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很多孩子都对写作文有心理阴影,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然而实际上,很多时候学生惧怕写作文,是老师引导不到位造成的,本文就如何让学生克服恐惧,乐于写作文提出了一些我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教育
看过一篇文章《成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写的是人们往往被成功的难度所吓倒,以为成功就要“头悬梁,锥刺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其实,任何事情,只要踏踏实实,快快乐乐,认认真真地做了,照样可以轻轻松松地取得成功,作文也是如此。只要以孩子为本,降低作文的要求,让孩子们一开始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打心里对作文产生兴趣,喜欢上作文,就算是成功。现就我在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商榷。
一、培养孩子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也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那就是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自然写作,顺应儿童的天性,不拘形式,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也就是让孩子对写作产生兴趣,有信心写出满意的作品。
大作家周弘先生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因此,我认为,不管多小的孩子,只要他开口说话了,就意味着他在进行作文的创作。说话练习、口语交际、讨论交流、同学间一次无意识的聊天……都可以说是孩子们在进行创作。既然是创作,不管成功与否,不管是不是伟大的创作,我们都要以认真的态度去重视它,欣赏它,给他们以自信心。就象小孩子刚学走路,刚学说话的阶段,他们跨出的哪怕是蹒跚的第一步,说出的哪怕是模糊不清的第一句,做父母的那种惊喜,那种欣赏,那种赞许和自豪,让孩子的小脸绽开多么幸福而自信的笑容啊!所以,孩子初始阶段的创作更应该象这样被充分肯定,认真欣赏,因为他们鼓足了很大的勇气,战胜了莫大的困难,才迈出了这关键的第一步!
二、淡化作文概念
我们在孩子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要过分地强调种种规矩,应该先让孩子大张其口,滔滔不绝。还是枚举刚学走路的幼儿,先要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去走而不要人扶的勇气,什么走路的姿势、规矩和技巧对他都没有用处,甚至是多此一举。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和家长在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无形中就给孩子的心里种下了惧怕作文的种子,(什么要多说话,多写日记,多看作文书,不然以后就不会写作文等等危言耸听的话)让孩子们下意识地认为,作文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其实,初涉写作的孩子,习作之前,可以先让他们练习“七嘴八舌”。这样的说话氛围,一是可以给胆的小孩子壮胆;二是可以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三是可以交流、学习不同的创造性的思维。而且,不管他们说的有无条理,说得好不好,是不是流水帐,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没有胆量开口说,是不是有话可说。只要说了,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适时地帮助、引导、鼓励和表扬。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孩子们对作文的神秘感,才能达到“原来作文这么简单”、“我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轻松构思状态,才能迈出大胆创作优秀文章那一步。只要“我能行”这颗自信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发了芽,以后定能盛开美丽的“创作之花”。
三、顺应儿童天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关于写作的总目标确定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写话”,第二、三学段都称为“习作”,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这足以体现出降低小学阶段写作难度的意思。因此,我认为,在孩子习作阶段,不必过分强调字数的多少,文章的结构,语段的妙用等。只要他们能把自己想要说的话用笔认真地写下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下自己真实的想法,记下真实的生活瞬间……这就够了。关键是只要他们不照抄,不生搬硬套,不闭门造车瞎编乱写,就算是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其实,我也尝试过,捧着孩子们自己动脑写的真实的文字,哪怕有时语句错乱,哪怕有时错字连篇,哪怕有时几句话,却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因为那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成功的处女作,是他们刚刚萌发的创作之芽,它拨动你的心弦,触动你的灵感,迫切地想让你也来解读它,浇灌它,欣赏它,赞美它……这时候,作为老师,作为家长,特别特别要让自己以欣赏的眼光用心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的词语,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成功的分段等),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和表扬(切记不要压低评价的分数,小孩子最看重的就是这一点),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抓住生活契机
作文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为孩子们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具体的约束,使孩子们乐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达到“写作的个性化”。教师不能简单地按照教学进度的安排或课程表的设置,哪个单元该写什么作文,就要写出什么样的作文。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然写作,写自己看到的,自己喜欢的,自己急于想写的东西。国学大师张中行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认为写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一写文章就不由自主板起面孔、端架子,这容易造假。其实写作就是用笔说话,初学者不妨解放思想,先練‘胡说八道’,怎么想就怎么写,时间长了,有了经验,就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需多说,哪些宜少说。”
其实,很多时候,一堂特别的语文课就是作文课,一次有针对性的活动课也是作文课,一件偶发的事件更是作文教学的最佳时机……从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不必过分地强调孩子们该写些什么内容,该按照什么样的要求,该怎么构思怎么布局,关键是善于为孩子们创设最佳的写作情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教会他们捕捉美好的写作素材之方法。从平常的写作实践中,从老师对习作的点评中,孩子们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写得多了,会逐渐懂得了一些写法,并努力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完美。
诚然,写作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用优美的语句,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的喜怒哀乐,成功失败。可是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谈“文”色变,认为写作文是件苦差事,提笔沉重,下笔无文。我们每位老师有责任以孩子们为主体,想方设法为他们构筑轻松的写作乐园,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让他们领略创作乐趣,培养创作热情,提升创作品味,提高创作方法而达到——“成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之意境。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教育
看过一篇文章《成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写的是人们往往被成功的难度所吓倒,以为成功就要“头悬梁,锥刺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其实,任何事情,只要踏踏实实,快快乐乐,认认真真地做了,照样可以轻轻松松地取得成功,作文也是如此。只要以孩子为本,降低作文的要求,让孩子们一开始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打心里对作文产生兴趣,喜欢上作文,就算是成功。现就我在小学生起步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商榷。
一、培养孩子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也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那就是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自然写作,顺应儿童的天性,不拘形式,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也就是让孩子对写作产生兴趣,有信心写出满意的作品。
大作家周弘先生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因此,我认为,不管多小的孩子,只要他开口说话了,就意味着他在进行作文的创作。说话练习、口语交际、讨论交流、同学间一次无意识的聊天……都可以说是孩子们在进行创作。既然是创作,不管成功与否,不管是不是伟大的创作,我们都要以认真的态度去重视它,欣赏它,给他们以自信心。就象小孩子刚学走路,刚学说话的阶段,他们跨出的哪怕是蹒跚的第一步,说出的哪怕是模糊不清的第一句,做父母的那种惊喜,那种欣赏,那种赞许和自豪,让孩子的小脸绽开多么幸福而自信的笑容啊!所以,孩子初始阶段的创作更应该象这样被充分肯定,认真欣赏,因为他们鼓足了很大的勇气,战胜了莫大的困难,才迈出了这关键的第一步!
