈几何图形,突出了人工美,却多了匠气和呆气。西方多这样造园。中国就不一样了,水面无论大小,多以自然曲折取胜。再整齐的水面,也要引出一小部分来,无为而治,以应天象地理,随意着,生动着,真实着。
这一块曲江池的水口,起初像是大鱼吃过了界,却一下咬出一份别致来。水走过来,就停驻下,圈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形成一个“A”,中间横着的就是黄渠桥,黄渠桥上面的部分,圆润润的,不需了棱角,不需了规则。也像搭着的一张弓,弓拉满,箭射出去,正中泉眼,终南山大峪的清水就随着黄渠汩汩而来。
终南山是曲江池的靠山,曲江是终南的靠水,靠山靠水,最享福的其实是人。水口努着嘴抱着臂,人从她的胳膊上走过去。
有人摇着木船,吱扭着,一侧一侧荡过来,木船周围的水,比船跑得还快,跑到岸边,又返身殷勤地来迎船靠岸。等到水岸静定,古今驳线一下子就对上了口型,丝丝扣扣,吻合的不差毫分。
水口,是当下和唐朝的一个亲嘴。
水的大道里,也流行着古今穿越吗,也注重着上下贯通吗?
人是要接地气的,接上了地气,才有了底气。站在曲江池入水口处,似乎一下子就站在了唐朝的门口,有了感应千年的神力。那一对在岸边玩漂水花的父子,刚一转身,已是唐时的装扮,他们眼前的黄渠,如明亮的飘带,闪耀在长安的苍茫原野上。
片云桥记
一片云,在天上飘着,被曲江池美景吸引,云头一按,下凡定格为一拱石桥。
一滴水,滴到水池里,声响脆而大,一屋子人都在说话时,却什么也听不清楚。所以看云最好一片,一片云在天上飘游,也不是飘游,却更显出天地的旷远,把人的心空也携带着安静、透彻。如果是满天白云、乌云翻滚、红云密布,任誰见了,都会有些不安。
江南曾有名石,就叫一片云。有人见大石纳头便拜,拜完画之,呼为“云骨”。
天下万物皆可画,惟有云不能,云里似有山、有水、有人、有兽、有鸟羽,有鱼鳞,却又什么都没有。现在云成了桥,画云就容易了。
桥是架空的路,世间都讲究以木石跨水,这里却以桥为云的显形,柔和,亲善。如同风以竹显形一样。
颜色以红为主的,叫红桥,形神状态如卧波的,称为虹桥。这桥却是白桥、红桥、绿桥、蓝桥、黄桥等等,都可以叫的,因为云就有着这么些千变万化的颜色啊。桥下水里的鱼,也就如同云在空中时,那些伴飞的鸟,披着各种各样的霞光在流翔。 因一座小桥,名片云,知道了昨天的云,今天会转成汪汪一团水,上午的水,下午就轮成飘飘一朵云。因一片云化成了桥,又知道它白日里是云,晚间是水。而所有的云水里还有着一座桥,天上仙人渡,人间谁在走?
