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让更多教师开始关注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实施生活化策略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学分析、思考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基于此,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作为切入点,展开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引言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使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人类社会间的紧密联系[1],使他们了解学习数学学科的价值,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理解、具有学好数学的自觉性”。为此,教师可重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实施,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好感,以便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未体现学科特点
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特点[2]。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数学的学习中,因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有所差异,有的学生能够很快接受新知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快速明白,此时老师又忽略了转换讲授方式,没有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的感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翻来覆去的讲解,学生也只是机械化记忆,无法做到灵活运用。
1.2教学方式刻板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活泼好动。刻板式教学抑制了学生的天性,虽然其可能暂时能够让学生取得考试中的高分,但是新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并非侧重单一的成绩。照本宣科中,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仅仅是运算符号与概念公式。而乏味、枯燥学习必然会让学生厌烦,难以起到培养其发现数学及应用数学能力的目的,更不用说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以及快乐学习。因此,应该以课堂授课、数字白板展示、数学游戏、情境教学等不同形式对学生進行培养,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
1.3教学较为缺乏生活元素
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理性学科[3],数学易被学生划为“难学”学科。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科的体系性和知识的关联性较强,脱离生活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的困难。例如:在进行《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教师一味的强调百分比的意义、特点,部分学生便会觉得难以理解。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扇形统计图中数量之间百分比的关系,教师可以学生的一天为教学示例。着眼生活实际,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数学问题,帮其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链接,促进学生建立自身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2、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2.1课程导入的生活化
做好激趣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课堂的导入要贴合实际生活,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出发。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把这种理性知识设计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对于接下来的内容就有强烈的好奇心,才会认真的学习、探索。课程导入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也是保障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例如:在《位置与方向(二)》教学中,以微课件引出预报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C市西偏北30°方向、距离C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30km/h的速度沿直线向C市移动。引发学生探究,如何确定台风方向,城市中哪一区域的人们要提前防范。立足于生活中的问题,做好创境激疑。
2.2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所能拥有的资源,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可以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教师教学的方式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学氛围应该是融洽的,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需要调用和重组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进行《圆》的教学中,让大家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有哪些,为什么篮球、方向盘的设计是圆形的,如何才能知道圆形物体的直径、半径等,可以展开学习竞赛,提升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趣味性。
2.3教学理解的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很多数学知识都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经常会用到的。教师可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提取数学问题。改变一味地知识传递式授课,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形成数学学习经验,使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其应用能力与探究意识。例如:在小学低段的《克和千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在实践中是学生形成直观感受,具有初步的估测概念。接着教师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教学素材“本周末老师去市集中购买白菜,卖白菜的老爷爷说零售2元/斤,批发的话10公斤15元,大家能说说白菜的零买和批发中,每500g的售价相差多少吗?”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使其探究生活化问题,加深学生对斤、两、克、千克间的转化掌握,促进学生形成生活化理解。
2.4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此,教师应布置具有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切实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且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例如:在《折线统计图》、《测量》、《角的度量》等内容后,让学生展开数学实践活动,使他们选定不同的调研课题,去调查家里的用水情况、测量各种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长度、角度等,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认识到生活与数学间的紧密联系。
3、结语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并非一蹴而就的。为此,教师一方面应具有促进教学生活化的意识,创新施教,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另一方面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其具有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郑凡.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天水市J小学为例[D].天水师范学院,2019(6):24.
[2]韩京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效性的问题研究——以哈尔滨市H小学为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6):22.
[3]徐显芬.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引言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使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人类社会间的紧密联系[1],使他们了解学习数学学科的价值,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理解、具有学好数学的自觉性”。为此,教师可重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实施,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好感,以便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未体现学科特点
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特点[2]。小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数学的学习中,因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有所差异,有的学生能够很快接受新知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快速明白,此时老师又忽略了转换讲授方式,没有以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的感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翻来覆去的讲解,学生也只是机械化记忆,无法做到灵活运用。
1.2教学方式刻板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活泼好动。刻板式教学抑制了学生的天性,虽然其可能暂时能够让学生取得考试中的高分,但是新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并非侧重单一的成绩。照本宣科中,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仅仅是运算符号与概念公式。而乏味、枯燥学习必然会让学生厌烦,难以起到培养其发现数学及应用数学能力的目的,更不用说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以及快乐学习。因此,应该以课堂授课、数字白板展示、数学游戏、情境教学等不同形式对学生進行培养,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
1.3教学较为缺乏生活元素
作为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理性学科[3],数学易被学生划为“难学”学科。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科的体系性和知识的关联性较强,脱离生活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也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的困难。例如:在进行《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教师一味的强调百分比的意义、特点,部分学生便会觉得难以理解。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扇形统计图中数量之间百分比的关系,教师可以学生的一天为教学示例。着眼生活实际,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展开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数学问题,帮其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链接,促进学生建立自身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2、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2.1课程导入的生活化
做好激趣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因此课堂的导入要贴合实际生活,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出发。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把这种理性知识设计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对于接下来的内容就有强烈的好奇心,才会认真的学习、探索。课程导入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也是保障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例如:在《位置与方向(二)》教学中,以微课件引出预报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C市西偏北30°方向、距离C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30km/h的速度沿直线向C市移动。引发学生探究,如何确定台风方向,城市中哪一区域的人们要提前防范。立足于生活中的问题,做好创境激疑。
2.2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所能拥有的资源,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相联系,可以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教师教学的方式应该是灵活、多变的,教学氛围应该是融洽的,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需要调用和重组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进行《圆》的教学中,让大家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有哪些,为什么篮球、方向盘的设计是圆形的,如何才能知道圆形物体的直径、半径等,可以展开学习竞赛,提升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趣味性。
2.3教学理解的生活化
小学阶段的很多数学知识都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经常会用到的。教师可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提取数学问题。改变一味地知识传递式授课,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形成数学学习经验,使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其应用能力与探究意识。例如:在小学低段的《克和千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学习、动手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在实践中是学生形成直观感受,具有初步的估测概念。接着教师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教学素材“本周末老师去市集中购买白菜,卖白菜的老爷爷说零售2元/斤,批发的话10公斤15元,大家能说说白菜的零买和批发中,每500g的售价相差多少吗?”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使其探究生活化问题,加深学生对斤、两、克、千克间的转化掌握,促进学生形成生活化理解。
2.4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此,教师应布置具有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切实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且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例如:在《折线统计图》、《测量》、《角的度量》等内容后,让学生展开数学实践活动,使他们选定不同的调研课题,去调查家里的用水情况、测量各种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长度、角度等,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等,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认识到生活与数学间的紧密联系。
3、结语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并非一蹴而就的。为此,教师一方面应具有促进教学生活化的意识,创新施教,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另一方面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其具有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郑凡.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天水市J小学为例[D].天水师范学院,2019(6):24.
[2]韩京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效性的问题研究——以哈尔滨市H小学为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6):22.
[3]徐显芬.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