二、淡化作文概念
我们在孩子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要过分地强调种种规矩,应该先让孩子大张其口,滔滔不绝。还是枚举刚学走路的幼儿,先要让他有迈开步子自己去走而不要人扶的勇气,什么走路的姿势、规矩和技巧对他都没有用处,甚至是多此一举。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和家长在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无形中就给孩子的心里种下了惧怕作文的种子,(什么要多说话,多写日记,多看作文书,不然以后就不会写作文等等危言耸听的话)让孩子们下意识地认为,作文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其实,初涉写作的孩子,习作之前,可以先让他们练习“七嘴八舌”。这样的说话氛围,一是可以给胆的小孩子壮胆;二是可以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三是可以交流、学习不同的创造性的思维。而且,不管他们说的有无条理,说得好不好,是不是流水帐,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没有胆量开口说,是不是有话可说。只要说了,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适时地帮助、引导、鼓励和表扬。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孩子们对作文的神秘感,才能达到“原来作文这么简单”、“我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轻松构思状态,才能迈出大胆创作优秀文章那一步。只要“我能行”这颗自信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里发了芽,以后定能盛开美丽的“创作之花”。
三、顺应儿童天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关于写作的总目标确定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阶段目标部分,第一学段称“写话”,第二、三学段都称为“习作”,第四学段才称为“写作”。这足以体现出降低小学阶段写作难度的意思。因此,我认为,在孩子习作阶段,不必过分强调字数的多少,文章的结构,语段的妙用等。只要他们能把自己想要说的话用笔认真地写下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下自己真实的想法,记下真实的生活瞬间……这就够了。关键是只要他们不照抄,不生搬硬套,不闭门造车瞎编乱写,就算是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其实,我也尝试过,捧着孩子们自己动脑写的真实的文字,哪怕有时语句错乱,哪怕有时错字连篇,哪怕有时几句话,却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因为那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成功的处女作,是他们刚刚萌发的创作之芽,它拨动你的心弦,触动你的灵感,迫切地想让你也来解读它,浇灌它,欣赏它,赞美它……这时候,作为老师,作为家长,特别特别要让自己以欣赏的眼光用心去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的词语,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成功的分段等),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和表扬(切记不要压低评价的分数,小孩子最看重的就是这一点),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抓住生活契机
作文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为孩子们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具体的约束,使孩子们乐于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达到“写作的个性化”。教师不能简单地按照教学进度的安排或课程表的设置,哪个单元该写什么作文,就要写出什么样的作文。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让他们不拘形式,自然写作,写自己看到的,自己喜欢的,自己急于想写的东西。国学大师张中行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认为写作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一写文章就不由自主板起面孔、端架子,这容易造假。其实写作就是用笔说话,初学者不妨解放思想,先練‘胡说八道’,怎么想就怎么写,时间长了,有了经验,就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需多说,哪些宜少说。”
其实,很多时候,一堂特别的语文课就是作文课,一次有针对性的活动课也是作文课,一件偶发的事件更是作文教学的最佳时机……从实际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不必过分地强调孩子们该写些什么内容,该按照什么样的要求,该怎么构思怎么布局,关键是善于为孩子们创设最佳的写作情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教会他们捕捉美好的写作素材之方法。从平常的写作实践中,从老师对习作的点评中,孩子们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写得多了,会逐渐懂得了一些写法,并努力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完美。
诚然,写作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用优美的语句,把自己想说的表达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的喜怒哀乐,成功失败。可是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谈“文”色变,认为写作文是件苦差事,提笔沉重,下笔无文。我们每位老师有责任以孩子们为主体,想方设法为他们构筑轻松的写作乐园,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让他们领略创作乐趣,培养创作热情,提升创作品味,提高创作方法而达到——“成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之意境。