天地就是这样周转着,是人隔开了天地。人过片云桥,无不顿感小桥流水之妙,小桥是片,流水是云。无不顿明圣贤庸行之理,圣贤是片云,自己在庸行。
那么,人向桥上走就是青云直上了,凌驾于云上,遂了凌云壮志,下来就想,趁有些劲儿何不再四处云游一下。抬眼看路一边的楼阁,却偏偏又叫云韶居。
而路的另一边,两尊石凳对面坐着,中间石桌上摆紫砂壶一双,壶口里飘明前茶香一缕,香气往空中,悠悠化成一片云。不一会儿,从那片云里,就又伸张出一拱桥来。
大唐芙蓉园御苑门记
高门大户。高门是大户的体面。
春夏秋冬,晨昏阴晴,每过大唐芙蓉园正西,见御苑门造型华丽,两层主门楼与左右紧接的三重阙相得益彰,气不可一世,而又恭敬待客,礼让有加。是真正的大丈夫、大君子、大将军、大文士,更是一个初登宝座的年轻君王,才貌瑰雅,仪态端方,骞翮思远翥,猛志逸四海,豪烈非凡。
古来开园造景,媚薄者多,可斜视,不可正观。御苑门,是大唐芙蓉园的正门,似真正的丽人,稳健大方,雍容大度,可以临水,也可以照镜,正侧俱佳。
门前广场上,有竖起的“大唐芙蓉园”刊印造型。门楼上牌匾“御苑门”三个黑底金字为沈鹏所书。楹联中有松林夫子自道“探奇抉奥进西门,揽胜怡情游御苑”,门前照壁背刻平凹《大唐芙蓉园记》。天下名胜,高人韵士与美文奇章往往相逼而来,领悟到此趣,便觉心魂神动,手足鼓舞。文章借灵于山水,草色借润于酥雨,人物借势于时局,大唐芙蓉园正是得此江山时务之助,从御苑门进入后,所见所闻,笔笔都是生动。
游客赴一山水,往往因其奇特而心胸开朗,如同交友,互相必有过人之处,来往才会密切一样。每天,御苑门下,多人往来穿梭,见门前明皇与宫娥迎宾的玻璃雕塑,见门内黄金玉玺盖下的恢弘基调,见两旁84根旗阵击打出的猎猎风聲,想那心中涌起的,镜中定格的,定然会有片刻的壮采呢。
壮采源于壮志豪情,白日,御苑门襟带飘飘着皇家做派,清夜,御苑门目光炯炯着帝京风情。观望中就有一种血性喷涌,从蝇营狗苟中、从鸡栖鹤笼中、从小利小吏中、从沉沦溷藩中,如鸾凤般秀丽超拔出来。大雪散尽,松柏振色,和煦春风吹开了兰蕙,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声唱念着:我辈岂是蓬蒿人啊。
初夏时有一老者,自关中东府来游芙蓉园,到了御苑门下,掀髯兴叹:好大的门楼!他戴黑色石头镜,人说:光线不强,戴它干啥?老人说:不戴干啥,咱家里有这呢么?!他身着羊皮袄,别人说:天气有些热了,穿它干啥?老人说:不穿干啥,那咱家里有这东西呢么。
一轮红日朝阳,喷薄而出,自信地悬挂于丹檐之上,瞻望朗朗秦地,一派喜色。
新世纪以降,西安城内古意新姿处,惟曲江大雁塔北广场为甲。
游人自市内北来,从雁塔路一望,便心飞广场上,魂消欲绝。
广场为世界罕见喷泉水景广场,曙色中晨光着树,暝色里夜月入庐,水与塔相映发,他处即使有海市蜃楼,不及此地幻象一缕。
居民和游客,每忆长安,辄往大雁塔北广场。见各主入口石牌坊,白麻石材贴面,上绕麒麟龙凤,中间高门匾额为颜体楷书,两旁门额为“二王”行书。门景佳好。北大门西牌坊正书“慈恩祖庭”,左右“塔标高境”、“水流梵音”;背书“法相宗脉”,左右“善归一揆”、“慧蕴三乘”。北大门东牌坊正书“曲江阊阖”,左右“终南在望”、“上林可览”;背书“凤城新里”、左右“四邻秦汉”、“八水帝都”。另东西两处辅门牌坊上有“五陵佳氲”、“丝路遥接”、“渭水环萦”、“青龙瑞气”等字样。
从北门深入广场,见一卷大唐盛世铜书铺地,两座万佛灯塔和八根大唐文化红砂岩列柱擎天,居中南望喷泉,层第有九级百米叠水溜玉,尽处雕刻“大唐盛世”、“丝路风情”,于画壁流香。有唐一代脊梁精英人物,或拱手或端坐泉景两侧,其身前身后,灵动着40余座唐草纹、藻井纹、书法等地景浮雕,律动着10件大唐诗书画印水景小品,流动着50根唐诗灯柱,绿林掩映,红灯激射,瞬间将人纳入煌煌大唐圣境。
传说2003年12月31日开放之时,观者踵踵130万,蔚为大观。曲江新区周全一定,能事一集,使广场在技术运用、雕塑规模、建设投入、清洁、音响等方面创下了13项地区乃至世界纪录,可谓佳境一殚,国际一流。天工开物之手笔,任谁敏心巧目,再难复加。
遥想1924年暑夏,鲁迅先生在西安住过21天,讲学之余游碑林,孔庙,大雁塔,曲江等。至城东南原上,伫立回望,同游者中有人指着庄严的大雁塔说:“似老僧入定。”先生当即遥指艳丽的曲江一带说:“如美女簪花。”众人齐鼓掌称赞联妙。
今日,从大雁塔北广场归,暗自忖念:大雁塔确如端坐老僧,而广场喷泉,如新妆少女,少女随乐,仙然变阵起舞时,紫气氤氲里,寺塔悠然,情浓如醉翁,见者尤醉人心。
大唐不夜城天街记
大雁塔正南,煌煌而起一城,名曰“大唐不夜”,悦纳亲人,爽朗易近。其景致首推步行街,长1500米,宽80米,雄贯南北,水石草木,皆有鲜衣亮色。群雕参差,典故连缀,合玄奘、贞观、开元三大广场齐观,一佛一帝一大典,始知整条街之精神顿出。
唐时长安中心大道,美称“天街”,提要全城,今见之繁华点滴流露,尤可想见旧时风姿。
夜来,满街曲栏画槛,石台水轩,树岚染晕,檐影设色,灯火喧阗,声光和应,竹肉相发,极其浓媚。人心怎敌美景,逐队争来。有全家老幼出游,啼笑杂之,有好友佳朋邀约,浅斟低饮,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磁静递;有酒足饭饱者,三五结伴,跻入人丛,左右观望。更有人或进出华润万家、银泰百货,大包小袋,满载而归;或匿影柱下,默诵唐诗,靠坐木椅,静心通神;或转入厅馆,笙歌剧戏,无日无之,共奏一时之兴。
月下尤妙不可言,锦带闪闪,链珠烨烨,冶游其间,恍若置身天上街市,不复为人间世啊。
夜阑更深,如沸如憾人声渐稀渐薄,始有青春仙侣,由里湖、酒吧、夜场转出,如魇如呓而来,共数烟花,看东方将白。
偶逢酥雨拍面,情意更是惬甚。
曲江池水口记
海有海口,关有关口,心有心口。世间万事,无口不足以纳千倾汪洋,收四时浪漫。粮食也有口,不然为什么叫口粮呢?
西安曲江一带的美景,就是人们的一块精神口粮。
池子四四方方,呈几何图形,突出了人工美,却多了匠气和呆气。西方多这样造园。中国就不一样了,水面无论大小,多以自然曲折取胜。再整齐的水面,也要引出一小部分来,无为而治,以应天象地理,随意着,生动着,真实着。
这一块曲江池的水口,起初像是大鱼吃过了界,却一下咬出一份别致来。水走过来,就停驻下,圈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形成一个“A”,中间横着的就是黄渠桥,黄渠桥上面的部分,圆润润的,不需了棱角,不需了规则。也像搭着的一张弓,弓拉满,箭射出去,正中泉眼,终南山大峪的清水就随着黄渠汩汩而来。
终南山是曲江池的靠山,曲江是终南的靠水,靠山靠水,最享福的其实是人。水口努着嘴抱着臂,人从她的胳膊上走过去。
有人摇着木船,吱扭着,一侧一侧荡过来,木船周围的水,比船跑得还快,跑到岸边,又返身殷勤地来迎船靠岸。等到水岸静定,古今驳线一下子就对上了口型,丝丝扣扣,吻合的不差毫分。
水口,是当下和唐朝的一个亲嘴。
水的大道里,也流行着古今穿越吗,也注重着上下贯通吗?
人是要接地气的,接上了地气,才有了底气。站在曲江池入水口处,似乎一下子就站在了唐朝的门口,有了感应千年的神力。那一对在岸边玩漂水花的父子,刚一转身,已是唐时的装扮,他们眼前的黄渠,如明亮的飘带,闪耀在长安的苍茫原野上。
片云桥记
一片云,在天上飘着,被曲江池美景吸引,云头一按,下凡定格为一拱石桥。
一滴水,滴到水池里,声响脆而大,一屋子人都在说话时,却什么也听不清楚。所以看云最好一片,一片云在天上飘游,也不是飘游,却更显出天地的旷远,把人的心空也携带着安静、透彻。如果是满天白云、乌云翻滚、红云密布,任誰见了,都会有些不安。
江南曾有名石,就叫一片云。有人见大石纳头便拜,拜完画之,呼为“云骨”。
天下万物皆可画,惟有云不能,云里似有山、有水、有人、有兽、有鸟羽,有鱼鳞,却又什么都没有。现在云成了桥,画云就容易了。
桥是架空的路,世间都讲究以木石跨水,这里却以桥为云的显形,柔和,亲善。如同风以竹显形一样。
颜色以红为主的,叫红桥,形神状态如卧波的,称为虹桥。这桥却是白桥、红桥、绿桥、蓝桥、黄桥等等,都可以叫的,因为云就有着这么些千变万化的颜色啊。桥下水里的鱼,也就如同云在空中时,那些伴飞的鸟,披着各种各样的霞光在流翔。 因一座小桥,名片云,知道了昨天的云,今天会转成汪汪一团水,上午的水,下午就轮成飘飘一朵云。因一片云化成了桥,又知道它白日里是云,晚间是水。而所有的云水里还有着一座桥,天上仙人渡,人间谁在走?
天地就是这样周转着,是人隔开了天地。人过片云桥,无不顿感小桥流水之妙,小桥是片,流水是云。无不顿明圣贤庸行之理,圣贤是片云,自己在庸行。
那么,人向桥上走就是青云直上了,凌驾于云上,遂了凌云壮志,下来就想,趁有些劲儿何不再四处云游一下。抬眼看路一边的楼阁,却偏偏又叫云韶居。
而路的另一边,两尊石凳对面坐着,中间石桌上摆紫砂壶一双,壶口里飘明前茶香一缕,香气往空中,悠悠化成一片云。不一会儿,从那片云里,就又伸张出一拱桥来。
大唐芙蓉园御苑门记
高门大户。高门是大户的体面。
春夏秋冬,晨昏阴晴,每过大唐芙蓉园正西,见御苑门造型华丽,两层主门楼与左右紧接的三重阙相得益彰,气不可一世,而又恭敬待客,礼让有加。是真正的大丈夫、大君子、大将军、大文士,更是一个初登宝座的年轻君王,才貌瑰雅,仪态端方,骞翮思远翥,猛志逸四海,豪烈非凡。
古来开园造景,媚薄者多,可斜视,不可正观。御苑门,是大唐芙蓉园的正门,似真正的丽人,稳健大方,雍容大度,可以临水,也可以照镜,正侧俱佳。
门前广场上,有竖起的“大唐芙蓉园”刊印造型。门楼上牌匾“御苑门”三个黑底金字为沈鹏所书。楹联中有松林夫子自道“探奇抉奥进西门,揽胜怡情游御苑”,门前照壁背刻平凹《大唐芙蓉园记》。天下名胜,高人韵士与美文奇章往往相逼而来,领悟到此趣,便觉心魂神动,手足鼓舞。文章借灵于山水,草色借润于酥雨,人物借势于时局,大唐芙蓉园正是得此江山时务之助,从御苑门进入后,所见所闻,笔笔都是生动。
游客赴一山水,往往因其奇特而心胸开朗,如同交友,互相必有过人之处,来往才会密切一样。每天,御苑门下,多人往来穿梭,见门前明皇与宫娥迎宾的玻璃雕塑,见门内黄金玉玺盖下的恢弘基调,见两旁84根旗阵击打出的猎猎风聲,想那心中涌起的,镜中定格的,定然会有片刻的壮采呢。
壮采源于壮志豪情,白日,御苑门襟带飘飘着皇家做派,清夜,御苑门目光炯炯着帝京风情。观望中就有一种血性喷涌,从蝇营狗苟中、从鸡栖鹤笼中、从小利小吏中、从沉沦溷藩中,如鸾凤般秀丽超拔出来。大雪散尽,松柏振色,和煦春风吹开了兰蕙,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声唱念着:我辈岂是蓬蒿人啊。
初夏时有一老者,自关中东府来游芙蓉园,到了御苑门下,掀髯兴叹:好大的门楼!他戴黑色石头镜,人说:光线不强,戴它干啥?老人说:不戴干啥,咱家里有这呢么?!他身着羊皮袄,别人说:天气有些热了,穿它干啥?老人说:不穿干啥,那咱家里有这东西呢么。
一轮红日朝阳,喷薄而出,自信地悬挂于丹檐之上,瞻望朗朗秦地,一派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